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1000717汐止-拱北殿、烘內山(叭嗹港大尖、北港山)、柯子林峽谷

拱北殿位在新北巿汐止區,建於1901年,主祀孚佑帝君,寺廟坐北朝南,背倚三秀山。登山循稜線往北接烘內山,又稱為叭嗹港大尖或北港山,下抵柯子林峽谷,再循汐萬路經烘內,最後回到拱北殿的O型路線。

烘內已是第二次造訪,前次探勘烘內坑煤礦的舊址,卻沒機會登上烘內山,加上附近還有一些礦場,於是便計畫先登完烘內山,再去搜尋一下,此行由拱北殿啟程,可以在汐止搭乘公車1190、1192線往烘內方向,在拱北殿下車,開車則從汐止下交流道,循汐萬路往北直行即可抵達。
拱北殿全貌
拱北殿位於三秀山的山上,在汐萬路上遠遠的便可以看到拱北殿,開車可以直達山上的停車場,不過另有一條行人階梯步道,筆直的闢建至山上,步道林蔭扶疏,即便外有豔陽,底下並不覺得悶熱,朝山還是走這種步道最好,因為從低處往高處步行的過程中,藉由體力的耗損,可同時摒除雜念,內心自省,讓心靈也得到昇華。
拱北殿步道上的石燈籠
步道上有數對的石燈籠,上頭刻有「御神燈」的字樣,不過「御」字有被磨掉的痕跡,這些石燈籠原位於汐止神社(原址現為汐止忠順廟),汐止神社於昭和12年(1937)12月15日鎮座,現址仍保留神社鳥居1座,而部分的石燈籠則被移至拱北殿保存。
拱北殿石獅
彼岸橋
拱北殿建於明治34年(1901),建廟起因係當年北港鄉民聽說木柵仙公廟(指南宮)很靈驗,於前往分火到家鄉供奉,最初供奉於蘇水旺茶館,名為「北港鸞堂」,大約5年後有一天扶乩時,神明指點希望在三秀山建廟,於是信眾蘇慶月、蘇文真、蘇四川等人捐地,明治39年(1906)破土興建,初期為木造建築,大正初年(1912)第一次修改,後來又因火災燒光兩廡後,在大正11年(1922)第二次改建為磚石廟宇,第三次改建在民國38年,第4次在民國49年拆除原舊廟,歷經6年完成重建,即現在之規模。
拱北殿石碑
拱北殿前殿為二層樓的廟宇,主祀神祇為孚佑帝君,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並配祀至聖先師孔子、釋迦牟尼、元天君老祖、太歲星君等神祇。從二層的主殿可循階梯上到後殿的八仙洞,此處供奉八仙,神像的後方有條小隧道,似乎是從這邊經過便可以得到神明的庇佑。
拱北殿
呂洞賓為八仙之一,本名喦或作嚴,字洞賓,號純陽子。據聞生於康德宗貞元12年(796),佛教尊稱為「文尼真佛」,認為祂是菩薩之一,道教稱為純陽祖師、孚佑真人或孚佑帝君,儒教將祂與文昌君、魁星、關帝君、朱衣神合奉,稱「五文昌」,相傳能保佑文運,金榜題名,呂洞賓因融合儒釋道三教思想合流,所以在拱北殿也才會有儒釋道等神祇。
林肯大郡
拱北里舊稱為北港口莊,相傳為清初泉州人徐公演所開闢,北港係指基隆河北岸支流北港溪谷,有舟楫之便可泊船,其名稱相對於基隆河下游南岸的港口-南港,故稱為北港。而拱北里位在河港的北邊,可能是台語發音「港北」的音轉。
汐萬路與北港溪
拱北殿居高臨下,視野奇佳,山腳下北港溪受到三秀山的阻擋,拐個大彎蜿蜒流過,山壑間林木鬱鬱蒼蒼,令人心曠神怡。登山步道位在正殿二樓的後方,原本有馬路可以無需經過正殿而到達登山口,但是上了鎖,還是得繞經主殿。
步道起點
另外相傳情侶不宜到呂洞賓廟,不然無法修成正果,民間傳說係因呂洞賓追求何仙姑未遂,也有傳說是追求觀世音菩薩遭到拒絕,所以祂妒嫉戀愛中的男女,會設法拆散他們。因此如果情侶已經走不下去成了怨偶,或是別有用心帶著另一半到這邊來的人,也許孚佑帝君會助一臂之力。
川流亭
殿後方的階梯登山步道,沿途可見到裸露的岩壁,雖然對於地質一竅不通,但是此處岩層的走向略呈順向坡非常的明顯,而拱北殿正位在順向坡的坡腳,林肯大郡的殷鑑就在不遠處,不免令人擔憂,不過寺廟有神明的加持,也沒什麼過度的開發,應該會比較安全一點吧。三秀山最高點在川流亭,循稜往北便離開石階進到泥土山徑。
崖壁山徑
石階
山徑並非走稜線,而是採取腰繞的方式,或許是因為稜線路徑岩石多,容易有太大的高低落差。腰繞的山徑很多時候都是貼著岩壁,巨大的石壁早已被密密麻麻的樹木枝幹所攀附,像是幅生動的藝術創作。半途出現排列齊整的階梯,似乎在暗示這條小徑以往可能也是重要的通道。
保線路岔路口
電塔
山徑之後接上保線路,直覺性的選擇左側往上的路線,經過竹林來到核一廠汐止線的電塔下方,再往前已無路也沒有任何路條,站到電塔旁一看,底下竟是數十公尺高的懸崖,不死心繼續往前走了將近50多公尺,完全看不到任何路線的蹤跡,不想繼續在樹欉中游泳,便原路退回到岔路口,改取往下的路徑續行,果然繞經電塔下方的峭壁,終於確認這條路才是正解。
烘內山
堪農山莊
大部分的山徑繞著堪農山莊的外圍開闢,雖然山下住戶很多,但這卻是條冷僻的路線,沿途三步一小蛛,五步一大蛛,儘管已經戴上帽子,也拿著樹枝在前方除網,但還是經常遭到從上方來的蜘蛛突襲,不時爬到手上或脖子上,實在防不勝防,幾乎快變成蜘蛛人。
水塔
蜘蛛
烘內山並不在主要山徑的路線上,而是另有岔路通往山頂,登頂後還是得原路再下來,由於前一天晚上下過大雨,最後這一段登頂路又是坡度較陡的泥土路,幾乎是走兩步退一步,好不容易才登頂。烘內山頂三面被樹木阻擋,視野不佳,有一顆三等三角點幾乎被雜草掩蓋,海跋271公尺,又稱為北港山、叭嗹港大尖,。
烘內山(叭嗹港大尖)
電塔
下山時偶然從樹隙間望見對面翠綠的山巒,樹立著一整排的電塔,電線跨越數座山頭,看起來就好像是覽車一般,一路延伸至核一廠。下坡段坡度較陡,靠近柯子林後才變得較為平緩,之後接上一條平坦的腰繞岔路,直行下到柯子林峽谷,往右通往烘內汐萬路登山口,往左則進入到農家的果園。
黑色的水池
平坦的腰繞路段
總覺得這條小徑並不單純,從它的寬度和坡度來看,都像是供礦車行走的路線,於是先取左邊的小徑步行近百公尺後,有個黑色的小水池,再延伸過去為農家設下的路障,不讓人通過,後來查詢附近似為烘內坑的分坑口,不過此時天氣已變得相當炎熱,決定嗚金收兵,留待下次再來探訪。
烘內汐萬路登山口
柯子林吊橋
回程經過柯子林峽谷,或許用溪谷來形容會比較貼切一些,它位於北港溪上游,溪谷之中有一大片裸露的岩石,延伸數百公尺遠,原本設有吊橋可以通行,不過已經拆除僅餘橋橔,上游興建攔砂壩,形成碧綠的水潭,有許多的遊客到此戲水烤肉,也有不少人在此垂釣,雖然少了吊橋,但仍可以經由壩頂過河。
柯子林峽谷
柯子林峽谷攔砂壩
柯子林顧名思義,以前此地有許多的柯樹成林,由於柯樹可作成船漿,所以從前都藉著北港溪運送柯樹到川口。不過這段路我卻是頂著大太陽,踩在沒有樹蔭的汐萬路柏油上,走了近40分鐘才回到拱北殿,已經熱到不想再動,最後在山上休息許久兼賞景,才打道回府。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0717汐止-拱北殿、烘內山(叭嗹港大尖)、柯子林峽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