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公坑山、烘爐山及面天山,約在40萬年前形成,依據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介紹屬於第2階段第3期的火山活動所形成的,是屬於大屯火山的寄生火山,在大屯山火山錐體山腰側邊發展出的小火山,由於噴發活動並不劇烈,所以仍能保持完整的鐘狀火山外形,菜公坑山與西方的巴拉卡山,兩邊高中間低合稱為枕頭山。
要前往菜公坑山最快的方式可以在陽明山公車總站搭遊園公車抵達二子坪站後,再沿著巴拉卡公路往大屯自然公園方向步行約5分鐘即可抵達第一登山口,環形步道長僅1.5公里,出口即第二登山口在大屯自然公園的入口附近,海拔高度886公尺,此山又名「草凹山」,因為頂上有顆巨大的「反經石」含有磁鐵成份,能使指北針失效。
如果要探訪菜公坑古道,可以由淡水搭乘往北新莊的客運,坐到終點站北新莊,然後步行至菜公坑聚落。古道分為東西兩線,東線會越過菜公坑山陵線來到羅厝坑溪側,從地形上來看,東線沿著羅厝坑溪側上行,上抵陽明山大屯自然公園巴拉卡公路菜公坑山第一登山口,西線則循大屯南溪先經烘爐山,再上至菜公坑山與巴拉卡山陵線鞍部,兩線以菜公坑山為分水嶺。
從北新莊右轉後,在第一個路口右轉直上接巴拉卡公路,循公路上行後再左轉入菜公坑路,最後會接到菜公坑古道西線。另一條路則從北新莊右轉直行至往信天宮方向叉路右轉直上可抵達福德祠。
或在三板橋頭前的廟後方上行至貨櫃屋後右轉產業道路,最後也可以到福德祠,從福德祠後方山徑上行,可接到菜公坑古道西線。
福德祠旁的水泥產業道路,可供載運樹苗的卡車行走,往上會接到菜公坑古道東西線的叉路口二層樓的洋房,東線往上會先接到水泥水塔,西線最後也會接到烘爐山。
三芝的北新莊地區在乾隆年間有練氏一族入墾半天寮也就是今菜公坑,嘉慶年間遷往石門阿里磅,在清乾隆末年有蘇、姚、洪三姓入墾菜公坑,多數都是客家人,可見此處很早即開發。
三芝鄉丘陵山坡地區夏暖冬涼,適宜茶樹的生長和移植,谷地引溪水灌溉多為梯田,缺水的旱田則栽培甘藷、果蔬等作物,岡阜上則多為茶園。而為了製茶烘培茶葉所需的炭火,在此處的山區留下許多炭窯。但現今菜公坑附近山區,多種植經濟樹種的樹苗,如櫻花樹、松樹、梅樹等。
第一次來是從北新莊走巴拉卡公路轉菜公坑路,然後接菜公坑古道西線上山,山徑寬大平緩好走,不過那應該不是山徑,而是廢棄的產業道路吧!
沿途處處可以大型的炭窯遺址,只可惜第一次來時不識何者為炭窯,也沒拍到比較完整的圖片。
西線先抵達烘爐山之前,有環形的山路環繞烘爐山,最後通往巴拉卡公路的櫻花山莊。
自烘爐山循原路回到環形山路續往前行,仔細注意往右上有登山路條指示前往菜公坑山鞍部,此處是沿著菜公坑山渾圓的山腹往上,坡度有點陡,可以感覺一下菜公坑山是怎樣形狀的一座火山。
接上菜公坑山和巴拉卡山的陵線後,往右為巴拉卡山。
往左則循陵線通往菜公坑山,不久即接到菜公坑山的環形步道。
菜公坑山頂有一顆著名的反經石,山頂展望良好,可以看清大屯山全貌。
續往菜公坑山第一登山口,在接近第一登山口前,有一路徑可往左下,此即菜公坑古道東線。
往下接近一半的路程時,出現水管叉路,其水源引自羅厝坑溪,循水管溯源可抵達菜公坑瀑布,不過因為路況不佳帶著小女尚未到達瀑布即折返。
自水管以下路徑坡度漸平緩,路旁亦有石砌駁崁。
山徑最後變為水泥道路,一直通到水泥水塔處。
沿水泥水塔往下有兩條路,一條走水泥路往下較遠,另一條走陵線的山徑往下較近,最後也是會接回福德祠。
帶小女那次是由龜山子橋下車,再往上走菜公坑山東線,出菜公坑山第一登山口,然後搭遊園公車下山返家,自己來走的那次則是走菜公坑山古道西線上菜公坑山,再由東線下山,至北新莊搭公車到淡火轉捷運回家,剛好時間能配合,順便也拍下迷人的淡水夕照。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80103菜公坑古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