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1日 星期日

1011021七堵-三合煤礦

三合煤礦位於基隆巿七堵區堵南里,該礦與瑞三、建基、海山煤礦等,皆屬瑞芳李建興家族所有之礦場,本鑛係戰後第二個利用美援從事開採的礦場,民國45年3月開坑,民國59年即收坑。本鑛坑口位於堵南里,一坑位於友蚋大成街,坑口已滅失,風坑尚存。

最近幾天身體有些不適,感覺頭痛發燒全身酸痛,上班完回家倒頭就睡,昏睡了三個晚上,很像感冒卻又沒有呼道方面的症狀,心想該不會是去海山三通坑時沒拜拜而引起的吧!因此特別跑了趟新莊慈祐宮和土城善息寺參拜,不適的情形才稍微緩解。不過假日被下禁足令,如果再往外探勘,那就表示先前是裝病。週日天氣晴朗,但不能走太遠,只好帶著小四來到百福社區附近,尋找三合煤礦留下的蹤跡。
百福車站
百福車站係位於五堵至七堵間的簡易站,由七堵站管理,僅停靠區間車,其功能為配合台鐵捷運化政策而新設的車站,民國96年5月8日啟用。百福里民國72年從堵北里劃出增設,由來為前副總統謝東閩先生蒞臨參觀堵北里社區發展工作,特以百福為社區命名,因而沿用下來。
台聯貨櫃
前往三合煤礦可搭乘台鐵至百福站下車,公車部分可選搭基隆客運402路堵南里、406路長安社區或702路友蚋,於溪頭街口站下車。三合煤礦本鑛坑口位於台聯貨櫃的倉儲場區範圍內,入口處有管制,無法直接進入,但可經由大德路轉陸軍經厚新村旁的小巷子到達。
陸軍經厚新村
陸軍經厚新村為眷村,但內部眷舍似所剩無幾。早期婦聯會推動捐建眷村活動,有部分眷村依捐建單位而命名,如台灣省進口貿易商公會捐建則稱為貿商(新北五股)、台貿,銀行公會捐建則稱為銀聯(台中大里),華僑捐建稱為僑愛(桃園大溪)等,經厚新村可能也是由經濟貿易相關單位所捐建,供陸軍眷屬居住。
聖北宮
陸軍經厚新村所在地為附近的高點,巷子的盡頭有間寺廟-聖北宮,旁邊的空地有堵磚造圍牆,下方即為台聯貨櫃場。聖北宮前觀望一陣子,底下全是堆積如山的貨櫃,憂心三合煤礦恐怕早已填平,感覺此行即將鍛羽而歸,於是轉身朝聖北宮參拜後,廟旁的小房間內突然走出一位可能是廟公的大叔,經詢問獲知礦坑尚存,心中大喜過望。
三合本鑛坑口整理前
在廟公的指引下,從倒塌的圍牆旁翻過,踩著垃圾堆和廢家具緩步走下斜坡,來到一處放置水塔的地方,前方有堵高牆,爬滿黃金葛之類的藤蔓植物,正當要繞過高牆繼續往下走到貨櫃場時,突然發現藤蔓後方有個缺口,可以進到高牆內部,驚覺不太對勁,往後倒退幾步再仔細一看眼前這座龐然大物,竟然是三合本鑛的坑口。
三合本鑛坑口整理後
坑口出乎意料之外竟如此巨大,幾乎可以開入一輛中型貨車。為將被藤蔓覆蓋的坑口恢復原貌,努力在坑口前方拉扯下垂的枝條,樹葉夾著沙土從天而降,讓眼睛幾乎睜不開。清理徒勞無功下,只好繞道爬到坑口上方,小心翼翼趴在牆上徒手拔除藤蔓,經過一番折騰,終於讓坑口上方的牌匾重見天日,內刻「三合本鑛」四個字,當時心中的激動難以言喻。
三合本鑛
坑口由兩堵各開四分之一圓的半牆前後交疊組成,坑內係斜坑,中央為水泥階梯,手電筒在坑內起不了太大作用,前方是一望無際的黑暗,彷彿看不到盡頭,只能照近距離的腳邊階梯,或是挑高的拱型坑壁,愈往下行地面愈顯潮溼,沒多久便到走到盡頭,地面的積水和土石封住往下的坑道。
三合本鑛坑內
三合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75號、臺濟採字第1321、2477、2533號,礦區面積1175公頃90公畝85公厘,原名益豐。經查益豐炭礦日治時期由顏阿順主持,光復後由工礦公司接收,民國39年10月由該公司讓與梁廷幹繼續開採,後因梁氏財力不繼,所以於民國42年12月讓與李儒德接續經營。
回顧坑口
三合煤礦經營組織為董事長李建興,總經理李儒德,常務董事李儒德、萬斯選,董事李儒嘉、魏壬貴、周有生、余水火、黃世雄、謝癸雄,常務監察人李冰潤,監察人李儒精、吳瀛輝、吳王水火、謝清連。
坑道封閉積水
三合本鑛民國45年3月開坑,係繼石底煤礦後,第二家利用美援開採的礦坑,煤層中部系統,稍有變化,本層厚度0.5公尺,中層厚度0.3公尺,下層厚度0.7公尺,普通燃料煤,計有主斜坑三坑,又斜坑三坑。
礦場鄰近鐵路
三合本鑛的坑道朝北,通往友蚋附近,從坑道分佈圖來看,一坑的出口處位在友蚋大成街附近,離本鑛有一段距離,兩者是相通的,本鑛開坑於縱貫鐵路旁,猜測大概是基於運輸方面的考量。為尋找一坑的位置,隔週起個大早,由於中午還得去參加表妹的婚禮,並擔任招待,時間急迫,因此不到7點便抵達友蚋大成街,需趕在9點前回家,否則又得挨罵。
惜緣堂友蚋三太子廟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幸運的在大成街惜緣堂友蚋三太子廟不鏽鋼牌樓下,遇到一位80歲的阿婆和另一位大嬸,提供相當寶貴的情報,阿婆曾在三合工作過,她說一坑坑口早已被屯平,無任何殘留,位置就在圍籬內,排水溝上方,面向山壁的位置,雖然坑口滅失,但風坑可能還在,可以試找看看。走入廢棄的礦場內,清晨及肩的雜草,上頭全是露水,走沒幾步晨露便溼了衣褲,咸豐草的黑色鬼針沾黏滿整件白色的上衣。
已滅失之三合煤礦一坑坑口
排水溝兩邊來回穿梭,從附近的磚頭結構,確認阿婆所說坑口滅失已成事實,只好失望的走出,打算繼續詢問風坑的位置,但兩位長者不在,走到聚落內遇到另一位大叔,他說風坑應該在芭蕉園附近。可能是裡頭草太長,瞧半天也看不到半棵芭蕉,決定還是先從排水溝著手,沿著山壁慢慢往山裡尋找。穿過近兩公尺高的姑婆芋林,莖似成人的手臂粗,看起來真駭人。
比人高的姑婆芋
山壁邊出現一些明顯的磚牆,約數公尺後,藏身在枯萎筆筒樹枝葉後方的風坑,若隱若現的坑道口終於被找到。花費了一番功夫才清理出坑口的形狀,移除一株高大的姑婆芋,才得以拍攝坑口的樣貌。坑口的拱形結構係以水泥板模築成,風坑往下鑿穿堅硬的岩壁,因此再往內部則無支撐。由於廢棄的舊礦場內曾租給人養豬,後來又棄廢,因此內部堆積不少垃圾。蝙蝠在底下來回穿梭,由於底層坑道內部積水,無法繼續深入。
三合煤礦風坑
民國44年出版的臺灣之煤礦一書所載,所形容的三合煤礦,比較像是一坑。三合煤礦位於七堵區友一里港口地方,距五堵車站2.88公里,礦區面積計219餘公頃,分佈有中煤系煤層,其可採煤層為上層、本層及下層,煤層厚度平均50公分,走向北東40度,傾斜向南22度,可採煤儲藏量1,175,000公噸,煤質屬煙煤,可為工業燃料之用。該礦有沿層斜坑一道,高寬皆2.1公尺,坡度22度,長達850公尺,風坑一道,高寬皆1.8公尺,與斜坑平行掘進,計長732公尺,採煤片道工程,在斜坑左右各已展拓至第十二片,採煤方法係房柱式及長壁式合併兼用,全賴人力掘鑿。
三合煤礦風坑內部
機械設備方面,有捲揚機150馬力一台,專司提煤,每次絞煤10車及矸7車,往返需時12分。排水機有50,40,30及20馬力各一台。每日排水7小時,排水量為6千立方呎。抽風機20馬力一台,設於抽風坑口,每分鐘抽風4200立方公尺,工作地溫度約為攝氏23-25度,該礦工人有150餘人,採裡工制,設有工寮5棟,井下採煤工作效率為3.25工/噸,井上井下總效率為4.85工/噸。
風坑內向外望
三合煤礦產量民國51年68,000公噸,民國52年88,775公噸,民國53年96,998公噸,產量頗有大礦的架勢,熟料沒幾年便急轉直下,統計民國36年開坑,民國59年收坑,開採24年,總產量962,452公噸,年平均40,102公噸,降煤運至六堵裝煤支線站0.5公里。
坑內積水
出礦場整理服裝儀容時,再度遇到兩位長者,阿婆看到拍攝的成果,臉上露出喜悅的表情,開心的說就是這個坑,她說停工後原本在風坑口釘上木板,可能是後來被養豬戶拆除並在裡頭丟垃圾。離去之前到大成街對面的山坡,試圖尋找捲揚機房的位置,不過可能在產業道路開闢時便拆除,未探得任何遺跡。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1021七堵-三合煤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