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坑、慶興煤礦及福恩煤礦係位於基隆巿信義區智誠里內的舊礦場,開採月眉山麓附近的四腳亭煤田,大和坑原稱四坑,與南榮路的三坑相通,後因四坑不吉利,而改稱為新一坑。慶興煤礦及福恩煤礦的坑口已滅失,僅位於民宅後方的大和坑尚存。
前往慶興煤礦及福恩煤礦,自行開車由國道1號基隆端往濱海公路方向下交流道,右轉仁一路,或是由基隆車站往東沿田寮河直行,至福虎橋附近右轉月眉路,直行至巷道盡頭,即為舊礦址。
田寮港河又稱為田寮港,發源於深澳坑山谷的信義國中附近,流經基隆巿的心臟地帶,早期移民曾於河畔築寮耕田,又兼作基隆港內漁船避風的河港機能,故稱為田寮港,日治時期配合基隆港築港工程,被截彎取直改建為運河,延長至1650公尺,昭和6年(1931)4月5日田寮港運河開通,成為港灣的一部分,用以運送田園農產或瑞芳所產之煤炭。
民國69年基隆市政府由港務局手中取回田寮港河管轄權,但該河早已失去運輸功能,且污染嚴重,經過歷屆的巿長整治,似乎也不見多大的成效,因為只要沒有河清的一天,就永遠有整治工程可以做。民國90年初票選用12生肖來為田寮港河上的12座橋樑命名,通往礦場的月眉路,即位於福虎橋的對面。
月眉路前身為運礦的台車軌道,兩旁的民宅林立,道路緊窄,會車不易。位於半山腰的月眉國小創立於民國53年11月,北面田寮港河,背倚月眉山,風景秀麗,由於臨近慶興煤礦及福恩煤礦,故在創校初期學生多來自礦區子弟,包括演藝主持人白冰冰、音樂製作人林垂立、學術界的流氓教授林建隆等人均是來自月眉的校友。
慶興煤礦及福恩煤礦均位於智誠里所在的月眉山之坑谷中,里名係取自「仁、義、禮、智、信」中的「智」字,再順此字造詞,即成智誠里,舊地名在清代與日治初期屬田寮港庄一部分和大水窟庄全部,民國35年行政區域調整,分屬智能和智誠兩里,民國72年智能里合併入智誠里。
慶興煤礦工寮及事務所現已改建為民宅,屋主係曾擔任過慶興煤礦保安督察員的林欽銘先生,年約70多歲,精神矍碩,從他這裡得到許多礦場的第一手訊息,再延伸查詢相關文獻資料,收獲甚豐。
慶興煤礦的坑口在收坑後早已被填平,附近已蓋起民宅,坑口不像大和坑一樣有著磚造堅固的拱形架構,只是簡單以木頭做支撐,而福恩煤礦的情況亦相同,這些比較晚期所開的坑口,均未能保存下來,反而比較早開採的大和坑,坑口尚存。
慶興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480號,台濟採字第2709號。礦場面積106公頃98公畝51公厘,該礦自大正7年(1918)由木村組開坑,大正8年(1919)由基隆炭礦株式會社繼續開採。民國34年由工礦公司接管,民國46年由龔有仁向工礦公司承購。
民國51年龔有仁破產,陳金源向基隆地方法院標購,與基隆三坑分營。礦權人陳金源及杜伯英,經營者為陳金源。經營階層為董事長龔琰興(炎興),常務董幹事池柏熹、龔甘,幹事林黃玉霞,總經理池柏熹。
慶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登記之營業項目為煤礦之開採及礦產物之運銷、礦產物之化工製煉及產品之銷售、前各項附帶事業之經營及投資、為煤礦同業向政府或金融機構承擔保證。該礦屬普通燃料煤,煤層中部系統,稍有變化,中層厚度0.35公尺,上層厚度0.3公尺,本層厚度0.9公尺,下層厚度0.5公尺,最下層0.35公尺。
該礦有主斜坑2坑,又斜坑一坑。降煤自礦場以卡車2公里,台車1公里至基隆礦場。產量民國51年7,181公噸、民國52年19,039公噸、民國53年19,954公噸,總計民國36年至民國62年收坑,開採26年,中休11年,總產量245,725公噸,年平均15,357公噸。
大和坑口朝南,距離林先生慶興煤礦事務所的家約十多公尺,坑口在一棟三層樓高的民宅及鐵皮屋的後方,得由藍色圍牆旁的小路進入,先上坡來到一間小廟,小廟內部除供奉福德正神外,尚有其他神明,遇小廟後左轉,繞過民宅來到後方的圍牆,有一拱形的小橋,底下即是大和坑。
拱形的小橋位於大和坑左側的山壁,橋橔為紅磚所砌,橋拱部分則是鋼筋水泥,這座橋蓋在此處有些怪異,底下無溪,似無通行之必要,經請教林先生得知,此處應是擺放扇風機座的地方,用來提供坑內採礦所需之空氣。
大和坑係朝著月眉山的方向開拓,原本的坑口堆積雜草樹枝,幾乎不見蹤影,是從坑口旁裂隙所滲出的鏽水,尋線才發現到被掩埋坑口,經過一番清理後終於得見坑口樣貌,其結構以紅磚砌成,上方的牌匾內書「大和坑」,日期為民國四十一年,落款人為李普同。
坑口的楷書氣勢不凡,經查落款人李普同並非礦主,他生於大正7年(1918),本名天慶,為書法名家。于右任為標準草書創始人,他在80歲時收李普同為入室弟子,成為于門 4大傳人之一。李普同對於台灣書法教育之推動有重大的貢獻,他融合台灣近代書法「本土派」與民國38年後開始發展的「中原派」,其中尤以楷書、行書、草書特別受書法界推崇,最具代表性的則是標準草書。
大和坑據林先生說在日治時期即已開採,為慶興煤礦的前身,推測可能是大正7年(1918)由木村組開始在此地採礦所挖的坑道之一,它與仁愛區南榮路的「三坑」相通,因此依序命名為四坑,此類命名方式沿著田寮港河至深澳坑的周邊還有其他的礦場。由於四坑諧音與死坑相近不吉利,因此後來改稱為「新一坑」。
坑內右側尚可見到煤礦的礦脈,坑內積水嚴重,林先生說因為與三坑相通,所以那邊積水無法排出,就全流到這邊過來,在龔有仁經營失敗後,遭法院拍賣才與三坑分割。慶興有兩大主要股東,股權分佔六、四成,如經營者不諳礦場事務,很容易便招致虧損收場。
林先生曾勸另一名合夥人不要直接介入經營,按持股抽成就好,結果後來主經營者虧損連連,最後還賠掉現今彰化銀行旁的樓房,慶興於民國84年2月20日建三管字第084151998號撤銷公司登記。抵押的礦場土地,因無力清償結果遭到法拍,被第三人取得,並向法院訴請拆屋還地。
林先生說現住之事務所及工寮的房屋,係向慶興煤礦所購買,有契約可資證明,具有合法使用權源,故雖無土地所有權,但仍可居住,不擔心被告,林先生老神在在,但林太太卻很擔心房子會被拆,頻頻詢問。附近的住家均有相同的問題,擴建或改建的情況也很普遍,法拍得主低價標地,不肯分割出售,只想藉機大撈一筆,問題難解。
福恩煤礦位於巷道的盡頭,裡頭有一處圓形的袋地即是福恩煤礦的礦埕,周邊已經蓋滿水泥樓房,大約在西南角的地方,尚餘一些鋼筋水泥所搭建的運煤架,礦坑即位於運煤架往山上延伸過去的地點,可以由運煤架下方的縫隙鑽入,即可找到通往山上礦場的水泥階梯。
福恩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184號,台濟採字第2376號。礦區面積40公頃9公畝8公厘。昭和17年(1942) 12月由近江產業株式會社開坑。依臺灣鑛業會志所載,近江產業株式會社經營者近江時五郎,為日本秋田縣人,生於明治3年(1870)12月26日。在日本時曾任秋田縣北秋田郡眞木尋小訓導、阿仁銅山大河事務所實地修業生、足尾銅山、島根縣大森銀山採鑛課、島根縣鵜岐鑛山坑業系、岡山縣伊田鑛山坑業系主任、大阪藤田組本店鑛山課、山梨縣保金山採鑛係冶金係主任、藤田組保鑛山所長、秋田縣小坂鑛山鑛業課長等職。
明治32年(1899)任藤田組採鑛課長來台,明治38年(1905)一度離台,於明治40年(1907)才又回來擔任舊職。明治45年(1912)應聘木村組採鑛主任,兼基隆水產會社取締役,大正6年(1917)木村組鑛業株式會社創設,他則任專務取締役,當年冬天,木村移資返回日本,近江時五郎便繼任社長,屬於大倉組管轄。
近江時五郎於大正9年(1920)創立基隆船渠株式會社,並擔任台北州協議員。大正13年(1924)創立芳隆炭鑛合名會社,昭和4年(1929)出任台陽鑛業取締役,昭和5年(1930)任總督府評議會員,旅台期間40餘年,除事業經營成功外,也熱心公益,特別是沒有種族成見,知人善任,拔擢顏雲年,成為台灣礦業的巨擘。
近江時五郎直至民國35年戰後,受到資遣才返回日本,鑛業界尊稱其為近江翁。近江當時在此地所開之礦,民國34年10月由工礦公司接收經營,民國40年7月由福美煤礦向工礦公司承購,民國49年12月福恩煤礦公司向福美煤礦承購,福恩煤礦公司董事長為高三奇。
從階梯進到礦坑口,會經過一座石砌的拱門,左側有階梯可通往拱門上方,右側的山坡上有間福德宮,後方則是菜園,再上去則是變電所的建築物及捲揚機的水泥基座,捲揚機前方的斜坡,係通往坑口的台車軌道,因此推測拱門應該是人車分離的通道,拱門的後方有一間民宅,前方的坑口已被填平成為水泥地。
福恩坑煤礦自日治時期即已開採,由於煤層很厚很硬,乃用「鐵龜」機器來採煤,故亦名鐵龜坑。煤種屬普通燃料煤,煤層中上部系統,稍有變化,上層厚度0.3公尺,中層厚度0.3公尺,最下層厚度0.4公尺。有主斜坑二坑,又斜坑一坑。降煤自礦場以卡車2公里,台車2公里,運送至基隆煤場。
產量民國51年34,639公噸、民國52年40,974噸、,民國53年38,273噸。總計自民國40年至民國58年收坑,開採19年期間,總產量401,596公噸,年平均21,136公噸。林先生說福恩的老闆同樣是經營不善,最後把愛三路一信附近的房產也賠掉。
四坑附近的山腰處有座造型典雅的廟宇法聖堂,內部主祀法主公,為道教正一道所祭祀的神祇,全稱為都天蕩魔監雷御史張聖法主真君,或簡稱為法主聖君、都天聖君,俗稱法主公,客家人稱聖君爺,約在17世紀時經安溪人傳入臺灣。法主公為監察神,每月到天庭稟報人間善惡,該信仰盛行於福建福州、泉州、漳州,廣東潮州、梅州等地。
慶興煤礦及福恩煤礦的主要坑口均已滅失,福恩煤礦尚餘變電所及捲揚機基座,難能可貴的是日治時期的大和坑依然保存完好,以及大書法家李普同題字,被埋沒在民宅後方的陰暗角落相當可惜,建議地方政府應該要加以適當的維護,為後世留下記憶。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20126基隆-大和坑(四坑)、慶興煤礦、福恩煤礦
版主您好,請問下那石砌拱門是類似海門天險那種石塊推砌而成的嗎?另外一般煤礦場會用到這種拱門建築嗎?我覺得這拱門背景不單存~
回覆刪除拱門的石塊應是就地取材,我另外上傳一張照片,拱門前方兩側還有防土石崩塌的駁坎,是為了運煤而特別挖的通道。雖然月眉山是清法戰爭時的古戰場,或許此地以前可能有過其他防禦工事,不過從現場的分佈情況來看,我認為拱門應該只是礦場所建單純的人車分離通道。
回覆刪除https://picasaweb.google.com/lh/photo/q6qdM_upvUZcovuIo7rdQNMTjNZETYmyPJy0liipFm0?feat=directlink
嗯嗯~可能是我多疑了~感覺和紅淡山寶明寺山門有那麼相像?!改天我也自己親自走一遭好了,謝謝版主:)
回覆刪除http://www.tonyhuang39.com/2004b/20041108_63.jpg
基隆曾是礦業繁榮港口很多人以此行業過一生版主報導生刻功不可沒看到許多場景在228和平日當前我們不要忘了那些受盡苦難受害的礦工與家屬
回覆刪除不僅是舊礦坑社區,社會的每個小角落都有很多需要被關懷的弱勢團體,惟有愈多人知道背後的故事,他們的聲音才能被聽到。
回覆刪除看到這篇重走了一遍,福恩煤礦旁邊的土地公廟找不到路上去,左邊的小路被上鎖封住了
回覆刪除走到法聖堂的路荒草蔓蔓,查詢之後疑似搬到中山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