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目的地是三峽的白雞山,參加人員都是同事,4個男生是固定班底,另外又新增加3位女同事。早上約好在行修宮集合,採分進合擊的方式,兩位由景美新店方向開車過來,一個騎機車,另2位女同事由板橋坐公車至三峽總站,我和另一位則是在捷運景安站搭908路公車至三峽。
原本和另外兩位由板橋出發的同事約在三峽公車總站,再轉搭778路公車由三峽至白雞,我們到達三峽時正好9點10分,往白雞的公車已離站,推算在三峽國小跳車,跑到對街剛好趕上,不過另外兩位去逛老街卻沒搭上,只好再等半個小時搭下一班,公車的終點站即在白雞行修宮。
三峽行修宮主祀關聖帝君,為台北行天宮的分宮,北投亦有一座分宮。最初係空真子師父於民國32年在迪化街創立行天堂,恭奉關聖帝君,不過真正將行天宮發揚光大的,卻是海山二坑煤礦的礦主黃欉,即玄空師父。他捐資興建行天宮,宣揚聖教理念,分別創建北投行天宮、白雞行修宮、民權東路的行天宮本宮,十分靈驗,香火鼎盛。
海山二坑煤礦位於行修宮的右後方,現址仍殘存部分礦場建築,順著行修宮右側的小徑往南,來到上坡柏油路髮夾彎的岔路口,直行沿水泥產業道路往上,右側為溪流,仔細觀察的話,還可以發現到一座運煤輕便鐵路橫跨溪流的橋橔。續往上行留心側邊水泥護欄缺口,下方有座木橋,即是通往白雞山的登山口。
通往白雞山的山徑筆直,它原本是運煤的輕便鐵路,坡度平緩,鑿山開路,遇河架橋,煤礦從山上的礦場經由輕鐵運至山下儲放,再以卡車運往鶯歌車站。鐵軌在礦場歇業後便拆除變賣,只剩下鐵橋上一小部分的殘蹟,通往山上的輕便鐵路在中途設有平台當成中繼站。
雖然沿途的坡度不陡,但如此長距離走下來,還是出了不少汗,幸好路上林木生長茂盛,減少太陽直曬機會,而且溪流經過,沖淡暑氣,偶有涼風襲來,蒸散熱氣,從登山口開始大約步行20分鐘才抵達裕峰煤礦礦場。
礦場旁邊設有解說牌,周邊遺留許多廢棄的建築物,包括事務所以及礦工宿舍等,靠建築物旁的空地有個大窟窿,底下為排水的涵管,因年久失修損壞而下陷。此處還有一座礦坑,內部為水平坑道,現已用石塊砌牆,外加鐵柵欄封閉坑口,坑內仍持續有地下水不停的流出。
此地登白雞山路線一分為二,可採左去右回的規劃,左線較曲折,坡度比較平緩,對於體力的負荷比較沒那麼重,右線由鞍部下山坡度陡峭,路況較差。我們取左線,一開始便是筆直的斜坡,此路原本也是用來運輸煤礦的台車軌道,其動力來自於上方的捲揚機牽引。
捲揚機設置在岩壁開挖的小洞內,不僅地基穩固,又能遮風擋雨,距捲揚機不遠處還有另一座坑口,不過通往坑口的木頭橋已腐朽。裕峰煤礦在白雞山的山後即李山神宮後山也有開坑,然而水泥構築的坑口已經崩塌。同事們對於煤礦較不熟悉,只能聽我沿途鬼扯。
雖然左線比較平緩,而且沿途有林木遮蔭,不致太過悶熱,然而上坡路還是很耗費體力,中途休息數次,拚命猛灌水。上稜線後脫離連續的上坡路,山徑也變得狹窄,經過數分鐘後,來到登頂前的最後挑戰,需要手腳併用,利用繩索攀爬三個階段的峭壁。
可能是距離上一次登白雞山的時間有點久遠,印象已經模糊,路程遠比想像中的長,所以覺得有點對不起這三位女同事,讓她們第一次就爬這麼累的山,走這麼長的路。不過也很佩服她們,最後每個人皆順利登頂,大概是平常在辦公室裡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畜生用訓練出來的成果。
白雞山頂有一小塊空地,周圍沒有樹木阻擋,視野極佳,遠處可以眺望至大漢溪。山頂休息午餐,每個人都帶來豐盛食物,分別是三峽的金牛角、牛舌餅、肉粽、餅乾和柑橘等,眾人聯手不一會便將美食消滅一大半,但東西實在太多,最後還是得背下山。
白雞山、鹿窟尖山及雞罩山三座山連稜,呈現三頭鼎立之勢,合稱為白雞三山,但無法採連稜縱走,登頂後得再折回,而且另外兩山的展望不佳,雖然往鹿窟尖山的途中還有一些隘勇線的遺跡,不過大熱天不太適合走太久,大家的體力也差不多快耗盡,因此取道由白雞山與鹿窟尖山連稜的鞍部處下山。
鞍部下山的路徑較陡峭,無鋪設平整的階梯步道,多數路段還得依靠繩索來輔助。經過一棵枯樹幹時,聽到一些微細的嗡嗡聲,靠近發現有許多的土蜂在枯樹幹外盤旋,腐朽的樹皮中間有個供蜜蜂出入的小洞,樹幹中央空心,蜂巢便構築在其中。
平時待辦公室,看遍一大堆狗屁倒灶的事,經常花很長的時間,做一些沒有效益的白工,而且常常朝令夕改,光怪陸離的事情層出不窮,能力好的便調單位自尋生路,剩下來的人只好忍辱偷生,為五斗米折腰,如果不適當的疏解壓力,久了會悶出病來,故需藉由體力的消耗來釋放壓力。
這一回的疏壓路線似乎略嫌長了些,行程差強人意,每個人所攜帶的水壺幾乎都見底,衣服也是溼了又乾,乾了又溼,還好沒什麼人抱怨,就算有也不好意思說出來吧!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20615三峽-行修宮、白雞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