清晨一早搭公車至陽明山公車總站,再轉搭最早的一班遊園公車抵達二子坪停車場,然後步行至二子坪。
這一趟算是簡單任務,從頭至尾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步道,不用鑽箭竹林,不需撥芒草,輕裝就可以上路。
往面天山的路上,多數時間是走在樹林裡。
來到往面天山的叉路口,直行往下通到清天宮,右轉則循階梯登面天山,要花力氣的路段,時常需要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否則很容易就罷工吵著要休息,我通常都會準備兒童常用益智問答1百題來轉移辛苦的時光。
面天山最著名的兩片反射板,從台北市區遠遠的就可以看的到,在瞭望台上三芝及淡水的風光一覽無遺。
向天山和面天山就好像連體嬰一樣連在一起,先下到兩山間鞍部,再往上爬,向天山的山頂多為芒草覆蓋的世界。
陽明山東西向大縱走的最後一塊拓碑「然」字,就位於向天山上。
面天山及向天山的噴發形成時間大約相同,可能是延續南大屯山的活動而形成之火山丘。面天山比向天山高海拔977公尺,向天山海拔標高882公尺,2山都具有鐘狀火山的外形,向天山的火山口在東南側靠淡水的這邊,形狀保存的相當完整,平常為乾枯狀況,僅有在連續大雨後才會積水成湖,稱為「向天池」。
向天池、磺嘴山及大尖後山(冬瓜池)等地之舊火口為陽明山區目前保留形狀最完整的火山口,磺嘴山及大尖後山都在生態保護區內,進入需先向陽管處申請,大尖後山曾拜訪過一次,山頂上芒草為患,要一覽冬瓜池全貌相當地困難,而向天池為這三者最容易親近的,進入不用申請,交通也很方便,無水時可以從旁邊的步道走到池中央,少了水的向天池,也少了神秘感。
向天池的池水保存十分短暫,但其中卻孕育了特殊的豐年蟲(豐年蝦)和蚌蟲,這一類的甲殼類動物可以在短暫的池水中,快速完成生活史,為了一睹向天池滿水時的風采,曾在颱風過後特地上來欣賞,山上不時飄起雲霧,像是一層面紗,真是美極了,滿水的向天池,水都滿到幾乎淹過比人還高的告示牌,只可惜水太多太濁,也無緣一睹豐年蟲小巧綠色的身影,水不是太多就是沒水,真要觀察到還真需要點運氣。
從向天池下山有兩條路徑,一條通往興福寮,一條通往清天宮,途經太子碑,全名為「皇太子殿下行啟紀念碑」,係建立於大正十四年(1925年)。日本裕仁天皇為皇太子時,曾於大正十二年來台巡視,親曾至草山(陽明山)及北投等地,為當時盛事,後來北投地方人士紛紛立石碑以為紀念,但如今碑石上的字跡已斑駁無法辨識。
往興福寮方向僅有淡水社區巴士通行,而清天宮則行駛小6公車,通往北投捷運站,班次較多較方便。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70823二子坪登面天山向天池出清天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