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 星期三

1060111西表島-東洋炭礦萬魂牌、丸三炭鑛供養塔

西表島礦山的經營者在大正時期由御用商人的大資本型態,轉變為礦山技師經營的中小企業型態,主要包括八重山炭礦、沖繩炭礦及琉球炭礦等三大礦。納屋制度為西表島上發展出特有的礦業管理制度,承攬礦場的勞務供給,並管理礦工生活,勞動狀況特色為低薪、高工時、疾病、耗體力和狹窄的坑道工作環境。

明治時期西表島煤礦開採事業,由最初御用商人三井物產會社益田孝及大倉組接續開辦,後由琉球王室尚家的沖繩廣運會社接手,明治40年(1907)會社事業中止,西表煤礦在之後的資本性格與勞動形態大幅改變,從原本與國家權力高度關連的三井、大倉組與尚家等資本,變成經濟商業型資本,勞動力也從囚犯改為一般礦工。
內離島沙灘
煤礦業最初的主舞台在西表島西部船浮灣環抱的內離島上,八重山炭層由島周邊南側峭壁開始採掘,挖出第一坑到第六坑。昭和10年以後,才由內離島轉移到西表本島的浦內川流域。主要鑛權掌握在三井、大倉組、及尚家等大資本家手上,採礦作業採行斤先的下包制度,由承包的業者向鑛主訂約包採。
龜殼
納屋制度為西表島上發展出特有的礦業管理制度,納屋是礦工的勞務管理機構,明治20年代左右這項制度開始成形,斤先掘稱之為下請契約的採掘制度。納屋制度一般來說是納屋頭之下配有許多的礦工,居住在同一區域的工寮內。納屋頭負責雇用礦工、礦工社會地位的保證、工作任務安排、礦場現場監督、從坑主處收受全部的薪水,再轉發給礦工。納屋制度的特徵,即單純承包礦場的勞務供給,以及礦工的生活管理。
東洋炭礦萬魂牌
萬魂牌係由東洋炭鑛台灣人納屋頭陳養生見內離島白骨散亂,特立牌收納白骨,除此之外,丸三炭礦也在南風坂亦設立供養塔。其背景為礦工感染瘧疾,因衛生教育不足,服藥燒退後便以為好轉繼續工作,沒做徹底的治療,而變成慢性病,來回重複感染,脾腫的情形變多,患者體力衰弱,最後死亡。
萬魂牌內的枯骨
因感染死亡者眾,染病狀況全身無力,礦工誤以為鬼魅纏身,讓礦工深感惶恐,故立牌以安人心。昭和庚辰年(昭和15年,1940),東洋炭礦前身為南海炭礦,昭和15年5月南海汽船,東海水泥等各社共同合併,同時社名改為東洋,社長為山內卓郎,南海興業在台灣亦有經營七堵地區的益興炭礦,戰後稱為七星煤礦。
成屋村1
納屋頭的收入來源包括:1.礦工募集所收到的佣金2.所屬礦工實際採礦數量與斤先料契約所訂數量之間的差額3.食宿的費用4.供給食物和日用品出售所得的收益5.預借金額=雇用金額加計利息。礦工工作通常第一班早上6點到中午進入坑內。第二班中午到晚上入坑,此外一個月兩次將堆積的石炭裝船,第三班是半夜才從坑內出來。西表炭坑的炭層貧脊,坑道狹小,影響坑夫的健康。
成屋村2
礦工大多是全國各地透過募集人招募而來,募集人甜言蜜語將人騙到西表,預借給礦工船費、飲食費、衣服費、介紹費等。礦工來到西表島之後,背負著借錢的利息壓力,最初的借款支付,一直要等到還完後才能離開那個地方。加上西表島上是八重山著名的瘧疾疫區,缺乏醫療設施,礦工無法抵抗瘧蚊叮咬的感染。礦工在狹小的坑道工作,蔬菜不足營養不良容易引發腳氣病。
海濱駁坎
生病無法工作被迫休息,醫療費用從薪水中扣除,借款愈來愈多,最後為斬斷這種惡性循環,礦工只好展開逃亡,但要逃離島上的船隻,都是會社所控制。西表島深遠廣闊的熱帶叢林,增加逃亡的難度,會社也會雇人在聚落內的瞭望台上監視,一旦發現有人逃亡到密林內,最後通常迷路化成一堆白骨,或是發現後被抓回來。勞務管理機構的負責人,會拿竹片教訓逃亡被抓回來的礦工,為殺雞儆猴會找其他的礦工一起觀看,經常打到不良於行,這種私刑有時不小心打死人,當時的警察聽說會要他們偷偷的埋起來,警察和會社的幹部串通,初犯大多沒事。
煤層
西表炭坑的勞動狀況特色為低薪、高工時、疾病、耗體力和狹窄的坑道工作環境。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礦工一天工作下來相當的疲勞,結果只能藉著喝酒和賭博來消遣。礦工和管理階層的人際關係變得的很重要,心腹在老闆的庇護之下自然相當的安全,老闆對看不順眼的礦工,他的心腹也會聯合其他坑的人來修理這個礦工。
東洋炭礦坑口
納屋制度高壓管理,還要加上另一項防止坑夫搶奪和逃亡的機制,那就是炭坑切符。一般通稱的炭坑切符,是指炭鑛會社自己印製的有價證券。當會社資金不足時發行用來代替現金,坑夫購買日常必需品也可以用來支付,是一石三鳥的重要機制。大正時期沖繩炭鑛會社之直營福利社紙幣上的面額用斤或是用圓來表示。
東洋炭礦坑內
飯、麵、石油、醬油、酒、煙草等購入金額,運到西表的船費,再加上會社的利潤,合計後的價格相對較高,炭鑛會社不僅用低薪壓榨礦工,再利用炭坑切符剝削礦工的收入。一旦會社經營不善倒閉,切符的價值歸零變成壁紙。西表是獨立的孤島,會社的規模相對較小,倒閉破產的情形很多,礦工受到損失更大。
東洋炭礦坑內
坑夫剛來到礦場時健康都非常好,後來漸漸因為過勞,消磨原本的意氣風發,接著開始引發各種疾病,水土不符,瘧疾,營養不良的腳氣病,最後陷入重病不起,然後便死亡。借錢-重勞動-生病-借錢重覆不斷的惡性循環。生病時的醫療費用、食費、其他經費等,給付工資時精算扣除,募集時的船費和招待費用,逃亡失敗還要加算搜索費用50圓百圓加算到坑夫的借款中。
丸三炭鑛供養塔
這些人為借款所苦,慢性借錢的病證,成為重擔的壓力來源,日常生計持續受到影響,為了緩和這種痛苦,藉由酒精飲料來緩和,因此有越來越多人在入坑染上酗酒的惡習。另外在募集地跟著募集人在餐廳或等待前往時狂歡玩樂,因此在入坑前借錢數額將近百圓。因此在入坑前便借很多錢,利息也隨之快速增加,在雙重負擔之下,為加速還款便加班工作陷入過勞。
八重山炭礦第五坑
一旦生病,坑主借錢以外,還要支付飲食的費用,使得借款增加,如能早期治療並儘早回復算是慶幸,但是肺病或心臟病等,可能恢復後又會再復發,因此是慘上加慘。坑夫的疾病,最多依序為腳氣病、寄生蟲、瘧疾。腳氣病最多的理由為1.坑內高溫多濕2.主食的米飯是台灣方面的外來米3.缺乏新鮮的蔬菜4.吃接近腐敗的罐頭包裝類食物。
八重山炭礦第六坑
明治維新後,日本進入重工業化的國家之列,日俄戰爭(1904-1905)及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後,軍事需求及戰後經濟復甦,對於石炭內需及外銷的需求大增,進而帶動西表炭坑事業第一次全盛時期的蓬勃發展,沖繩廣運會社結束營運後,另有三大炭鑛會社興起,其一為高嶺朝申取得2、3、4、6號礦區直到大正7年,大正8年以後由八重山炭礦汽船合名會社接手,分別取得2、25號鑛區至大正11、12年止,稱為八重山炭礦。
八重山炭礦第七坑
其二為大正7年(1918)沖繩炭鑛株式會社成立之沖繩炭鑛,分別持有1、12(大正7年至昭和16年)、18(大正6-9年)、30(大正11年至昭和6年)等號鑛區。其三則是大正10年(1921)由鑛山技師河野吉次成立之琉球炭鑛,主要是接續八重山炭礦的鑛區,鑛區包括2(大正12年至昭和5年)、17(大正6-14年)、24(大正8-13年)、27(大正10)、28(大正10至昭和5年)、32(昭和元年)、33(昭和元年至昭和5年)號等。河野吉次於昭和5年往生後,由其子河野タカ繼承取得礦權,包括2(昭和6-10年)、25(昭和6-10年)、32(昭和2-10年)號等鑛區。
八重山炭礦第八坑
另外其他小礦包括12號鑛區先後由熊本延蔵(大正2-4年)及山內國太郎(大正5-6年)經營,23號鑛區小柳卯三郎的先島炭礦(大正8-10年)與高崎庄三郎之高先炭礦(大正11年至昭和5年),27號鑛區野田巿兵衛(大正11年至昭和3年)與河野吉憲等2人的高星炭礦(昭和4-10年),30號鑛區甲斐正明等3人(昭和7-10年),31號鑛區家田綱田等2人共立炭礦(大正14年至昭和3年)與仲谷正主等2人共立炭礦(昭和4-11年),38號鑛區星岡龜彥之星岡炭礦(昭和8-10年),39號鑛區小栗公一等2人的干立炭礦(昭和8年)。
曾發現枯骨的海濱洞穴
大正時期與明治時期經營者的不同的特色在於,明治時期為御用資本的大企業家所掌權,大正時期轉為中小企業型態,多數由鑛山技術背景出身的納屋頭來承接,鑛業技師們地位顯著提升。西表炭坑的礦工由日本全國各地募集而來,北起北海道南到九州,以及日本殖民地台灣和朝鮮,也有來自中國。
內離島
其中向沖繩炭鑛包採的謝景坑,即由台灣人經營。謝景為基隆人(光緒14年生(1888),昭和13年(1938)時年50),開採內離島舊三谷鑛之鑛區,鑛區面積30多萬坪,從業員50人,月產200萬,礦工大多來自台灣人的家庭,謝景大正5年時來到西表島,擔任沖繩炭坑的苦力長,昭和11年南海炭坑會社取得鑛權後,向南海請負經營。

1 則留言:

魚骨頭 提到...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你的貼文,非常有深度,由於在替孩子整理一篇作業,發現謝景這個人在西表島經營礦坑,你對於謝景背景資料的描述非常詳盡。不曉得你的資料由來是?因為在黃紹恆的論文中曾寫到謝景是澎湖人,其實因為他沒有引用任何資料,所以也無法確認他的說法。我很想知道謝景到底是台灣哪裡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