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1010728瑞芳-禮樂煉銅廠、大富煤礦

禮樂煉銅廠位於新北巿瑞芳區濱海公路上的哩咾地區,民國66年7月開工建廠,直到民國70年才正式生產,建廠經費嚴重超支,加上石油危機過後銅價崩盤,導致台金公司後來負債百億,被迫於民國76年6月底全面結束營運,禮樂煉銅廠也移轉予台電公司。大富煤礦位於煉銅廠後方的山上,可能因煉銅廠的動工而收坑。

剛結束一個月的訓練活動,最後一週準備簡報和考試,同學們都很認真的在看書,不自覺的也感染到緊張的氣氛,神經緊繃到考完試,突然放鬆的結果沒想到竟得了感冒,來尋找大富煤礦的這天,原本很簡單的小路,在正中午烈日的曝曬下,竟然走到四肢無力,感覺有點發燒,走沒幾步路便要停下來休息,更別提要爬坡或鑽芒草,就在打算放棄下次再來時,幸好最後找到坑口。
禮樂煉銅廠
感謝網友灘音男孩提供大富煤礦的資訊,再次來到水湳洞附近尋幽。前往禮樂煉銅廠可搭乘基隆客運1052路公車,由基隆往福隆路線,於禮樂煉銅廠站下車,或基隆客運886路公車,由瑞芳往鼻頭路線亦可到達。自行開車則行駛台62線萬瑞快速道路,於瑞芳端出口終點右轉接濱海公路,直行至禮樂煉銅廠。有關台金公司煉銅的歷史,可以參考1000402瑞芳-水湳洞、十三層製鍊廠、黃金瀑布、本山六坑、戰俘營,本篇將僅著重在先天不良且後天失調的禮樂煉銅廠興衰與大富煤礦的介紹。
瑞能橋
進到大富煤礦的礦場,得先經過台電的禮樂煉銅廠,雖然裡頭已經停工,煉銅設備也拆除怠盡,還是有保全駐守無法進入。來到煉銅廠邊緣的瑞能橋頭,濱海公路續往東通往貢寮,明隧道前方樹立著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區的界碑。從瑞能橋底下的哩咾溪往上溯,便可以到達大富煤礦的礦場。溪的右岸為煉銅廠,左岸原本有條哩咾路,不過也被圍牆所堵。
碧海藍天
圍牆裡頭一棟紅白相間二層樓的建築物,曾為保安警察第二總隊禮樂分隊的駐所,裡頭早已隨著禮樂煉銅廠歇業而人去樓空。保二總隊民國36年9月1日設立於南京市,原名為行政院資源委員會臺灣工礦警察總隊,主要負責維護經濟部國營事業機構安全,民國93年增加保護智慧財產權有關侵權查緝工作。現在的保二總隊有另外一層的涵意,指台灣今年度經濟成長率,由於國內外經濟形勢險峻,可能無法達超越2%,故戲稱為保二總隊。
保警禮樂分隊
禮樂係取自當地的地名哩咾諧音而來,相傳地名是源於原本居住此地原住民聚落的平埔族語,約在道光年間才有閩人李新南到哩咾地區拓墾。舊時的哩咾路早已被山邊崩落的土石所掩蓋,得先跨過三根木頭所組成的木橋越過哩咾溪到煉銅廠內,才能循內部道路續往上行,這幾根木頭長5-6公尺以上,底下為1層樓深的哩咾溪,行於其上搖搖晃晃有點危險。
靠海的電解廠和電爐廠建築物均拆除一空
民國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電解銅之需求以30%的年平均成長率驚人速度增加,第一次石油危機時,銅價飆漲一倍,政府認為台灣有自己設廠冶煉電解銅原料之必要。台灣金屬礦業公司接手日治時期留下的金瓜石礦場,以採選金銅礦砂為主要營業項目,然因礦藏逐漸枯竭,經當時聯合國派來協助探勘開發之加拿大籍地質顧問J. Morrison估計,金瓜石礦山將在民國67年停止採礦。
電爐遺址
台金公司因未設置冶煉廠,故所生產之銅精砂,自日治時期起均送往日本佐賀關煉銅廠冶煉,不過因為金瓜石銅礦原礦含銅量低,經選礦濃縮送日本代煉成本增加,且所產銅礦屬硫砷銅礦,含砷量高污染佐賀關環境,日本表示很難繼續代煉。因此在民國60年初期先成立粗煉廠,將礦砂煉成粗銅後再送到日本冶煉。民國62年完成反射爐法煉銅廠,即位於十三層選礦場下方之濂洞煉銅廠,並自國外進口銅礦砂,結束委託日本代煉。
顏色詭異的溪水
再繼續說明之前,先大致說明煉銅的過程,才能了解濂洞煉銅廠與禮樂煉銅廠之差異,煉銅廠生產程序可分為4個主要步驟:
1.粗煉-由含銅25%之銅精砂煉成含銅45%之鑌銅。
2.吹煉-由鑌銅煉成含銅98%之泡銅。
3.精煉-由泡銅鑄成含銅99.7%之陽極銅。
4.電解-由陽極銅提純成含銅99.98%之電解銅。
冷卻水池
其中吹煉、精煉及電解程序變化不大,而粗煉則可分為4種方法:
1.反射爐法:早期濂洞煉銅廠即採反射爐法,其缺點在於熔煉過程排放大量二氧化硫污染空氣、耗能,迄今當地還留下3條巨龍式的煙囪。
2.自熔爐法:由芬蘭公司於民國39年代發展出來,產量占世界一半以上,但結構複雜,建設費用高昂,需要高度操作技術。
3.連續煉爐法:日本三菱公司在民國59年代發展出來,但當時僅有日本及加拿大各有一座廠,不用過建廠費用也相當高。
4.電爐法:電爐之操作簡易可靠,勝過反射爐,污染也較小。
硫酸槽廠
民國60年退出聯合國,隔年中日斷交,接下來第一次石油危機,各國搶購資源,政府為確保工業原料來源,加上東亞為環太平洋花彩列島西緣,為世界三大銅產區,當時東亞除日本外,各國無冶煉廠,因此傾向自建冶煉廠,除自煉外亦可進口礦砂代煉,具備相當多有利的條件,於是台金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委託美國Parsons公司進行可行性的研究。但其實台金推動擴建煉銅廠之主因在於延續公司壽命,照顧2千多名員工生計。
硫酸槽旁的建築物
往山上的馬路經過已拆除的硫酸槽,以及兩棟未拆除的台金公司辦公室建築物,跨過哩咾溪的部分馬路已被沖毁,但對岸的馬路後半段雜草叢生,根本無法通行。在溪底碰到一位正在抓蝦的大叔,他示意不要出聲,將網子以快狠準的角度入水,在水泥石頭縫間網住一隻約成人手掌大的蝦子,看著溪中的橘色的溪水,心中納悶這種含砷的蝦能吃嗎?
往礦場的道路已斷
經向大叔請教大富煤礦的位置,他並不清楚礦場的名稱,但卻知道附近的確有礦坑,他說從斷路的地點開始,中間有條不明顯的小路,沿著芒草欉往山上走,便可以抵達礦坑,那裡有大量的泉水不斷從坑內冒出來,走溪底也可以到,但不好走,最後還是要爬坡上去。
順著右側找到水的源頭就是大富煤礦坑口
回到斷路地點,看到一股清水由芒草堆中流出,順著這股清水往上走,柏油硬底路面漸漸消失,取而代之是橘色爛泥,愈往上橘水愈多,有些地方甚至滿溢流到一旁約3-4公尺深的哩咾溪中,而形成小瀑布,沿途全是芒草,再無其他植物,即便全身以長袖衣物包覆,割傷亦在所難免。
右側芒草堆中的捷徑
續往上行,腳下爛泥愈陷愈深,已有漫過雨鞋的態勢,只好抓緊芒草,踩在根部較硬的地方,小心翼翼的前進,但免不了又被割的渾身傷。大約行走十多分鐘後,發現水量愈來愈大,有時踩在較深的泥裡,雨鞋被吸住拔不起來,幾乎無法脫身,前進的速度也變慢,最後決定放棄岸上的芒草線,改走哩咾溪的溪底線,最後找到坑口時,發現距離撤退點僅約數十公尺。
瞭望台?
回到禮樂的故事,Parsons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在台中港建3萬噸的煉銅廠,採自熔爐方式粗煉,不過台金認為台中港太遠,對其效益與可靠度質疑,而且不能就近利用金瓜石的場地和照顧現有2千餘員工生計,因此不予採納。建廠消息曝光後,民國63-64年期間世界各國顧問公司嗅到商機,包括日、美、德、英等國紛派不同專家來台提供意見。
溪中的4根大水管
民國65年年初台金派員赴日本考察三菱、同和、日礦等先進煉銅廠,得出建造以反射爐為主的3萬噸煉銅廠的意見,但遭到當時經濟部顧問Moore極力反對,他主張應建自熔爐廠。兩派意見相持不下,因此經濟部後來選擇獨立之西德Lurgi工程顧問公司進行研究,提交年產5萬噸電解銅煉銅廠規劃報告,採用電爐為主,建廠投資最符經濟效益,該案報請經濟部同意後實施。
好長的水管
民國65年開國際標,最後由Lurgi得標,承辦禮樂煉銅廠之基本設計與建廠之監工服務,廠址選在水湳洞鄰近的哩咾地區,興建電爐為主的禮樂煉銅廠,該地原有居民20餘戶,後來達成補償協議遷往他處,大富煤礦應該也是因此被迫收坑。原訂工期26個月,於民國66年7月開工,但因天候、地質等因素變更設計,加上外購器材延誤,工程延宕1年至民國69年底才完成試車,並正式命名為禮樂煉銅廠,民國70年元月正式生產。
溯溪而上
禮樂建廠期間遭逢民國68年發生第二次石油危機,石油飆漲至民國70年的高點,使得總投資費用由原本預估的4200萬美元(約17億台幣),暴增為9340萬美元(約37億台幣),超出原預算一倍以上,造成台金公司負債激增,承擔沈重的利息。之後又因擴建工程延誤,新煉廠開工不順,開始生產之初的代煉銅費每噸約400美元(約台幣1萬6千),石油危機結束後,民國71年底煉銅費開始急降,73~74年間僅每噸約200美元(約台幣8千),收入不增反減,使得台金公司虧損負債增加至百餘億,面臨倒閉。
運煤橋橔
因此民國72年4月經濟部派前部張光世任台金董座,台電副總鄭瀾任總經理,處理台金善後事宜。民國73年1月行政院核定台金公司停止營運,禮樂委託台電代管,3月台電成立銅業處代管禮樂相關業務,民國76年6月台金公司正式結束營運,經濟部令台電接管禮樂,成為台電公司的業務單位之一。
攔砂壩
總結禮樂遭遇的困難,除前述資金困難為主因外,另有新式煉銅廠開工初期無經驗,產生操作上的困難,其次為污染問題,包括二氣化硫回收不佳而引起空氣污染,重金屬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海洋污染,雪上加霜於民國76年10月25日琳恩颱風造成土石流沖進廠區,停產達53天。
回首來時路
禮樂完成工時,金瓜石已不生產銅礦砂,原料悉自國外進口,營運10年期間,總進口量以加拿大60萬噸最多佔42%,其次為菲律賓的27萬噸佔17%。代煉銅的價格之後逐步回溫,到77年時又漲回每噸400美元,但台幣匯率在美國的壓力下,民國75年由1:40升值到民國77年1:28的高點,煉銅費增幅全遭匯率吞噬(約台幣1萬1千元)。
壩頂的機械室
台金公司正式結束營運後,金瓜石礦區的土地與採礦權以企業移轉的方式,交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手。民國79年1月15日上午禮樂煉銅廠第三號儲酸槽因腐蝕破裂,27小時之內流失600公噸硫酸,污染東北角海岸,漁民抗議賠償金額高達60億,被勒令停工,台電決定關閉該廠。目前禮樂煉銅廠,內部廠房設備全被拆光只剩下基座而已。
壩頂風光
禮樂關廠後,煉銅設備被國外煉銅廠價購運走,結存原料銅精砂也被賣掉,現址僅餘無法拆卸及變賣的水泥建築物,而禮樂銅電解世界一流的技術,也跟著台金員工們累積近百年來金瓜石礦山經驗的高水準工藝技術一起四散,無法傳承下去,成為國家最大的損失。
壩頂旁的山坡上還有水塔
溪底路線其實沒有大叔所說的難行,因溪水量不多,反而容易在溪底跳石遊走,從靠近斷路的地方往上溯,有4根直徑約1.5公尺粗的大水管,不過多已破損或淤積土石而失去作用,在烈日下一邊走一邊喘,感冒病毒開始發作,頭有點暈,短短的路程在溪底休息了好幾次。接近攔砂壩時,溪底有座運煤橋殘存的六角型橋橔,應是大富煤礦的殘跡。最後來到約十公尺高的攔砂壩底,無樓梯可爬,只好轉向右側樹林縫隙間的小徑上到壩頂。
泉水源頭來自大富煤礦的坑口
壩頂的機械室只剩下鏽蝕毁壞的機械設備,壩頂西邊的山上還有個大型的水泥儲水槽,和先前在濂洞砲台附近看到的類似,大概也是煉銅廠的消防用水,沿著上來時的小徑往回走,漸漸聽到很大的水聲,循著水聲進到充滿陷井的草堆中,找到有著大量湧泉的大富煤礦坑口,坑口前的水潭深度超過膝蓋以上,根本無法靠近,坑口位置正好位在運煤橋橔路線直線方向過去大約數十公尺的山壁邊。
大富煤礦坑口的水量超大無法近拍坑口
大富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2147號,台濟採字第2502號,礦區面積92公頃26公畝14公厘,民國41年由黃慶輝設定礦權,開鑿水平坑開採下層,民國49年4月奉准將礦業字第862號礦區一部分分割增區經營,民國50年由原礦權人移轉於大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董事長簡永珍,董事林江西、陳炎興,經理陳炎興,資本額300萬,公司登記於民國61年9月13日撤銷。
坑口所在位置的山勢
大富煤礦屬金瓜石煤田,南雅煤帶,普通燃料煤,煤層上部系統,開採本層,厚度0.5公尺,下層厚度0.4公尺,均稍有變化。有主斜坑一坑、水平坑一坑,降煤以礦場至瑞芳車站11公里,使用卡車。產量民國51年917公噸,民國53年1,230公噸,總計民國51年開採至民國66年收坑,共開採15年,總產量223,468公噸,年平均14,857公噸。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0728瑞芳-禮樂煉銅廠、大富煤礦
大富煤礦舊照(陳經曜先生提供)
網友灘音男孩(陳經曜先生)提供相當珍貴的大富煤礦舊照一幀,背景為大富煤礦的選煤廠,陳先生的父親陳和曾在大富煤礦擔任礦工,他將其家族史平鋪直敘方式撰文「走過興衰的年代----老街陳厝的故事」,描述戰後那個年代礦工家庭的生活令人動容,特提供予讀者們分享。

17 則留言:

  1. 真是一頁臺灣鑛業血淚史...

    回覆刪除
  2. 有時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影響更深遠。

    回覆刪除
  3. 放羊的狼 您好:上次在網路上搜尋大富煤礦是想找回一些童年的影像,無意中發現您遍訪各地煤礦,因此向您提了大富煤礦,今天我又上網找大富煤礦,沒想到您已經探訪過了,真謝謝您,我在民國63-64年去過大富煤礦2次,一次是暑假,一次是寒假,整個礦區的影像還清楚的在腦海裡~~,依據家父留下的勞工保險卡資料顯示,該礦47年11月稱益慶煤礦,50年09月改名大富煤礦,62年2月可能因為第一次石油危機物價飛漲,礦場經營不善停業,63年2月改名鴻德煤礦,後來受物美價廉的進口煤影響,66年12月鴻德煤礦經營不善停業~ 灘音男孩敬上.

    回覆刪除
  4. 更正:家父66年7月因傷離開鴻德煤礦,我不知道鴻德何時停業.

    回覆刪除
  5. 經由您的提點,查到鴻德煤礦經營人為王阿彩,民國66年因可採量採盡而收坑。那天去拜訪大富煤礦時,身體不太舒服,沒有仔細的搜山,感覺好像少了什麼,改天有空再去看看,謝謝您提供的寶貴資訊。

    回覆刪除
  6. 我常在附近釣魚海灘常可撿到含銅的渣或礦物呈藍色不知是碳酸銅還是硝酸銅

    回覆刪除
  7. 這問題恐怕得請教化學專家才能給您滿意的解答,因為我只認識一筒到九筒。

    回覆刪除
  8. 我想版主應該年輕體壯,爬山經驗豐富,但是一個人獨行(我猜),要注意安全,因為煤礦都在偏遠地區,急用時手機可能收不到訊號.

    回覆刪除
  9. 我寄了一張當年的大富煤礦照片給你,請問版主有收到嗎?

    回覆刪除
  10. 很抱歉尚未收到,煩請您再寄一次到luckywilly@gmail.com信箱,謝謝!希望有機會也能請您帶路一同去探勘.

    回覆刪除
  11. 版主您的探勘照片,已經讓我看到大富煤礦的現況,40年前的礦場已經不見了,謝謝您.

    回覆刪除
  12. 我將您提供的大富煤礦舊照貼在文末,照片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難以言喻,感謝您的分享。

    回覆刪除
  13. 版主真的好用心,感謝您整理的這些資料,不像部分人士對文資處理的方式僅止於拉皮,而未能細究過去的創傷,或是說,忘記歷史,僅是粉飾。 版主不僅在考究上面下足功夫(因為很多資料已散逸),且能實地探勘,真是不容易,很感謝你,也期待看到更多文章。

    回覆刪除
  14. 版主真的很用心,介紹的很詳細,如果能再拍一下小隊部後面山壁上的石棺就更好了,真是懷念的地方...

    回覆刪除
  15. 您好!有將大富煤礦相關照片寄至您的信箱,請問是否收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