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1001008瑞芳-猴硐車站、猴硐隧道、員山隧道、瑞芳隧道、瑞芳車站

台鐵瑞芳車站至猴硐車站間,為全台鐵路隧道最密集的區域,共有龍潭隧道、龍鎮隧道、柑坪隧道、頌德隧道、瑞芳隧道(瑞芳三號隧道)、福住隧道及示德隧道等7座營運中的隧道,另外在這些隧道旁另有對應之舊隧道,包括瑞芳一號隧道、瑞芳二號隧道、第一員山隧道、第二員山隧道、第三員山隧道、猴硐隧道等6座已廢棄之單線隧道。

瑞芳有句諺語:「一錢鑽九孔」,指日治時期用一元日幣,即可自瑞芳搭火車,鑽過至九個「磅空」來到雙溪,意指此處隧道多,值回票價。原本打算趁著雙十連假,將這九座隧道全找出來,無奈三貂嶺車站至牡丹車站間,三瓜子隧道及舊三貂嶺隧道在山中的隧道口來回探勘多次,仍不得其門而入。溪谷中的地勢十分陡峭,且近日山區雨量頗豐,陸路險峻濕滑崎嶇難行,只好等適合的時間,再改採水路上溯。
猴硐車站
在三貂嶺附近折騰一個多鐘頭後,無功而返,決定從簡單的隧道開始找起,先返回到猴硐(侯硐)車站,以此做為出發點,猴硐車站距離瑞芳車站僅4.55公里,鐵道旁的舊鐵路路線已鋪設柏油,適合步行或騎自行車,至第一員山隧道後再折返。
鶼鰈情深(拖上線)
此段由瑞芳到猴硐間的鐵路,路線沿著基隆河的左岸開闢,遇山阻擋則開挖隧道,自大正9年(1920)1月27日開始營運,日治時期維持單線,一直到民國69年為配合北迴線的興建,才由台灣省政府開始添築雙線,工程包括許多路段截彎取直,並且提升路線標準,於民國74年完工通車。
示德隧道南口
新增的隧道包括龍潭隧道、龍鎮隧道、柑坪隧道、頌德隧道、福住隧道及示德隧道等6座。所有新建的隧道中僅頌德隧道為單線,另舊單線瑞芳三號隧道亦保留,改稱為瑞芳隧道,兩者並列,雙軌化後大大改善往來兩地間的交通時間,並得以新增火車班次,提高客貨的運輸量。
猴硐隧道
新舊鐵路隧道平行並列為此路段的特色,日治時期宜蘭線所興建的單軌隧道退役後大多閒置,任其荒廢,直到近年猴硐煤礦博物園區觀光發展後,才又重新整修,納到週邊的觀光動線上。往北的第一個雙線隧道為示德隧道,長度為517公尺,完工於民國73年,示德隧道旁為較短的舊單線時期的猴硐隧道。
猴硐隧道內部
廢棄的猴硐隧道相較於示德隧道迷你許多,全長約48公尺,現改建為汽車道,兩端可通視,新建的隧道為鋼筋混凝土構造,而舊隧道則是兩層式的架構,下半部為石砌的構造,上方則是紅磚砌成圓拱形的架構。示德隧道南口旁還保留一小段舊線,作為侯硐站的拖上線,終點還有一副止衝擋。
猴硐煤礦博物園區解說中心
過猴硐隧道後,則是猴硐煤礦博物園區遊客服務中心,前方為甕仔潭橋,因橋下的甕仔潭而得名,這裡也是826路公車的起站,不過僅只有假日行駛,便利民眾搭乘前往九份、金瓜石及水湳洞等觀光景點。
示德隧道北口
沿河岸繼續往北,接到示德隧道另一端的北口。基隆河的對面為猴硐國小,舊校址位在大粗坑溪畔,曾毁於民國89年10月底象神颱風所造成的土石流,後來才遷至新校址,學校背倚三貂嶺,面臨基隆河,像極一首兒歌所形容的景緻:「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
猴硐國小
台北往宜蘭的鐵路自日治時期開始建設,原先規劃的路線,是由台北東南方沿新店溪上游烏來穿山越嶺通至宜蘭,明治39年(1906)組織測量隊,由笠野英三擔任主任,率領60多人的團隊,從該年5月2l日開始實測,至翌年(1907)2月27日完成。測量路線是由台北、景尾、新店、屈尺、龜山、烏來、哪哮(信賢)、樟樹溪、Tanroku社、Remogan社、 Karamochi社、Shiratsuku、叭哩沙、雙連坡(埤)、吧荖鬱庄、珍仔滿力庄、宜蘭、四結、羅東、冬瓜山,最後抵達蘇澳,全線約66哩(106公里)。
示德隧道北口廢棄的橋隧連崗哨
示德隧道北口有座廢棄的衛兵哨塔,隸屬戒嚴時期警備總部橋隧102連3班瑞芳班,它曾擔負全國重要橋樑、隧道安全防護的重責大任,再往北行翻越一座小丘,走了較遠的距離,才來到福住隧道的南口,福住隧道為雙線,長度393公尺,同樣完工於民國73年。
福住隧道南口與第三員山隧道
此處地名稱為員山仔,相傳起源自清乾隆15年(1750),劉玉蘭開懇該地,以境內有一座小圓丘的地形而得名,它曾經是基隆河的古河道入海處,後來發生河川襲奪,才造成180度的大轉彎。
員山子分洪道
民國92年為解決基隆河下游的水患,在此興建員山子分洪道,民國93年10月25日納坦颱風來襲,尚未完工的員山子分洪道提前開通,卻造成台視攝影記者平宗正在採訪時不幸溺斃,也因為提前開通,導致真正完工時間延至隔年9月才正式啟用。
第三員山隧道
福住隧道南口旁為廢棄的單線員山舊隧道群,由3個連續的小隧道所組成,所以被當地人用台語稱為「三ㄟ磅空」,亦即三個隧道的意思。隧道於大正8年(1919)4月竣工,由南往北分別為第三員山隧道,長度32公尺,第二員山隧道,長度39公尺,第一員山隧道,長度48公尺,其中較短的第三員山隧道及第二員山隧道可相互通視,第三員山隧道內部則有些曲度,無法看到另一端的出口,為避免舊隧道年久失修崩壞,隧道內部均加上鐵製網狀支架,減少落石傷人的危險。
第二員山隧道
日人初期認為經烏來到宜蘭路線屬良好線路,不過由於此路線需穿越泰雅族原住民活動領域的山區,大多屬較未開發的區域人煙罕至,且泰雅族人民風強悍,未完全歸順,開鑿鐵路要冒很大的風險,所以台灣總督府決定先全力建設西部地區的南北縱貫鐵道,將此宜蘭線計畫暫時擱置。
第一員山隧道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一直到大正6年(1917)才開始重新調查新的路線,改由八堵、瑞芳、雙溪、貢寮穿越三貂嶺連接頭城到宜蘭。同年11月24日舉行開工儀式,由八堵與蘇澳兩端同時進行鋪設軌道工程。大正8年(1919)首先完成八堵到瑞芳段,長12英哩多,初期命名為瑞芳線,大正13年(1924)12月,基隆經八堵、瑞芳至蘇澳線全部完工,才改稱為宜蘭線。
員山第一隧道內部無法通視
八堵至猴硐間屬於第三工區鐵道建設工事,當時的承包商為大倉組,其創辦人為大倉喜八郎,天保8年9月24日(1837年10月23日)出生於日本越後國北浦原郡新發田城,為新發田名主大倉千之助的三男,早年因個性堅強,得罪本鄉武士,遂隻身逃到東京,嘉永4年(1854)10月在江戸的鰹節店當店員,安政4年(1857)獨立創業經營雜貨物品店。
福住隧道北口
慶應3年(1867)乘著幕府末期動亂時代,德川幕府將歸還大政,大倉抓住機會開設大倉銃砲店,並在戊辰戰爭中(-1869)發揮商人本色,同時對交戰雙方出售軍火,因而獲致鉅額財富,所以日本人曾有「一戰功成,一商暴富」之諺。
橋隧連營區水圳橋
但大倉知道明治維新是大勢所趨,雖然表面不參與政爭,卻私下暗助政府軍,扣留另一方的軍火,使政府軍維新成功,此一投機得讓大倉的軍火業後來在政府的協力下,蓬勃發展,成為日本嗣後政商一體的典型,而之後日本的東北戰役、侵台之戰、甲午之戰,都可以見到大倉所販賣供應的軍火,大發戰爭財。明治7年(1874)琉球人於台灣遭殺害,日本政府出兵台灣,大倉組也擔任兵員及糧食等運送工作。
橋隧連營區引水道
出第一員山隧道後,右側上方有座水圳橋,這是當年戒嚴時期(1949-1987)駐守此地的橋隧102連3班瑞芳班,為供應營區的飲水,而自第三員山隧道的上方山區,接引山泉水所興築的引水道,順著水圳橋下行即可找到橋隧連的已廢棄的營區,其下方為福住隧道北口,此處也有一座相同構造的崗哨,裡頭現改建為電信業者的基地台,此處也是步道的終點。
橋隧連崗哨
在建築工程方面,據說大倉喜八郎曾參與過橫濱外國人居留地的填埋工程與建築工程,而其最早從事建設業的史料記錄,為明治4年(1871)參與承包橫濱新橋之間的鐵道建設中,裡頭一部份的新橋東站工程。明治5年(1873)大倉與瑞穗屋卯三郎成立軍用被服廠,同年7月赴歐美視察旅行,在歐洲停留期間與官方的岩倉使節團交流認識,建立日後的政商地位。
橋隧連營區
明治6年(1873)10月他在東京銀座設立日本人第一家貿易商社大倉組商會,隔年大倉商會開設倫敦支店。明治16年(1883)2月15日大倉喜八郎與矢島作郎、藤岡市助、原六郎、三野村利助、柏村信、蜂須賀茂韶等人,共同發起成立東京電燈株式會社,初期資本額20萬日元。
左側為瑞芳隧道右邊為頌德隧道
福住隧道往北需跨越基隆河橋,鐵道在此分成東西兩股,再分別接到對岸的兩座隧道,西正線為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完工單線的瑞芳三號隧道,全長122公尺,並未廢除現仍服役中,僅就地改建,擴大淨空,東正線則為民國73年新建完工之頌德隧道,亦為單線全長162公尺。
遠眺瑞芳隧道、頌德隧道
明治19年(1886)東京電燈開始商業活動,隔年11月在東京日本橋茅場町經營電力輸送事業,即後來昭和26年(1951)成立之東京電力公司前身,平成23年(2011)3月11日因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造成重大核輻射外洩污染,即為該公司所興建的第一座核能發電廠。
右為瑞芳隧道西口、左為頌德隧道西口
東京電燈戰前股金高達日幣4億餘元,大部分都由大倉集團把特,戰前日本遂有大倉財閥之稱。由於電廠發電產生的剩餘電力,為充份利用,該公司也開始經營起鐵道會社的副業,大正及昭和時期經營範圍包括前橋電氣軌道、利根軌道、吾妻軌道、江之島電氣鐵道等。
瑞柑國小
瑞柑國小原為瑞芳國民學校在民國50年8月成立的「柑坪分校」,民國52年才獨立為瑞柑國民小學,該校位於青山翠谷中,擁有自然美景,該校教育著重柑坪生態村的學習活動,結合社區成為其特色,其學區主要為柑坪里地區。
柑坪社區
柑坪里舊名柑仔瀨,乾隆年間由賴世與陳登所開闢,是瑞芳最早開發的地區,同時也是往來宜蘭的交通要道,兩人在此開設雜貨店,店名為「瑞芳」,來往商旅及附近居民所需的日常用品,都會到該商店採買,時間一久,眾人均不稱原地名,而改叫瑞芳,這便是瑞芳地名的由來。
遠眺柑坪隧道東口及柑坪社區
位於明燈路一段旁的雙線柑坪隧道,全長78公尺,已廢棄之瑞芳二號隧道位在柑坪隧道旁,兩端皆以磚頭和水泥將隧道口封閉,其中東口已全被藤蔓所掩蓋,難以從外觀辨識,得非常靠近才看到隧道口,而西口封閉的牆面則漆上礦坑內礦工搭礦車的彩繪。龍鎮隧道的東口與柑坪隧道的西口相者前後相連,距離僅約10公尺,皆位在柑坪社區石碑旁的小公園內,雙線的龍鎮隧道,全長69公尺。
柑坪隧道東口及左側已廢棄之瑞芳二號隧道東口
明治26年(1893)6月日本土木會社解散,11月大倉喜八郎自行成立大倉土木組,以繼續事業。大倉以軍火商人起家,明治27年(1894)清日甲午戰爭(-1895)擔任日軍御用的食品及武器運送的供應商。明治29年(1896)12月大倉喜八郎親自來台視察,是日本最初來台的實業家之一,對在台拓展事業版圖有濃厚的興趣。隨後於台北府後街開設大倉組支店,從事殖民地的經營,並承攬台灣總督府鐵道部的工程,敷設台灣的縱貫鐵路。
瑞芳二號隧道
隨著日本在海外勢力的擴張,大倉也積極發展個人事業版圖,明治33年(1900)大倉個人出資50萬日元設立大倉商業學校(現今的東京經濟大學),明治35年(1902)他開始在朝鮮和中國的積極投資,興辦南滿洲鴨綠江制材公司,撫順湖煤鐵公司,本溪湖煤鐵公司等,在日本國內則開辦啤酒、皮革、化工、製麻等大企業。
龍鎮隧道東口及柑坪隧道西口
明治44年(1911)株式會社大倉組土木部設立,從大正元年(1912)的日日新報可看出其營業項目包括諸機械、工業材料、木材、肥料及建築營造等,其支店分布於台灣、中國及朝鮮等地,出張所(辦事處)分布於中、台、美及德等地。大正元年(1912)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他曾以江蘇省鐵路爲擔保,貸款給孫中山300萬元。
龍潭隧道與瑞芳一號隧道東口
大倉通中國詩書,對於協助日本帝國擴張,更是積極參與,不僅對東北大量投資,即對湖北漢陽冶鐵廠亦大量貸款。日俄戰爭後,乃木希典中將任臺灣總督,大倉因協助作戰有功,特別召見嘉勉,並由桂太郎奏請,大正4年(1915)頒給男爵爵位,讓他嗣後得以男爵身分,而與日本上層貴族來往。
龍潭隧道西口
大倉亦喜歡收集大量中國古書古畫,是有名的東洋美術收藏家。據說義和團起義的時候,滿載著中國美術品的俄羅斯船隻進入長崎港,準備著如果在日本找不到買主,就前往美國,害怕文物的散逸的大倉,便將它們全部買了下來,大正6年(1917)大倉在私人邸宅内開設日本第一家私立美術館大倉集古館,即今日之東京美術館。
龍潭隧道與基隆河
大正6年(1917)株式會社大倉組分為大倉礦業、大倉商事及大倉土木組等株式會社。本社位於東京銀座,台灣的出張所位於台北市本町,組織分為土木系、建築系及事物系,營業項目包括土木建築工事的設計施工及委託。大倉組在台灣的土木建築工程包括嘉南大圳、台灣電力日月潭發電所、台灣大安溪護岸工事、二層行溪埤圳工事、十瀧灣發電所導水工事、桃園廳下八塊歷中壢附近第二隧道並開渠工事、八堵猴硐間第三工區鐵道建設工事、桃園埤圳第一號隧道及暗渠第一工事、宜蘭濁水溪水力發電工事、宜蘭第四工區及三貂嶺隧道工事、八塊厝中壢附近桃園埤圳第一號隧道及暗渠工事、嘉南大圳組合烏山嶺隧道其他工事。
瑞芳一號隧道西口
昭和元年(1926)大倉還能以90歲高齡,前往南阿爾卑斯山赤石岳登山。昭和3年(1928)4月22日大倉喜八郎往生,享年92歳,為日本明治、大正年間財閥享年最久者,法號為「大成院殿禮本超邁鶴翁大居士」。而其一手創立的大倉土木株式會社,後來於昭和21年(1946)以創辦人大倉喜八郎的法號而更名為「大成建設」,名稱中的「建設」一詞,是從英文「construction」翻譯而來,也是日本第一家以「建設」作為商號的建築公司。

龍潭隧道為最靠近瑞芳車站的隧道,雙線全長150公尺,靠山壁的的內側有座平行已廢棄之瑞芳一號隧道,隧道風格與前幾座已廢棄的隧道皆相同,均為兩層式構造,內部有電燈照明,隧道內略為彎曲,即便走到中央,也無法通視兩端。
義方商行
由瑞芳一號隧道西口前方的道路直行,便可以接到瑞芳老街逢甲路,老街上的義方商行係由李建興於昭和5年(1930)所創立,義方係取自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李建興後來和兄弟建立瑞三鑛業,此處即為其總辦公室。
瑞芳車站後站
瑞芳車站設立於大正8年(1919)5月5日,木造站房完工於大正10年(1921),現有水泥磚造站房為民國44年左右增建站房,新建的部分稱為前站,而原有站房則稱為後站,車站的剪票口設在月台上,此站為宜蘭線的一等站,為往來附近觀光景點如九份、金瓜石、平溪、深澳等地門戶。
瑞芳車站
我工作的地點,就位在鐵路改建工程局的樓下,在此寫鐵路改建的歷史,就好像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耍大刀一樣可笑,如有疏漏,尚祈指正見諒!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1008瑞芳-猴硐車站、猴硐隧道、員山隧道、瑞芳隧道、瑞芳車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