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1030104新店-獅頭山、明治煤礦、振山煤礦(高麗坑煤礦)、瑠公圳

新店獅頭山位於碧潭的右岸附近,為與獅仔頭山區別,故又名小獅山,其上共有3座主要山頭,最高點三峰海拔221.1公尺,山腳下的東西兩側日治時期曾有振山煤礦與明治煤礦,國民政府來台後由劉明繼續開採,但遭保密局誣陷資匪關進黑牢,因而於民國39年全數收坑。

振山煤礦與明治煤礦位於新店,不過由於收坑已久,現址變化太大,僅知道在獅頭山附近,回想起先前一起勘察高麗坑煤礦與歌手同名的好友張宇,曾在附近看過礦坑,便商請他來帶路,約在捷運新店站,取道國校路,前往新店國小。

碧潭橋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新店教會係由加拿大傳教士偕叡理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人稱馬偕)於同治13年(1874)所設立。馬偕1844年3月21日出生於加拿大安略省,1867年於多倫多大學神學院畢業,1870年自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畢業後返回加拿大,加拿大長老教會於1871年派馬偕到東方傳教,先到香港輾轉經過廣州汕頭,年底抵達台灣高雄。隔年3月9日在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牧師及德馬太醫生等陪同下抵達淡水開始傳道。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新店教會

同治13年(1874)7月26日馬偕帶領數名信徒到新店傳福音,並暫借高霞嫂處設立佈道所,而成立新店教會,這是他在北部所建立的第7間教會,1878年馬偕娶台灣人張聰明(原名阿蔥)女士為妻。1880年馬偕在淡水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醫院偕醫館(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同年獲頒皇后學院榮譽神學博士,他將終身奉獻給台灣傳教與行醫,並創建牛津學堂,1901年6月2日病逝於家中,骨灰葬於淡江中學內。

新店教會外觀

新店教會的教堂最初以土牆覆蓋茅草於1883年落成,隔年因清法戰爭,教堂遭拆毀,並有數名信徒殉教,因此劉銘傳於1885年撥款賠償並重建為石造教堂。1885年10月偕牧師發起建造哥德式禮拜堂,1886年竣工,現今教堂的主體建築於1974年12月25日設教百週年聖誕日竣工。

新店國小

新店國小最初於明治31年(1898)年5月創立,由區長許又銘及游世清等申請設立台北國語傳習所新店分教場,經總督府准予設立並定名為新店公學校,當時校地有13,706坪,為新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小學,除大豐國小外,包括安坑國小、屈尺國小、雙峰國小、青潭國小等原皆隸屬新店小學,之後再分別獨立設校,新店國小後門仍保留著日治時期的舊風貌,後門的道路則稱為國校路。

新店國小後門

明治煤礦位於新店北宜路一段140巷內,後方即為新店國小,附近週邊皆蓋起高樓,僅巷子內還有數戶低矮的平房,昔日的天車間、礦工休息室、辦公室、洗煤場等礦場的相關建築已不復見,巷子底與北宜路的路面有一大段落差,坑口可能在興築水泥擋土牆時被填平,坑道往獅頭山方向開挖。

明治煤礦位置

明治炭礦日治時期礦區編號包括459、670、2901等,其中最早開採的459號後來併入670號。原礦字459號於明治36年(1903)7月27日設定礦權,礦區面積10,604坪。明治37年礦業人為許又銘,明治42年礦業人為陳清秀。大正元年(1912)礦業人為陳木火,昭和2年(1927)礦權異主由駱世安外二名經營,礦山名稱大正9-10年間為獅頭炭坑,大正11年起改為獅頭山炭坑,昭和6年時與原礦字670號合併稼業,昭和7年併入原礦字670號。

明治煤礦坑口遺址

產量如次:
年度礦山名礦業人產量
大正元年陳木火660,000斤
大正3年陳木火242,000斤
大正4年陳木火490,000斤
大正5年陳木火--
大正6年陳木火370,000斤
大正7年陳木火360,000斤
大正8年陳木火440,000斤
大正9年獅頭炭坑陳木火960,000斤
大正10年獅頭炭坑陳木火630,000斤
大正11年獅頭山炭坑陳木火
大正12年獅頭山炭坑陳木火
大正13年獅頭山炭坑陳木火204,000
大正14年獅頭山炭坑陳木火640,000斤
昭和元年獅頭山炭坑陳木火782,500斤
昭和2年獅頭山炭坑駱世安外二名690,000斤
昭和3年獅頭山炭坑駱世安外二名540,000斤
昭和4年獅頭山炭坑駱世安外二名無產量
昭和5年獅頭山炭坑駱世安外二名
昭和6年獅頭山炭坑駱世安外二名與670號合併稼業
昭和7年併入大坪林炭礦

坑道往獅頭山方向延伸

原礦字670號於明治38年(1905)8月25日設定礦權,礦區面積26,692坪,大正7年礦區面積增為86,126坪,昭和7年合併原礦字459號面積增為96,730坪。明治42年礦業人為吉川榮三郎,大正元年(1912)礦業人為陳木火,昭和3年(1928)礦權異主由駱世安外二名經營,昭和8年礦業人為駱世安、劉永添、大坪炭礦合資會社,昭和12年礦業人為駱世安、大坪炭礦合資會社、文山炭礦合名會社,昭和17年礦業人為明治炭礦株式會社、駱永昌、大坪炭礦合資會社、文山炭礦合名會社。礦山名稱大正9-11年間為大平林炭坑,大正12年至昭和7年間為大坪林炭坑,昭和8-10年為文山炭礦,昭和11-12年為文山炭礦、大坪炭礦,昭和13年以後稱為明治炭礦。

新店國小一部分為礦場作業區域

日治時期產量如次:
年度礦山名礦業人產量
大正元年陳木火產量併入140號
大正2年陳木火產量併入140號
大正3年陳木火產量併入140號
大正4年陳木火150,000斤
大正5年陳木火220,000斤
大正6年陳木火400,000斤
大正7年陳木火490,000斤
大正8年陳木火510,000斤
大正9年大平林炭坑陳木火1,020,000斤
大正10年大平林炭坑陳木火990,000斤
大正11年大平林炭坑陳木火600,000斤
大正12年大坪林炭坑陳木火610,000斤
大正13年大坪林炭坑陳木火494,000斤
大正14年大坪林炭坑陳木火500,000斤
大正15年大坪林炭坑陳木火705,000斤
昭和2年大坪林炭坑陳木火4893,700斤
昭和3年大坪林炭坑駱世安外二名1,680,000斤
昭和4年大坪林炭坑駱世安外二名--
昭和5年大坪林炭坑駱世安外二名570,000斤
昭和6年大坪林炭坑駱世安外二名1,800,000斤(併459)
昭和7年大坪林炭坑駱世安外二名3,132瓲
昭和8年文山炭礦駱世安、劉永添、大坪炭礦合資會社3,609瓲
昭和9年文山炭礦駱世安、劉永添、大坪炭礦合資會社5,594瓲
昭和10年文山炭礦駱世安、劉永添、大坪炭礦合資會社14,992瓲
昭和11年文山炭礦、大坪炭礦駱世安、劉永添、大坪炭礦合資會社16,042瓲
昭和12年文山炭礦、大坪炭礦駱世安、大坪炭礦合資會社、
文山炭礦合名會社
--
昭和13年明治炭礦駱世安、大坪炭礦合資會社、
文山炭礦合名會社
--
昭和14年明治炭礦駱世安、大坪炭礦合資會社、
文山炭礦合名會社
--
昭和15年明治炭礦駱世安、大坪炭礦合資會社、
文山炭礦合名會社
--
昭和16年明治炭礦駱永昌、大坪炭礦合資會社、
文山炭礦合名會社
--
昭和17年明治炭礦明治炭礦株式會社、駱永昌、
大坪炭礦合資會社、文山炭礦合名會社
--

白色小鴨

原礦字2901號於昭和11年11月由蘇琦設定礦權,礦區面積141,087坪,昭和12-15年礦業人為蘇鐩琦,代理人蘇文元,昭和16年以後礦業人為武村竹平、武村竹良,代理人蘇文元,昭和17年礦業人為武村竹平、武村竹良,代理人武村元久,礦山名稱昭和12-13年稱為共榮炭礦,昭和14年與670號合併施業,昭和15年起稱為明治炭礦。

檳榔路狹窄巷道

振山煤礦位於獅頭山東側的檳榔坑內,檳榔坑地名舊稱為埤長坑,國民政府來台後才改名。福民橋左右兩側各有一座數十公尺長的隧道,為當初振山煤礦礦車運煤至新店車站而開挖的,沿著山壁旁邊開鑿,穿過北二高至中興路,其路基尚清晰可見。福民橋左側隧道口已塌陷,另一端出口在民宅後方,福民橋右側隧道出口在菜園內,另一端出口方向朝北二高的陸橋。

檳榔坑頭福德宮

檳榔坑頭福德宮旁的道路旁有四座大型蓄水槽,其下方溪床為大和煤礦坑口,不過後來因為溪流整治河床墊高,因此被掩埋再也不見天日,振山煤礦的坑口則是在更上游的溪床,也是同樣的原因而滅失。從和美煤礦、明治煤礦、大和煤礦、振山煤礦到高麗坑煤礦,皆開採同一條礦脈。

福民橋左側溪底為大和煤礦

振山煤礦日治時期礦區原礦字第140號,明治31年(1898)1月17日由久米民之助設定礦權,礦區在大坪林七張庄,面積55,195坪,大正9年增為98,562坪。明治42年時礦業人記載已異動為劉宗鏻、陳木火,經營至大正12年後異主為久永均介,昭和4年起增加代理人吳江山,昭和8-9年礦業人為張龍蘭,昭和10年異主為李龍卿,昭和13年增加代理人川口乙助,昭和14年起礦業人劉明、李龍卿。
福民橋左右兩側均有運煤的隧道,左側已塌陷
礦山名稱大正9年起稱為大平林炭坑,大正12年起改為大坪林炭坑,大正14年起併1191號稼行,昭和7年久永炭礦,昭和8年高茶炭礦,昭和13年振和炭礦、三益炭礦,昭和14年新豐炭礦、三益炭礦,昭和15年振山文山本坑、新豐炭礦、三益炭礦、大和炭礦、林記炭礦,昭和16年文山本坑、新豐炭礦、穎川炭礦、大和炭礦、林記炭礦,昭和17年僅餘文山本坑、大和炭礦。

振山煤礦原坑口在溪底,但溪床整治過後坑口已消失

久米民之助於文久元年(1861)8月27日在日本上野國沼田出生,父親為沼田藩士久米正章。明治9年(1876)6月就讀慶應義塾,明治11年轉學至工部大學校(後來的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明治17年(1884)幫皇居御造營事務局設計建造皇居二重橋工程。

民宅後方振山煤礦的運煤隧道口

明治19年(1886)加入大倉喜八郎經營的大倉組,負責佐世保鎮守府的軍港建設工程,隔年到歐美各國視察增廣見聞,明治23年(1890)回國設立久米工業事務所,大正年間參與日本、台灣和朝鮮的鐵道建設,包括山陽本線、山陰本線、台灣西部幹線、京義線、湖南線等。明治31年(1898)當選第五屆眾議院議員,並連任至第八屆,共擔任5年的眾議員。久米於昭和6年(1931)5月24日往生,得年71歳。

民宅後方振山煤礦的運煤隧道內部向外望

久米民之助雖然很早便設立礦權,但似乎並未多所經營,之後便轉手給劉宗鏻與陳木火,劉宗鏻生於光緒7年(1881)3月,台北州文山郡人,曾擔任第七區酒售捌人、景尾酒造公司理事。大正12年(1923)由久永均介接手經營大坪林炭坑,久永為日本山口縣豐浦邵郡神玉村人,生於明治26年(1893)1月24日,幼時聰明,畢業後大正4年(1915)12月擔任臺灣總督府稅關官吏。

隧道內堆積雜物,盡頭往福民橋已塌

大正7年(1918)6月投入臺灣倉庫株式會社基隆支店、高雄支店勤務經營,大正9年7月辭官後進入鈴木商店,大正11年(1922)4月投入炭礦經營,鈴木商店沒落後放棄炭礦,改行引進無砂搗精米機械,昭和10年(1935)6月成立島田精米所擔任所主,轉型成為陸海軍御用商人,曾任高雄商工會議所議員,喜歡騎馬、相撲等活動,育有4男3女。

隧道內另一條側線

振山煤礦日治時期產量如次:
年度礦山名礦業人產量
大正元年劉宗鏻、陳木火820,000斤(產量含670號)
大正2年劉宗鏻、陳木火680,000斤(產量含670號)
大正3年劉宗鏻、陳木火680,000斤(產量含670號)
大正4年劉宗鏻、陳木火460,000斤
大正5年劉宗鏻、陳木火440,000斤
大正6年劉宗鏻、陳木火560,000斤
大正7年劉宗鏻、陳木火600,000斤
大正8年劉宗鏻、陳木火620,000斤
大正9年大平林炭坑劉宗鏻、陳木火1,470,000斤
大正10年大平林炭坑劉宗鏻、陳木火850,000斤
大正11年大平林炭坑劉宗鏻、陳木火740,000斤
大正12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212,500斤
大正13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7,657,000斤
大正14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與1191號合併稼行
大正15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與1191號合併稼行
昭和3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與1191號合併稼行
昭和4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代理人吳江山16,327,000斤
昭和5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代理人吳江山18,253,000斤
昭和6年大坪林炭坑久永均介,代理人吳江山7,746,220斤
昭和7年久永炭礦久永均介,代理人吳江山3,209瓲
昭和8年高茶炭礦張龍蘭2,701瓲
昭和9年高茶炭礦張龍蘭1,818瓲
昭和10年--李龍卿--
昭和11年--李龍卿130瓲
昭和12年高茶炭礦李龍卿--
昭和13年振和炭礦、三益炭礦李龍卿代理人川口乙助--
昭和14年新豐炭礦、三益炭礦劉明,李龍卿--
昭和15年振山文山本坑、新豐炭礦、三益炭礦、大和炭礦、林記炭礦劉明、李龍卿--
昭和16年文山本坑、新豐炭礦、穎川炭礦、大和炭礦、林記炭礦劉明、李龍卿--
昭和17年文山本坑、大和炭礦劉明、李龍卿--

福民橋右側振山煤礦運煤隧道坑口

振山文山煤礦在日治後期歸劉明開採,國民政府來台後,明治煤礦可能也是地利之便而由劉明開採。劉明本名劉傳明,嘉義人,明治35年(1902)11月3日出生於嘉義公田。其父劉闊常往來鄒族部落間從事貿易,並在嘉義城西門外設立金振山商行,光緒19年(1893)劉闊治癒阿里山地區原住民的天花疫情,因此台南府知府委以阿理山理番通事,劉闊育有4子,長幼次序分別為劉再生、劉傳能、劉傳來、劉傳明。

福民橋右側振山煤礦運煤隧道內部往外望

據嘉義市志所載劉明幼年就讀於中埔庄公學校、台南長榮中學,之後赴日留學進入日本東京藏前高等工業學校(即現東京工業大學前身)應用化學科就讀。留學期間在東京創設台灣青年勵志社,鼓勵台灣青年自立自強,倡導台灣固有文化,也曾在日本西巢鴨地區,化解中國左派學生企圖包圍蔣介石行動。

福民橋右側振山煤礦運煤隧道內部

劉明曾從金振山商行出口台灣筍乾到日本,交由東京的台灣留學生販售,以幫助這些苦學青年籌措生活費。在此之前日本人未嚐過筍乾,商店也沒有販售,但經留學生廣為宣傳,日人品嚐後大為讚賞,現今日本拉麵中常加入筍乾佐膳,每年台灣出口相當數量筍乾到日本,即是劉明當初推廣的成果。

福民橋右側振山煤礦運煤隧道另一端出口

昭和3年(1928)劉明畢業後原本要和朋友到南洋地區開設肥皂工廠,返台探視家人時,其兄所創設的嘉生金礦部,向基隆顏家承租台陽礦區,在瑞芳九份後山的大粗坑開採金礦,因虧損嚴重,請他到家族事業幫忙。他應用留日所學之化學知識,以氰酸鉀精煉冶金,大幅提升台灣冶金技術,金礦規模日益擴大,他後來將採礦權分給多人,讓大家都能當小老闆致富。

通往新店車站的運煤台車道

昭和4年(1929)創立振山實業社,陸續在新店、深坑、平溪、雙溪等地取得礦權經營煤礦開採。劉明從日本留學體驗到,惟有教育普及,國家才能富強,因此立志培養兩萬名台籍精英。戰後他尋找日人遺留下的學校,大力資助台北市立大同中學復校,推舉日本歸國學者朱昭陽擔任校長。

高麗坑煤礦礦區

他與朱昭陽同時籌辦高等教育創設大學,南北奔波遊說仕紳捐獻,但最後僅有他與何義兩人出資,開辦延平大學,先設延平學院,組織延平學院董事會,並敦請林獻堂出任董事長,朱昭陽擔任該學院校長,邀請留日返國的青年菁英邱永漢、洪遜欣等人到校任教。

鋼纜中繼滾輪

期間戰後荒廢的私立開南商工學校負責人周延壽律師找到劉明商討復校,雙方決定由大學籌備會出資修繕開南校舍,復校後日間由開南使用,晚間則歸大學管理。延平學院董事為蔡培火、楊肇嘉、林柏壽、杜聰明、吳三連、黃朝琴、丘念臺、劉啟光、游彌堅、劉明、謝國城先生等人。

鐵軌

延平學院於民國35年10月10日晚上假私立開南商工學校操場舉行開學典禮,成為第一所臺灣人創辦的大學。劉明不僅創設學校,也以行動向省參議會呼籲大量起用台灣青年。學校開辦不到半年,民國36年發生228事件,警務處官員曾拜託劉明派遣延平和開南的學生防守各派出所,朱校長因喪事請假下鄉,劉明便以常務董事名義指派學生參加。

高麗坑煤礦捲揚機座

當他聽到國軍將從基隆登岸,急忙通知學生撤走,未離開的學生皆慘遭21軍屠殺,延平學院也被誣指校內藏有軍械,警備總部下令關閉延平學院。校內原有堆積如山的書籍,係由將離台的日本移民,以及家長和社會人士所捐贈大量珍貴的藏書,但在部隊進駐學校後,書籍卻被當成柴火用來燒飯,令人痛心。

獅頭山登山口

事件平息後,學校辦公室先搬到劉明在漢口街的振山實業社,在台灣省主任秘書羅理先生的協助下,朱昭陽被安排到合作金庫擔任常務理事,延平則以補校之名獲准復校,西門國小校長陳炳榕先生特別撥出一間教室當延平的辦公室,並提供教室供延平夜間上課使用,校務則由宋進英副校長慘澹經營。

長壽亭

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台,劉明由於在煤礦經營有成,被指派為臺灣省石炭調整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首任理事長、臺灣省礦區公證委員會主任委員、臺灣省鑛業研究會理事。民國38年9月朱昭陽在合作金庫上班時,突然被警備總部逮補,審訊有關當年在日本東京組織的「新生臺灣建設研究會」之事。

青潭堰

被留置期間經劉明四處奔走,才終於在當年12月31日將整整被羈押100天的朱昭陽保釋出獄,並強令登報聲明解散該會。劉明自己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他任命留日同窗蕭焜裕為石炭調整委員會幹事,因蕭焜裕身陷匪諜案而受到牽連,他也資助台灣名作家與音樂家呂赫若出版樂集,卻遭呂赫若用於出版中共地下黨機關刊物光明報,而再度受到連累。

獅頭山至高點221.1公尺

由於劉明經營礦業成功累積不少財富,雖擁有大量房地產但卻熱心助人,為當時台灣北部唯一擁有2部進口福特轎車的企業家。民國39年,當時保密局的一位王姓幹員覬覦其進口福特轎車,於是密告誣陷劉明資助叛徒,將他逮補刑求折磨,並開走其兩部轎車,劉明被控資助蕭焜裕、孫悅光、吳坤煌、顏錦華等人辦雜誌,這4人因參加台灣民主自治同盟而遭保密局逮補,辦雜誌目的係從事共產黨的統戰活動。

獅頭山二峰-青年亭

劉明對此全然不知情,以為只是資助部屬的文化事業,最後劉明被判刑10年,所有財產全部沒收,包括現在台北市仁愛路帝寶對面的大片房地,以及開封街和博愛路的精華房地產,現仍遭國防部佔用。同案遭到牽連的還有日治時期的出名詩人王白淵,當時他擔任延平補校附設工藝社的主任,被控知匪不報判刑2年,出獄後不再創作,也不參與文化活動,抑鬱而終。

北二高碧潭橋與新店碧潭橋

劉明的太太林翠鑾女士四處奔走求援,打聽關係求見重要人士,以及各情治單位的有力幹部,每位均致贈兩盒餅當見面禮,一盒裝餅乾,另一盒內裝買命的10兩黃金金條。也因此使得劉家事業和家產皆先後被變賣花用來買回劉明的一條命,而導致家道中落。其中劉明在新店地區開採的煤礦也在老闆被關,礦工領不到薪水的情況下而陸續停採,明治煤礦在民國39年收坑,戰後開採4年期間總產量50,852公噸,年平均12,713公噸,振山文山煤礦則在民國38年收坑,開採4年期間總產量98,106公噸,年平均24,526公噸。

美河市台北市在新北市的貪腐紀念碑

振山文山煤礦日治時期原礦字第140號的礦區,後改為礦業字第286號,民國47-48年期間礦場名稱為振山實業社振山煤礦,礦業執照台濟採字第279號,礦區面積32公頃95公畝93公厘,礦業人為劉傳來、林燈烟、劉心心、劉林翠鑾、林麗卿、林松卿、林秀卿、劉榮寬、劉榮凱、劉昭惠。民國49年礦業執照變更為台濟採字第2066號,礦區面積增為51公頃12公畝50公厘,礦業人變更為劉傳來、劉林翠鑾、劉榮寬、劉榮凱、劉昭惠。民國50年礦業人變更為高溪情、高太山、劉林翠鑾、劉榮寬、劉榮凱、劉昭惠、劉傳能、劉瑞虎。民國51年礦場更名為振山煤礦,礦業人變更為高麗坑煤礦公司,礦業執照變更為台濟採字第2519號,民國52年以後礦場更名為高麗坑煤礦,礦業人則為高麗坑煤礦公司。

獅頭山一峰-獅子壽亭

其中劉榮寬、劉榮凱為劉明之子。根據住在光明街的古阿松老先生告知,林秀卿為劉明的小舅子,他的姐姐林翠鑾嫁給劉明,林秀卿為彰化和美人,故將其在碧潭旁開採的煤礦命名為和美煤礦,他的女兒則嫁給北新路附近的陳外科,至於高麗坑煤礦他印象中是由一位叫高溪海的人所經營。

獅頭山登山口

劉明儘管在坐牢期間身心飽受折磨,仍不改其熱心助人的本性,他請家人送大量物品入監,以分送給其他同囚的受難人,不過有些東西卻被監獄管理員給中飽私囊,他還常請家人送白襯衫給臨行的死刑犯,劉明曾說:「台灣人清清白白的血,要留在清白、乾淨的襯衫上」。他在獄中遭刑求渾身是傷,經家屬極力營救,終於在監禁8年後民國47年7月15日獲准保外就醫。劉明重獲自由後,仍從事老本行繼續開採煤礦,但時不我予,也因此積欠許多債務。從礦場沿革來看,民國51年以前振山煤礦的礦業人都還有劉明家屬列名其中,之後便更名為高麗坑煤礦,由高溪情經營。

廣明寺牌樓

劉明出獄後白天是樂觀奮鬥的人,半夜常會被過去被刑求的夢靨驚醒,但他鼓勵子女要向前看,直至87高齡,仍親自參與各項民主運動,為民進黨創始元老之一,但晚年在一次支持海外異議人士回台的和平遊行中,遭憲警強行推倒而致不良於行,劉明於民國82年9月2日往生,得年92歲,前總統李登輝致贈「瀛海歸真」的輓聯來追悼他。

景福祠

我們離開檳榔路的振山煤礦後,再前往附近的高麗坑煤礦,舊坑口附近區域已因整地而消失,我們來到山谷左側的山頭附近,找到高麗坑煤礦倒礦渣的捨石山和捲揚機基座,並拾得鐵軌數根。最後張宇送我至獅頭山登山口後便分道揚鏢,獅頭山共三座主要山頭,先登上最高的三峰,其至高點海拔為221.1公尺,循稜依序前往二峰與一峰,沿途設有數座涼亭供民眾休憩,每座山頭上的涼亭均無樹木遮掩,視野甚佳,惟天空雲層甚厚,只剩下矇矓美,下山有數條路徑,取道廣明寺,出口在中興路上。

廣明寺

廣明寺為廣欽法師於民國37年冬天,在獅頭山鑿石作穴開洞築廣明岩,成為其來台後所建的第一座道場,民國42年建廟完成後,廣欽法師轉至土城建立承天禪寺。釋廣欽法師俗名黃文來,光緒18年(1892)生於福建泉州惠安縣,他曾經修行時只以山林野生水果果腹,故又被稱為果子師。民國75年2月13日,以94歲高齡圓寂於一手創辦的高雄妙通寺,圓寂以前,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攙扶,身體輕健,動作敏捷。

瑠公圳抽水站

新店捷運站外北二高陸橋下方保留著瑠公引水原址的建築,設置飲水思源的紀念碑,介紹對台北地區拓墾灌溉有重大貢獻的郭錫瑠先生。郭錫瑠又名錫流、天錫,康熙44年(1705)12月25日生於福建漳州南靖縣,幼年隨父親渡海至台灣,定居半線(彰化市舊稱,早年為平埔族半線社社域)。乾隆初年(1736)舉家北遷大加蚋(台北)開墾,定居於台北中崙庄,開拓興雅庄一帶荒埔,累積雄厚資本。

抽水機

當時供灌溉的柴頭埤經歷年淤積,水量不敷使用,且大安、松山與中山一帶雖有廣大耕地,但卻無穩定灌溉水源,墾戶為缺水所苦,因此他沿基隆河南下勘查地形,尋找替代水源,但當時基隆河河床過低,且有重要津渡無法設堰攔水,只好繞道循新店溪上溯,穿山越嶺終於尋得拳山堡新店溪支流之青潭(碧潭),該地河床高且水量穩定豐沛,他開鑿大坪林合興寮石空頂圳,以提供穩定的水源,歷經數年才告完工。

瑠公引水原址

不過水量仍嫌不足,於是他將彰化的家產變賣,獨立籌資2萬餘元,創金順興並集眾在新店開鑿水圳,於乾隆5年(1740)開工,由青潭大溪導水,修築攔水壩成為天然的蓄水埤池。由於青潭地區早年為平埔族秀朗社的社域,再往深山則是泰雅族出沒,開發水圳過程中,常遭到原住民攻擊,因此在地勢較高的地方設置鼓亭,派人看守,遇有原住民來襲,則擊鼓示警,成為後來古亭地名的由來。

瑠公史蹟

郭錫瑠娶原住民公主潘氏為妻,以減少原漢之間衝突,並僱用原住民幫忙開圳。他匯合已開鑿的圳路,從大坪林開始築陂蓄水,穿山度梘,至溪仔口,又引到挖仔內,經公館街抵達內埔,即今日新店、景美、公館、松山等地的水道,共分成三支,第一幹線大安支線流經台大校園內的農場、生態池、舟山路、小椰林道及醉月湖。第二幹線位於新生南路下方,北行直到今日溫州街與新生南路間。圳路縱橫,終於在乾隆25年(1760)完成,命名為金合川圳,充裕的水量使一千二百多甲的土地成為良田。

踩水車浮雕

郭錫瑠20多年苦心孤詣以木頭建造的瑠公圳明渠,卻毀於乾隆30年(1765)8月颱風帶來的大洪水,他缺乏資金再次修復,最後積勞成疾,而於該年11月18日往生,得年61歲。諡號寬和先生,葬於錫口山北下塔悠。他的長子郭元汾繼承父志,修復圳道,乾隆32年(1767)變更圳頭,讓此圳再度開通,後人飲水思源特將此圳命名為瑠公圳。新店捷運站旁在瑠公圳源頭除紀念碑外,另有瑠公紀念大樓,其前方則設有萬善堂,供奉當初築圳而不幸殉職之人。

萬善堂

這一段旅程讓我感觸良多,原本只是新店市志上的一段簡短有關振山煤礦的敘述,為確認振山詳細地點事件真相,再次走訪檳榔路詢問當地人,但均無人能說出個梗概,經過介紹找到光明路的古阿松老先生,證實確有其事,已經和他約定好,下次再請他帶路實地再踏查一番,相信能挖出更多珍貴的文史,另外也要感謝張宇騎機帶我到處跑,才能有這麼多的收獲。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104新店-獅頭山、明治煤礦、振山煤礦(高麗坑煤礦)、瑠公圳

6 則留言:

R1 提到...

在您的網誌中,先人的努力躍然成章。

Shepherd's Wolf 提到...

這些人這些事,都曾發生在我們周遭不起眼的角落,需要用心慢慢去發掘,不要讓它消逝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老沈 提到...

謝謝您,讓我們知道了這些文史,很寶貴

Shepherd's Wolf 提到...

愈多人知道這些人這些事,愈有助於將過去的記憶保留下來。

Unknown 提到...

粉感動先人的努力及感慨煤礦業的時不我與,因幫大學同學姐姐買在新坡一街18巷臨近房子,大千豪景社區,由您文章或許其他人文章高麗坑坑道路線有經過新坡一街下下,請教坑道高程約於路下多少?謝謝

Shepherd's Wolf 提到...

煤礦的採掘跡,時間久了上下岩盤會因重力而密合,不致影響地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