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古村為平溪鄉的一個小村落,雖有台鐵平溪線鐵路經過,並設望古站,但這個村莊居民沒幾戶,少有遊客來拜訪,比起嶺腳站人又更少,顯得特別樸實。
為避開中午炎熱時段,很早便出門,6點半即抵達平溪,往望古村方向途中,在嶺腳村與望古村之間的平十公路上,會經過一座白鶯橋,橋邊有一顆高數十公尺的巨岩,岩石裸露的部分呈灰白相間,外形酷似站立的鶯歌鳥,稱之為白鶯石。
傳說早期平溪有胡姓與王姓子弟路經此地失蹤,有民眾看到鶯歌精將他們抓走,造成當地村民人心惶惶,後來鄭成功的部隊到此,也遇到鶯歌精吐霧造成士兵失蹤的離奇事件,鄭成功於是下令對鶯歌精開砲,打中牠的下巴,受傷後的鶯歌精無法再害人,停在此地化身成石,傳說白鶯石上有一些紅色岩層,很像當時被砲擊中留下的血跡,但端詳老半天都沒見著,故事聽起來彷彿就像是鶯歌鎮寶-鶯歌石的翻版。
轉進望古村的道路變的狹小,僅容一部車單線通行,路標也很小,經過跨越基隆河的慶和橋後,便抵達望古車站,剛好有一部火車進站,但無人上下車,停約1分鐘後,就冒著白煙往十分寮的方向駛去,小村落又再度恢復寧靜,車站右側是一家民宿露營場。
車站左側第一間為都巿人到此所開的餐廳,似才關閉沒多久,再過去4間舊磚造平房,僅2間有住人,另2間則已荒廢。平溪線鐵路在大正10年(1921)7月全線完工,但遲至民國61年(1972)7月30日才於此地設招呼站,當初係因配合慶和煤礦運輸需要及服務在該礦場上下班通勤的員工,故稱為「慶和車站」,民國78年(1989)1月23日才改以當地之地名稱為「望古」站,車站僅有一座岸式月臺,沒有台鐵的售票窗口,也沒有任何的站務人員,採先上車後補票的良心制度。
車站左側有座高大A字型的吊橋橋橔,基隆河的對岸也有另一座橋橔,但吊橋早已損壞拆除,橋橔經過一段跨越平溪鐵道上方的水泥橋樑連接至山壁,山壁有座高台,下方可能是用來固定吊橋纜繩用的基座,右側還有間磚造廁所。此吊橋亦命名為慶和橋,為和新橋區分,暫稱為慶和吊橋,慶和煤礦建此吊橋目的,主因礦場位在望古車站的南方約2.3公里,煤礦開採後經台車線運送至對岸,利用該吊橋跨越基隆河谷,再走山壁右側的一段坡道,緩慢下至望古車站,經由平溪線火車向外運輸。
從基隆河對岸橋橔塔柱上之題字,可知該橋於民國56年10月峻功,由時任慶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耿炎所建,橫眉部分題字「慶和橋」,為當時的台灣省議員李建和所書,李建和為猴硐瑞三煤礦負責人
李建興之弟。
慶和煤礦的董事長蘇耿炎原籍福建安溪,家中世代務農,日據時期於瑞芳四腳亭地區經營雜貨店,後來因向日人承包礦坑而發達,昭和30年(1945年)1月近江產業合資會社創辦,由蘇耿炎包採,直到光復後日本礦業撤離,礦權由工礦公司接管,仍委給他包採,民國50年(1961)10月,他向農工企業承購原福美三坑礦區,至民國52年(1963)修復後開始採礦,命為永福煤礦。
慶和煤礦於大正10年開坑,位在石底十分寮附近,主要開採石底層,武丹坑斷層東南之煤帶,在昭和4年(1929)時由台灣炭業會社接辦,並交給李興旺包採,光復後民國36年(1947)台灣工礦公司接收日人產業後,以定福煤礦十平坑復工,之後由顏朝浤承受經營,但民國54年(1965)時因傳出債務糾紛,礦權遭法院拍賣後由胡海同得標,並於隔年(1966)移轉給蘇耿炎所經營之慶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其弟蘇德良早年亦是以經營礦業為生,蘇德良於民國36年(1947)4月由瑞和煤礦向工礦公司包採最下層斜坑,民國44年(1955)11月時在焿子寮的礦坑(大福煤礦)開鑿斜坑,一直到民國48年(1959)11月著煤開始生產,工礦公司於民國54年(1965)將全部器材及礦區權讓與蘇德良等,蘇耿炎與蘇德良兩兄弟於是合組耿德公司經營,民國58年(1969)12月台灣工礦公司瑞德礦業承讓礦坑給耿德礦業公司,為大福煤礦,兩兄弟至此共擁有永福煤礦、慶和煤礦、大福煤礦等3家煤礦。
除礦業經營外,兄弟二人也將觸角伸向政界,蘇耿炎在民國37年(1948)4月曾當選瑞芳鎮第2屆鎮民代表,民國39年(1950)10月參選第3屆鎮民代表再獲連任,其弟蘇德良於民國54年(1965)當選基隆巿第5屆補選巿長,民國57年(1968)連任基隆巿第6屆巿長,蘇耿炎的兒子蘇慶鴻亦曾擔任過瑞芳鎮代表會副主席,可見當年蘇家在基隆瑞芳一帶,政商關係良好。
慶和煤礦從礦場至望古車站間鋪設有降煤軌道,利用柴油機車列車搬運,其事務所就位在往灰窯的產業道路旁,事務所內還有當年慶和煤礦的一位老礦工居住,老伯民國18年生,一生皆從事採礦,胸前留有開刀之疤痕,這是礦工的宿命-職業病矽肺的產物,事務所旁有一處礦坑,裡頭有水不停冒出,由於積水太深,超過雨鞋高度,在坑口便止步未再入內,坑內上方住許多蝙蝠。
老伯說這坑是用來運輸土石用的非本礦,坑道上方岩盤堅硬故保存良好,本礦的坑口在道路盡頭更山上一點,在山的兩邊一共有2坑,不過現在多已坍塌,這說法和資料上一致,本礦開拓共有東西兩斜坑,而兩斜坑間又被一斷層所分隔。坑口旁另有台車線通往本礦,但雜木長的比人還高,已無法通行,往上一點還有一座「有應福德祠」,和一座造型輕巧,跨越灰窯溪之運煤橋,由於當時已過中午,實不想在烈日下,於雜草堆中搜尋本礦舊坑口的位置,留待以後有機會再來探索。
場景再拉回至望古車站,因故事連貫性的安排,與實際的路線順序並不一致,行程先走完望古車站的北邊後,才又進到南邊,怕讀者混淆,特別澄清。慶和吊橋的另一側為望古坑橋,此橋為跨越平溪線鐵道的陸橋,山壁邊橋頭處有尊觀音神像,觀音神像的後方還有個永懷領袖的基座,為民國68年10月31日所立,領袖頭為玻璃纖維所製,但已不知去向,據附近一位的胡姓老礦工說,是被醉漢酒後鬧事打爛的,觀音神像的位置原本安置在路旁的石洞內,但因道路拓寬的關係,石壁被鑿開後,才讓觀音流露在外,善心人士之後才又再加蓋個小小遮雨棚。
包括觀音神像和永懷領袖皆由一位外省的朱姓人士所購置,打算用來增加遊樂區的造景,不過錢都沒付,後來就跑路,他在民國64-65年間,利用望古溪的天然瀑布資源,大興土木開設遊樂園,遊樂園入口就位在望古坑橋下方的鐵道邊,有處圓形門的2層樓建築。
望古瀑布共有4層,為區分方便,以望古一瀑、二瀑、三瀑、四瀑稱之。望古一瀑從遊樂園入口建物的右側進入,遊樂園已廢棄多時,年久失修,路徑幾被雜草所掩蓋,有許多大型的蜘蛛在此結網,可見真的已經很久沒人來拜訪,盡頭處瀑布略呈弧形,瀑布上方用水泥及石塊砌成等高的擋水牆,企圖營造出簾幕式形狀,但水量不夠大,未越過擋水牆,大部分溪水從岩縫間滲出,顯得有點零落。
望古二瀑從遊樂園入口建物的左側階梯進入,先接到林間的水泥步道,然後從右側的階梯岔路往下,途中還可見到一些當時遊樂園所搭的棚架,盡頭處即為望古二瀑,如果水量充足,水幕可將瀑布下方岩層凹陷處包覆,形成水濂洞的奇景,瀑布下方潭邊有一大片毁壞的鋼筋水泥牆,可能是受到颱風過後,暴漲之溪水所沖毁,可見當初遊樂園之規模頗大,望古一瀑及二瀑的特色在於其岩層的紋理特別明顯,一層疊著另一層,像是夾心餅乾一樣。
從每一層瀑布的上方,都可以走到下一層瀑布的下方,中間幾乎為平坦無太大起伏的河床,但要再往上一層或往下一層都不可能,需要先退回至主步道,走一小段才又下岔路至下一座瀑布,望古三瀑呈V字型,溪水貼著岩壁滑落至廣闊平靜的潭面,宛如仕女經過身旁無意間遺落之白絹,優雅而飄逸,個人覺得是這4座瀑布中最美的。望古四瀑位置在水泥步道出口處的橋下,水量更少,高度亦不高,嚴格的來說不太能歸類為瀑布。
望古四瀑正上方的水泥橋為步道終點,再延伸可通往嶺腳寮山。望古三瀑及四瀑的步道途中有座福德祠,廟身由紅磚所砌成,十分特殊,廟內的土地公不知去向,不過在望古村的產業道路旁,有座新福德宮厝,裡頭倒是有2尊土地公神像,兩廟的直線距離在2百公尺內,猜想有一尊應該是從紅磚福德祠移過來的。
先前提及的那位胡姓老礦工,在新福德宮厝附近遇到,有關觀音像和遊樂園的事情,都是向他請益得知的,他現年約70幾歲,從13歲起就在石灼煤礦當礦工,一直到55歲才退休。言談間提及胡姓的先祖應是福建泉州人,在平溪新寮附近有座大厝為胡姓宗祠,他也透露本身即為新寮胡姓的後代,但出生於望古坑,從唐山過台灣後就住在這邊,連祖厝的位置都指出來,從新福德宮厝附近左側岔路下去,即接到瀑布步道盡頭的橋旁,往右進到望古坑,附近只有見到一座外觀為磚造但側面為石砌的石頭屋,不知是否即為胡姓老礦工所稱超過百年歷史的祖厝。
望古坑附近為一片平坦的谷地,早年因地力貧瘠,開發較晚,清咸豐5年(1855)來自福建泉州的胡結,曾在此開坑採煤,但後來被水所淹沒,所以名為亡礦坑,名稱有點不吉利,因此在日據時代才改為發音較接近的望古坑,推測這位老礦工可能是胡結的後代。
在老礦工的指引下,得知石灼煤礦的位置,而且最近坑道經過整理,業主打算在坑道內種牛樟芝,於是改變行程,過石灼坑橋後左轉,從已開啟的鐵門進入,先經過一處「萬聖公」,裡頭有「什性金興公」的牌位,這間廟宇應是屬於「有應公廟」性質,或稱為「萬善宮」,因廟後方有納骨塔。
道路盡頭有一小片空地,空地上堆置一些花岡岩的地磚,山壁下方有一處坑口,此即石灼煤礦的坑道所在,空地的右邊有一棟貼石壁而建的2層樓建物,下層為石砌,上層為磚砌,此處為石灼煤礦事務所,目前還有住人。石灼煤礦係開採英隆煤礦東延之礦層,礦業權屬台陽礦業公司所有,於昭和10年(1935)由承包人林本開坑,開採本層及中層煤,昭和15年(1940)開鑿石門平硐,民國41年(1952)開鑿五層坑內斜坑,因資金週轉困難在民國52年(1963)停工,之後雖有復工,但情況終未能好轉而停工,礦場雖位在望古村,但降炭搬運卻是用3.8公里的輕鐵線送至十分站。
石灼坑為兩山所夾之谷地,中有石灼坑溪,其地名由來是以當地有山岩,形狀像燭台而得名,果然就在山壁兩側,見到這傳說中高數十公尺的石燭台,不過個人覺得右側的比較像。
坑道內的鐵軌已被拆除,堆置在坑道外,坑道內地上每隔一步的距離,則放置一段相思木,坑道有作排水道,所以地上的積水少,不知不覺中深入坑道內百餘公尺,空氣明顯變的污濁,住在事務所的大嫂,見剛才的人影一溜煙就消失,於是在坑道口呼喚,不可以再繼續深入,可能會有危險,從坑內往坑道口望,只見一團迷霧,這位熱心的大嫂,便是後來認識的周大哥之夫人。
從坑道出來後,自己也覺得很不好意思,於是便往谷間的登山步道走去,化解尷尬的氣氛,山徑的路線明顯,應是有人定期維護,走大約一半的距離,已接近中窯尖與望古山的稜線步道,幽靜的山林之中竟發現正上演脫衣秀,一具剛成熟的胴體,金黃色的外衣緩慢的打開,露出藏在裡頭稚嫰的肌膚,小巧的身軀動了一下又停住,是在思索這一脫便成了不歸路,內心在掙扎嗎?脫吧!前輩們都說脫了之後,才能一鳴驚人,終於整個上半身完全裸露,身上未發育完全的兩個小點微微動了一下,看得讓人血脈賁張,玲瓏的身軀全部展露出來,但卻又害羞的將下半身的重要部位遮住,欲拒還迎,生動的表情讓人駐足不忍離去,不過實在脫太久,還沒等到那兩點舒展成薄薄的蟬翼,便折回至石灼煤礦,結束這精彩的金蟬脫殼秀。
回到坑口附近時,遇到周湖明先生,他曾當過平溪鄉的鄉民代表,很熱心的介紹坑道的一些事物,他拿起特大號的手電筒,解說進入坑道得做好安全措施,戴上礦工帽以免落石砸中受傷,並開啟坑口的送風機,因坑道內有沼氣或一氣化碳等毒氣,方才在坑內所見的迷霧即是毒氣,同時詳述他整理坑道過程的點滴,還指出土石曾經崩塌的位置,經過清理後,上方現在成為蝙蝠的棲息地,地上放置的相思木,是為了重鋪鐵軌而放的。他花了許多心力,打算利用坑道的特殊環境,來栽培牛樟芝,做生物科技的抗癌食品。
在周大哥盛情邀請下,坐到翻車台改建的觀景台上泡茶,坪林茶葉配上當地的天然礦泉水,口感特別清新甘甜,聊到平溪的觀光發展歷史,像是嶺腳瀑布當初是由一位財政部退休的張姓官員所開,後來發生8個學生的溺斃事件,在地方上新聞鬧的很大,可能因此才關門,他自己也曾經營過十分瀑布風景區,不過現在經營者已換過好幾手,先前被縣長勒令停業的業者,聽說最近訴願成功,又將重新開幕,因為瀑布旁為私有地收費有理,只是未申請水權,他也覺得門票太貴,問說報他的名字可不可以免費進場,答案是不行。這裡環境清幽,不知不覺坐著聊了一個多小時,想起還有些行程未完成,只得先告辭。
原路經望古車站回到106縣道上,地圖上顯示萬寶洞就在附近,但卻找不到入口,從莫內咖啡旁的產業道路進入,停在灰窯2號橋上觀看,瀑布位在距離橋的下游約一百公尺處,從橋另一側繞經慶和煤礦輕鐵線改建而成的水泥步道下行,最後可以通到106縣道,只是入口處無明顯標示,途中有處往下的岔路,為通往萬寶洞瀑布的入口,但入口處大門深鎖,鐵門上寫著佛門聖地。
包含瀑布在內的灰窯溪兩岸之土地,當初均屬於「萬寶洞紀念公園」,由開發孝子山群的簡萬寶先生所闢建,他認為附近瀑布與石洞景觀具開發價值,因此便規劃整理,另外在106縣道的道路闢建工程時,常利用附近石洞炸山開路,但卻發生意外,造成4位員工罹難被炸死,於是他在裡頭設立「萬善神位榮民碑」,以供人憑吊英靈,並以其名字命名為「萬寶洞」,也是屬於「有應公」的信仰之一,隔著鐵門可以見到內部有座拱橋,主廟位置應在鐵門後面,但被圍住不敢擅闖。
回頭有條小徑通往下游,這裡並無圍牆,有棟2層樓高的廢棄建物,一樓奉祀神明為至聖先師-孔子。經過四處搜尋無路可下,只好再走回到鐵門附近,在靠近溪邊發現幾塊磚頭還有條繩索,拉著繩子陡下果真來到溪邊,溪畔還有當初的公園涼亭,對岸也有不少人工建築,不過因建在行水區,大部分都已毁壞,但還能看出當年的規模。
萬寶洞瀑布所處之灰窯溪,發源於平湖村石硿子,以流經望古村灰窯地區而命名,在慶和橋附近匯入基隆河,灰窯溪水的走向,與岩層的走向剛好相反,看起來就好像是溪水在下樓梯一般,此時水位不高,可以橫越溪水到對岸,然後再前進到萬寶洞瀑布的位置,瀑布是一塊平坦的岩壁,上尖下寬略呈三角形,屬於斜壁式的瀑布,底下為碧綠之深潭,瀑布水量太少,都集中在岩壁的左側,無法看到水花在陽光底下閃閃發亮的樣子。
萬寶洞瀑布的最佳觀景位置,當屬上方的拱橋,要上到拱橋得花費一番功夫,溪畔有一些沿溪的建物,看似無路可上,不得已只好翻過近2公尺高的磚牆,拱橋對岸也拉繩索禁止進入,不過防君子不防小人,好像有點私闖民宅的感覺,上到紀念公園內的拱橋上,很擔心對面的廟裡會不會有人出來趕,溪的這一邊有許多沿著山壁建的彎曲廊道,通往不同的拜殿。
冒這麼大的險到此地,還有個重要的目的,尋找石洞建築群,由於平溪鄉的地質結構特殊,有許多的天然石洞,因為石洞內冬暖夏涼,所以清代入墾之先民在開發之初,便廣泛運用天然形成的石洞,僅需加以簡單隔間遮蔽即可入住,但這些石洞大部分都在106縣道開發時,利用這些山洞來開山炸路,所剩無幾,平溪尚保留的石洞建築,以新寮村最多,但先前曾探訪過一無所獲,聽聞萬寶洞附近也有,但卻從未有人發表過其位置所在,站在拱橋上往對面山壁一瞧,石洞竟然就在灰窯產業道路的正下方,對岸的私人寺廟也有許多,原來這些石洞全都保存在此,每個石洞都是屬於不同岩層所堆壘,通往上方石洞的階梯狹窄且又溼滑,突出的岩壁長約3-4公尺,有簡單樑柱支持,用木板或水泥磚頭隔間,內部天花板塌陷,還有許多石片掉落,可見要住在這些石洞,還得要有相當的勇氣。
萬寶洞真是個寶庫,只可惜進出不易,再回到產業道路上,灰窯係以當地昔日有很多製造石灰之灰窯而得名,它是用來當作石頭屋之建材,想在這產業道路上搜尋一些蛛絲螞跡,卻沒有任何發現,不過沿途倒是找到3間寺廟,依序為有應公廟、永興宮及一間綜合的「有應福德祠」。
「有應公廟」也有人稱為「萬善祠」、「萬善公」等,民間信仰中將枉死之人或無主的孤魂野鬼集中於一處,由善心人士出資設廟祭拜,希望這些靈魂得到安息不要鬧事,所以通常在廟後方,都建有靈骨塔,收納這些遺骸,讓這些客死異鄉之人,能有個棲身之所。
建廟是種功德,這些孤魂野鬼經祭祀後得以安息昇天,也特別保佑這些祭拜的善男信女,經常是「有求必應」,所以被通稱為有應公,如果無主的孤魂野鬼為女性,則稱為「有應媽」,至於「萬善」,則是取這眾多的孤魂野鬼「萬善同歸」於一處之意。
永興宮為一間土地公廟,建廟年已不可考,廟身外頭的拜亭為善士於民國48年時出資所建,再往前位於慶和煤礦運煤橋台車線旁也有一間土地公廟,裡頭不見土地公神像,卻有個骨罈,這也是平溪常見的現象,由於土地公為最基層的神祇,地位較低,其廟宇常被其他大神所據,或是被換成骨罈,所以突發其想,結合「有應公」及「福德祠」稱為「有應福德祠」。
產業道路順著灰窯溪畔開闢,前身有部分是利用當年慶和煤礦輕鐵台車線的基礎,靠近永興宮附近有一處落差較大的瀑布,地圖上未標示名稱,暫以當地地名稱之為灰窯瀑布,產道旁停很多部車,到此戲水的遊客也不少,產業道路旁標示此地為中國醫藥研究所園區,但未設柵欄阻擋,遊客都照進不誤,產業道路旁有階梯可下至瀑布底部,上游河道崎嶇亂石居多,瀑布之下為深潭,下游河床岩層堅硬平坦,河水流速慢,所以也有別名,稱作平溪子。
平溪地區雨水雖多,也有許多森林涵養水源,不過山林底下眾多的礦坑,讓地下水源加速流失,使得這些瀑布美景失色不少,平溪礦業約在民國50-60年代達到高峰,基隆河上游及其支流的瀑布群遊樂區則多建於民國60年代左右,至今除十分寮瀑布的收費遊樂區仍存在外,其他多已倒閉消失,除當年採礦所帶來大量的消費人口消失之因素外,另一個恐怕就是這些瀑布已難以回到常年水量流沛的年代,變成涓滴細流而失去其吸引力。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718平溪-望古瀑布、望古車站、石灼煤礦、萬寶洞瀑布、慶和煤礦
7 則留言:
慶和煤礦小弟也是只找到一個坑..但在附近卻找到重光煤礦第三斜坑和台和煤礦本坑和其它礦場建築,而台和煤礦本坑出乎意外的"大",大到連黑貓宅急便的貨車都能開進去,那是我看過最大的坑,小弟從10月18~20號連休3天假.這幾天會在去探訪外雙溪和風櫃嘴中間山區的萬山煤礦和新店新烏路小粗坑橋旁的松川煤礦,廣新部落裡面的吉隆煤礦,碧潭旁邊的和美山山上和山腳的和美煤礦,萬山煤礦共有五個坑,小弟之前已經找到了兩個坑,第三個坑小弟也大約抓到位置了,另外剩於的兩個坑則位於後面萬里區的山頭上,正確位置還未確定,但小弟知道位於外雙溪山腳旁的萬山雜貨店的老闆就是以前萬山煤礦的礦主,期望他能帶小弟去鑑賞一下他曾有過的輝煌歷史....^^ps"不知道大哥有空一同出遊^^ 尋坑浪人 小劉敬上
你在趕進度嗎?一下子跑這麼多點,這兩天還要上班,連續兩週假日也只剩零碎的時間,只能說遺憾改天再約了。
中國醫藥研究所園區? 是一個公家製的綠底鐵牌那種嗎?沒想到所裡在那裏也有土地喔,目前中醫所是位在石牌陽明大學旁,算是政府的研究機構,常被人與台中的中國醫藥大學搞混,是有聽說過所在別的地方有土地,但是沒想到在那麼深山,大概也沒用途
不是內部人,很難清楚園區內的用途。
感謝慷慨分享!!把礦坑間牽牽連連的關係敘說清楚,還能詳細描述現場狀況,走讀功夫下得深,佩服佩服!!
景點背後的故事,有時比景點本身更吸引人,歡迎多到平溪的各景點探訪。
慶和吊橋怎麼上去上面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