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煤礦位於新北巿石碇區中民里,為基隆顏家台陽礦業旗下礦場,日治時期即發現煤礦露頭並著手開採,直到民國85年才收坑,礦場曾為此山城帶來大量就業人口,形成聚落並帶動中民村的繁榮。三才靈芝生態農場原為日本高級將領軍官空防御所,之後變為台陽礦業辦公廳舍,經濟部礦務考察站點。
前往文山煤礦的交通方式,開車行駛北宜高,石碇交流道下後過橋右轉,至雙溪口便利商店處左轉上坡,約行駛4公里左右抵達往平溪及汐止的岔路口,即為文山煤礦的範圍,或可搭乘台北客運1076路木柵往平溪公車,於文山煤礦站下車即可。
雙菁公路106縣道由石碇往平溪方向行駛,依序經過排寮、石碇子埔、番子坑及十八重溪等人口較密集的聚落,文山煤礦的站牌位在番子坑聚落出口的岔路口,往北過中民橋至十八重溪聚落,可前往文山煤礦中民坑及一坑,往南則通往文山煤礦二坑及中央坑。
上述聚落皆屬新北巿石碇區中民里所轄,該區域在日治時期屬排寮庄,由來係乾隆末年,泉州人李姓等19人到此地拓墾,不久後突然遭到原住民襲擊,造成18人死亡,僅1人逃脫生還,故以「敗寮」稱之,後來又有泉州人李耀德、陳鍾文、林乞等前往開闢,認為敗寮地名不雅,改稱排寮,民國35年將行政區改名為「中民」,此地名取自雅麗語與當地歷史無涉,今半數里民居住在石碇子埔。
文山煤礦於永定溪的南北岸皆有礦場,永定溪中仍可見到兩座舊時的運煤橋橔,石砌六角造型的橋橔迄今尚屹立不搖。永定溪南岸稱為番子坑,村落分布在與雙菁公路平行的南側道路,有數十戶的居民住在這條百餘公尺長的街道,名稱由來最初為原住民部落,嘉慶初年有泉州人郭福富、郭景、林尖、周儀等到此拓墾。
雙菁公路的由來,起自台陽公司於大正12年開發石底五坑時,曾自菁桐坑至五坑間,開闢台車軌道,後於昭和16年(1941)開發文山煤礦時,又由文山架設盤山台車軌道至五坑,以後又自石碇公路雙溪口站,開鑿至文山中民村,使此一山地交通貫穿,得以促進此地區產業之開發。
民國41年台北縣政府運用兵工,將先前台陽公司原闢雙溪至菁桐坑台車軌道的基礎,重新修築成公路,於當年9月完工,但當時卻是有路無車。於是台陽公司在當年11月發起組織客貨運公司,隔年6月9日奉公路局批准籌備,乃於43年7月14日訂立章程,奉准成立台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後,於44年6月24日正式通車。
不過台陽交通公司原本申請由菁桐坑行駛直達木柵,轉六張犁再到台北巿區,卻因公路局對於石碇公路不同意開放,亦不同意中間借道通過,所以該路線僅限行駛於菁桐坑至雙溪口12公里的路程,既不能運煤,旅客到台北需在雙溪口中途換車,相當不便。
雙菁公路與中央坑道路所夾的東南角,即中央坑道路夾溪的對岸,文山煤礦在此開設二斜坑,現址僅剩下一間餐廳和菜園,菜園內還殘存著礦場的鐵軌,坑口位置在道路盡頭的下方處,據菜園的主人指稱,道路基礎下方水泥壁左側的一小塊黑色的水泥壁,即為坑道口左上角遺留下來的殘跡。
文山煤礦的礦區號碼礦業字第44、69、64、90號,台濟採字第267、281、1744號,礦場面積1,374公頃54公畝90公厘,大正6年(1917)發現露頭,大正7年顏雲年與藤田組合資成立台北炭礦株式會社並獲得礦權,大正9年藤田組將所持有的百分之60股份全部讓售與顏家,當年9月顏家和其他合夥人將台北炭礦會社改組為台陽礦業株式會社。
不過顏雲年卻在大正12年(1923)辭世,得年49歲,顏家事業由其弟顏國年承繼。但顏國年也在昭和12年(1937)往生,享壽53歲。顏家事業再度傳承給顏雲年的長子顏欽賢,顏欽賢生於明治35年(1902)2月5日,畢業於日本立命館大學經濟學部。
沿著中央坑道路直行至轉彎處,右側是一片空地,旁邊有幾間有屋頂的平房和一間無屋頂的紅磚房,該地為文山煤礦中央坑的礦場所在,有屋頂的平房係中央坑的礦工工寮所改建,無屋頂的紅磚房則是中央坑的天車間。
在附近探頭探腦了一陣子,找不到坑口的位置,平房人家養的黑狗見陌生人靠近,便跑出來狂吠,正好有個居住在平房中阿婆走出來,連忙過去向她請教,她說在此定居約七、八十年左右,也曾在文山煤礦的中央坑工作過,她說中央坑就在旁邊,過個橋就可以看到了。
阿婆口中的橋,讓人看了心驚膽顫,橋長約2.5公尺,底下溪流深約2.5公尺,橋上僅餘兩根支柱較為堅固外,橫排的木條一踩就碎,變得像是在走獨木橋一般,橋上長滿雜草,不容易看清橋的結構,兩側無可資攙扶的物體,走在上頭真的很怕掉下去。
文山煤礦中央坑坑口係從一大片的岩壁向內開鑿,外型相當壯觀堅固,彷彿在這一片岩壁內部,有著令人讚嘆的神秘宮殿一般。坑道以紅磚牆封口,水源仍不停的自坑內向外溢流,坑口前的積水約超過膝蓋的高度,即便從左右兩側亦無法進一步靠近,無法一窺坑內的狀態。
顏欽賢昭和3年(1928)學成返台,遵顏家庭訓,從雜役採礦夫做起,熟悉礦務經驗後,再學習經營之學,昭和4年12月擔任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取締役(蕫事),開始準備繼承家業。昭和12年他繼任臺陽礦業取締役社長、台灣興業信託取締役社長、基隆炭鑛代表取締役、瑞芳營林會社及基隆輕鐵會社二取締役社長。
昭和14年(1939)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社長顏欽賢持猴硐炭田,與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交換文山礦區,時稱十八重溪炭田。十八重溪係永定溪北岸的地名,由來係從南港翻山越嶺至此,需跨越溪流18條。開發始於清乾隆末年,泉州人陳用力到此開闢,現今該地的居民,以周姓居多。
文山煤礦中民坑位於十八重溪,其坑口也和二坑同樣已經滅失,根據福安宮旁一位陳先生的說法,位置大約在福安宮牌樓附近,推測可能是因為後方闢建產業道路整地而毀壞,不過坑外的礦場設備,現址倒還能看到一些,如天車間和溪谷邊的流籠設備等。
福安宮供奉福德正神,造型和一般看到的土地公不太一樣,係帶著有紅球裝飾的頭盔,手持法器,廟內屋頂被信徒香火薰得覻黑一片,足見香火鼎盛。陳先生曾經在平溪的青桐煤礦擔任保安管理的工作,也是一坑那邊的地主,他打趣的說曾想在坑道內開一間礦坑咖啡,但在這個區域沒什麼遊客,生意不會太好。
他說每年的11月至隔年的3月期間,會有一種日本大型的候鳥到此過冬,出沒的時間約在清晨或傍晚,此鳥身高至少有1.4公尺,有很多當地人均有見過,歡迎屆時來賞鳥。陳先生對附近的坑道瞭若指掌,他說坑口大概只有一坑和中央坑尚存,也在地圖上畫出坑口的位置,並指引大致的地標。
文山煤礦於昭和16年開坑時,屬於石底礦業所,昭和17年(1942)開中央坑。坑口與石底斜坑口直線距離約5公里,其動力來源自石底斜坑變電所駁線5.6公里輸送到文山變電所配用,每月消耗電量約25,000度,每月產煤約2,000~3,000公噸。昭和20年(1945)因美軍轟炸日月潭發電所,石底礦業供電不繼,地下水侵浸礦坑,全面停工。
戰後民國34年,顏欽賢重整事業,民國37年改組所隸礦山,成立台陽鑛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台陽公司民國38年在此成立礦場初稱文山炭礦,後改稱為第二礦場,民國46年改為文山煤礦。民國43年調查時,礦場主要銷途為糖廠及煤業公會。主要坑道有三:文山斜坑、文山二斜坑、中央坑,並置有機械煤場。
民國35年3月顏欽賢同其弟顏德潤,被推舉為基隆巿參議員,4月榮膺第一屆省參議員,11月被推舉為制憲國大代表。此外他也參與社會團體,民國34年10月改組前台灣炭業組合為台灣煤礦公會,擔任會長,民國36年5月再改組為台灣省煤礦工業同業公會,擔任理事,民國41年出任第3屆理事長。
他除經營事業外,亦熱心公益,民國37年在基隆創辦私立光隆商職,40年台中捐地1500坪興建孔廟,58年九份捐地萬坪興建國中,60年捐12000坪土地供建築九份通瑞濱公路。也曾捐家廟後私地5萬坪,作為基隆中正公園用地。
依照陳先生的指引,回到方才經過的三才靈芝農場牌樓,直行至馬路盡頭接碎石子路,再步行約百公尺即到達文山煤礦一坑礦場,入口處大門深鎖,心想已得到地主同意,應該可以爬牆進入,但帶著小三同行並不方便,只好先退回到路口。
正不如何安排時,剛好遇到三才靈芝農場的一位員工,說明來意後,她很熱心同意幫忙帶小三,讓她先在農場內待一陣子,這才放心的重新回到礦場內繼續探勘。
礦場前有兩隻小黑狗守門,遇到陌生人靠近便狂吠不已,先將預先準備的木棍裝腔作勢一番後,小黑狗才退回到礦場內。說實在不需要爬牆,右側圍牆盡頭有小縫可以鑽進礦場。入口右側是棟一層樓的建築物,內部堆滿建築工程用的鐵支架,建築結構用途看起來像是礦工澡堂。
礦場內草長過人,靠山壁的地方有間貨櫃屋,外頭漆上某工程公司的名稱,內部小徑岔路右往貨櫃屋,取左線續行,約數十公尺後,右側又出現一棟建築物,內部堆放許多雜物,日光燈還亮著,建築結構用途看起來像是捲揚機房。
一坑斜坑口距離捲揚機房約數十公尺的距離,靠近右側的山壁,外邊被植物所盤據,需離開小徑往右側深入才能發現。坑道開口處一小段與山壁平行,坑壁外觀為水泥砌成,洞口另以紅磚砌成一堵牆,留下方型的入口,內部地面一開始是平坦的。
坑道內部尚有另一堵紅磚牆,過此牆後坑道則開始傾斜,朝左下方鑽入,坑道內部的霧氣很重,下行約十公尺後,便遇到坍塌,無法再繼續深入,土方係黃色的泥土。從斜坑底部朝外看,除先前進來的主坑道外,左側還有個小洞口,亦可以鑽到坑道外。
文山煤礦各坑均敷18磅鋼軌(軌重12磅者用於煤巷道,18磅者用於斜坑或聯絡坑道及煤巷,25至30磅則用於主斜坑及主要水平運搬道)。以鐵軌彎拱或棚木作支柱,坑內分開片道採煤,文山斜坑用長壁法及房柱法,二斜坑用上昇長壁法,中央坑用長壁法,井下採煤效率為2.2工/噸,總效率為3.4工/噸。煤巷岩盤削刷,全用手鑿爆炸前進。
民國59年3月10日文山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7死1傷的礦災。民國68年2月1日台陽公司位於平溪菁桐的「石底煤礦」獨立為石底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文山煤礦亦獨立為文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文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1千1百萬元,民國67年11月10日核准設立,登記營業項目為煤礦開採及煤炭之銷售業務、前項有關業務之經營及投資、煤礦同業間之對外保證業務等。
沿著礦場內的小徑繼續深入,雜草林木愈來愈密,撥芒草前進約近百公尺後,出現一座隧道,長約50-60公尺,隧道上頭倒吊著數以百計的蝙蝠,翼展超過30公分以上,在隧道內盤旋相當駭人,隧道是捷徑,如果不想打擾蝙蝠的作息,可以沿著山壁邊緣多繞一點路,亦可通抵另一側隧道口。
文山煤礦的礦場,大多採用小包工制,礦工由小包工頭招募而來,並負責管理及訂定工資,有意經營之小包自行至台陽公司洽談,承攬礦區之採礦工作,所採之煤礦再全數賣給台陽公司,小包工的收入,則由礦工所得工資內抽提,先由包工頭向礦方算清領出,扣除抽提成數後再行發放給礦工。
顏欽賢後罹患腎病,民國72年11月2日往生,享年83,石底煤礦公司及文山煤礦公司皆由其長子顏惠民擔任董事長,他生於昭和4年(1929),早稻田大學鑛山科畢業。民國74年顏惠民殁,民國76年文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讓售。文山煤礦公司於民國84年9月1日建一字第01009535號解散,最後登記之監察人為林炳輝。
文山煤礦屬於以中部夾煤層為主要礦源的石底煤礦,稍有變化,本層厚度0.35公尺,0.3公尺,普通燃料煤。有主斜坑3坑,又斜坑2坑,自礦場以卡車20公里至景美車站,產量民國51年69,700公噸,民國52年72,400公噸,民國53年71,000公噸,統計自民國38年開採至民國85年收坑,46年期間總產量2,886,855公噸,年平均82,775公噸。
出隧道口的小徑左側是懸崖,下方是條溪流,山壁開鑿小徑有些路段路基已流失,變得有些狹窄難行,走到盡頭又有另一棟礦場建築,沿途地圖上還標示著2-3個小坑道,但都沒找到,再溯溪往上也沒發現任何東西,而且路況更差,決定就此打住。礦場建築旁有座水泥橋,可以通到旁邊的村莊,再接到往汐止南港的產業道路。
拖著滿身的泥巴離開礦場,回到三才靈芝農場,很擔心頑皮的小三到處亂跑,將農場搞得一團亂,沒想到小三正好整以暇的坐在涼亭內吃著鬆餅,農場女員工說是她自己問過價錢後點餐,並從她的小錢包中掏出零錢來付帳。
三才靈芝農場為提供靈芝導覽、靈芝膳食、石碇東方美人茶與溫馨民宿的國民旅遊卡石碇鄉農特產品消費中心。主建築為石頭所砌成的日式風格屋舍,日治時期原作為日本高級將領軍官空防御所,後來成為台陽礦業文山煤礦的辦公廳舍,經濟部礦務考察站點,最後被農場主人買下。
農場女員工見我從礦場出來,滿身大汗,便招待一杯冰涼的靈芝茶,芳香甘淳,入口暑意全消,剛好有賣冰的小販騎著摩托車經過,又請小三吃一大球捲筒冰淇淋,農場主人家實在太好客,讓我有些不好意思,沒有花錢消費,卻一直白吃白喝。
農場女員工也是在地人,見我對礦場有興趣,便分享周邊礦場的故事,還指出許多礦坑的位置,提供後續探勘的題材。農場主人家有多年的靈芝的培育經驗,配合在地的好山好水,使得靈芝風味絕佳,農場內環境清幽,空氣清新,下次經過時,定要進來品嚐一番靈芝養生膳食的美味。
這一篇遊記分成兩個星期探勘,第一週先找一坑、二坑和中民坑,在匯整完文山煤礦的資料後,覺得應該要將中央坑納進來方屬完整,於是第二週再尋中央坑,很幸運的順利找到,雖然有些坑道已經滅失,但尚存的中央坑和一坑,值得好好保存留傳下去,否則等坑口塌陷,文山煤礦就只剩下地名而已。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0610石碇-文山煤礦、三才靈芝農場
2 則留言:
剛好我外婆家就在十八重溪!
從小就對煤礦坑口很感興趣,聽這大人指說山裡的某某處有坑口,但又無法接近,所以這些坑道對我來說,一直有很強的神秘感...如今藉由您的部落格,能夠一賭其真面目,真的是要感謝您!
那個運礦隧道,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距離不遠處地上有個排成菱形的軌道.而不知道某處坑口現在仍是當地的用水來源(好像還要更往下走).
另外,在"文山煤礦"站牌下,有一個洞口,似乎是中央坑的運礦隧道,在旁邊以前還有個很大的降煤櫃,現在因為蓋房子而拆除大半.
三才靈芝農場的建築物,當地都叫它"club"
礦場是很多人共同的記憶,感謝您的補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站牌下隧道口的照片已經新增上去,如果您有附近礦坑的資料,也請您不吝提供。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