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底二坑位於新北市平溪區,地理位置在石筍尖與薯榔尖兩山所夾的溪谷內。屬於臺陽公司石底礦場的一部分,開坑於昭和2年9月,昭和13年2月廢止,石底大斜坑開鑿後,改為大斜坑中央排氣坑。現址尚存一座運煤隧道、二座平水坑道、二座風坑、以及三座疑似捨石用的隧道。
石底二坑可搭乘平溪線火車,至菁桐車站下車,位於石底大斜坑西側,經過石底煤礦的選洗煤場,循右側岔路直上,經過礦工工寮便可到達,沿溪谷登山步道可通往平溪與汐止交界磐石嶺,西側為薯榔尖,東邊則是石荀尖。
石底二坑工寮
約莫在5年前,當時剛接觸煤礦不久,曾經造訪石底二坑,初期對煤礦尚不甚了解,只是隨便的走馬看花,找到一兩處的坑口後,便以為達成任務,然後心滿意足的離開,數年再度舊地重遊,光是由火車站到礦場這一段路,沿途上的一磚一瓦,仔細的推敲每一棟建築的可能用途,每一步都很有感觸。
運煤隧道
菁桐是臺陽公司石底煤礦的大本營,亦是戰後煤礦總產量第三高的礦場,礦區幅原遼闊,生產設備規模龐大,員工人數眾多,在礦場陸續收坑後,人口外移,菁桐一度陷入沒落,後來才又因為地方發展觀光和天燈節的舉辦,讓這個平靜的小鎮又恢復熱鬧的景象。
隧道內
運煤隧道是用以將石底二坑的煤產,運往車站集散的重要通道,穿過石荀尖的尾稜,位於工寮旁的隧道口,其上方土石因風化掉落,坑口因而擴大形成相當壯觀景象,內部為水平的隧道,尚存百餘公尺未坍塌,靠近車站的另一側出口已塌,其位置大約在洗煤廠的左後方的斜坡處,現還留存著一部分用來支撐的鋼拱。
石底二坑坑口
石底二坑坑口位於步道左側的山壁,坑口以粗的塑膠水管製成圍籬,避免遊客擅闖而發生危險,內部為水平坑,大約朝北方挖掘,殘存的坑道長度約莫50公尺,後半段遭到掉落的土石掩埋,形成半圓形的空間,岩盤鬆軟,輕輕一剝便掉落,隨時有崩塌的可能。
石底二坑另一處坑口
第二個坑口位於水泥橋的橋頭附近,此坑毀損的情況更加嚴重,坑口堆積土石,僅餘一道小縫勉強可以鑽進,惟內部全塌,剩餘不足5公尺,此2坑由於坑口位置明顯,當年不費吹灰之力便輕易尋獲。
石底二坑風坑
促成再度造訪二坑的緣由,係因坑友小劉兄的詢問,他提及在二坑發現一個很長的坑道,當時心中回想並無任何印象,經過再三討論後,決定約個時間一同前往,後來證實該坑即為運煤隧道。原本打算就此打道回府,閒聊過程提及青桐在山上的風坑,才突起想起二坑似乎也有個類似的風坑,只是不知在何處。
坑內岔路
我們往山上走,在樹林間找到一棟不起眼水泥的建築物,爬進屋內一瞧,竟然是風坑的入口,內部共有2個坑,左側的坑已塌,右側雖以水泥砌牆,但下方留一圓形的孔洞可以鑽進去,裡頭漆黑一片,水泥通道長約10公尺左右,隨即接上陡降的斜坡坑道,約70-80度的坡度,看起來有點恐怖。
坑內積水
起初不敢冒然的下探,後來提議我先試著下去看看,小劉在上方留守,萬一不小心無法爬上來時,再請他向外求援,帶個繩索來救援,不過似乎是多慮了,下去比較困難,上來則簡單多了,確認往返不會有阻礙後,我們兩個便直接闖入地底坑道。
坑內岔路
原以為地底僅有一條通道,下來後才發現別有洞天,裡頭的坑道相當複雜,一開始便遇到五岔路口,最左側的已經用紅磚砌牆無法進入,第二條水平坑道長約20-30公尺左右,地面積水,盡頭處同樣是用紅磚封閉的,猜測可能是已經開採過舊坑道,大概無利用價值所以才封閉。
坑內蝙蝠
探測地底的坑道有相當的危險性,地底的空氣不流通,氧氣稀薄,可能會殘存許多的一氧化碳,平常都會隨身攜帶氧氣罐以備不時之需,偏偏今天忘了帶,因此在繼續探索前,需步步為營,見到坑內有蝙蝠的蹤跡時,便可以稍微安心一點,表示裡頭並無有毒氣體,尚可供蝙蝠棲身。
坑友小劉
第三條路是往下的斜坑,主斜坑口已堆滿土塊,僅能從側邊的小洞鑽入,斜坑深隧,裡頭的空氣十分混濁,而且擔心土塊滑落,會掩蓋住入口的小洞,為了安全起見,放棄下探。當我探完這些封閉的小路,回到岔路口時,發現小劉已失去蹤影,突然從心底升起一絲不安焦躁的感覺。
坑內捲揚機房
坑內不適合喊叫,可能會因為音波震動而引發落石,只好順著第四條路直行,坑內大部份的鐵軌均被拆除變賣,僅殘存一小部份片段,坑道低矮,如果放進礦車加上鐵軌的高度,人在礦車內要把頭伸出活動是相當困難的,坑內不時有落石堆,但無礙通行,約莫前行約百公尺後,才發現小劉晃動的頭燈。
石底二坑風坑
坑道的盡頭為丁字路口,兩端皆可通行超過200公尺以上的距離,走到恐懼感油然而生,若不是小劉陪著壯膽,要走這麼長的一段路,實在是有困難。出坑後循原路返回登山步道,途中居然又找到另一座風坑,規模比起前一座還大,坑口為鋼筋水泥構築,圓形的洞是安裝風機之用,洞口的水泥短柱則是用以固定風機的基座。風坑側邊的小門,為工人欲進入風坑內的通道。
嚴禁搭乘重車
相機的閃光燈大概是在前一個坑口時,遇到滴落的水珠,造成短路而無法使用,僅能在坑外拍攝,在暗無天日的坑內,就好像失明一般,僅管光圈開到最大,還是只能拍到一片黑。為了要拍攝坑內的情景,隔週再度造訪,而同行的友人,則換成同樣對煤礦有興趣的帥哥美女情侶檔,帥哥亦同樣姓劉。
十字路口
此風坑內部寬大,水平坑道約十多公尺後開始變為斜坑,斜坑的斜上角的坑道係放置捲揚機的處所,可惜已經塌陷,其出口處有一大片的水泥屋頂,已滑落至溪床,無法還原當時的樣貌。
三岔路口
坑內有許多的落石,斜坑更是要踩著碎石下行,這種路對我來說稀鬆平常,不過對於這對情侶檔可就有些困難,當我從坑底的積水處折返時,他們還停留在斜坑口,看來還需要再加強訓練。登山步道早年為礦場的台車道,約呈直線平緩上山,後改闢為登山步道。
捨石斜坡隧道
步道盡頭處有一座往上的隧道,隧道上方已塌陷,可繞經岩壁的左側來到隧道的上方,但已經看不到原本隧道口的痕跡,附近應設有捲揚機,此條路線應該是礦場用來傾倒廢土石的捨石路線。隧道上方另有兩座水平的隧道,被稱為魔神仔洞,一條較短,兩端可通視,另一條較長,內部有些彎曲,無法通視,作用應該也是傾倒土石之用。
水平隧道
早年開發平溪煤礦時,因四面群山阻隔,僅由汐止有一羊腸小徑可通,交通不便,致使礦產無法開發,原打算沿著溪谷架設空中索道來運煤,規劃的路線即由二坑溪谷上山至磐石嶺,再通往汐止。不過由於運量小,並不適用大規模開發,因此後來才由臺陽公司創辦人顏雲年先生投下鉅資,闢建平溪線鐵路。
隧道內
平溪鐵路開通之後,石底煤礦尚在水平坑階段,石底二坑開坑於昭和2年9月,昭和4年,隨時代進展,石底煤礦廢止蒸汽動力,改為電力設備,同時為集約坑所,廢止第五、第六兩斜坑,擴充石底第一,第二,第三等三斜坑,使生產逐漸集中。
不知名坑道
昭和12年,再因各斜坑均漸入深部,運搬及通風排水等工作,負荷加重,於是再計劃擴大生產設備,更進一步集約採煤,即於是年3月,在菁桐坑動工開鑿大斜坑,費時2年,耗資90餘萬日幣,始告完成,開始生產,同時石底二坑於昭和13年2月廢止,改為大斜坑中央排氣坑。
同行的帥哥美女
雖然平時遇到坑道有洞就鑽,但都不夠深入,此次在友人同行壯膽下,首次探訪地底數百公尺長的坑道,也算是開了眼界,或許以後再多邀些同好,可能會有更多不同的收獲。
8 則留言:
你好~看完之後比對您之前的路徑圖,發現有兩個石底二坑,想請問您這次探查到的二坑口是您網誌中有用水管檔起來的那個嗎?
舊石底二坑有2個水平坑道,有水管擋住的是主坑,另一個橋邊的是風坑,本篇另外發現的2個風坑是後來為石底大斜坑通風而設的坑道。
嘿嘿!! 狼哥, 我出現在你的部落格咧~~~
可惜我下不了那個70度斜坡, 想不到下面這麼精采!! 下次還要找我一起喔!!!
請先多鍛煉攀岩技巧囉。
何時還有探坑活動呢?我也想跟阿~~
預告信義社大107-春季班可能會開一門煤礦文史課程,有安排實地踏查活動,如果課程審核通過順利開課,歡迎報名參加。
太好了,一定報名!另,前些日子至南庄探了田美、燮昌、南庄等礦,但除田美有您的詳細資料外,另兩礦只找到些許遺跡,有機會想邀版主一同尋礦~
想問風坑大概的位置在哪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