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981226三峽-五寮尖、永達煤礦、清水祖師廟

會找到五寮尖這個地方,主要是當初爬完皇帝殿後不過癮,找了一些資料發現五寮尖及筆架山和皇帝殿齊名,合稱為北部三大岩場。皇帝殿早在民國82年就去過,之後幾年也陸續去登了數次。另外兩座因早期找資料沒像現在這麼發達,google一下就幾百篇遊記了,也沒加入過登山社,因此雖然想找機會一探卻不知登山口在何處,所以才會隔了許久無緣去探訪。多年後另重拾起登山的興趣,終於在91年10月26日登上五寮尖,而在同年11月15日走了趟筆架山連稜。三座山都非常的驚險,如果硬要做一個比較,五寮尖是屬尖銳且有坡度的稜線,但尖銳稜線路程並不長,皇帝殿則屬於尖銳但平緩的稜線,稜線路程最長,筆架山印象中則是不斷在巨石間上上下下穿梭。

五寮尖登山口可以在三峽搭往熊空的公車,至合作橋站下車,登山口就位於下車處玉里商店的左側階梯,出發時間約上午10:30。

五寮尖登山口
今天帶了小紅帽同行,心裡也是經過一番掙扎,因為早上另一位大股東兼主管機關的官員以違反兒福法恐嚇,不准再帶小孩走危險的路,不過經過上次皇帝殿的特訓之後深具信心,走這邊的路程應該不成問題才是。早上天氣還有點冷,小紅帽包的跟肉粽一樣,整裝脫去外套後精神奕奕出發。

上稜路
五寮尖也有別名「湊和山」、「鳳髻尖」或「九龍山」,「五寮」名稱由來為清光緒時期,劉銘傳「開山撫番」曾進撫此處,設隘建寮以防山胞出草,故有頭寮、二寮以至五寮之稱,而「尖」則是用來形容它的山勢地形十分的險峻陡峭。湊和是係以地名來為山命名,鳳髻則是取山形似古代婦女髮型的形狀,九龍山應該也是以山形似九龍盤據為名。

一開始就硬斗
五寮尖另外與平溪孝子山以及皇帝殿,三者並列「北部三尖」,平溪孝子山、慈母峰和普陀山三者是在同一地點,也是以登奇岩攀巨石而聞名,但路程更短,適合初級者練膽用。

超愛攀繩
距上次登五寮尖已有7年的時間,實際登頂要花多少時間有點記不得,在登山口遇到一位大我七歲的曾大哥,從中壢開車來,他登五寮尖已數十次,看他的體格我猜是海陸的,他回答是特種部隊的,前三分之一的路程陪著我們父女一起走,還非常好意的送我們兩罐花生湯補充體力,特在此謝謝曾大哥。

曾大哥和小女攀岩登巨石
前半段上稜前的路,有許多硬斗需攀岩蹬石的場合,小紅帽拉繩蹬腳跑在最前頭,完全不需要她的老頭幫忙,往上攀岩的狀況,多數時間我只需在底下用嘴巴指導,做好安全防護隨時準備接人即可。

用嘴巴指導
上稜後前半段多竹林和枕木步道,小紅帽衝的飛快,覺得應該用條繩子綁住,不然會跑到不知人。

竹林

叉路休息
由於劇烈的造山運動將海底的岩層往上推,積數百萬年的光陰,才造就了這些數百公尺高聳的山脈,而當這些海底岩石剛浮出水面時,又受到海水的侵蝕作用,遺留下蜂巢岩和海蝕洞的地形,這些巨岩見證了滄海桑田。

蜂巢岩
其中有一海蝕洞,剛好位在兩顆巨大岩石中間,岩壁內凹供奉一石頭稱為石壁公,外建有水泥平台連結兩石並加上鐵欄杆,從欄杆處向下望,岩縫距離僅約2公尺深不見底。

石壁公前水泥平台

石壁公
平日天氣好的時候,五寮尖是熱門的登山路線,假日常常人滿為患,今日陰天且溫度低,但來的人也不少,一路上算算也遇到將近20多人。

爬樹根

上峭壁
過石壁公之後,便開始五寮尖最精采的部分,此時樹林漸少,多數時間在尖銳的稜線上行走,平的稜線不可怕,需要上下坡的稜線才是最嚇人的,這裡的稜線處已加上鋼條和繩索,相對安全許多,但對第一次來走的人恐怕還是會嚇到兩腿發軟,所以不敢走的人,最好在石壁公處即折返,否則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會落的進退維谷。

稜線1
走稜線得形容一下安全姿勢,我採取彎腰一手穿過小紅帽雙手下方半環抱住,一手拉著繩索,兩人可以同時亦步亦趨緩慢的前進,這是最安全的走法,不然在兩人身上分別綁著繩子,也是個好主意,否則在這麼危險的路段,一失足可不是開玩笑的,冒不起任何的風險。

稜線2
接著來到最險峻的「峭壁雄風」路段,左側有一傾斜的斷崖岩壁,深約30公尺近乎垂直,有鋼索可以垂降而下,往前除拉鋼索下去外別無他法,不敢下去的得走折回走陡峭的稜線回去,多數人到這邊頭已經洗一半了,只能繼續走下去,前方有幾個年青人正在崖壁上等著要下去。

排隊等垂降的人

邊排隊邊照相
我想了兩個姿勢可以下去,一個是用熊抱的方式,小紅帽抱著我然後自己獨力垂降下去,但這樣小紅帽就沒機會體驗到垂降的樂趣;另一個則是無尾熊姿勢,兩人都面對崖壁,我的雙手位置則放在小紅帽的手和腳中間,下來時她可以踩著我的腳下來,這個姿勢算是最安全也有體驗到樂趣,不過說起來簡單,但實際運作還是有點差距,因為小紅帽腳常因害怕踩不到岩壁的踏腳處,而使的行動更加緩慢,吊在半空的時間也拖長了,還好平常有在鍛練,臂力還撐的住。

垂降由上往下拍

垂降由下往上拍

另一個角度(舊照)
峭壁雄風的對面有一座獨立峰,同樣是拔尖而立,也有繩索可爬上去,在對面可以欣賞峭壁雄風的艱險奇稜崖壁,獨立峰一側崖壁有似猴頭的造型,另一側則有海蝕凹洞的痕跡。

獨立峰猴頭

獨立峰另一側
峭壁雄風下來後,又一處穿越岩縫的陡下攀繩路,比起方才幾無踏腳處的垂降,算是較簡易的。

岩縫中陡下
再往前行下到鞍部後,繼續走可以上五寮尖的三角點,也有叉路可以通往山下濟玄堂,眼看時間已接近下午2點,就決定由此折回。

鞍部

寫生
從鞍部下山主要是沿著三十閔窪溪的溪谷,路程不會很長,會先接到產業道路,再下至濟玄堂。堂前的空地人聲雜沓,擠滿了剛下山休息的隊伍約20多人。

濟玄堂
從濟玄堂往下前往合作橋登山口的途中,溪谷邊出現了巨大的石棉瓦建築物,這裡就是永達煤礦的遺址。

石棉瓦建築物
依三峽縣志記載在民國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是三峽鎮煤礦業的最盛時期,至民國50年初的盛產時期,礦工人數曾達3千多人。民國62年(1973)開採中的主要煤礦有成福、海山一坑海山二坑、三峽、金敏(前坑、後坑)、海山三坑(後改名湊合)、永達煤礦(礁溪里,柑樹腳有分坑)、忠義煤礦(白雞山)等礦,總計大小煤礦十餘礦。各礦區內從業之員工,自50人至5百人不等,大多為三峽鎮及鶯歌鎮居民受雇者,採通勤方式。少數來自外地,居於礦場附近煤礦公司自建的工寮,內有自設的福利社供應日常用品。

工寮

礦坑邊建物
各煤礦經多年開採,大部分已進入深部開採,其平均深度已達560公尺,由於煤層薄且深,因此開採條件日感困難,加之勞工工資成本提高,利潤降低,各礦已停採多時。民國80年(1991)間僅剩四家仍有出炭實績,其中屬位於插角里插角24號之利豐煤礦規模最大,開採近20年,擁有2百餘名礦工,至於永達煤礦何時停採,文獻並無記載,不過從現有遺跡保存的狀況,應該也荒廢了至少20年。

二層樓的磚造建物

二層樓的磚造建物內部
運煤以往皆利用手推臺車,循臺車道直運鶯歌鎮交貨。後因臺車道之負荷量已達飽和,同時手推煤車工資增加,改由卡車直駛各煤礦區運煤,而臺車道也因此拆除,煤的銷售,多數售與公營事業機構,以卡車運至鶯歌集煤場,經由火車轉運。在礦坑外頭仍遺有一些臺車道殘餘的鐵軌。

台車鐵軌
永達煤礦礦區面積78公頃26公畝98公厘,民國45年(1956)8月,劉文萬承領後開工,民國47年(1958)9月,劉文萬讓與林先達,民國48年(1959)四月奉准增區,礦業字第三九四號合併經營,煤層屬中部系統,稍有變化,開採本層,厚度0.5公尺,下層厚度0.3公尺,煤種屬中黏結原料煤。礦坑外觀保存的很完整,從坑裡有清水不斷的流出,記得廢棄的礦坑依規定都要封起來,避免有人誤闖發生危險,這裡不知道是被破壞了還是什麼原因沒封起來,礦坑上方有個磚造建物,還有一個三角型的窗戶。

永達煤礦坑

煤礦坑
礦坑外頭還遺留有輸煤塔柱,塔柱前下方有一大片空地,應是暫時存放剛開採來來準備輸出的煤。

工寮

輸煤塔柱
離開礦坑沿溪下山,步道旁還遺有巨大水管片段,出口位在玉里商店的右側。

合作橋登山口
回程經過三峽老街,爬了一天大人小孩都餓了,順道去品嘗一下三峽的名產金牛角麵包,以犒賞五臟廟。

三峽老街
時間還充裕,當然還要去參觀一下清水祖師廟,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一帶多稱為「烏面祖師」,臺灣則稱為「祖師公」、「祖師爺」。根據三峽長福巖所記載:祖師,本名陳昭應,河南開封祥符縣人。其祖上征契有功,歷封鎮疆撫布政,崇信佛教,訓子弟以忠孝報國,大亂從遷南渡,移居閩南之泉州安溪。祖師卜居清水巖,墾田訓民。及元人滅宋,追隨孤臣文天祥,英勇抗元。後兵敗,乃改裝僧侶,遊走閩越地區,勸化反抗異族,組織義軍。事敗潛回故里,囑示子孫曰:「我華夏自宋以來,多受異族侵凌,鐵蹄蹂躪,不能復國。今我老矣 ,你等世世宜守吾言,雪恥抱國仇以安我漢族。」其徒眾後從朱元璋滅元,太祖追念陳昭應公,功在家國,敕封為「護國公」,詔命於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崇祀,因此安溪人尊稱為祖師公,祠曰「祖師廟」,其生前隱居於清水巖,故稱清水祖師。
三峽早期為原住民居住,漢人遷入開墾安溪請來祖師分靈,藉存漢族討伐異族之精神以安心開拓生產,廟創建於清乾隆34年(西元1769年),1833年因大地震而毀塌重建。甲午戰敗後日軍侵台,三峽人士奉祖師爺之民族精神,以長福巖為據點,力抗日軍,最終還是難敵,日軍在1895年焚廟屠民,此次戰火後重建,為第二次重建。
第三次的重建工程始於光復後民國36年,重建經費來源,完全靠信徒的捐款和廟方主動的籌措,以及祖師廟名下的眾多不動產,由畫壇耆宿名藝術家李梅樹親主其事,自46歲起至82歲止,以半生之歲月為弘揚中華文化與繁榮桑梓,并追念清水祖師公之豐功偉績,而規劃重建,其形態純以傳統式古法建造,由於品質的高要求、匠師人才的流失,以及資金的不足,造成工程進度十分緩慢。而自民國72年李梅樹教授去逝後,工程進度就更難符合原有標準,清水祖師廟建築均為精雕細琢,殿內之木雕、石刻、銅雕及銅鑄等,全是匠心獨運、鬼斧神工之傑作,值得細細品味。

三峽清水祖師廟

清水祖師廟前跨三峽溪橋
後記:翻箱倒櫃從檔案中找出7年前相片,還真是令人懷念,當時和現在登山的心境完全不同,附上一張登頂的「總督府」基石相片,一解此行未能登頂的遺憾,還有一張在玉觀音附近拍到的九龍觀音像,保佑大家平安。

五寮尖總督府三角點

九龍觀音像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81226三峽五寮尖、永達煤礦、清水祖師廟

1 則留言:

  1. 是有覺得五寮尖比皇帝殿安全嗎??
    台端不顧主管機關之警告,
    仍依然故我~~~
    相信你的耳根將有很久都無法清淨了!

    來自大股東兼主管機關之再次警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