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990801瑞芳-三貂嶺、魚寮古道、幼坑古道、大華壺穴、翠谷瀑布

從瑞芳三貂嶺車站,前往大華車站,共3條路線,一是搭乘平溪線火車,二則循基隆河右岸的三貂嶺瀑布群前往,其三則順著基隆河左岸,由魚寮古道經幼坑古道,接粗坑產業道路後再下至大華車站。從大華車站往三貂嶺方向,沿途有著名之大華壺穴,越過基隆河後,對岸為已歇業之野人谷-桃花源渡假村。

清晨6點出門搭捷運至台北車站,趕6:25啟程之火車前往三貂嶺,沿途上車的人還真不少,有登山的,亦有戲水的,經瑞芳站時車廂內已滿滿的都是人,火車在7:21時抵達三貂嶺車站。
三貂嶺站為台鐵平溪支線的起點,沿途依序經過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菁桐等車站,全長12.9公里,平溪線完工於大正10年(1922),當初為將平溪鄉所產之煤礦向外運輸而建,由台陽礦業株式會社出資興建,昭和4年(1929)被台灣總督府鐵道部所併購,轉為官營。
出站後沿鐵軌旁的小徑步行,鑽過宜蘭線鐵道下方的地下道,又再接回平溪線鐵道,早年平溪線行駛的蒸汽火車,除了燃煤排放大量黑煙的特徵外,另外還需要定時加水,讓蒸汽鍋爐得以作用,推動火車運行,所以在車站附近的碩仁國小旁,尚遺留一座已鏽蝕嚴重之加水塔,建議台鐵應好好保存維護。
三貂嶺車站
蒸汽火車加水水塔
橫跨基隆河鐵道橋的左側,還有一座由瑞隆公司所興建之運煤吊橋橋橔遺跡,從模糊難辨之字體判讀,大約興建於民國52年6月,另一側橋橔現已跟當地民宅結合在一起,過鐵路橋左側道路往侯牡公路的途中,有座三貂嶺煤礦,應為其通往三貂嶺車站之運煤路線。原以為魚寮古道是過鐵路橋後,沿火車隧道左邊階梯上山,幸遇到2位當地的老婆婆提醒,階梯上去是她們家,無路可過,鐵路橋旁右轉的那條路才是,走隧道比較快,但一定要等到火車正好出入隧道後,才可以進入,而且還要擕帶手電筒,因為隧道內很窄很長很暗,僅容火車通過而已。這算是當地人的獨門絕活,阿婆是在地人有練過,但實在太危險,呼籲千萬不要嚐試,只有省十多分鐘而已(7:57)。
運煤吊橋遺跡
魚寮古道登山口(魚寮路174號)
繞回鐵路右側的魚寮路174號旁,發現了魚寮古道登山口,登階梯上稜後有左右兩條岔路,左側通往剛掘好之福地,路過登山口時有戶人家正在辦法事,大概是那家人的,右側可登上魚寮山,大約5分鐘左右路程,魚寮山海拔僅210公尺,上有礦補2007號基石一顆(8:13)。登頂後原路返回稜線主道,直行往下後又再遇岔路,右側山徑直走到底為私人竹林,左側才是主要山徑,途中有處告示牌,「此路不通內有山崩向後轉上下都有路」,依告示牌走右下才是通往隧道口的正途(8:27)。
魚寮山
此路不通岔路口
不過在好奇心的趨使下,還是選擇了左側,路徑循山壁以等高方式開闢,路基十分平坦且維持一定寬度,還不時有傾頹之古厝出現,中途遇到巨石擋住,山徑卻從巨石中間切開通過,依經驗判斷八成是煤礦公司開闢之運煤台車線,不過路線頗長,一直都未發現礦坑(8:32)。
古厝
石中徑
山徑的左側為一條不知名的小溪,發源於新路尾山,暫稱為新路尾溪,愈往上游,溪流與山徑的高度愈接近,道路的右側突然出現一間福德宮,鋼筋水泥建的拜亭,石砌的廟身,廟內的神明卻是一尊黑臉的神像,神明後方為刻有福德之石板,神像應是後來被人請過來安置的,廟旁可下至溪邊,溪谷不寬,溪水尚處在流動狀態,水質清澈見底,不時可見魚蝦悠游及河蟹橫行(8:48)。
福德宮
福德宮旁溪谷
這條路線還有人在持續維護,因為路徑明顯,少有雜草叢生之路況,離福德宮不遠處有座鐵皮屋,附近聽到山羌似狗叫的吼聲,推估有一定數量的族群,沿途還聽到好多次叫聲,只是未見山羌身影。鐵皮屋過後的路況較差,通過一處芒草堆後,又再次出現岔路,左側僅走一段上坡後便折回,依方向看有可能是通往頂坑山或是產業道路,循右側順著水管路的方向,往溪流的上游走,又出現好幾處的古厝,足見此區域當初聚居的人口還真不少(8:53)。
鐵皮屋
古厝樑柱
後半段變的有點像在溯溪,路徑時有時無,跟著水管道一直開拔到上游取水口附近的亂石堆,再前進已無路,從地圖路徑看應可上溯至新路尾山,距離僅數百公尺,但不想冒進所以原路折返,小溪中還有一處已毁壞之攔水壩,大概也是取水之用。右岸之地形有一段長條型的平地,看似曾有人居住或耕種過的痕跡,不專心左顧右盼的結果,踩中石上青苔滑了一跤,相機也沾水,幸好經擦拭過後並無大礙(9:16)。
溪谷取水口附近亂石堆
清澈溪流
台車線周邊必有礦坑,但走到溪谷盡頭,卻始終未見礦坑位置,回到告示牌附近,突然看到山壁有處黑影,果然是礦坑,但因角度的問題,所以先前從岔路口過來並未發現,這個坑從地理位置看來,有可能與三貂煤礦連通,坑內積水幾近滿溢,水質混濁,坑內應該全埋起來了!(10:07)
礦坑外觀
礦坑近照
這條岔路來回竟超過1個半小時,腳程快一點的幾乎可以走到大華車站,趕緊回到正途,經過三清觀,這是中華世界道家學會的道壇,門牌上寫著新路尾路2之1號,回想路上所見的眾多古厝,應該也都是新路尾路上的住家。附近已經可以聽見火車過山洞的鳴笛聲,鐵道穿越魚寮山後在此開口,火車短暫出現後,立即又轉進前方的兩個小隧道離開(10:25)。
三清觀
隧道口
從鐵道邊的小鐵橋跨過新路尾溪後,便進入幼坑古道,經由坡道上行,再接到平坦的環山步道,由幼坑山的東北面繞至西南面,過幼坑山的中線後,便進入了平溪鄉的地界,路邊有許多農民開墾的菜園,幼坑地名起源亦是與農業有關,最早於清乾隆年間,即有泉州人蔡姓來此地拓墾,由於山坡地力肥沃,較粗坑適合耕種,所以稱為幼坑,另有一說則是該地開發晚於粗坑,故名幼坑(10:48)。
小鐵橋
小木橋
繞過大半個幼坑山後遇到岔路,先取左線登幼坑山,在山腰處遇到兩位大姐,在一面即將倒塌的石頭牆前準備食材,經詢問後才知此地為她們老家,從小就住在這裡,古厝至少超過50年以上的歷史,牆面下層為石塊岩磚之構造,上層由泥磚所製俗稱土角搭建而成,興建之初,光下層的石塊磚就花了一年的時間,上層加上屋頂的建造又再花一年才完成,不過在某年的颱風大雨過後,上層的土角遇水溶解,屋頂也跟著坍塌,這家人才搬離這個地方,從門牌推算,這裡的地址有可能是幼坑1號(11:00)。
大姐家人
幼坑1號?
雖然後來散居各地,她們還是經常回到老家,古厝旁搭個簡易的膠棚,從山下帶上食物,到此享受田園的樂趣,大姐一邊煎魚,一邊熱心招待冰涼的愛玉湯,實在是揪感心。山坡地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變的綠意盎然,據她們說早年這座山頭童山濯濯,樹木大部分都被砍光,當成礦坑坑木使用,山坡地大部分種茶為主,她們的父母從事礦業謀生,她們小時候讀書很辛苦,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到十分國小就讀,問說為何不就近讀碩仁國小,步行大概只要半個小時,捨近求遠太不合理,她們說幼坑屬平溪鄉,學區在十分國小,國中國小都是這麼過,不禁打從心底佩服,她們的求學之路竟是如此辛苦而漫長。
古厝殘柱
古厝前坡地
其他的家人有些去挑水,有的去採筍陸續回來,不好意思打擾太久,他們說幼坑山上沒什麼東西,所以在沒有摸到基點的情況下,便離開繼續前往大華。距離這古厝不遠處,另有處較大的村莊,居民早已遷離,空留下數棟雜草叢生的坍塌舊厝(11:20)。
坍塌古厝
幼坑3號
這個村莊座落在山腰較高位置,村落前有小徑下至野溪,水泥橋滿是青苔,溪底僅略潮溼,已無水流,再翻過一處小山坡,又見到另一條較大的野溪,水量不多,水質倒還清澈,鐵橋旁有座抽水馬達和水塔,記得從大華往三貂嶺的鐵道旁,搭火車時曾見過一兩處小型的瀑布,這條野溪大概是瀑布的上游,但這種水量流到下游,應該是看不到瀑布景觀(11:38)。
水泥橋
鐵橋
溪邊上來後是幼坑14號民宅,目前尚有住人,中間為石頭厝,兩旁為紅磚厝相連,前方有條水泥步道,往下是通往平溪線鐵軌的捷徑,往上則經由山路至大華車站,先繞過一個小山頭後,再走平坦的一小段路徑,這一段很像是台車走的路線,疑似台車線的盡頭,有幾棟石厝,推測有可能是礦場的建築,不過並未發現礦坑(12:00)。
幼坑14號
疑似礦場建築
會如此推測不無原因,再往前又遇小溪,站在鐵橋上,發現溪底有座鐵軌橋,這附近應是台陽碩仁煤礦的礦區,為平溪鐵路進入平溪鄉第1個礦場,碩仁煤礦在民國38年於幼坑地區開水平坑,礦業主為台陽公司的顏欽賢,民國42年以後台陽在坑內開鑿坑內斜坑,礦場位置剛好在三貂嶺站與大華站中間,煤炭出口交通較為不便,大約到民國58年即停採(12:07)。
鐵橋
溪中的鐵軌
過鐵橋後算是進入粗坑地區,先經過一戶有人居住之民宅粗坑2號,從一旁階梯翻過小山頭便接到產業道路,順著產道旁小徑一路向下,便抵達大華車站,舊車站的位置在新車站的後方,一間不起眼的小屋,屋頂原有的石棉瓦經過整修變成膠瓦,已經腐朽幾近解體的那張藍白紅三色的座椅,則是車站的候車椅,車站旁另有座卸煤場,用以裝卸大華礦區之煤礦(12:23)。
卸煤場
舊大華車站
大華車站當初亦是因煤礦開採而設站,從車站後方的民宅,跟著溪邊的小路往上走,在石壁旁有兩個大華煤礦的坑道,第1個坑道已堆滿雜物,連門口都無法進入,第2個坑道在更上方一點,雖然可以進入,但裡頭的礦坑已經封閉。大華煤礦原本為林有財向台陽礦業公司租包礦區開採,後經協調獲得分割設權,在民國36年開鑿平水坑及本坑石門坑道,開採石底向斜東南翼之煤礦,民國38年再開一新坑石門坑道,民國40年著煤,民國43年續鑿坑內斜坑,至民國52年才改組為大華煤礦,大約在民國79年關場。(12:30)
大華煤礦坑道1
大華煤礦坑道2
礦坑緊鄰小溪,立足處十分狹窄,小溪有一道瀑布,分成兩層,暫稱為大華瀑布,記得2個月前來時,水量還很豐,才轉瞬的光景,竟變的營養不良,實在是很可惜(12:38)。
大華煤礦坑道外觀
大華瀑布
循鐵軌旁的石子路往三貂嶺方向步行,接近一座隧道前,左邊有小徑可下至基隆河谷,此處即為大華壺穴。階梯旁的一處小平台,立著兩個戴著大盤帽高中生的銅像,底下基座刻上「捨生取義」、「義德長昭」、「義行可風」等字,依據後方碑文的記載,瑞芳高工的學生李錫萍與黃文宗兩人,和光隆商職學生譚志英等,於民國75年3月2日結伴到此遊玩,譚生失足落水,另兩人先後跳入水中救人,因溪水嚴寒,體力不支,3人同遭溺斃,所以立碑用以紀念捨己救人的2個高中生。基隆河流經此處,在河道上劃出一道道刻痕,留下令人驚豔之大片壺穴景觀,碧綠溪水流動緩慢,接近靜止宛若深潭,深不見底,加上冰冷的銅像,感覺毛毛的(12:54)。
捨生取義之高中生銅像
大華壺穴
經由連接河道岩縫之鐵橋,至對岸由野人谷所興建的步道,站在新寮溪匯入基隆河之岩床上,溪水刻劃出一個又一個圓圓的壺穴,其中一池直徑約1.5公尺深1公尺的巨大茶壺,清澈見底,有小魚在裡頭自在悠游,歷經半天的翻山越嶺,身體早已疲乏,於是再次大膽解放,一躍而入大茶壺清涼一番,後方的野人谷早歇業許久,基隆河對面的人要過來還得步行一段距離,應該是不會有人闖入,前方是一大片的基隆河壺穴谷地,此刻所有的山川美景變成個人獨享,遠處平溪火車由西向東緩緩駛過,轟隆的聲音由遠至近,然後又再度遠離,如果車上的乘客有看到這一幕,應該會非常的羨慕,這種感受只有一個爽字可以形容(1:05)。
新寮溪口
大茶壺
天空的薄雲似無聚集之意,稍可阻隔強烈之日曬,倒是希望能多下些西北雨,讓快斷氣的溪谷多些活水,用溼毛巾蓋頭,看老鷹倘佯天際,泡完這池後,發覺後方另一池有流水沖擊的更棒,這是一座三連壺,直徑比肩膀稍寬一些,剛好可容納一個人進入,壺口部分看似狹小,但底部一池比一池深,站立時上池到腰際,中池到胸部,下池淹到脖子的高度,真是不容小覷,由此可推估,基隆河主河道上的壺穴深度應該更深,遠方銅像也提醒在這邊戲水的危險性,千萬別靠近深潭。
壺穴溪谷
三連壺
新寮溪河口左岸有棟野人谷廢棄的倉庫,存放大量的小塑膠杯,倉庫外另有指示可循線回到野人谷,但草長過人,才荒棄幾年的光景,路徑已破壞到難以辨識及行走,只好再循基隆河道旁步道,回到石洞小徑,由此上至野人谷園區的柏油路,左側為方才溪谷所見的永順橋,民國96年完工,右側到底為一戶楊姓人家,養了條很凶會咬人的狗,見生人接近便齜牙裂嘴目露凶光,幸得旁邊阿婆的制止,否則大腿就變為盤中飧,阿婆說已經很多人被咬過,記得經過時隨身携帶武器或撿個石頭,作勢要丟,惡狗便會離開,千萬別真的丟,她也提醒野人谷的門口也有兩隻很凶的狗,上回已經嚐過苦頭,知之甚詳。阿婆亦說她如要到大華車站,也都是經由方才上來的路徑,走鐵軌旁去搭車(1:42)。
石洞
楊宅
頂著烈日經過永順橋,才發現這座大橋竟是路底楊姓人家專屬的,沿路再無其他民宅,只餘野人谷廢棄之五福客棧等建築,通往溪底遊樂區的小徑多已毁壞,原本還有山訓場、情人湖、桃花舫、蜘蛛洞、一千五百萬年前海底遺蹟等,這些都已不復見,但野人谷兩岸峭壁峽谷地形等天然景觀,不假人工雕琢,還是有許多可觀之處,不過著名的觀音瀑布,已經因溪水乾涸斷流,更別提其上游尚有天雲瀑布及茵夢湖瀑布,大概也變成小水溝,無緣一睹盧山真面目(1:54)。
五福客棧
乾涸之瀑布
野人谷因峽谷中有一顆像是野人頭的大石,凸顯在岩壁上,才命名為野人谷,不過看了許久都未發現,該不會也長滿植物被掩蓋掉。漸漸走到接近野人谷的入口,有座城門式的建築,稱之為侯門,像是野人谷的辦公室,侯門的後方為觀音巖,供奉福德正神及千手觀音,而一旁像是隧道的建築是青蛙石,也許是角度不對,看起來也不太像。
侯門(野人谷辦公室)
青蛙石(角度不對看不太出來)
侯門城堡旁為新寮溪,溪水顯得有些寒酸,幾乎快斷流,往下游一看溪怎麼流到那邊就不見了,往前一探竟是瀑布,這便是所謂的翠谷瀑布,高度估計將近50公尺,站在上方真的感受到高度帶來的恐懼感,底下像是萬丈深淵,看久頭會暈,要觀察瀑布全貌,勢必得要下到溪谷,在觀音巖下方有座觀瀑樓,為最佳的觀瀑地點,問題是根本無路可下(2:02)。
新寮溪
翠谷瀑布上緣
最後還是硬著頭皮,從殘破之台階鑽入密林內,撥開藤蔓和雜木欉,找空隙向下往觀瀑樓方向切入,距離雖近,但卻耗費許多時間,2層樓高的觀瀑樓,高度剛好在翠谷瀑布的腰部,眼前的瀑布水花飛散成了懸絲瀑布,它和現已乾涸之觀音瀑布,兩者因距離接近,故合稱為「雙龍瀑布」或「子母瀑布」,不過從現場瀑布的氣勢來看,實難與雙龍聯想在一起,讓人有些失望(2:12)。
翠谷瀑布1
翠谷瀑布2
從觀瀑樓上來又是一翻折騰,想抄近路直接從駁砌爬到馬路上,石頭太滑又無著力點,最後還是鑽原路上到觀音巖,侯門前方有座跨越新寮溪的天雲拱橋,可以通往對岸的步道,岩壁旁的小徑可步行至觀音瀑布上方,同樣是草長過人難以通行。
離開野人谷前,先找好防身武器,接近門口時惡犬狂吠飛奔而來,見手上持有凶器,惡犬也很識大體的裝腔作勢保持距離,才得以順利離開,野人谷早已關閉多年,聽門口的管理員說早上還有人打電話來要訂房,真的是有點莫名奇妙,裡頭許多設施如真要修護到可營業狀態,可能還得花費不少銀子,但大概投入和可回收的不成比例,才是造成原經營者不肯投資的主因,也可惜了這些天然美景,沒有機會再重見天日(2:34)。
天雲拱橋
野人谷
原先是打算再翻越五分山,下到暖東峽谷搭車回家,中途實在拖太久,天氣太熱,水也光了,在原地坐了許久,不確定公車什麼時候到,最終還是翻山越嶺回到大華車站等火車返家(3:18)。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801瑞芳-三貂嶺、魚寮古道、幼坑古道、大華壺穴、野人谷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神秘的興趣~~~

sacd 提到...

野人谷的天雲瀑布和茵夢湖瀑布即使再過了十年都還在
https://www.facebook.com/lingming/videos/10158205093478705
業者有修建圍水堰
在瀑布上方形成小型人工湖
所以不太容易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