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松煤礦位於新北市三峽區有木里熊空山西方,民國60年10月6日設立礦權,民國80年收坑,礦權民國82年11月10日消滅,礦權人楊文化。
大松煤礦礦址自行開車由省道台3線,三峽往大溪方向,轉省道台7乙線往南,湊合附近接北114縣道往滿月圓方向,大約在里程7.2公里左右抵達佛山(花岩山林)站牌,取左側岔路上山,數十公尺後取左後岔路直行至中華電信有木幹166支42分3電信桿,取右側小徑直行至盡頭即為礦場。
右側岔路往礦場
根據定位的標示地點,礦坑所在地點大約在大豹溪支流的上游河床附近,一開始採不知確切步行方向,故先由產業道路抵達最靠近坑口附近的一處民宅,石砌平房建築內住著種茶人家,不過其屋外倒是堆放許多建築用的器具及設備。
往礦場小徑
一位80多歲的老茶農,坐在大門敞開神明廳旁的木椅上,對面一台電風扇用著最強的風速朝著老茶農吹,赤裸著上半身露出黝黑的膚色,方型的四角褲上面放著一包從身體引流出來的尿袋,屋內牆上高掛著特等獎的扁額,老先生睡得沈,呼喚好幾聲之後,老先生才悠悠的醒來。
殘存礦場建築廚房
突然間被吵醒,老先生並未面露任何不悅之色,臉上倒是浮出好奇的神奇,經過一番溝通,才發現老農的耳朵有些重聽,必須放大音量蓋過風速聲,老先生才能聽的明白,表明來尋找礦坑之意後,老先生像是打開記憶的盒子一般,便開始滔滔不絕的陳述。
殘柱
老先生證實此處確有礦場,而且是日治時期便開採,戰後仍持續營運,礦坑的地點在溪流旁的山壁,數量不只一坑,礦場停採後,便一直荒廢迄今,無人維護的結果,原有的道路已經長滿雜草,加上山區常有暴雨或土石流,坑口可能早已坍塌。
屋頂石棉瓦
老先生小時候見過礦場開採的情形,但家中係以採茶為營生,並未在坑內工作。本想請老先生指引通往礦場的捷徑,但僅回應路都壞了,草都長了,坑都塌了,找不到了。只要有老先生的證實有礦場便已足夠,剩下的就慢慢的根據地圖定位再來尋找。
溪床上的水管
溪畔上游有一處乾涸的水池,可能是茶農用以蓄水灌溉之用,下游也有另一處有水的水池,池邊擺一些半身的人型模特兒,白天看沒什麼,晚上看可就有些嚇人。下方蓄水池已是山坡小徑的盡頭,由此尋找緩坡穿越雜草叢,抵達溪床。
溪床上殘留的鐵軌
近日常有午後雷陣雨,溪流水量豐沛,且河床高低落差甚大,有時需攀附陡峭岩壁旁的樹欉,才能避開大面積的瀑潭,順流而下頗多不便。終於在接近坑口的定位點之處,溪床上發現一小截鐵軌附著混凝土塊,以及大孔徑的水泥水管,溪畔兩側皆為陡峭的岩壁,且有大量雜亂的落石堆,除非坑口在比溪床高數十公尺的山壁上,否則大概已經都坍塌滅失。
疑似已崩毀的坑口
大松煤礦民國60年10月6日設立礦權,民國80年收坑,礦權民國82年11月10日消滅,礦權人楊文化。公司登記大松煤礦有限公司核准設立日期民國74年9月13日,資本額2百萬元,所營事業項目煤礦開採加工買賣,公司所在地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1段105巷14之2號5樓3室,公司登記已於民國92年10月16日府建商字第09216009300號廢止。
東眼山
從溪谷爬上廢棄的礦場小徑,此處發現許多磚造的礦場建築殘跡,除了廚房外,其他都難辨原有用途,小徑最後接到產業道路,再由一處菜園經竹林繞回上方停車處,猛然回首一望,遠方東眼山的稜線,與近端山谷的森林線,正好構成眼睛的形狀,中間夾著的小山像是眼球一般,真的難得的景象。
這個地方的小徑應該已佈滿雜草樹林,竹林下的小徑應該已消失,版主還能找到切確位置,真是令人佩服
回覆刪除其實只要能找到正確的路徑,便可省去許多無謂繞路的時間,因為缺乏資訊,才用最笨的方式搜山。
回覆刪除到達礦坑的捷徑的確已消失(被雜草樹林淹沒), 原本的捷徑位於您停車的老農家的下方竹林位置.
回覆刪除感謝您提供的資訊,這麼偏遠冷門的地點還有人關心,著實不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