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1000119平溪-建源煤礦、臭頭山、東勢格越嶺步道

走訪平溪許多地方,每次來總有不同之收獲,平溪多雨,有時台北晴天,到平溪卻下雨,總讓人覺得掃興,不過此行卻挑一條適合雨天撐傘的步道,由平溪國中出發,走東勢格越嶺步道,經建源煤礦、臭頭山出東勢格的路線,六座平時不易見到的瀑布,只有在大雨過後才有眼福欣賞。

前幾天開車回家,車停在路邊準備買晚餐,明明沒看到什麼人,開車門時突然一個阿伯騎腳踏車衝出來,車門也沒碰到他,便假裝重心不穩摔倒,躺在地上起不來,讓後面的機車騎士差點壓到他,我將他扶起後,他說頭暈而且好像腰有扭到,結果要帶他去附近的醫院檢查,他卻又說沒帶身份證跟健保卡,瞎扯身體傷勢影響找工作等理由,要求賠他5千元的醫藥費,覺得這個人有點怪,每當我說要找警察來鑑定,他便推三阻四,東拉西扯講十幾分鐘,我堅稱身上沒帶錢,讓他將腳踏車放旁邊,打算開車帶他派出所備案,再帶去醫院檢查,他卻不肯上車,堅持要騎腳踏車在後方跟著,可見得剛才是假摔,還能騎車身體沒有大礙,我車開的很慢,到醫院距離不到兩百公尺,但他沒跟多久便消失,八成是詐騙集團,利用假車禍真詐財,經驗提供給好朋友們參考,遇到假車禍無法判斷時,最好的方式便是找警察來處理,以保障自身權益。
接連幾周的低溫和陰雨的天氣,都癱在家中不曾外出,許久沒有活動筋骨,於是找一天既沒下雨,溫度也比較不冷,請下午半天假,前往平溪東勢格越嶺步道。
平溪國中
東勢格越嶺步道登山口
台北陰天,車行至木柵便開始飄雨,雨勢不甚大,至平溪後雨勢忽大忽小,於是便到街上買一把傘,這條步道以前曾經走過,印象中步道寬敞,拿傘行走不成問題,登山口一處位在平溪國中前方,另一處則是由平溪國中往平溪老街途中,右側一處岔路通往孝子山、慈母嶺,往上後岔路右轉,便可以抵達步道起點。
往孝子山、慈母嶺步道口
步道起點
此行是由平溪國中起登,沿途岔路甚多,指標也不少,尚不致於迷路,指標上的里程標示,多數僅供參考,所標示之距離不是非常的精確,以往均從岔路口左上循階梯前往東勢格越嶺步道,此次卻不自覺右轉走到往石燭尖及九龍山的路徑,經過幾戶石厝農家與菜園,農家狗兒見生人前來,狂吠不已,主人也探出頭來看,怎麼有人在下雨天還來爬山。
左上往東勢格越嶺步道、右往石燭尖及九龍山
石厝
平溪鄉為基隆河之源頭,溪流無論大小,最後均注入基隆河,正因為接近源頭,所以溪流水量受到降雨多寡的榮枯現象特別明顯,以前造訪時曾乾涸見底的溪床,現在則水量充沛,出現不少規模可觀的瀑布,本想溯溪順流而上,但因天雨路滑,路跡不明顯,只好作罷。此處地名為冬瓜寮坑,拓墾可追溯至乾隆年間,由安溪人高飛等十餘人開闢,當時此地遍植冬瓜,但也有一說此地有一顆大石,狀似冬瓜而得名。
竹林後的瀑布(冬瓜寮坑一瀑)
攔砂壩取水口
往左上切到舊時運煤輕便鐵路所改建之步道,路基平坦且寬闊,鐵軌早已拆除,改成碎石子鋪設之步道,排水良好,即便雨天行走,一點也不覺得泥濘,步道繞著慈母嶺與中央尖的山腰而建,通往建源煤礦之礦場,另一端則是通往平溪車站,長度約5公里,礦區所產之煤,皆賴此道向外運輸。
煤礦台車軌道改建之步道
左上往中央尖之岔路
步道旁一處廢棄之房舍遺跡,有數間磚造之殘牆仍舊圪立不搖,青苔覆蓋之綠牆窗台,門戶間也長出小樹,這裡曾是建源煤礦之宿舍所在,礦場開採時期,坑內有145名礦工,而坑外亦有37名員工,合計182人,都曾在這山裡討生活。
建源煤礦宿舍
建源煤礦宿舍
宿舍係蓋在運煤鐵道的下方平坦處,上方有一座快被綠色植物給吞噬的小拱橋,為鐵道經過的路線。建源煤礦之事務所,與宿舍區相去不遠,事務所建築亦為磚造,屋頂已塌陷消失,僅餘殘牆。
宿舍上方的運煤台車拱橋
建源煤礦事務所
事務所旁有間黑色鐵皮的民宅,這倒是數年前來時所未見到的,山坡上有間小屋,可能是礦場的天車間,用以放置捲揚機設備的建築,在民宅的右後方,有一座比人高跨越溪谷的橋,現已被樹木所掩蓋,即是通往礦坑的橋樑,捲揚機將礦車由坑內拉出坑外後,先拉到橋上,切換軌道後,再順勢放下,走坑外軌道運輸。
事務所遺址
山坡上的礦場建築物(可能是天車間)
運煤橋的旁邊還有一座獨木橋,寬約半公尺,以前膽子比較肥的時候曾走過一次,非常刺激,現在木頭腐朽嚴重,建議不要輕易嘗試,再往內部岩壁旁的小徑深入,這裡有一座高約十公尺的瀑布,溪水流過傾斜之岩壁,如同銀絲般的落下,真是美極了,但這座瀑布也不是想見就隨時能見到的,枯水期大概僅有水龍頭大小的水量。
獨木橋
冬瓜寮坑二瀑
溪的對岸便是礦坑口,礦權屬台陽公司所有,由顏阿順承包開採石底向斜南翼的煤層,煤層因局部褶曲及斷層反覆出露,不像北翼一樣開採工程可以大型化或機械化,集中開採,所以礦場也很分散,不利大規模開採,礦場東方有青桐,西方依序則有木山、臺和鴻福(大東)十平(慶和)益隆(重光)大華、台陽碩仁等礦場。
建源煤礦坑口及鍋爐
建源煤礦坑口
建源煤礦平水坑開坑於昭和8年(1933),但因未著本層煤而廢棄,民國36年修復,38年9月開鑿斜坑,42年1月採到本層煤開始正式生產,45年7月再開新斜坑。此處看到的坑口為斜坑,使用階段式採煤法,掘進用人工鑽孔,礦車在平巷用人工推運,斜坑才使用捲揚機吊運。之前內部的積水幾乎滿到坑口,現在不知道是地下水位降低,還是水被抽掉一些,水變的比較淺但仍是深不見底,坑口旁還遺有一具鐵製巨型鍋鑪,此礦經統計民國42~51年間,產煤約123,181噸。
建源煤礦坑內
冬瓜寮坑三瀑
礦區附近為兩支流匯流處,左右皆各有一座瀑布,右側這一座瀑布高度較左側略高,但兩者水量亦相差無幾,右側這座瀑頂下來後,即是一片展開的岩壁,造型如有鳳凰飛天。沿著步道繼續往上,溪流兩側各有一座福德宮,溪左側的土地公神像尚在,右側的則不知去向。
福德宮1
福德宮2
距離福德宮不遠處,另外有一處大坑洞,約有兩層樓深,看起來不像是礦坑,洞內實在太斜,本想走下去探一探,但擔心太滑爬不上來,洞內已經有些崩坍,洞旁有一條涓絲細流灌入,可是經過這麼多年,絲毫沒有滿起來的現象。
看起來像礦坑的洞
石階
過福德宮後,路況由平路變成爬坡,泥土路、石階、木階、水路及旱路交替出現,木階梯多是鄉公所後來舖設的,不過在這多雨的平溪地區,其底下的路基土石很容易便沖刷流失毁壞,還不如先民早年以石塊堆砌之便道歷久彌新。
往臭頭山水路與旱路的岔路口
冬瓜寮坑四瀑
雨勢似乎沒有停歇的跡象,樹林間的小徑亦愈來愈不適合撐傘行走,溪水聲也不似先前般不絕於耳,反倒是林間偶有清脆之鳥鳴聲,但稍縱即逝,在昏暗的竹林裡,補捉身影也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在接近溪流源頭,竟還能發現第四座瀑布,頗令人驚豔。
往中央尖及臭頭山岔路
上稜
沿途岔路不斷的出現,規劃的路線由臭頭山的左側上稜,循稜經過臭頭山後再由右側下山,剛好繞一個小圓,左側的路線順著中央尖與臭頭山所夾之谷地上行,由於雨一直下,四面八方的雨水往谷間流,無法判斷何處為溪流源頭,不知不覺中已然上了稜線,山的另一邊便是東勢格。
往東勢格山岔路
陡峭的坡
稜線靠東勢格的一面山勢陡峭,而稜線上則滿布林投,還有零星出現的雙扇蕨,感覺好像來到侏儸紀時代,新雨傘最終還是不敵林投長滿尖刺的葉子,一處彎曲一處破損,稜線上的路突然出現路障,分不清究竟要防那一個方向的來人,因為走完全程都未見到坍塌或不適合行走的路段。臭頭山位於東勢村竿蓁林與冬瓜寮坑交界處,山頂上的展望不佳,四周圍全被樹林阻擋,山頂上有一顆3等1008號的三角點,海拔476公尺,是由三個山尖所組成山字形的山峰。
路障
臭頭山
循稜從臭頭山的另一側下山,林相也從林投變成杉木林,感覺比較清爽,雨天上山容易下山難,踩著黃泥土下山,好幾次差點滑倒,下坡路一直走到溪流處才又接到山徑岔路,先取左前往東勢格的越嶺山徑。
杉木林
草地
越嶺道由峰頭尖與臭頭山稜線最低點鞍部穿過,東勢格的山谷間有一片大草原,群山環抱,梯田與農家恬靜安適的景色,如同山中的桃花源,東勢格地名由來因先民經過玉桂嶺時,見山勢朝西向傾斜,而東邊則為一片山巒起伏,故名東勢格,勢格與勢角均為客家籍移民習慣用來表示方向之說法,東勢格與冬瓜寮坑拓墾均始於清乾隆年間,由安溪人高德意所闢,現今東勢格亦有地名為高德坑。
越嶺
大草原
此行並未走到東勢格,因為走到東勢格再繞馬路回來,恐怕又得再多花上2個小時的時間,此時天色已經有些昏暗,於是回程循越嶺道往回走,步道建在溪畔的岩石之上,潺潺水流聲陪伴著隅隅獨行,途中的路徑有一部分幾乎被水淹沒,沒穿雨鞋的話,便得踏石越溪。
冬瓜寮坑五瀑
水路
這一小段路途,又再度發現兩座小瀑布,細數沿途瀑布之數量,竟有六座之多,這是以往晴天造訪時所不曾發現的,大概是這一趟雨中行的另一項收獲吧!雖然折損一把百元的雨傘,但優美景緻收入回憶,相當值得。
冬瓜寮坑六瀑
基隆河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0119平溪-建源煤礦、臭頭山、東勢格越嶺步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