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1050326文山-永豐煤礦(中山煤礦)、仙跡岩

永豐煤礦舊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仙岩路16巷64號興安宮內,坑口已滅失,該礦自日治時期開採,後期主要由張聰明所經營,戰後短暫開採2年即停採,民國56年再度開採稱為中山煤礦,經營者張振霸,僅維持3年即停採。仙跡岩位於景美山,相傳八仙之一呂洞賓在此留下足跡而得名。

稍早前在新益煤礦遇到一位來掃墓的大叔,告知在新益煤礦的西側尚有一處中山煤礦,與新益煤礦相通,在整理相關文獻時,證實此二礦在日治後期,皆由張聰明所開採,開採地點在麥田山莊的興安宮附近,不過現址早已蓋滿大樓成為社區,坑口也已滅失,成為興安宮的一部分。

興安宮外觀

興安宮供奉主神土地公,左配神觀音佛祖,右配神呂純陽仙公祖,後來陸續增祀三太子、關聖帝君、媽祖、上帝公等。香客傳說每年土地公生日前都會神秘失蹤,原因是被人請去當醫生供奉,到了廟方祭典前1~2天才會被不知不覺的請回廟內,其沿革根據廟內相關碑文的記載,日治時期在仙跡岩山麓下開採煤礦,稱為永豐煤礦,為讓礦工進出坑內採煤有個心靈上的精神寄託,因此在大正6年(1917)時興建一間小土地公廟給礦工祭拜,祈求出入坑道平安。

興安宮

民國40年有里民祈願靈驗,才建成一間小廟,永豐煤礦廢坑後,工人陸續搬走,小廟由未搬遷僅存12戶的賴、徐、楊、黃等4姓等共同奉祀。民國53年第2次開採煤礦,再陸續聚集人潮,小廟在賴琳松和徐進玉兩人提議下,擴建廟宇,並取得當時劉氏宗親會的口頭應予供地建廟,約290餘坪,於民國68年8月施工興建,百日後完工,但當時獻地未簽約,造成後來土地取得困難。

麥田山莊

興安宮在民國73年第2次募款蓋廟,並築成兩層樓180餘坪外觀,之後又得到善士高文先生(高昌倫7兄弟)捐獻64坪土地,無條件永久使用,於民國78年整修。後因麥田山莊興建住宅,使得信徒驟增,麥田山莊股東百發、連發建設(三甲建設公司)提供16坪土地與350萬元,萬泰隆建設捐獻150萬元,興安宮眾委員合資購買38坪土地,合併118坪之現在廟地,作為廟址及擴建興費,民國83年修建,成為今日的外貌。

仙跡岩步道

永豐煤礦的坑口應是座落在興安宮後方的山坡下,廟宇前方的斜坡道則是斜坑口前方捲揚機的軌道,捲揚機的位置大約在仙跡岩步道口附近。永豐煤礦日治時期礦區號碼原礦字第1204號,大正2年9月設立礦權,範圍最初內湖庄陂內坑庄興福庄橋頭,日治後期則是臺北州文山郡新店庄大坪林、深坑庄興福、內湖、萬盛。

懷恩隧道

該礦日治時期沿革如次:
年度面積產量礦山名礦業人
大正3年195,094坪1,566,000斤山下熊雄
大正4年195,094坪西村武四郎
大正5年195,094坪陳日厚
大正6年195,094坪林佛國、江茂松
大正7年195,094坪林佛國、江茂松
大正8年195,094坪謝群我
大正9年190,373坪2,857,395斤重興炭坑謝群我
大正10年190,373坪10,876,755斤重興炭坑謝群我
大正11年190,373坪13,073,670斤重興炭坑謝群我
大正12年190,373坪10,969,800斤重興炭坑謝群我
大正13年190,373坪重興炭坑謝群我
大正14年190,373坪重興炭坑謝群我
大正15年190,373坪重興炭坑謝群我
昭和2年190,373坪13,400,700斤重興炭坑張聰明
昭和3年190,373坪10,054,600斤重興炭坑張聰明
昭和4年190,373坪重興炭坑張聰明
昭和5年190,373坪5,230,000斤重興炭坑張聰明
昭和6年190,373坪45,505,900斤重興炭坑張聰明
昭和7年190,373坪34,377瓲永豐炭礦張聰明
昭和8年190,373坪36,862瓲十五分永豐炭礦張聰明
昭和9年190,373坪43,704瓲十五分永豐炭礦張聰明
昭和10年190,373坪58,286瓲十五份永豐炭礦張聰明
昭和11年291,888坪66,454瓲十五份永豐炭礦張聰明
昭和12年291,888坪十五份永豐炭礦張聰明、張雲舫、張雲滄、郭廷俊、楊凱恩、張桂川、王建成、郭子
昭和13年291,888坪十五份永豐炭礦張聰明、張雲舫、張雲滄、郭廷俊、楊凱恩、張桂川、王建成、郭子
昭和14年291,888坪十五份永豐炭礦張聰明、張雲舫、張雲滄、郭廷俊、楊凱恩、張桂川、王建成、郭子、川上富雄、黃木淋、鄭呆
昭和15年291,888坪十五份永豐炭礦張聰明、張雲舫、張雲滄、郭廷俊、楊凱恩、張桂川、王建成、郭子、川上富雄、黃木淋、鄭呆
昭和16年291,888坪十五份永豐炭礦張聰明、張雲舫、張雲滄、郭廷俊、楊凱恩、張桂川、王建成、郭子、川上富雄、黃木淋、鄭呆
昭和17年617,996坪永豐炭礦張聰明、張雲舫、張雲滄、郭廷俊、楊凱恩、張桂川、王建成、郭子、川上富雄、黃木淋、鄭呆代理人張海林

登山步道

從沿革得知,興安宮的始建年份約與永豐煤礦的年代相去不遠,或許還可以繼續往前推進至大正2年,其前身在大正9年至昭和6年間稱為重興炭坑,昭和7年起稱為永豐炭礦,然而昭和8年至昭和16年間稱為十五分永豐炭礦,係因當時在今海巡署後方的十五分炭礦,礦權人臺北鐵道株式會社所有之礦區,皆由張聰明併同永豐炭礦的礦區共同開採,故名十五分永豐炭礦。

涼亭

張聰明新竹人,光緒11年生(1885),初習漢學,且通日語,經常隨著貿易而四處奔走,往來香港、廣東、廈門、上海等港口,運銷臺灣的煤炭,島內的事業,獲得三井、三菱、淺野等會社各項產品代理,經營範圍甚廣,昭和年間以來,經營版圖擴及擔任永豐炭鑛公司代表人,兼有朝日、德豐諸鑛。

景美溪

張聰明於昭和3年加入臺灣鑛業會列特等會員,晉理事,之後更成為炭業組合發起人之一,民國35年籌備復會,聰明亦參與,擔任評議員,之後創設大成鑛業公司,擔任董事長,民國37年,臺灣鑛業會奉准改組並列籌備員,12月研究會成立,任膺第一屆理事,卒年不詳,其子月澄,能承其業。

景美山(溪子口山)三角點

戰後永豐煤礦繼續開採,但時間不長,民國35年開採,民國36年即收坑,開採2年期間,總產量31,838公噸,年平均15,919公噸。興安宮稱該礦於民國53年第2次開採煤礦,不過所查得資料為中山煤礦,民國56年開採,民國58年收坑,開採3年總產量40,615公噸,年平均7,948公噸,礦權人張振霸。

仙跡岩

根據民國45年探勘資料顯示,景美附近,新店溪兩岸為一平原,四周高地環繞,形成小型盆地,石底層出露在此盆地的兩側,永豐煤礦位在盆地的東側,開採本煤層,煤厚70公分,採達15煤巷,深距地表500公尺,最高月產量曾達2,000公噸以上,民國38年停工。西側為啟益煤礦,即後來的建楠坑煤礦。

結核

仙跡岩是景美地區知名的景點,景美山是附近的最高峰,海拔144公尺,因景美溪在其西側匯入新店溪,故又稱為溪子口山,景美山屬南港丘陵的尾陵,與四獸山一脈相連,故從南港沿伸至景美一帶的靠山區域,地底下均埋藏著豐富的煤礦資源,沿線開採的礦坑亦不在少數。

石燈籠

仙跡岩的地質屬於中新世的沈積岩,上層是1,800萬至1,350萬年前沈積的南港層所組成,下層是約1,950萬至1,800 萬年前沈積的石底層,煤礦的資源主要集中在石底層上。仙跡岩由於鄰近市區,因此在其周邊闢建許多的登山步道,約有14個之多。

福德宮

仙跡岩名稱由來,係因山頂的一顆巨岩上,留有一隻極似人足的印跡,經過後人留傳,該足跡是由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所留下,呂仙祖從萬華一躍,飛至此處落腳,再一蹬跳至猴山岳,故稱為仙跡岩,後人為膜拜此一神跡,分別在仙跡岩與猴山岳設立廟宇,其中猴山岳的指南宮建廟較早。

仙巖廟

仙巖廟原本僅設有香爐,後來在民國35年發起建廟,經過信徒捐獻,並開山鑿路,而有今日之光景,仙巖廟分兩層,下層福德宮供奉土地公,上層才是祭祀呂仙祖的地方,呂仙祖民間又稱為孚佑帝君。

7 則留言:

隨風飄逸 提到...

新益煤礦之前去找時,坑口貌似在廟後的山壁(擋土牆),不過並不確定。

Shepherd's Wolf 提到...

謝謝您提供的資訊,由於廟後方興建擋土牆,無法繞到該處確認,不過為確保上方建物安全,坑口應該填平不存在了。

隨風飄逸 提到...

我之前去找時(最少4年前)
時間好像是傍晚了
當時看好像已經有擋土牆
但是從廟旁的樓梯看過去
應該是擋土牆的部分又好像有不是擋土牆的牆面突出來
但又看不太清楚
當時又沒手電筒無法照
在那邊繞來繞去的
最後想說直接進廟看看
往後面的通道又上鎖
又剛好沒人
所以當時我就放棄找尋了

Wayne Su 提到...

不過,從民58 的地形圖來看,坑道是從興安宮旁那個空地與道路相接處開始往正西南方走,所以坑口不會在廟後。

而仙跡岩登山口上方在圖中有卷揚機機房,之前因有設圍離而無法查探,今天去爬山發現圍離都拆除了,但山坡都已全部清理成草地,什麼遺跡都沒剩下。

Shepherd's Wolf 提到...

我從之前取得的中山煤礦座標,GPS定位坑口大概在廟宇下方的位置靠側邊階梯,跟廟宇前方台車斜坡道過來的方向大約一致,只不過捲揚機房的確是什麼都不剩了,謝謝蘇兄提供的資訊。

s63d0018kim 提到...

民國八十七年左右,我曾經在建楠坑煤礦看過他們的礦場圖,當時他們的坑道向東最遠曾達秀朗橋東端的南側,圖上甚至還有「舊中山煤礦坑道」,二者只以防水煤壁相隔。

Shepherd's Wolf 提到...

建楠坑煤礦與中山煤礦兩礦同屬景美煤田,橫跨新店溪兩岸,相距約3公里,開採相同的煤層,中山煤礦在懷恩隧道旁仙跡岩登山步道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