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 星期一

1010123后里-后豐鐵馬道、東豐自行車綠廊、石岡水壩

后豐鐵馬道曾是連絡后里到豐原的台灣西部縱貫鐵路山線主要通道,台中線雙軌工程完工,火車停駛後改建為鐵馬道,由后里馬場出發,經九號隧道及花樑鋼橋,風景秀麗。石岡水壩為大甲溪流域下游的攔河堰,提供大台中地區之公共用水。

今年春節,全台天氣溼冷,就連台中也不例外,但至少沒有下雨這一點,就比北部好多了,初一早上戶外仍是15度以下的天氣,但卻出了太陽,老父便和厝邊搬桌椅,在騎樓下曬太陽泡茶,真是舒服又愜意。雖然外面天氣還是很冷,但待在家裡一直看電視也很不健康,因此提議到后里馬場走走。
后豐鐵馬道
全家活動的行程很難安排,由於有老人、小孩及孕婦,原本打算一部份人騎腳踏車,一部份人則留在馬場參觀,但到馬場時才發現,停車場空空蕩蕩,后豐鐵馬道今日的遊客很少,因此能夠租用4人座的半電動車進出隧道,所以又再租了3部自行車,全家人便可以一同騎乘,不用分成兩批,跟店家殺價後,以一張小朋友成交。
九號隧道口
這條鐵馬道先前已帶小三來騎過一次,已是熟門熟路,其他的家人們以前都沒來過,覺得很新奇,小三一馬當先,騎在最前面,過彎後便不見縱影,直到九號隧道前才停下來,父母和兄嫂同乘一部四輪車,雖然有輔助電動馬達,但遇到上坡路還是需要人力踩踏。
九號隧道內
外頭天氣還是很冷,踩腳踏車的人很快便覺得全身熱起來,但坐在後座的母親和懷孕的大嫂,則瑟縮著脖子,穿著大衣還是覺得冷風颼颼,無怪乎大年初一,出遊的人稀稀落落,車道經由九號隧道鑽進翠綠的山巒內,少了冷風吹拂,感覺溫暖不少。
花樑鋼橋
出隧道口便是峭壁,接上花樑鋼橋,這一小段路穿山越溪,由狹窄的隧道一下子變成廣袤的河谷地形,大甲溪上下游極目四望,視野遼闊,景緻瞬間變幻,是后豐鐵馬道最吸引人的地區,而花樑鋼橋前更是遊人駐足合影的熱點,經常造成大塞車。
后豐鐵馬道起點
后豐鐵馬道在豐原端起點,位於國道四號台中環線的終點附近,此處同樣也是東豐自行車綠廊的起點,后豐鐵馬道利用民國86年廢棄的台灣西部縱貫鐵路舊山線的鐵路路基修築而成,而東豐綠色走廊則是運用民國80年停駛的台鐵東勢支線所建。
朴口
台鐵東勢支線又名東豐鐵路,起自豐原,經過石岡,止於東勢,全長14.7公里。日治時期為開發八仙山的林業資源,八仙山營林所於大正14年(1925)興建佳保台至土牛間的森林鐵路,長約45公里,為將平地與森林鐵道相銜接,昭和2年(1927)再收購葫蘆墩軌道株式會社所經營土牛至豐原一段的輕便鐵路,長約13公里,此為東豐鐵路之前身。
東豐自行車綠廊
八仙山森林鐵道以運輸林木為主,平面段土牛至豐原的軌道於昭和9年(1934)6月1日,開放客貨運營運,以利地方上的農礦產品及對外交通運輸。戰後承繼日治時期對山林資源的開發,大雪山林業公司於民國47年11月11日在東勢成立,因此將舊有的五分車鐵軌,改建為東勢鐵路支線,於民國48年1月12日通車營業。
食水嵙溪橋瀑布
支線中途設有朴口、石岡、梅子等站,石岡為東勢支線上重要大站,在靠近石岡車站附近,曾有過火車行駛在食水嵙溪橋瀑布上方的奇景,不過得由大甲溪對岸才看的到。隨著大雪山林業公司於62年12月結束營業,石岡也由設站之初的三等站改為簡易站,民國71年8月在公路客運競爭下曾一度停駛,後來雖然恢復營運,但業績不見起色,終於在民國80年8月31日正式結束營業。
自行車道
石岡舊名為石缸仔,由於從金星村朝北流的上坑溪和下坑溪,在本地南方匯流,河流谷口的形狀像缸,而且又有很多石頭,便稱為石缸仔。還有一種說法指出大甲溪和食水嵙溪匯流處的米粉寮,也是指石岡地區的意思。本地早期為平埔族拍宰海族的樸仔籬社社寮腳社的社域,約在乾隆中葉時,才開始有漢人到此拓墾。
石岡壩
最後一站抵達石岡水壩,舊鐵道路線原與平面道路交錯,不過因為石岡壩為知名景點,附近車輛及人潮眾多,因此設計讓自行車道從下方道路穿越,避開繁忙的路段。這裡也是沿途唯一在自行車道旁有賣小吃的地方,除了休息外,也可順利打打牙祭。
石岡水壩
石岡水壩位在大甲溪下游,民國66年完工營運,主要功能在於調節大甲溪流域上游之德基、青山、谷關、天輪發電廠尖峰發電尾水及河川水資源,並提供大台中地區公共給水及灌溉用水。
壩頂祖孫照
民國58年政府在大甲溪上游興建以發電為主要功能的德基水庫,為配合水庫多目標運轉,規劃在位於大甲溪下游興建石岡壩,民國62年完成石岡壩綜合開發計畫,隔年10月31日開工動工興建,民國66年10月5日竣工營運。
石岡水壩排水閘門
壩體長度357公尺,最大高度21.6公尺,其間設置寬12.8公尺、高8公尺的控制閘門共18座,有效蓄水量為270萬立方公尺。
大甲溪
民國88年9月21日清晨發生大地震,車籠埔斷層帶從石岡水壩穿過,造成第15道至第18道閘門受損,排砂道、溢洪道閘門、溢洪道、消能池、進水口、南幹渠輸口隧道的結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受損情形相當嚴重。
921地震毀損的的閘門
震災受損的石岡水壩無法蓄水,大甲溪河床乾涸見底,自來水公司豐原給水廠無法取水,使得大台中地區面臨斷水之苦,然而災後重建工程,卻也面臨地方的反彈,因為石岡水壩的興建,為保護水源的禁限建措施,使得石岡地方的發展受到限制,造成人口外移,幾乎多數石岡人均贊成石岡水壩遷建。
車籠埔斷層線
石岡水壩在修復過程中,保留了受損的閘門,並將該地規劃作為地震公園,將車籠埔斷層線經過的位置,在地上做成一條步道,將一顆白色巨石切分成兩半,置於斷層線兩側,並在內側石面分別刻上921地震發生的日期時分秒,和所在位置的經緯度,見證大自然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人力難以勝天。
魚道
除了保存3個受損閘門作為地震教育的活教材外,修復工程亦在第16號閘門增設魚道,成為大甲溪繼馬鞍壩後第2座道魚道,自從水壩66年啟用後,大甲溪土產的香魚便消逝,具迴游習性的鱸鰻、白鰻、毛蟹等也不再出現,災後興建魚道也算是亡羊補牢。
仙女棒
回程時小三和我改乘四輪車,坐在前座擔任車夫,我這才曉得騎四輪車真辛苦,輔助的電動馬達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小三也是貪圖被載的舒適感,踩沒兩下便跟我說:「同志,就交給你了。」讓我一個人使勁的踩踏,從石岡騎回到后里,雖然天氣很冷,我卻累到冒汗,一點也不誇張。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0123后里-后豐鐵馬道、石岡水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