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煤礦位於新北巿石碇區楓子林,屬於景美煤田,民國70年開採,民國85年收坑,開採16年,現址仍遺有礦場事務所、天車間、本斜坑和運煤橋等設施。
前往三民煤礦的交通方式,自行開車行駛北宜高,下石碇交流道,往平溪方向過橋後,左轉106縣道,新興橋頭前再右轉接新興坑路,直行即到達三民煤礦的入口,亦可搭乘666或1076路公車,過石碇國中站後,新興橋站下車,再步行前往。
梅雨季節,天候相當不穩定,時晴時雨,行程安排不易,上午天空微陰,看似短期間內不會下大雨,於是趁著空檔,來到石碇尋找三民煤礦。由楓子林轉至新興坑路,行駛至一處髮夾彎,右側靠山壁的地方有條隱密的小徑,即照片中黑狗站立的位置,往上通往礦場。
礦場位於兩山間的凹谷,由於視野角度,站在下方馬路上看不到礦場,因此第一次經過時便錯過礦場的位置,所以一路直行至新興坑福德宮,拿出地圖再次定位後,折返至髮夾彎中央,才在另一面山壁半山腰處,發現到水泥運煤橋。
新興坑福德宮係距離三民煤礦最近的一座土地公廟,廟內並未找到建廟沿革或信徒捐獻芳名等資料,廟旁沒有住家,廟前有幾條小黑狗,被關起來的小白狗比較會吠,其他的狗並不會攻擊人,對面是一處工程業者的場地,裡頭一些積水的小水池,青蛙叫聲震天嘎響。
廟內有兩尊土地公神像,分別供奉在兩旁,正中央卻是一塊大石頭,端祥老半天,未看出像什麼,但既然被供奉在此,想必石頭公必有些神蹟,只可惜找不到人可以求證。照例出發前總要先焚香祝禱,祈求今日探勘一切順利。
原本打算由土地公廟後方的小徑開始攀爬,但拜過土地公後,似乎冥冥中有股力量牽引,決定再返回至髮夾彎處,這時便看到一隻小黑狗在路旁的小徑徘徊,然後又看到山腰上的運煤橋,才確定三民煤礦的入口,為感謝小黑狗指路,餵了牠兩片餅乾,本以為牠會跟著一起上山,在往上走一會兒後小黑狗便消失。
此地名為新興坑,在未開闢之前,為未開化原住民山胞屠殺漢人之地,故初名刣人寮。清乾隆時期,泉州人黃新興率領一批漢人新移民到此地墾植,此後原住民殺害漢人的事件便逐漸平息,因此居民為紀念黃氏,便命名為新興坑。
由馬路旁的小徑上行,原本狹窄的碎石子路,漸漸變為水泥鋪面的石子路,愈往上愈寬闊,地面相當溼滑,濃蔭遮閉了日光,即使白天走這段路,還是有點陰森森的感覺,直到上抵礦場後,沒有樹木才又變得明亮起來。
正前方是三民煤礦的事務所,為一棟二層樓的建築,一樓內部的右側是一片空蕩蕩的房間,可能以前是放置礦場用品的倉庫,左側是兩間大浴室,中央各有一座大浴池,最左側則是廁所,整棟建築物的後方有一些木頭搭蓋的違建,不過多已腐朽塌陷。
往二樓的階梯在屋外的右側,需撥開草叢才能找到。二樓的最右側亦是一層沒有隔間的大廳,地面上堆積許多的雜物,天花板也多數毀壞掉落,大廳的最內側有兩個房間,一間是高架木板的通鋪,另一間看起來像是辦公室,最左側的房間則廚房和廁所。
中央大廳的牆上懸掛一塊黑板,上頭寫著甲乙班,並分別登錄人數和產量,人數又再細分金額和出勤,產量再細分牌號和台數,最左方則記載日期和採煤場所,黑板上還留著白色粉筆記載的代號,代號內容不得而知,倒是日期遺留下85年的字跡,該年度正是三民煤礦的收坑時間。
事務所後方的山壁上,另有還有一棟磚房,從窗戶大小和房舍的間隔來看,猜測有可能是礦工的宿舍,數量應該不只一棟,但是找不到上去的路徑,只好放棄。
事務所對面的左前方有棟一層樓的建築物,為三民煤礦的天車間,內部有厚重的機油味道,鐵製的捲揚機大概在礦場結束營業後,便拆卸一空,現場僅剩餘染上黑色油污的鋼筋水泥基座。坑道口的位置,與天車間一樣貼近同一面山壁,距離天車間約十公尺。
三民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2千萬元,實收資本額5百萬元,公司於民國68年3月6日核准設立。礦區屬於景美煤田,民國70年開採,民國85年收坑,開採16年,總產量458,024公噸,年平均28,626公噸。
公司登記之營業項目為從事煤礦之開採及其產品之買賣、煤炭進出口買賣、代理前各項國內外廠商之投標報價及經銷業務(許可業務除外)、礦山用品(鑿岩機、鎬煤機、輸送帶)之買賣業務、休閒農場之規劃及設計業務(建築師業務除外)、庭園綠化森林遊樂區與高爾夫球場(五個洞以下練場)之經營業務(營造業除外)。
三民煤礦本斜坑斜開口的位置緊貼山壁,面朝馬路而不是天車間,坑口外觀以大顆鵝卵石所砌成,看起來就像是駁坎中間挖了一個洞。坑口目前以鐵柵欄阻隔,避免閒雜人等進入坑內發生危險。
坑內支撐坑道的器材,係採用鋼構的鐵拱,坑壁也可以見到大顆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壁其實都還是山壁岩石外面的結構,至於開挖到山裡頭的岩壁,則因為斜坑內部積水,無法繼續深入,而無緣窺見。
斜坑外壁旁有一道溝渠,看起來有些像是台車道,只不過因為積水而不復原本樣貌,斜坑前方有一道斜坡,坡度平緩,坡面上有一些土石塌落,而且長滿濃密的芒草和植物,斜坡上似乎還有些東西,只得再度冒著被刮傷的風險,再次奮力向上。
斜坡左側靠山壁的地方,有間磚造的機電房,正面係紅磚牆面,兩旁各有一扇木製窗戶,正中央則是木製的拉門,房間內部散落著許多白色與咖啡色的絕緣陶磁器材,房子的左側還遺有一處配電箱。斜坡的右側係水泥構築的運煤橋,同樣是傾斜的構造,此即在山下馬路上唯一能看到的礦場建築物。
運煤橋距離山壁有段間隔,橋的盡頭有副止衝檔,再過去便是萬丈深淵,其作用推測應是礦車拖出坑外後,先拉高置於橋上暫放,待切換軌道後,再讓礦車滑下來,移往礦埕處理。此橋經過長時間風化,水泥鋪面已有些剝落,鋼筋外露,加上植物的破壞,看起來汲汲可危。
三民煤礦最初的負責人為杜伯英,生於大正11年(1922)12月3日,其先祖由福建同安遷台,在基隆落戶,為基隆當地的大世族,從事農漁業。其父親杜潭中,煤炭商起家,並開設煤礦。杜伯英畢業於日本東京興亞工學院採礦科,經營過的煤礦公司多取名為和字輩,如樹林的勝和煤礦、桃園的順和煤礦、基隆的調和煤礦、英和煤礦等。
杜伯英自民國42年起至民國52年止,擔任臺灣省鑛業研究會第3、4、5、6、7屆監事,民國52年起至民國60年止擔任第8、9、10、11屆常務監事,民國60年至民國64年止擔任第12、13、14屆常務理事。臺灣省鑛業研究會民國64年改組為中華民鑛業協進會後,亦擔任第1、2屆常務監事召集人,第3、4屆常務監事。
民國68年杜伯英於石碇楓子林開設三民煤礦,礦場名稱倒不是其慣用的和字輩。杜伯英於民國74年8月12日往生,得年64歲,其子杜宗煌也是從礦業。三民煤礦公司登記迄今仍未撤銷,經濟部公司登記內容現任董事長周璫庸,董事高太山、汪國雄、周人聰、陳添福,監察人林揚聲。
天車間後方有條小徑,通往礦場後方的凹谷,通常這種地形都是山澗匯集之處,因此在山後的谷地,也興築長長的排水溝渠,以利於將溪水排放至下方景美溪的支流。在溝渠旁棄置許多的鋼纜,原本還冀望著能發現什麼,但或許是被大自然破壞,什麼也沒發現到。
站在運煤橋上,俯視下方的溪谷和馬路,頗有種睥眤天下的快感,不過這種感覺並沒有持續很久,原本清晰的遠山,漸漸遭到飄過來的烏雲所隴罩,只好匆忙下山,結束短暫的探勘行。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0527石碇-三民煤礦
不知郎兄何時會前往台北市南港一察礦坑?
回覆刪除感謝您的抬愛,南港的確是我較少涉足的地點,近期會先搜集資料再前往,如果您有好地點,也請您推薦一下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