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1011215內湖-叭嗹煤礦

叭嗹煤礦位於內湖區內溝里康樂街291巷底,曾是臺灣致和鑛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礦場之一,開採木山煤層之礦產,至民國75年收坑,該礦早期透過五分吊橋運往南港火車站集散,礦場現址尚餘有一座主斜坑和一些礦場建築。

前往叭嗹煤礦,可搭乘東南客運的小1路公車,由捷運昆陽站開往內溝,於康樂街291巷站牌下車,水尾福德宮前岔路口取右側的小徑直行,即可抵達礦場入口,自行開車則由中山高下東湖交流道,沿康寧路往北,右轉東湖路,再左轉康樂街,一路往北沿內溝溪直行即可到達礦場。
五分吊橋
內湖早期出產的煤礦需運往南港火車站集散,包括內溝地區五份、聯豐、叭嗹和大湖地區的友華、蓬萊、豐田等煤礦,該橋即為內湖跨越基隆河最早的一座煤炭運輸專用吊橋,橋面上架設輕便鐵路,供輕便三分車通行。構造為鋼筋水泥建築,以2柱及2樑組成,中間有半圓拱樑。
南湖大橋及捷運
五分吊橋約建於大正7年(1918),以該地舊名五分而命名,五分係傳說先民王傳圓從大陸渡海來台拓墾,將此處所開墾土地分給4個兒子和1個長孫共5等分而得名。橋面在民國60年間因斷掉而拆除,只剩下內湖端河岸的吊橋橋柱尚存,民國93年被台北巿文化區公告為歷史建築。
基隆河
內溝溪發源於五指山麓,匯集山區雨水蜿蜒而下注入基隆河,全長5.5公里,內溝溪生態豐富多樣,有許多昆蟲、鳥類與原生植物,非常的多樣化。該溪自89年至95年間以生態工法整治,並營造親水空間,沿途亦有登山步道,適合踏青的路線。內溝地名的由來,即是因為該地原有個村庄,內溝溪從村庄的裡面(閩南語讀音「內面」)流出而得名。
內溝溪
康樂街為東湖地區通往內溝山區的主要道路,此道路平坦,無太多的高低起伏,早期為叭嗹煤礦運輸的路線,採用台車鐵道的方式,經過五分吊橋,運至6公里外南港火車站旁的儲煤場。
水尾福德宮
康樂街在民國67年間配合市政府在新里族段內溝火炭坑段,舉辦內湖第一期市地重劃而新闢完成的道路,之後命名才為康樂街。水尾潭位於康樂街240號附近,因處內溝溪的上游,稱為水尾,有一小水潭位在該宅後方,故稱之。
木雕、石刻及牌位之福德正神
水尾福德宮位於康樂街291巷2號的對面,內部主祀福德正神,有木雕及石刻神像各有1尊,另有石刻牌位在最後方。此為最靠近叭嗹煤礦的寺廟,廟宇似剛整修過,內外相當的乾淨,牆壁幾無燒香所遺留下燻黑的痕跡。
叭嗹煤礦入口
沿著福德宮對面右側的小徑直行,約數百公尺後即可抵達叭嗹煤礦的入口,鐵欄杆的門已上鎖,左右兩邊有相當大的縫隙,應該是只擋車輛不擋人,將車停妥後,從旁邊繞過大門,順著水泥鋪設的道路進到礦場。
前往叭嗹煤礦
叭嗹煤礦的坑口非常容易尋獲,距離入口處不到百公尺,水泥步道的右側,坑口無太多的雜草遮掩,從遠處便能識別。坑口以紅磚所構築,三層拱形的架構,最外圈疊成方形,露出地面的部分約1.5公尺高,坑口左半部磚牆結構已有部分毀損。
叭嗹煤礦坑口
坑口上方並無任何牌匾,坑道現以紅磚封坑,此坑為斜坑,內部積水幾乎滿溢至坑口,旁邊有一棟紅磚建築物,但早已崩壞僅剩下殘牆,鄰近坑口有一棟較為完整的建築物,門口設有突出遮雨的構造,應是礦場的事務所。
坑內積水
叭嗹位於今汐止區八連里境內,早期為平埔人的居住地,嘉慶年間才有廖性人氏來拓墾,叭嗹地名有兩種說法,一為平埔族語,意思不明,另一指當地有兩溪流在雙溪口交會成一八字形,故稱之八連。大概是此礦開採方向朝向叭嗹,故取名為叭嗹煤礦。
小小導遊
叭嗹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849號、台濟採字第1959號,礦區面積367公頃83公畝14公厘,民國35年6月開坑屬於致和礦業,民國46年元月改組隸屬於臺灣致和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老闆為蘇爾家,公司資本額7百萬元,登記營業項目為採掘煤礦精製販賣煤炭、前項附帶一切業務之經營及投資。
叭嗹煤礦側面坑口
致和於民國34年8月改組合夥經營,民國41年調查時礦主為蘇先致,他同時擁有和益、勝源、叭嗹、雄獅坑、鹿寮上坑等礦,民國46年元月再改組為台灣致和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礦主為蘇爾家,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部畢業,曾任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臺灣省鑛業研究會監事(民國46年至64年連任10屆)、中華民國鑛業協進會監事(64年至71年連任2屆)。
叭嗹煤礦事務所
叭嗹煤礦前身為三丸礦業,中間為致和鑛業經營,其礦場經理為蘇文宗,之後改為華勝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該公司已於77年2月12日解散,而致和煤礦公司也在民國87年1月23日建三管字第087400038號撤銷公司登記。
礦場建築
該礦主要開採木山煤層,屬下部系統,中層稍有變化,本層頗有變化,中層厚度0.24公尺,本層厚度0.5公尺。主要坑道,為沿煤層下拓之斜坑,高1.8公尺,寬2.1公尺,斜長293餘公尺,坑內拓有石門,貫通中、本兩煤層,向東分開片道,用長壁法採煤。
隔間宿舍
煤種中粘結原料煤,有主斜坑一坑,產量民國51年12,008公噸,民國52年9,565公噸民國53年11,113公噸,總計民國35年開採,民國75年收坑,開採39年,總產量462,864公噸,年平均11,868公噸。
礦場建築
五分吊橋的橋橔已被列為歷史建築,但與吊橋唇齒相依的礦場在歇業後,卻沒有受到相當的待遇,其建築物因為城巿的發展而日漸消失,叭嗹煤礦或許是因為地處偏遠而幸免於難,但這樣的光景還能維持多久,令人憂心。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1215內湖-叭嗹煤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