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煤礦位於新北巿雙溪區三貂里,自日治時期即進行開採,後由唐添秀之牡丹煤礦續採至民國70年方收坑。三貂慶雲宮與牡丹慶雲宮皆供奉玉皇大帝,係由草嶺慶雲宮(大里天公廟)分靈而來,為表示感恩與尊重,以慶雲宮作為廟名。
前往牡丹煤礦,可搭乘台鐵往宜蘭方向,於牡丹車站下車,界於猴硐車站與雙溪車站間,自行開車則由瑞芳經猴硐行駛北37線至牡丹,或由瑞芳經九份行駛102縣道至牡丹。從牡丹車站往北經定福路至政光一號橋附近,即為牡丹煤礦。
牡丹村已經來過數次,出發點皆是猴硐車站,第一條路線是三貂嶺古道(金字碑古道),另一條路線則是大粗坑古道,接貂山古道,最後再從牡丹車站搭火車回台北,前者是淡蘭古道,後者則是採金路線,兩條都是一天內可完成的健行路線,體力佳的人更可採大O字型方式走完全程。
之前都是帶著小朋友同行,雖然經過牡丹煤礦,但是礦場外雜草叢生,實在不方便帶小朋友進入探險,因此三過而不入,感到相當遺憾。早上剛去過水湳洞,今天的運氣不錯,找到本山七坑與2座海蝕洞,心情大為振奮,希望好運能延伸到尋找定福煤礦與牡丹煤礦,不過僅有牡丹煤礦有成果。
牡丹煤礦的天車間位於牡丹溪的左岸,距離政光一號橋約數十公尺,由8根水泥柱和屋頂所構成無牆壁的長方型建築,地面尚存水泥鋪設的捲揚機基座,從天車間望向牡丹溪對岸的山頭,正前方山坡下方有一小塊區域樹木較少,即是礦坑口的位置。
萱草又稱金針花,早上開晚上凋,故有一日美人的雅稱,西方人以康乃馨當成象徵母親的花,而華人世界則是用萱草,唐朝孟郊遊子吟詩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即指萱草。金針開花前先長出細長綠色的花苞,花期約在每年的5月至9月,其花瓣有6片,顏色橙黃,花柄細長,食用的金針係採收其未開花的花苞,然後曬乾,通常用來煮湯。花東地區有些地方因採收不敷成本,花季時任其自由開放形成花海,轉形為休閒觀光農業。
野薑花又稱穗花山奈,通常生長在低海拔潮濕地,葉互生呈長橢圓狀披針形,表面光滑,有人拿野薑花葉取代竹葉用來包粽,內餡與竹粽相差不多,但別有一番風味,野薑花白色,有著淡淡的香氣,每年5月至11月為花期,花形似翩翩飛舞的白蝴蝶,故又名蝴蝶花或蝴蝶薑。地下根莖呈塊狀,味道似薑。
靠近政光一號橋旁牡丹溪的右岸,馬路邊有許多廢棄的紅磚厝,屋頂部分多已塌毁,僅剩下大片紅磚牆尚屹立不搖,內部長滿比人高樹木和雜草,整體規模住上數十戶應該不成問題,此處為牡丹煤礦的工寮。雖然明知礦場在這一大片濃密的樹林和芒草之中,但卻無路可尋,從外觀看無法判定距離山壁有多遠,於是先走到溪溝旁,發現此處的地勢左高右低,溪淺流緩,因此先下到溪溝,溯溪尋找礦坑。
溪溝兩側皆是由石塊砌成的牆面,外觀平整,其中左岸的地勢比右岸高,看起來像是一片寬敞的作業平台,中間的駁坎有道水流匯入溪溝,周邊都是黑色的石頭,只有經此水流長期沖刷的石塊呈現橘色特別顯眼,這類磺水絕大多數由礦坑口流出,找到磺水便離坑口不遠。
左岸約兩公尺高攀爬有困難,不過右岸的高度倒是稍微蹬腳即可上岸,從紅磚砌成的儲水槽旁離開溪溝,旁邊有一間看起來像是浴室設備形狀的建築物,應該是礦場就近引溪水供應礦工盥洗使用,相當的方便,再深入到內部的樹林,尚可尋獲更多建築物的斷垣殘壁,即一連串由政光一號橋附近開始搭建的礦場工寮社區。
退回到定福路,溪溝旁的電線杆編號是定福40,鑽到溪溝左側看似樹林濃密的台地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遍地荊棘,實際上裡頭是建築物的廢墟,有數根紅磚砌的柱子還屹立著,大致可看出原本建築物的規模。靠近山壁的地方有一斜坑,內部積水溢流至下方的溪溝,此處即牡丹煤礦的本斜坑坑口。
牡丹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67號、臺擠採字第2296號,礦區面積404公頃58公畝64公厘,大正8年(1919)日人後宮信太郎經營第一斜坑,11月開鑿第二斜坑,因盜採緣故,不久即廢坑,民國34年新大東公司向工礦處包採,因故無法進行,民國44年11月台灣工礦公司改由民股經營,民國49年4月台灣工礦公司價讓與牡丹煤礦公司經營。
牡丹煤礦公司的經營者董事長唐添秀,常務董事鍾定、黃子欽,董事林廼信、吳傳福、黃彰人、曹許茫、黃賜村、黃王玉,常務監察人黃益人,監察人蔡曜東、唐鐘雄,礦長黃益人,該公司經營至民國69年10月21日解散。經營者唐添秀民國53年起曾任台灣區煤礦同業公會第九、十屆監事。
牡丹煤礦屬牡丹坑煤田,牡丹坑煤帶,煤種普通燃料煤,煤層中部系統,開採本層,厚度0.5公尺,較有變化。計有主斜坑一坑,又斜坑一坑。降煤方式由礦場至牡丹車站2.6公里,使用台車。產量民國51年49,423公噸、民國52年36,245公噸、民國53年25,187公噸。統計自民國38年開採,至民國70年收坑,共計33年,中休1年,總產量981,428公噸,年平均29,740公噸。
牡丹煤礦的坑口不止這一處,附近還有其他的礦坑,當日嘗試由三貂慶雲宮循金字碑古道上行,打算尋找另一處坑口,至半山腰中途岔路左轉竹林小徑,約行數百公尺越溪至竹林盡頭,卻一無所獲,最後只得折返,回到三貂慶雲宮拜拜後,再另擇期探訪,可能是天公有保庇,隔週後再來造訪,成果豐碩,留待下篇說明。
三貂村及牡丹村各有一座慶雲宮,宜蘭頭城大里也有座慶雲宮,俗稱天公廟。三貂慶雲宮始建於民國46年,主祀玉皇上帝,配祀天上聖母、福德正神,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日天公生會舉行祭典,誦經法會,宮前有座戲台,作為酬神戲劇表演使用。
此宮正門口上方的大理石匾額,上刻「癸丑中秋修建 三貂村慶雲宮 林喬嵩敬題」等字,癸丑推算為民國62年,重建原因推測應該是和牡丹慶雲宮一樣由於民國60年2次颱風而受損,重建後以鋼筋水泥當建材,為傳統式閩南廟宇建築風格,廟前有龍柱、石獅各一對,宮身坐北朝南,眺望牡丹。
牡丹慶雲宮位於牡丹老街的入口左側,瑞雙公路102縣道的右側,入口處有慶雲宮的牌坊,初建於民國47年戊戌之春,主祀玉皇上帝,配祀天上聖母、關聖帝君,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日及九月十九日各舉辦一次祭典,誦經禮斗,民國97年曾舉行慶雲宮建廟50週年慶典活動。
此宮在民國60年7月下旬受台灣南部登陸之娜定(Nadine)颱風侵襲,9月下旬再受到從台灣東北角登陸之貝絲(Bess)颱風重擊而摧毁,經地方人士發起重建,民國61年動工,民國65年完工,鋼筋水泥結構,傳統式閩南廟宇建築風格,建有鐘鼓樓,宮前有龍柱一對,拜亭外有一對弄球大石獅,規模較三貂慶雲宮大。
嘉慶年間吳沙入蘭拓墾,有漳浦人吳明德捧玉皇上帝神像渡臺在草嶺供奉,道光年間在草嶺腳建廟稱天公廟,明治37年(1904)重建稱為慶雲宮,來自雙溪的先民認為天公廟非常靈驗,便到大里奉請神像分靈移駕到「草濫」來,並以慶雲宮作為廟名,表示感恩與尊重。雙溪鄉志記載祠宇原奉祀在崁腳寮,原奉祀者林阿燦故後,傳子火龍(1892年生)。
民國50年代此地礦業轉趨沒落,居民逐漸外移謀生,林火龍一家人也搬到金瓜石,廟宇香火無人管理,三貂村和牡丹村信眾皆出面爭取,經過協調結果,三貂村分得大天公,配以坐騎黑馬和太子爺,牡丹村分得三天公,配以坐騎白馬與齊天大聖,二天公由外莊信眾分得,仍循舊例,輪流由值年爐主奉祀,爭議才算平息,三貂、牡丹各自建廟,皆名慶雲宮,燦光舊廟廢棄。很好奇二天公現流落何方,燦光舊廟位於何處,據稱廟旁還有棵百年老榕樹,有機會再去探訪。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0805-2雙溪-牡丹煤礦
定福煤礦大約於78年5月停業,那年我去過煤礦一次,97年再去牡丹時已找不到煤礦,詢問鄉民都說煤礦已經淹沒於荒草中,
回覆刪除定福煤礦的探勘詳1010811雙溪-舊永瑞平水坑、牡丹煤礦(武丹新坑、牡丹六坑)、十三層,在深山裡有一段距離,坑口的確已滅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