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硐位在台北縣瑞芳鎮,台鐵宜蘭線經過此站,早年礦業發達時期,此地煤產量曾為全省第一,採礦活動停止後,一度荒廢,現運用瑞三礦業公司遺留下之產煤設備及建築物,打造為侯硐煤礦博物園區。三貂嶺位在台鐵宜蘭線侯硐的下一站,此地因基隆河支流河谷落差大,形成瀑布群,包括合谷瀑布、摩天瀑布、枇杷洞瀑布等。
侯硐車站為台鐵宜蘭線上的一座3等鐵路車站,於1920年1月27日設立,初名猴硐,位在瑞芳站與三貂嶺站之間,與瑞芳車站同為平溪線主要發車站,相傳在該地第七鄰山後懸崖上有一洞,為猿猴聚集棲所,故以此命名猴洞,後改名叫猴硐,民國35年再改名為侯硐,但車站名稱至民國51年4月1日才改稱侯硐車站。
猴硐地區早年以產煤聞名,與四腳亭煤田同為瑞芳煤量最豐富的地方,煤礦停產後,人口外移嚴重,這也讓此地時空瞬間凍結,至今仍保有質樸礦業風情,周邊遺留已廢棄的瑞三鑛業公司廠區,現開發成為侯硐煤礦博物園區。園區內的各項建築展示區,均設有詳細之解說資料,無需專家帶領,亦可自行導覽,瑞三鑛業在猴硐地區共有瑞三本鑛、復興坑、猴洞坑等3座礦坑。
選煤廠牆上斗大的4個白底紅字「國裕煤產」,誤以為是朋友的名字,到此開了公司,原來要從右讀到左才是正確的,不過從這個精神標語,可以看出企業精神,還有經營者在當初時空背景下,所欲營造出愛國企業的用心,瑞三鑛業公司的創辦人為瑞芳的李建興先生,字紹唐,從事礦業長達70年,清光緒17年(1891)出生,生長於基隆郡平溪庄,祖籍閩南泉州安溪縣廣孝鄉,先祖因太平天國戰亂而遷台,家中有6個兄弟排行老大,由於自幼家貧,8歲時就到外地幫人放牛貼補家用。
園區內最讓人注目的,便是連結選煤廠與猴硐坑間之運煤橋,它是大正9年(1920)配合火車通車所興建,原為三層鐵橋,現今呈現完美比例的拱橋為民國54年重建,橋上仍留有台車鐵軌,對岸為猴硐坑。
後來李建興的雙親將他召回,讓他就學讀書,半耕半讀,經年苦讀詩書,雖然終生學歷只有這「十年漢學」而已,卻也奠定其人格基礎,及後來在事業與詩壇上的成就。至18歲時應地方父老之邀,在十分寮成安宮設「成德軒書墊」,教育地方子弟,薪水不多,收入難以糊口。1912年與黃斯淑女士結婚,婚後1年便辭去教館工作在家協助耕作,但後來因連遭颱風,生活更加艱困,不得已只好棄農從礦。
猴硐礦區原屬「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所有,並由瑞芳「福興炭礦公司」所包採,大正5年(1916)李建興進入「猴硐福興炭礦」擔任書記員,開始從事礦業工作,當時是「一月薪金拾五元,天天工作晝連昏」,由於他個性刻苦耐勞,細心打理礦坑的內外事務,深為股東所器重,便邀其入股,不久被拔擢為經理。此後更加勤奮,悉心鑽研冶礦的技術。大正8年(1919)「福興炭礦」礦地被日商三井財團的「三井基隆炭礦」兼併,某次因日人結算工資時溢付3千8百餘元,李建興悉數歸還三井誤算工資為三井所信賴,將炭礦給予李進興所組織的人馬從事承攬採礦,由於他任勞任怨,承包工作範圍一再擴大,深受日人信任,開始在煤礦業裡嶄露頭角,並且在平溪擔任協議會員,處理地方事務,礦業鉅子的事業基礎由此展開。
昭和9年(1934)日人認為猴硐煤層已枯竭放棄經營,李建興見機不可失,憑著多年的經驗,創設「瑞三礦業公司」,接手經營日人轉讓之礦區,與其弟李建川、李建和等人一起共事。當時他冒險進行「下層」及「最下層」煤礦的開採,獲得豐厚的成果,煤產量相當穩定,當時全省煤產量有1/7皆出自於他的礦坑,是排名第一的礦業公司,由於瑞三公司經營績效良好,也讓他累積不少財富,並進而列名鄉紳之一,但這樣的盛況也引來日人的妒嫉。
然而好景不常,蘆溝橋事變中日戰爭爆發後,日人唯恐台灣人趁機叛亂、響應祖國,對於知識份子、研究漢學或評論時事、甚至擁有相當員工勢力者,均視為可疑對象,羅織罪名加以撲殺,李建興當時雖受日方提拔,但本身卻不媚日,拒改日姓,拒學日語,因而得罪日人。昭和15年(1940)5月27日下達全台檢舉令,李進興遭日警誣告,與其諸兄弟、瑞三公司許多高級職員數百人,被指控以叛亂罪被補入獄,酷刑脅迫認罪,以通謀祖國罪處死70餘人,李建興三弟李建炎與其他20人冤死於獄中,李建興亦被判有期徒刑12年,一直到光復後才獲釋,此即所謂的「五二七事件」,或稱「五二七思想案」。
民國34年(1945)日本投降後,李建興與其他獄中倖存者獲釋,當年奉命出任瑞芳鎮的第一任鎮長。民國35年(1946)李建興與其他台灣仕紳階級共15人組成「台灣光復致敬團」,搭機赴上海向蔣介石致敬,表達愛國熱誠。「光復」後國民政府接管日人遺下的產業,將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改制為台灣工礦公司,並接收全省的炭礦產權,李建興籌組「租包聯誼會」,建議政府循合法機制和管道,讓予民營,由於有先前的主動表態,讓他深受當時國民政府器重與信任,也逃過了民國36年(1947)發生的228事件,民國38年卸瑞芳鎮長一職後,本欲任命為台北市長,但李建興婉辭,民國38年(1949)瑞三公司向台灣工礦公司承購猴硐礦區礦權及全部的設備,進行復興坑的開採及猴硐地區的相關橋樑、宿舍及活動中心的建設。
李建興疏財好義熱心公益,民國36年(1947)冬,本欲參選首屆國民大會代表,卻遇到宜蘭發生水災,於是奉母之命婉卻參選,將選舉經費捐獻給災區提供救助與地方教育之用,同年並由「瑞三公司」董事會通過,設立「財團法人瑞三公司社會福利基金會」,每年提撥專款獎助礦工子弟、相關學術研究及社會慈善事業之經費。他也創設瑞芳初級工業學校,及金瓜石之時雨中學,任董事長二十餘年。
李建興待人溫和,亦有交際手腕,民國52年他致送一份書面報告給蔣介石,表明有意將「瑞三煤礦公司」在陽明山上所有的土地3公頃,全部捐給國民黨當局,捐地之舉其實也是不得不然,因為當年陽明山為蔣介石的避暑官邸,人車嚴密管制,雖有所有權卻無使用權,因此趁著晉見機會,無條件捐出去做人情,蔣介石因此對他甚為禮遇。此外他與何應欽為打獵獵友,並與黨國大老于右任、陳立夫等人吟詩酬唱,和國民黨高層關係良好,曾先後出任臺灣省政府顧問、省石炭調節委員會主任委員、省自治協會常務理事、中華日報理事、中央銀行理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理事等職務,並曾參加陽明山國事會談。
李建興生活簡樸,頗重詩文,著有「歐美吟草」、「七渡扶桑紀遊詩」、「紹唐詩集」、「紹唐詩存」等詩集,皆自費刊行,另外亦著有「紹唐文集」、「治礦五十年」、「治礦心得」、「國是芻言」、「日本見聞錄」、「臺灣管制實況」等文集,民國63年參加完國際桂冠詩人聚宴後中風,此後老病纏身,民國70年(1981)往生,享年91歲。李先生一生,可說是一部活生生的台灣煤礦發展史。
瑞三公司發展至民國73年時,可說是台灣最大的煤礦工業公司,每年約可生產20多萬噸的煤礦,員工高達數千名。民國73年亦是台灣煤礦業的轉捩點,該年6月20日,台北縣土城海山煤礦發生煤塵爆炸,造成72人死亡;7月10日,瑞芳鎮發生煤山煤礦災變,造成103人死亡;年底12月5日三峽鎮海山一坑煤礦也釀巨災,造成93人死亡,一連發生3次巨大煤礦災變,敲響了台灣煤礦業之喪鐘,煤礦工業逐漸走下坡,民國79年瑞三公司位於猴硐的礦坑終於全部停採,慘遭封坑的命運。
猴硐位在基隆河畔,除礦業文化等人為遺產外,河床上亦有許多天然形成的壺穴景觀,壺穴通常出現在河流上游,由於河水沖刷帶動石塊流動,如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處無法前進時,便容易遭水流帶動而打轉,經長時間研磨結果,才會形成圓形孔洞,稱為壺穴。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608瑞芳-侯硐煤礦博物園區、三貂嶺瀑布(合谷瀑布、摩天瀑布、枇杷洞瀑布)、大華車站
三貂嶺車站位於侯硐的下一站,1922年5月16日啟用,與侯硐站同為3等站,但規模比侯硐站更小,車站挨著基隆河旁鑿山壁而建,空間狹小無公路可抵達,僅能由對岸的公路步行通過鐵橋前往,有人稱之為秘境車站,由日語「秘境驛」翻譯而來,指位於人煙罕至或難以到達的車站。
三貂嶺車站的站長非常的親切,回程時從大華站至此站補票時,因為時間久了點還向人致歉。台鐵宜蘭線及平溪支線在此站交會,過站後往左穿越三貂嶺隧道經牡丹往宜蘭,往右則循基隆河畔的山壁開鑿,通往平溪,終點為菁桐站,平溪支線早年為運輸平溪地區所產之煤礦而興建。
三貂嶺隧道旁的狹窄柏油道路,僅容一部車輛通行,無法會車,此為早期的舊輕便道之路徑,途中經過三貂煤礦坑,礦坑裡頭不停冒水溢到外頭,外觀保持相當完整,坑口牌匾時間民國壬子年仲夏,應該是民國61年時開採,由趙仁愉所題,其主要坑道為水平新坑,長750公尺,內設有坑內斜坑,開採石底層之煤層。
位在鐵道橋樑旁,碩仁國小前的小徑,為通往三貂嶺瀑布群的入口,它曾經是三貂嶺一帶最重要的小學,煤礦的開採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吸引人潮來淘黑金,民國43年猴硐國民學校成立碩仁分校,民國52年獨立為碩仁國民學校,大門上的字是民國63年刻上的,採煤業沒落後,人口嚴重外流導致學童不足,因此於民國85年廢校劃下熄燈號,真是成也黑金,敗也黑金。(10:34)
往三貂嶺瀑布群的步道僅一開始為石材階梯,坡度不算太陡,不到5分鐘的時間,即轉為平坦的碎石子路,經過一小段枕木碎石子路後,即變為一般的泥土路,雖然外頭太陽很大,但步道多數時間位在樹蔭底下,一點也不覺得悶熱。
三貂嶺地名由來,相傳為源於歐洲語言之地名,在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經由菲律賓航抵台灣東北角海域,將此地稱為「San Diego」(聖地牙哥,紀念西班牙中世紀聖徒Diego de Alcalá又名迪達庫斯),並建立聖地牙哥城堡,「San Diego」以台語轉音為類似「三貂角」的發音,此附近多山,故地名稱為「三貂嶺」。在合谷瀑布觀瀑台旁的道路轉角,有一座類似土地公的小廟,但是裡頭並無土地公,而是一塊石頭,上頭刻了「姑媽」,真是有點奇怪。
一開始行走的路徑在基隆河畔的上方,之後便接到其支流五分寮溪,從遠處便可聽見轟隆的水聲,抵達此行第一座合谷瀑布的觀景台,觀景台上已有2位阿伯,拿著高倍數大砲機正在取景,這台相機在他們的龐然大物面前,看起來像是玩具一般,有點不好意思拿出來拍,由於樹木遮掩的關係,要拍下全貌最好的視角只有一處,兩人交替掩護拍攝,在那裡等了許久又晃了一下,才會發現到那間奇怪小廟。合谷瀑布目測高約30公尺,寬約9公尺,瀑布距離觀瀑台約1百多公尺,頂部經部人為整平,平時水量小時,瀑布水由右側較低處流出,呈束狀,這幾天梅雨過後水量多,溪水溢過頂部,水流幅度變寬呈簾幕型,氣勢滂薄。(11:00)
合谷瀑布之上游為五分寮溪的兩條小支流交會之處,故以此為名。往上游的過程中,經過這兩條支流,越河處均已搭建起紅色的繩索吊橋,這種吊橋構造簡單,不像木造橋樑,在颱風期間容易受到突如其來暴漲的山洪沖毁,從橋下已毁損的橋橔,便知道施工單位已記取教訓。
在兩溪交會間平坦的谷地上,有一座廢棄磚屋和一些大型機具,推測為昔日礦場的遺跡,附近應有礦區,所以從碩仁國小上來的這段山徑會如此平坦,應該是當年礦車所走的台車道改建而來,因此前半段才會出現枕木步道。
台車道可能只開闢到礦場遺址為止,過吊橋後山路較不平整,部分路段有些泥濘,有一小段還成為河道,約半個小時後抵達第二座摩天瀑布。瀑布高約41公尺,寬7公尺,木造的觀瀑台距離瀑布更近,澎派的水量直灌下來,飛濺之細小水珠,讓相機鏡頭蓋一打開就濕,透涼的水花輕掠過肌膚,帶走身上的熱能感覺格外清爽。(11:40)
瀑布頂端岩層略突出,中間部分略呈弧型的岩壁內凹,可以由一旁的小徑進到此處,上方的岩層給人的壓迫感很重,瀑布還不斷從上方滴水下來,此處稱為「月眉洞」,可以走到非常靠近瀑布的正後方,但得有相當之勇氣,在月眉洞中岩壁又夾一層約數十公分高的水平岩層,這道岩層更為凹陷且脆弱,月眉的形狀或許就是指這一條岩層吧!
在合谷瀑布拍照的那2個阿伯也已抵達,於是繼續啟程由左側的山徑出發,翻越摩天嶺往瀑布上游挺進,這段路還蠻刺激的,有一段10幾公尺高,用厚重圓木與鐵鍊打造幾近垂直的「天梯」,看起來可怕,但其實並不難走,木梯貼著堅硬的岩壁,上頭仍留有早期開鑿供踏腳的岩階,翻過天梯後又再接回到溪畔,此地河床亦有許多壺穴,偶有兩個壺穴連在一起變成像是腳印的形狀。
站在河床往下游望,U字型的河谷再往前推一點下方為萬丈深淵,瀑布之水如萬馬奔騰之勢下衝,居高臨下,瀑布旁的人影及樹木變的渺小,沒懼高症此時也快嚇出懼高症,還是得扶著一旁的岩壁及樹枝,心裡才踏實一些,回過頭往小溪上游搜尋,第3個瀑布「枇杷洞瀑布」的白練,從茂盛樹林所形成的樹洞間透出,微風輕拂過樹稍顯得搖曳生姿。(12:00)
枇杷洞瀑布高度較摩天瀑布略低,高約31公尺,寬約5公尺,形狀與摩天瀑布略近,瀑布頂端帽緣岩層更加突出,帽緣下方岩壁同樣內凹,其間的岩隙也有大量的滲水,可能再過個幾年,溪水向下侵蝕的力道讓裂隙擴大,帽岩承受不住便會崩落,或是來個颱風洪水或地震,可能也會讓景觀整個改變。
從瀑布左側步道往上,來到瀑布玲瓏有緻的腰身,可更靠近觀察瀑布帽岩的形狀,像是泳池凸出的跳水板,而向內凹陷的弧狀岩壁,宛若濤天巨浪,讓從底下攀岩上來的人更顯渺小。
順著枇杷洞瀑布腰腹左側步道,又再次接到一段貼在岩壁上的木梯,應該是比較後期所建的,再往前方也有一段小鋁梯,鋁梯有點搖搖晃晃不是很牢靠,此面岩壁的高度較矮,沒有像摩天瀑布旁的天梯那般驚險,兩者都是一樣通往瀑布步道的出口。(12:33)
三貂嶺瀑布步道的出口,亦是平溪鄉與瑞芳鎮的鄉界,平坦的水泥石板路,右轉可以前往枇杷洞瀑布上方,或是左轉循著往大華車站方向指標前進,這段路程比較無趣,在產業道路與山徑間數度穿梭,大太陽底下踢著艱困的步筏,坌路多了些而且路程較遠,趕時間的人原路折返是較佳的選擇。
經過新寮村,眼前一座三合院式石頭屋的3色建築吸睛,此屋為福建省安溪胡姓漢人宗祠「新寮大厝」,屋頂為金黃色,中間為淡青色,下半部淡粉紅色,兩側圓型的窗戶小巧可愛,先祖約在道光初年抵達台灣拓墾,再由瑞芳遷移至此,原宗祠為簡易草寮,位於現宗祠上方約50公尺處,新宗祠以石材建造故稱「新寮」,亦為其地名之由來,其他的建材如石灰及瓦片,係由村內壯丁自瑞芳徒步搬運而來,大厝內的棟樑,取自當地一棵大茄苳樹剖成4根。由於新宗祠規模較大,所以也被稱為「大厝」,厝內除供奉胡氏祖先牌位外,另奉祀由福建安溪祖地所攜來的五穀大帝-神農氏,大門上頭的「新安」字樣為近幾年新增,在大厝橋旁亦搭建一座新寮亭供人納涼。(1:11)
過新寮亭右轉接到106縣道,左轉則是往野人谷,步行約10分鐘出現一座城門形的牌樓,此處為桃花園渡假村,又名野人谷,不過現處於歇業狀態未開放,入口前的停車場還有公車站牌,以前台北客運15路公車,從樹林發車可以直達野人谷,曾經遊客如織風光一時,但在民國90年納莉颱風侵襲下,野人谷毁於一旦黯然歇業,目前15路公車不再經過野人谷,而以十分寮為其終點站,在售票亭旁有山徑通往大華車站,先走一小段上坡,之後便是略陡的下坡路段。
下坡路段的終點為基隆河,越過橫跨基隆河的紅色鐵橋,即接上平溪線的鐵道,往右至十分車站距離較遠,往左到大華車站距離較近,鐵道僅有一線,火車由瑞芳或侯硐站發車,行駛至平溪或菁桐站後再折返,大華車站小巧玲瓏,僅有岸式月臺一座,民國38年因大華煤礦的開採而設站,後來兼營客運於民國45年10月12日設大華簡易站,83年4月1日因不敷成本再改為無任何站務人員的招呼站。(1:47)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608瑞芳-侯硐煤礦博物園區、三貂嶺瀑布(合谷瀑布、摩天瀑布、枇杷洞瀑布)、大華車站
4 則留言:
I am your blog loyal reader from USA
I am Taiwanese, really impressed and like your blog
Sorry cannot type
=======
I found out nice video clips about replace and maintain 瑞三煤礦本坑 tunnel, I think that you will like it
1. MIT台灣誌101128【悠悠晃晃過煤鄉】平溪線之猴硐坑底歲月(2/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10FHVusRMg&list=UUGhy-VFLswW6VrgQkXYDklg&index=24&feature=plcp
2. MIT台灣誌101128【悠悠晃晃過煤鄉】平溪線之猴硐坑底歲月(3/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FlxCo4YWW8
both clip cover all deep coal mine about your research of 瑞三煤礦
Thanks for sharing these two video clips. Coal tunnels are disappearing at rapid rate in Taiwan. It needs more people to care about.
Your welcome, just hoping when I back to Taiwan next year or son can get into this tunnel, this is really good learning experience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