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區和平東路三段631巷為通往慈恩園的必經之路,道路狹窄會車不易,尤其在清明時節,車潮更是絡繹不絕。路邊停車不方便,一開始先直達慈恩園下方的石泉巖,從較高的地勢觀察,檢視可能的礦場位置。
直行往慈恩園,右往六張犁煤礦
慈恩園寶塔諴業股份有限公司由鄭聰江於民國74年創立,民國77年創立慈恩園生命紀念館。鄭聰江為苗栗縣苑裡人,昭和13年(1938)生,家中務農,共有5位兄弟,排行第4,山腳國小畢業後便未再升學。19歲時到台北尋求發展,先由賣菜做起,後來投入餐飲業並兼養豬,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再投資土地與製造業,之後再轉為經營殯葬事業。
慈恩園生命紀念館
石泉巖為祭祀清水祖師的廟宇,據稱先民早年攜清水祖師的香火,至文山地區種茶,並搭建茅屋供奉,因後方有甘洌泉水自石間湧出,故稱為石泉巖。此地洽位於石碇、深坑往六張犁的茶路古道中途,成為深受當時往來茶農歡迎之休息站,祭祀以求平安。該茶路現今已支離破碎,多數改建為公墓,已不復見當年古道樣貌。
石泉巖清水祖師廟
道光24年(1844)由楊士如發起捐資建廟,獲得各地善信之響應踴躍捐輸。同治9年(1870)茶路古道由地方人士捐款重修,完工後在廟前立「重修觀山嶺路橋碑」,記載當時出資者姓名及金額。祖師廟後因山崩改建,並在民國47年及61年重修,成為今日之規模。廟額上「石泉巖」牌匾為1876年「光緒丙子之冬眾等敬立」「內閣中書舉人陳樹藍書」。
福安宮
六張犁煤礦的位置經勘察後,係在福安宮正對面的山頭上,需先穿越大片的民宅,然後由屋後的步道上山,半山腰處有一大片較平台的台地,已闢建成菜園,在此可發現到尚存的礦場建築殘牆,及相關的殘蹟。該礦開採期間甚早,日治時期主要為原礦字第105及197號兩礦區。
左側樹林曾是礦場浴室
日治時期原礦字第105號,明治30年7月5日設立礦權,範圍文山大加蚋堡十五份庄及六張犁庄,沿革如次:
年度 | 面積 | 產量 | 鑛山名 | 鑛權人 |
明治33年 | 94,552坪 | 美作為次郎 | ||
明治37年 | 93,539坪 | 美作為次郎 | ||
明治42年 | 33,600坪 | 黃濕、黃赤九、李江海 | ||
大正1年 | 33,600坪 | 100,000斤 | 黃濕、黃赤九、李江海 | |
大正3年 | 33,600坪 | 1,302,000斤 | 黃濕、黃水生、李江海、陳復禮 | |
大正4年 | 33,600坪 | 2,450,000斤 | 黃濕、黃水生、李江海、陳復禮 | |
大正5年 | 33,600坪 | 上1,710,000斤 | 黃濕、黃水生、李江海、陳復禮 | |
大正6年 | 33,600坪 | 6,180,000斤 | 黃濕、黃水生、李江海、陳復禮 | |
大正7年 | 33,600坪 | 3,607,115斤 | 黃濕、黃水生、李江海、陳復禮 | |
大正8年 | 33,600坪 | 5,156,500斤 | 李江海、陳復禮 | |
大正9年 | 33,600坪 | 2,856,207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0年 | 33,600坪 | 4,791,066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1年 | 33,600坪 | 6,520,000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2年 | 33,600坪 | 2,000,000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3年 | 33,600坪 | 12,000,000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4年 | 33,600坪 | 13,260,000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5年 | 33,600坪 | 5,534,000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昭和2年 | 33,600坪 | 4,825,000斤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昭和3年 | 33,600坪 | 12,302,300斤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昭和4年 | 33,600坪 | 37,900,000斤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5年 | 33,600坪 | 38,170,000斤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6年 | 33,600坪 | 28,800,000斤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7年 | 33,600坪 | 7,368瓲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8年 | 33,600坪 | 4,761瓲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9年 | 33,600坪 | 4,192瓲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0年 | 33,600坪 | 5,872瓲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1年 | 33,600坪 | 3,525瓲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2年 | 33,600坪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3年 | 33,600坪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4年 | 33,600坪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5年 | 33,600坪 | 六張犁炭礦 | 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6年 | 33,600坪 | 體源鑛業 | 廖朝舟、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7年 | 33,600坪 | 體源鑛業 | 廖朝舟、小山清太郎 |
日治時期原礦字第197號,明治31年12月26日設立礦權,範圍文山大加蚋堡六張犁庄、土地公嶺腳、中坑祖師公嶺腳,沿革如次:
年度 | 面積 | 產量 | 鑛山名 | 鑛權人 |
明治33年 | 33,866坪 | 高沛裕 | ||
明治37年 | 33,866坪 | 高沛裕 | ||
明治42年 | 33,691坪 | 蘇火、李江海 | ||
大正1年 | 33,691坪 | 3,062,000斤 | 蘇火、李江海 | |
大正3年 | 33,691坪 | 1,380,000斤 | 蘇火、李江海 | |
大正4年 | 33,691坪 | 蘇火、李江海 | ||
大正5年 | 33,691坪 | 陳信章 | ||
大正6年 | 33,691坪 | 540,000斤 | 陳信章 | |
大正7年 | 33,691坪 | 659,000斤 | 陳信章 | |
大正8年 | 33,691坪 | 482,400斤 | 陳信章 | |
大正9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0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1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2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3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4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大正15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昭和2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
昭和3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 |
昭和4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5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6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坑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7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8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9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0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1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2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3年 | 33,691坪 | 105號合併稼業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昭和14年 | 33,691坪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5年 | 33,691坪 | 六張犁炭礦 | 日東鑛業株式會社代理人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6年 | 33,691坪 | 體源鑛業 | 廖朝舟、小山清太郎 | |
昭和17年 | 33,691坪 | 體源鑛業 | 廖朝舟、小山清太郎 |
原礦字第105、197號之鑛山名於昭和3年才出現六張犁炭坑,但該鑛山名最早卻是大正9年出現在原礦字第1514號內,昭和3年以後即不再沿用該名稱。
日治時期原礦字第1514號,明治31年12月26日設立礦權,範圍大加蚋堡六張犁庄土地公嶺,沿革如次:
年度 | 面積 | 產量 | 鑛山名 | 鑛權人 |
大正6年 | 45,122坪 | 楊阿冬外二名 | ||
大正7年 | 45,122坪 | 200,000斤 | 楊阿冬、王秋 | |
大正8年 | 45,122坪 | 206,800斤 | 楊阿冬、王秋 | |
大正9年 | 45,122坪 | 休 | 六張犁炭坑 | 楊阿冬、王秋 |
大正10年 | 45,122坪 | 休 | 六張犁炭坑 | 楊阿冬、王秋 |
大正11年 | 45,122坪 | 休 | 六張犁炭坑 | 楊阿冬、王秋 |
大正12年 | 45,122坪 | 休 | 六張犁炭坑 | 王英俊 |
大正13年 | 45,122坪 | 休 | 六張犁炭坑 | 王英俊 |
大正14年 | 45,122坪 | 休 | 六張犁炭坑 | 王英俊 |
大正15年 | 45,122坪 | 六張犁炭坑 | 王英俊 | |
昭和2年 | 45,122坪 | 六張犁炭坑 | 王英俊 | |
昭和3年 | 45,122坪 | 王英俊 | ||
昭和4年 | 45,122坪 | 林金虎外四名 | ||
昭和5年 | 45,122坪 | 林金虎外四名 | ||
昭和6年 | 45,122坪 | 388,500斤 | 林金虎外四名 | |
昭和7年 | 45,122坪 | 84瓲 | 鄭金爐外四名 | |
昭和8年 | 45,122坪 | 99瓲 | 新興炭礦 | 鄭金爐、黃新火、陳阿財、鄭金水、鄭金營 |
昭和9年 | 45,122坪 | 55瓲 | 新興炭礦 | 鄭金爐、黃新火、陳阿財、鄭金水、鄭金營 |
昭和10年 | 45,122坪 | 160瓲 | 新興炭礦 | 高李地 |
昭和11年 | 45,122坪 | 新高炭礦 | 高李地 | |
昭和12年 | 45,122坪 | 新高炭礦 | 高李地 | |
昭和13年 | 45,122坪 | 新高炭礦 | 高李地 | |
昭和14年 | 45,122坪 | 新高炭礦 | 高李地 | |
昭和15年 | 45,122坪 | 新高炭礦 | 高李地 | |
昭和16年 | 45,122坪 | 合益炭礦 | 高李地 | |
昭和17年 | 45,122坪 | 合益炭礦 | 高李地 |
戰後礦區號碼礦業字第564號,範圍臺北市三張犂、六張犂、下內埔、臺北縣深坑鄉興福、坡內坑,沿革如次:
年度 | 執照 | 面積 | 鑛山名 | 鑛權人 |
民國47年 | 臺濟採字第1392號 | 123.4107公頃 | 六張犁煤礦 | 張溪土、高銘添 |
民國48年 | 臺濟採字第1392號 | 123.4107公頃 | 六張犁煤礦 | 張溪土、高銘添 |
民國49年 | 臺濟採字第1392號 | 123.4107公頃 | 六張犁煤礦 | 高銘添 |
民國50年 | 臺濟採字第1392號 | 123.4107公頃 | 六張犁煤礦 | 高銘添 |
民國51年 | 臺濟採字第1392號 | 123.4107公頃 | 六張犁煤礦 | 高銘添 |
民國52年 | 臺濟採字第1392號 | 123.4107公頃 | 六張犁煤礦 | 高銘添 |
民國56年 | 臺濟採字第2874號 | 123.4107公頃 | 六張犁煤礦 | 隆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
隆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於民國64年6月13日解散,後由穗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接手經營,於民國76年4月11日解散。六張犁煤礦民國44年開採至民國66年收坑,中休11年,開採12年期間,總產量101,431公噸,年平均8,452公噸。
台灣煉瓦TR磚
六張犁煤礦主要開採中部系石底層之煤礦,對外運輸根據大正10年所繪製的2萬5千分之一的地形圖所示,已自該礦場鋪設炭礦用臺車軌道,沿著現今和平東路,連接到萬新鐵路的古亭。但輕便鐵路廢除後,改用卡車運輸,出口站改到松山站。
風坑
該礦的捲揚機房尚存,內部改建為鴿舍,門口往前延伸約莫50公尺距離處,有6根左右對稱的紅磚柱,中央為傾斜向下的斜坡道,盡頭緊貼山壁已崩坍消逝的主斜坑口。其風坑則是位於山下民宅後方,沿水溝溯源穿過雜草堆即可發現,可能經過整修,安裝抽水馬達,尚保存良好。離去之前,遇到一位當地的居民,告知其屋後竟有一整排完整燒製焦煤用的煤窯,但因為通道狹窄,且雜草叢生,無法拍攝到其窯口,不過這已是意外的收獲。
煤窯
報導這些巿區內的礦場是最令人頭疼的事,要挖掘已塵封的殘蹟,並找出文獻來佐證,已是相當耗費心力,還得面對附近住家的關切,造成其不動產價值受到影響,而可能面臨挨告的風險,看到這樣的留言,實在讓人寒心,自己並未受到任何人或單位的委託,只是憑著一股傻勁,用數年的光陰在為台灣的煤礦發展史做詳實的記錄,希望喚醒社會對礦業文化的重視,原本認為這是個小眾的巿場,沒想到這樣一個安靜的園地,竟也慢慢變得不再平靜,是該思考轉型就此封筆,或是轉成不對外公開的網誌型態。
加油!請您繼續為我們和後代留下優質的記錄,若非透過您深入淺出的解說,我們對歷史的認知,恐怕就只剩單薄的文字了。文化財的價值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網誌又比書報更能讓大家接觸到,若不公開才是我們社會的損失。加油!
回覆刪除辛苦了,加油
回覆刪除加油!
回覆刪除我也遇過附近住戶聽到說我來找礦坑就緊張兮兮的。
其實我有時也不是很懂,
房價和居住安全,
居然很多就是打算一直住在原地的人居然是選擇房價優先。
理論來說不打算搬遷的不是更應該注意居住安全,
結果居然反而在意因為住在舊礦區導致自家的房價下跌,
真的不是很懂。
看到那則留言的殘跡了,果然是近期新建案、推測是外地搬入的。像我們這種住了幾十年的老在地,早就知道附近以前有大大小小礦坑,隨便翻一下地形圖就都看得到「せきたん」記號,老人家還常告訴我們以前偷撿煤炭回家燒的經歷。
回覆刪除只有新來的、甚至買房「投資」而不是自住的,才會如此驚恐,生怕任何消息影響到房價。
給前輩參考資料:若是要找台北市區的礦坑,可以使用台北市政府的「歷史圖資展示系統」。
回覆刪除http://www.historygis.udd.taipei.gov.tw/urban/map/
「歷史類比掃描影像」裏有堡圖、陸測地形圖以外的圖資,比如民47、民58、民69 的地形圖就很詳細,可以找出戰後早期仍存在的礦坑與建物。(只可惜沒辦法標座標,要另開 Google 地圖對照使用)
謝謝各位的打氣,還是會再繼續堅持下去的,只不過對於敏感地區的報導,未來會更加小心,儘量以去識別化方式來處理。
回覆刪除另外中研院的百年歷史地圖,臺北市有個 1966 的「台北市市郊地形圖」,
回覆刪除雖然沒有全部但涵蓋舊台北縣附近幾個鄉鎮,包括有不少礦坑的新店中和土城,也很有參考價值。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
請繼續維持下去,
回覆刪除這就是台北最可悲的地方,永遠以利益為優先考量,
殊不知台北已經是個四不像的城市,沒特色沒綠地,每天都在擔心房價漲跌。
卻許多人還鴕鳥心態認為台北是做森林,擁有百年歷史,
我卻完全看不出有什麼歷史可言,
礦坑/鐵道是唯一走過百年的歲月歷史遺跡,
只有這兩個才能代表歷史,
請務必堅持下去,
謝謝您提供的網站資料,很有參考價值。
回覆刪除兩年前我也走過此礦耶!但在民國47年的地形圖中,此礦的名稱不叫六張犁,而是「盛興煤礦」耶
回覆刪除民國47年的地形圖中的確是盛興煤礦,礦區號碼小礦業權7號,後來為礦業字第2337號,面積12.0357公頃,礦名三張犁盛興煤礦,礦業人凌水龍、高春盛,坑口方向似乎在目前馬路旁有建築物的地方,不過民國58年版的地形圖中盛興煤礦已消失由隆昌煤礦取而代之,而本文所探討的坑口位置,民國47年版的地形圖中未出現,民國58年版的地形圖中才有繪出,兩者挖掘的方向不同,因為缺乏實際的礦區圖作判別,加上此礦區在更早日治時期便存在,故以較大的六張犁煤礦作為標題來討論其沿革作脈絡會較明確,而盛興煤礦就僅有小範圍礦區和有限的開採歷史,如果後續能再找到更細部的資料佐證,我再會作更正,感謝您的提醒。
回覆刪除狼大,請問有這幾個礦區的礦區圖嗎?因為日前正好在處理附近的舊地名,看到文中有提及「中坑祖師公嶺」「土地公嶺」等地名,想請問有沒有礦區圖,以釐清這幾個地名的位置,謝謝!若方便提供,我的信箱是:ang1110@ycsh.tp.edu.tw,謝謝!
回覆刪除土地公嶺大正10年台灣堡圖上標示土治公嶺,位置在和平東路三段與631巷附近,至於中坑祖師公嶺位置不明,礦區圖上並沒有標示地名,我手邊沒有此一礦區的地圖。
回覆刪除廖朝舟是我祖父。當年我祖父打官司說體源鑛業不是日產,法官跟我祖父說:「我可以判你拿到體源鑛業的股份,但是條件是你要分我一半」祖父很不識時務的罵回去。所以後來就變成國產,然後又變成私產。唉呀…被A走了。這也需要轉型正義啊
回覆刪除黃赤九是我阿祖,一直以來只知道煤礦曾經是家族的輝煌歷史,但因為懂事時礦坑已經結束,幽暗的礦坑口成了大人口中的禁地,跟玩伴的探險免不了一頓毒打,很感謝筆者的報導讓我可以知道礦坑的歷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