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990307北投-軍艦岩、唭哩岸山

軍艦岩位在北投地區,靠近石牌及天母附近的小山丘,是一個擁有360度絕佳視野的地方,搭乘淡水線捷運,從芝山站過後就可以看到山的身影,在石牌站下車後,可以往陽明大學或台北榮民總醫院的方向步行,登山步道就在校舍或院區的後方。

清晨七點,灰暗的天空,打開窗戶,一絲冷風從縫隙中竄了進來,僅一個晚上的時間,溫度降了近十度,一下子從穿短袖的夏天,變成需要加大衣的冬天,天空的雲層很厚,但地面是乾的,還可以看到遠方的觀音山的裙腳,推估雲層大約在400-500公尺的高度,這樣的天氣要出遊很尷尬,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下雨,軍艦岩離家近,登山路程短,又是以岩層為主,沒什麼泥土路,是一座近可攻退可守的郊山。
最近拐騙小孩爬山的技倆已被識破,沒兒童遊樂設施的地方羊就不想跟,好幾次的邀約都被一口回絕,只好用一個小時的卡通時間交換,才勉為其難同意。這大概是頭一次進到醫院院區,目的不是為了看病或探病,而是因為爬山而來到榮總,從榮總左側的院區道路進入,直走到底,爬一段小坡,穿過隧道後進入到陽明大學校區。
寄件者 榮總與陽明大學間隧道
軍艦岩登山口就在陽明大學右側校內道路旁,從登山口至山頂距離僅500公尺,嚴格的來說不是登山,只能算是散步的路線,還沒熱身完畢,就準備要下山,擔心半途會下起雨,還是穿了雨鞋,不過似乎是多慮了點。
寄件者 軍艦岩登山口
寄件者 軍艦岩全貌
步道一開始為花崗石材敷設之石階,一路鋪到軍艦岩與威靈頓社區岔路長度約100公尺,再往上則是一大片傾斜且光滑的岩層,往威靈頓社區方向無階梯,仍保存著岩層原始樣貌,往軍艦岩方向的岩層,則從岩面中間挖刻出石階,並在石階上鋪上瓷磚,推測應該是這腳底下岩層都是砂岩,極易因人為踩踏而流失破壞,所以才刻意加上瓷磚減少磨損。
寄件者 往軍艦岩與威靈頓社區岔路
寄件者 往威靈頓社區道路
從登山階梯與岩層形狀可以觀察到,傾斜光滑的這一面,是與步道方向平行的順向坡,從唭哩岸山的方向望過來,可見到發現到軍艦岩側面岩壁上,有相當長且厚,完整的岩層紋路,最上層略斜的平面是甲板,最下方則是綠色的波濤,從這個角度看,更像是一艘軍艦。
寄件者 軍艦岩
寄件者 順向坡
走到軍艦的甲板上,步道旁有多層次美麗紋路的岩石,應該是岩層中富含鐵質類礦物,岩石露出後經氧化作用,所產生深淺不一的鐵鏽色,這種美麗多彩的風化紋現象,也有人稱為「彩虹階梯」。
寄件者 含鐵質岩層
寄件者 岩層紋路
一般指軍艦岩的軍艦形狀,是指它的山頂巨岩,由側面遠望似一艘在海面上乘風破浪的軍艦。
寄件者 軍艦岩1
寄件者 軍艦岩2
軍艦岩是大屯山系最南端的一個小山丘,標高僅192公尺,更靠近一點看,感覺卻好像來到野柳海邊,地上的砂岩富含石英、長石、及白雲母…等礦物,用手輕輕觸摸,也能從岩層剝下砂粒,聽說在太陽光照射下還會閃閃發亮。
寄件者 軍艦岩頂1
寄件者 軍艦岩頂2
寄件者 軍艦岩頂溜滑梯
軍艦岩擁有360度視野,向西整個觀音山及關渡平原一覽無遺,面北中正山山坡由柑橘園果樹排成「中正」二字已模糊,東北方則紗帽山與文化大學映入眼簾,朝南可遠眺台北101和近處的榮總,全部都戴上一頂白色的帽子。
寄件者 觀音山及關渡平原
寄件者 中正山
寄件者 紗帽山及文化大學
寄件者 榮總及台北101
從另一側方向下山,可通往榮總及磺溪山,頂上的階梯因長期踩踏,而磨損凹陷,快不復階梯的形狀,從軍艦岩的下方角度觀察,形狀倒有點像是尾巨蛇,眼睛、嘴巴及蜷曲著的樣子,無一不像。
最近跟羊說了一個白蛇傳的故事,故事中有提到許仙和白素貞(白蛇)結婚後,生了一個小孩,羊就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和蛇也能生小孩呢?這個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
寄件者 往榮總方向階梯
寄件者 蛇頭
在軍艦岩旁另一個較矮的小山丘,陽明大學操場的上方,入口就在原路約一半的岔路口,此小山丘即唭哩岸山。
寄件者 唭哩岸山
寄件者 馬尾松
唭哩岸在1650年代荷蘭佔領臺灣時期,標示為Kirananna,為凱達格蘭聚落之一,它是凱達喀蘭社平埔族語之譯音,意思是「海灣」,因為此處是以前淡水河,自北突出的彎曲地帶,形似一海灣而得名。另據淡水廳志記載:「淡水開墾,自奇里岸(今唭哩岸)始。」,由此可知唭哩岸是漢人從淡水河口向內擴展,在台北地區開荒墾地的最早地點。
寄件者 往唭哩岸山
靠近山頂處,底下岩石上刻有「金龍」二字,並塗上黃漆,不知是何用意,唭哩岸山標高僅103公尺,聯勤測量隊於山頂埋圓形銅製三等三角點編號:8201,可與軍艦岩隔小山谷對望,頂上無樹木阻擋,視野同樣都是絕佳,山頂旁即是陽明大學的操場,有一水泥柱標示著陽明大學界址。
寄件者 金龍
寄件者 唭哩岸山
明永曆21年(1667),鄭成功的兒子鄭經將淡水一帶的荷蘭人武力驅離,在此地屯墾,並開始建廟、築屋、鋪路,加速了平埔族人的漢化。1770年代,滿清治台時期,開放漢人進入台北盆地開墾農地,漸形成聚落,此地就有條「唭哩岸街」(今立農街),是淡北最早的市街,也開始以唭哩岸漢字作為地名,是早期入台水陸往返的第一站,相當繁華。
傳說唭哩岸山是隻大雁,其身體蘊藏了豐富的寶藏-唭哩岸石,所以又被稱為石頭山、石山,日據時期設有打石廠,唭哩岸石可作為建築及耐高溫的工業火爐石等用途,19世紀末,日人鋪設淡水線鐵路連結台北市與淡水港,1915年在唭哩岸山打石場旁新設「唭里岸」站,作為運送唭哩岸石之用,到了日據時代晚期,同屬北投區的石牌卻比唭哩岸還繁華,唭哩岸庄反變成大石牌的一部分。
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廢除此來自於台灣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舊地名,並改站名為石牌。1949年唭哩岸隸屬於草山管理局之北投鎮下,1968年北投區劃入台北市,廢「唭哩岸」地名改為「立農」。1975年陽明醫學院成立後,打石場停業,設東華公園。1988年淡水線鐵路停駛,「唭哩岸」之名亦隨之湮沒。1997年捷運淡水線開始營運,沿著舊淡水線鐵路路基興建,在舊鐵路唭哩岸站設立捷運唭哩岸站,唭哩岸舊名才又重見天日。
寄件者 唭哩岸山
寄件者 唭哩岸石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307北投軍艦岩、唭哩岸山

7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willy:
年初也剛去爬過軍艦岩ㄟ

Shepherd's Wolf 提到...

歡迎有空常來坐坐.

匿名 提到...

沒想到狼兄弟早就"侵門踏戶" 俺的北投好幾處您去過而俺這北投人反倒還沒造訪過 佩服!
請參考:台鐵淡水線唭里岸站自設站起 至1950中期改名石牌站 迨全線拆除止 站址均未變動過 其遺跡目前尚存數巨榕 約當捷運芝山 石牌之中間點
此處距打石場石山(今唭哩岸站-哩字為捷運所誤植)約有1公里
當初改名石牌原因不詳 HH Wu

Shepherd's Wolf 提到...

唭里岸大正4年8月17日設唭里岸乘降場,民國44年3月1日站名改為石牌,由於唭里岸與石牌兩聚落中心相距甚近,僅約5百公尺,因此當初鐵道部擬設乘降場時,雙方競爭十分激烈,不得已乃將乘降場設於石牌,但驛名以唭里岸名之,以求息事寧人。以上出自台灣鐵路古今站名,楊鵬飛著。

匿名 提到...

HH;Ha Ha!楊鵬飛民國50年~民國55年石牌站長。Must be reliable data.

StrangerWithABook 提到...

您好:
網路上有人說軍艦岩附近有礦坑開採, 不知道您有探訪過嗎?

之前從威靈頓山莊下山, 路旁是有兩個不明坑口被水泥封住.
25.125906, 121.512470

Shepherd's Wolf 提到...

唭哩岸附近的確曾有北投煤礦在此開採,但確切地點不明,謝謝您的資訊,改天有機會再去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