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1001015基隆-大武崙砲台、情人湖公園

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巿安樂區的大武崙山,由於地勢險要,清末時即成為基隆地區抵禦外侮的重要軍事據點,現今之砲台建築格局,多係日治時期整建而成,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情人湖公園位於大武崙山腰處之天然高地湖泊,內設有環山及環湖步道,湖光山色,景緻優美。

前往大武崙砲台,可以由國道3號在基隆下交流道,左轉基金公路,過外寮站牌旁右轉基金一路208巷,至情人湖公園進入,或再沿公路往上可直達大武崙砲台的入口。也可由國道3號直行經港西快速道路,在德安路下交流道後左轉,直行上山即可抵達大武崙砲台。
外木山海邊
早晨台北是陰天,擔心山區可能會下大雨,在要不要出門之間抉擇了許久,便選擇大武崙砲台,即便是遇到大雨,也不致空手而回。小羊自從這學期開始加入學校桌球隊後,每週六早上都要到學校去練習,因此跟著我到處跑的機會變少,不然這個地點還滿適合帶著小羊一起來活動。
往觀景峰
到達大武崙山,老天爺也很賞臉,沒有飄雨,但從海面上吹來的東北季風,則感覺有些涼意。還未抵達砲台前,先爬上附近的觀景峰,這似乎是附近居民整理的一塊休閒區域,入口處插了國旗,山頂則放數張椅子可以觀海,視野遼闊,整理的人在入口處寫道風景不比阿里山差,所言不假,此外也有小徑可以下抵外木山海濱,是條優美的觀景路線,不過今日重點在大武崙砲台,留待有機會再來探訪。
大武崙砲台
基隆地區山多平原少,其中基隆港港埠更是形勢天成之良港,自清末以來,即成為列強進入台灣的門戶。鴉片戰爭波及北台,使清朝開始重視台灣的防務,陸續在全台興建許多的砲台,一直到日治時期亦陸續修築,而基隆又因港埠戰略地位重要,其砲台密度高居全台之冠。
入口通道
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港西北方,落在外木山漁港後方的大武崙山上,靠海的這一側山勢陡峭,形成天然的屏障,而砲台位置居高臨下,佔盡地利之便,清末開始即成為扼守基隆港西側的重要軍事據點,歷經日治時期一直到解嚴前,此區域一直都屬於軍事管制區。
廣場老樹下的士兵營舍
現在大部分區域均開放,唯山上小部分地區仍有駐軍,如果從東邊德安路這一側上山,便可以看到有些地方屬於營區禁止進入,山上另設有軍方的靶場。也因為管制區開放較晚的因素,因此砲台整體設施受到良好的保存,未遭受太大的破壞,現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已炸燬營房遺址
由於曾是重要的軍事防衛設施,因此砲台內的各項設施及建築,均採用堅硬的石材所砌成,結構相當厚實堅固,故能歷經百年而不衰,而砲台內原本的小樹也都長成大樹,枝繁葉茂,提供相當好的遮蔭效果,記得以前即使是大熱天來,也感覺相當舒適。
洞窟營舍
大武崙砲台整體架構為四周設置簡易城牆,有通道連往各處,主要砲盤位於正中央的制高點,砲台的營房位置在背海的這一面,大致可分為兩種,廣場平地上的營房為石磚建造,當成倉儲及士兵宿舍,營房靠廁所側則是辦公室,因此結構較脆弱,大多於太平洋戰爭時遭美軍炸燬,僅餘斷垣殘壁。
洞窟營舍內部
另一種則是鑿山挖洞,山壁砌上磚牆,頂部為拱形設計,上方土石當成掩體,共有3間半圓形房舍,主要當成砲具庫房,並不提供人員居住,除了儲放砲彈工具外,陣地內大部份砲彈也儲存在此,結構隱密堅固,其中最外側的一間內部空間較短,最內側的一間則是最深的。
一般營舍
砲台雖然自清代開始建設,但現有的設施,則多是日本治台後才改建而成,且長期有日軍駐守,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失利後投降,人員被遣送回日本,該地仍屬軍事管制區,但現在有建築似未無增建或改建的跡像。
士兵營舍門窗
後來則傳出日人離開前,曾留埋藏大批黃金在營房前大榕樹底下。故事是這樣的,民國73年一位陳姓台北縣民向國防部提出「挖寶計劃申請書」,要到當時還是軍事管制區的大武崙砲台開挖寶藏。
廁所
他供稱在日治時期曾認識一位駐守大武崙砲台的日本軍人,在日人在被遣送回國前向其透露,因倉皇撤退,十萬兩黃金來不及帶走,便埋藏在營區房舍前的廣場下方。如以現今黃金價格每盎司1625美元計算,約價值2億1千8百萬美金。
左往外垣右往主砲台
國防部當時認為該項申請荒誕不經並未核准,但黃金之說卻流傳開來,引來許多不肖之徒覬覦,民國84、88及91年,大武崙砲台共歷經3次的盜挖,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在91年竟有人直接將挖土機開進大武崙砲台,至砲台營房前逕自濫挖翻找,嚴重破壞古蹟。
長型通道及斜坡道
基隆市政府為確認黃金傳說虛實及探詢昔日的戰備坑道,遂於民國92年委託大學教授以透地雷達探勘,但並未測得金屬反應及戰備坑道。為揭開砲台史料,還特別委託顧問公司遠赴日本,調查昭和19年間的相關史料。
長型通道及斜坡道
同時訪談當年駐守槓子寮砲台的日籍砲兵耆老久保,並邀請到其舊屬,即當年擔任基隆重砲兵聯隊軍官,另任聯隊史有關基隆部分之總編輯渡邊光治,與當時擔任聯隊軍官的井手一次郎及曾任防衛研究所戰史部調查員的原剛等3人抵台。
砲盤區
隨即於92年3月13日赴大武崙、槓子寮等砲台實地踏勘,證實黃金之說為子虛烏有。井手一次郎於1943年被派駐基隆,曾駐紮過白米甕砲台與社寮砲台,對於大武崙、槓子寮及外木山等砲台也相當熟悉。
彈藥庫
主要的炮盤區下方共有3座彈藥庫,每座彈藥庫入口內,設有一道牆作為屏障,以避免炸彈碎片直接射入,彈藥庫間彼此不互通,內部儲彈庫呈圓形。井手一次郎指出大武崙砲台內各設施,兩個砲座下僅存放少部分彈藥,多數彈藥及砲具儲存在廣場北側的半圓形營房。
觀測台通道
原剛記憶中大武崙砲台並未有戰備坑道,因為它屬於攻擊形砲台,多為需隨時移動的機動性砲兵,非防禦型砲台,故不太可能有戰備坑道。砲盤區的砲座以2尊大砲為一組,共有左右兩組,合計4門的扇形砲盤,3面子牆各有3個儲彈孔,作為放置炸彈用,方形凹槽為炮基座,散形凹槽為輪軌護座,砲台主要射角涵蓋基隆港口之北、西及東北等三方向。
觀測台
當年的大砲現今不知去向,砲盤面海方向也因年代久遠,已長滿大樹成為樹林,無法看見所防禦的海岸線,砲盤的後方有條通道,可以前往觀測站。觀測站外形似鑰匙孔,由岩石砌成圓桶狀,直徑約為1.5公尺,深1.5公尺,作為掩護觀測敵情之用。
朦朧海景
在砲台的入口處附近有蓄水池,共有4口,其中3口一組位在左側,沒有上蓋,其作用為集水及沉澱,經處理後清澈的水,則往右流至獨立的水槽內儲存,這個水槽上方有個方形的開口,可供提取清水飲用。
蓄水池
由青石舖成的稜堡坑道,環繞砲台一圈,在其南、北、東等3處皆設有稜堡,位於子牆前,寬約6公尺,提供步兵蹲於子牆前以洋槍對敵軍射擊用,另在稜堡之後,有深1.8公尺的避彈壕,呈現彎月狀,兩端有石階通壕底,緊急時可尋求掩蔽。
南稜堡及避彈壕
清代對於台灣海防的經營,初期僅用來對付海寇,海寇的武備不強,與大清帝國實力相差懸殊,清政府招募漢人成立綠營軍,作為鎮守疆土的主力,編為標、協、營及汛,隨著承平日久,綠營軍內部也開始鬆弛腐化,漸失去作戰能力。
北稜堡及避彈壕
到了清代後期時,英法等外國勢力開始入侵,其軍備船堅砲利凌駕清朝許多,舊有的軍力及海防配備已無法與之匹敵。道光18年(1838)清朝擢升姚瑩為台灣最高軍政官員-台灣兵備道,他到任後即不辭辛勞,四處跋山涉水視察防務。
外垣通道
道光20年(1840)由於英商在廣東海域走私鴉片20多年,行徑日益猖獗,林則徐在虎門下令強行銷煙,引起清英貿易磨擦,而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姚瑩奉命嚴加鎮守台灣。但當時台灣港口和要塞並不堅固,水師的兵器戰船也很破舊,根本無力與英軍抗衡。
往情人湖步道
姚瑩認為清軍現況實力無法與英軍在海上作戰,唯有嚴守口岸才是上策,因此他調查出17處地點,撰寫成「臺灣十七口設防圖說狀」,其中以樹苓湖、躔仔藔、番仔挖(鹿港)、滬尾、雞籠五處最為重要,應在這些據點設置砲台、屯兵、在岸上挖深壕溝、密布釘板等防禦工事。
大武崙山與情人湖
他的意見獲得中央的支持,開始招募練勇、水勇並興建砲臺。清廷原本在嘉慶13年即(1808)添設馬鋉汛(萬里),共有外委1員、兵30名,屬艋舺陸路管轄。姚瑩更強化該地防務,而附近的制高點大武崙山,亦是由這時開始展現其在海防上的重要性。
情人湖公園城堡
道光22年(1842)廈門失守,英軍企圖侵佔台灣,卻遭台灣道姚瑩及台灣鎮總兵達洪阿擊退,展現其強化海防的成果。雖然最後清廷在鴉片戰爭上失利,但對台、澎地區的海防卻呈現新的氣象,之後光緒10年(1884)清法戰爭時,劉銘傳亦派兵在大武崙抵抗入侵的法軍。光緖21年(1895)日本要接收台灣時,還因為畏懼基隆砲台的守備,而特地繞道貢寮海邊登陸。
情人湖公園鳥瞰
吊橋
大武崙砲台的西側,有條階梯步道通往山腰處的情人湖公園,情人湖為大武崙稜脊上的一塊窪地,舊稱五叉埤或釣魚坑,由周邊6條涓溪匯集而成的高地湖泊,狀似五爪龍形,面積約有2公頃,從這條步道往下為俯瞰情人湖全貌的最佳地點,而其下方的高塔城堡,也是觀湖及觀海的好去處。
綠水碧波
五叉埤於民國58年經救國團基隆分團委員會命名為情人湖後,便取代其舊名而延用迄今,雖然湖面呈狹長形並不寬廣,但曲折富有變化,沿湖畔興建之環湖步道及環山步道,呈現情人湖不同面貌,頗有曲徑通幽之驚喜。除城堡外,另設有許多觀景亭、吊橋、觀景水岸平台、風車等觀景遊憩設施。
情人湖公園一隅
環湖步道林木茂密,宛若進到森林中,周遭空氣清新,解鬱疏悶,走進涼亭內小憩,眼前僅有翠綠山巒映照在碧綠湖面之上,微風輕拂過湖面涼爽宜人,掀起波紋吹皺一池山光水色,湖面上數隻鴨子悠游其間,迷朦的薄霧朧罩著綠波,猶如人間仙境。
情人湖公園觀景亭
下山來到情人湖公園的入口處,展示一部台鐵CT271蒸汽機車頭,印象中原本是置於馬路對面的民宅旁展示,後來才又遷移到此處,而且又加厚柏油塗裝以防鏽蝕。台鐵CT270型機車於民國72年2月28日全數報廢,其姐妹機車尚有3部,其中CT273在彰化台灣民俗村,CT278在彰化二水站北側,CT284在宜蘭運動公園展示。
CT271正面
指示牌有關CT271機車的簡史摘述如次:
基隆市情人湖公園CT型271號蒸汽機車按置紀述
本車為日本製CT型之蒸汽機車,於民國三十一年(西元一九四二年)出廠,使用煤炭蒸氣發動特式,為台灣鐵路早期行駛之蒸汽機車,本府為提供市民對歷史上之認知及先民開拓鐵路之艱辛,藉以增加教育功能並發展觀光,特洽請台灣省交通處鐵路管理局提供蒸汽機車乙輛,由鐵路局嘉義分班移運至基隆,按置於現址,並於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完成週邊相關設施,開放民眾參觀,盼後人能珍惜善養,緬懷先人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刻苦耐勞之精神,飲水思源,創造更和諧美滿的未來,是所企盼!
市長 林水木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CT271駕駛座
型號CT271中的「C」代表機車型具3個軸動輪,「T」代表機車帶著煤水車,煤水容量較大,便可長途行駛。由日本於1942年製造,長度20.90公尺,寬度2.70公尺,高度3.80公尺,噸數空79.48噸,重115.25噸,最高時速為96公里,水櫃容量為17-20噸,燃料容量12噸,軔機裝置為西屋 ET6氣軔及手軔機。
CT271側面
這部機車頭曾經於民國46年12月9日,在鶯歌附近行駛時,因小孩子在鐵軌上堆石頭玩耍,火車駕駛緊急煞車過猛,使得後方的煤水車及客車向前追撞,駕駛當場殉職,此次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116人受傷的慘劇,經過台鐵修復仍繼續行駛至民國72年才退休。
如果時間充足的話,還可以由情人湖步行至外木山的海濱,一次飽覽山海湖的景緻,會是趟豐富的旅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1015基隆-大武崙砲台、情人湖公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