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1011216七堵-鹿寮車站、七星煤礦鹿寮新二坑

七星煤礦位於基隆巿七堵區友二里,共有新一坑及新二坑兩處礦場,皆曾是基隆煤礦公司旗下之礦場,其中新一坑位於友蚋溪的右溪,新二坑則位於左岸,新一坑於民國55年即封坑,新二坑後由王白石經營,並更名為山裕煤礦。新二坑於昭和8年(1933)1月開坑,民國74年封坑,鹿寮同時也是手推台車輕便軌道及運煤鐵路的終點站。

前往鹿寮新二坑可搭乘基隆巿公車702路,由七堵開往友蚋,在復興國小站下車,往北步行之後右轉過友新橋,再左轉循產業道路直行,即可抵達鹿寮坑車站。自行開車則由中山高至汐止下交流道,行駛汐止貨運車連絡道,下橋後左迴轉,經五堵車站接鄉長路,過新長安大橋右轉,前進至麗景天下,轉華新一路直行至復興國小即可。
手推台車鹿寮坑車站
鹿寮坑車站為手推台車輕便軌道的終點站,台車又名輕便車,以人力推動,在煤礦開發時期曾大量鋪設,既可運煤又可載人,路線從保安里起點站,經鄉長厝穿過隧道由麗景天下社區內鑽出,沿著友蚋溪右岸鋪設,至友諒橋附近越溪,之後便一路循著右蚋溪左岸,最後來到鹿寮坑的終點站,創設於大正6年(1917),由三合及振興二家公司合營(汐止鎮志為大正元年蘇爾民架設),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1011125-1七堵-單面山、新壹坑、基隆煤礦鐵路],內有詳細的路線探勘及介紹,此處便不再多加著墨。
運煤鐵路橋橔
除手推台車的終點站外,運煤火車的終點站也設在附近,運煤鐵路的設置標準較手推台車高,其行駛路線由鄉長厝開始,沿山勢繞經基隆河畔,再轉回至麗景天下,之後便沿著友蚋溪右岸鋪設,過復興國小後,才轉向越過友蚋溪,來到鹿寮終點站,現今友蚋溪中尚遺留數座運煤鐵路的橋橔,作為當初煤礦開採時的印記。
岸上橋橔
友蚋溪中的運煤橋橔係由鋼筋水泥所構,在岸上的橔座則是以石頭所砌,外觀雄偉相當堅固,橫跨友蚋溪的大鐵橋毁於民國57年的颱風,車站的舊址位於橋橔後方不遠處,但車站周邊範圍築起約一層樓高的水泥牆,入口處鐵門深鎖,無法由外部一窺內部情狀。
左往鹿寮坑車站、右上往鹿寮新二坑
前次來訪時,曾嘗試攀爬至橋橔上方,進到內部查看,當時雜草叢生,舊路芒草濃密到難以行走,大致為上坡,約莫前進數十公尺後,實在困難重重,最後宣告放棄,即便由山坡邊推進也是舉步維艱,形成進退兩難的窘境,原本還想翻牆出來,但看到約4公尺的高度,跳下去恐怕凶多吉少,最後仍由原路退回。
上坡路已推平
後來認識吳小虹前輩後,對於鹿寮這條煤礦專用鐵路又有更深入的認識,最近購入由日人杉行夫等所出版的「Keelung1966基隆炭鉱鐵道」一書,圖文並茂的介紹這條路線曾有過的風光歲月,冒著黑煙蒸汽火車的黑白照片,讓人心響往之,掀起再次造訪的念頭。
石馬
鑑於前次的經驗,決定改尋找別的入口,沿著旁邊的上坡路來到水泥牆的盡頭,從後方繞進水泥牆內,首先見到一座廢棄的平房,門牌為華新二路52號,旁邊有一塊木製的招牌內書「黃聯春祖鋪精製真...各色異品各...」,下方木頭已腐朽,推測有可能是香鋪的招牌。
廢棄的建築
雖然屋外很亂,但屋內倒很整潔,一套棕色的木製桌椅,上頭並無太多的灰塵,似乎最近有人來打掃過,環繞平房一周,屋後有棵大樟樹,樹冠攏罩整間平房,另還種植許多的楓香和槭樹,紅黃相間的葉片,有著濃濃的秋意,地上被枯葉所覆蓋,腳步經過發出沙沙的聲響,這樣的景緻真令人陶醉。
秋意濃
屋子座落在位置較高的山坡上,通往山下的道路現已被推平,不再是去年所見雜草叢生的景象,路旁有許多的石製的雕刻作品,如石馬、石虎、古代舊官吏和石缸等,感覺有點像是進到遊樂園。
石虎
平房的左側有一處較寬闊的台地,緊貼著陡峭的岩壁,台地上長出一些樹木,但樹幹較細小,顯示樹齡尚淺,此處應該就是鹿寮車站的舊址。鐵軌均被拆除,但仍可約略看出當初車站的規模,仔細在兩側小心翻找,尚可發現未被拆走的零星鐵軌。
鹿寮車站舊址
昭和13年(1938)台灣實施第一次自己自足生產力擴充計劃,益興炭礦株式會社藉「石炭四年增產計劃」中之設備補助金,以及新坑開發助成金等大力擴充設備,鋪設三噸蒸氣機關車鐵路鹿寮線及北港線共12公里,昭和15年(1940)鹿寮線竣工,一度號稱為臺灣第三大礦。該路線主要行駛3.5噸的蒸汽機關車,俗稱為三分仔車。蒸汽火車在五堵至鹿寮間奔馳將近30個年頭,民國55年由日本來台來追火車的幾個大學生,為這段鐵路留下最後美麗的身影,隨著鹿寮新一坑在民國55年收坑,不久後這段鐵路也就跟著停駛。
鏽蝕的鐵軌
由於公路運輸的興起,早年的煤礦專用鐵路逐漸沒落,火車被柴油引擎的卡車所取代,礦場的蒸汽火車頭後來被變賣,有2輛被日本羅須地人鐵道協會買下,送回到日本,分別為編號3號及6號由日本楠木製作所製造,這也算是返回其出生國。這2輛蒸汽機車頭如今被保存在日本的成田ゆめ牧場(成田夢牧場),靠近新東京國際(成田)機場,羅須地人鐵道協會在牧場內建設610釐米的鐵道,是日本唯一動態保存蒸汽機車頭的地方,每年會有幾次的時間行駛,可供參觀的遊客乘坐,是鐵道迷朝聖的聖地。
昭和9年石燈座
平房旁邊發現一座類似神社周邊常見的石燈籠座,上蓋掉落在一旁,底下方型石柱上刻有「昭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建之」字樣,周邊的姑婆芋底下似還埋了一些東西,無法挖出來,亦無從得知其設置緣由。另外還有一根石柱,刻有「紀元二千六百年記念 昭和十五年十一月十日 高雄州官公吏一同」字樣。
昭和15年碑
昭和15年為鹿寮線鐵路完工時,紀元係以日本第一代神武天皇的即位元年開始起算,為西元前660年,昭和15年正好為皇紀2千6百年,該年曾辦理許多的活動來慶祝,不過皇紀在二次大戰後便很少使用。
倒下的古代舊官吏石雕
礦場到車站原本有軌道相通,但在道路開闢圍牆建起後,兩者分離在不同的區塊,如今到礦場並無明顯的道路,只能硬切穿過濃密的樹林,惱人的藤蔓散布在潮溼的林間,讓行動變得困難,一座內有蹲式馬桶的小型紅磚建築出現在迷霧森林中,更加確認此地曾是礦場,但卻未見到其他大規模的礦場建築。
鹿寮礦場內的廁所
鹿寮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2351號,台濟採字第2268號,礦區面積788公頃30公畝13公厘。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周邊即有後宮合名會社、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蘇爾民、蘇先致等人經營炭礦事業,開礦除需龐大的資本外,也需要經營銷售的管道,易受景氣影響,對營運有很大挑戰。
廁所排水孔
昭和年間,汐止地區的礦業界人士,由周錦樹與嚴丙丁、高水、廖進發等人共同集資成立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由周錦樹擔任社長,試圖以更雄厚的資金、完善的設備進行採礦。益興炭礦先收購由顏雲年與三井物產合資成立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已廢坑的烘內炭礦、鹿寮炭礦,以及後宮信太郎之後宮合名株式會社所屬財政較差的北港口炭礦,除北港一坑繼續開採,也自行開鑿鹿寮新一坑、北港二坑,以及部分礦區土地借給嚴丙丁開鑿北港三坑。
奇怪的植物
周錦樹生於光緒9年(1883)11月26日,幼年研習漢學,通經史,為汐止礦業名人周再思的大弟,早年也投入礦業,也因礦而致富。曾擔任汐止信用組合理事、汐止街協議會員,在炭礦業曾任松山德興株式會社取締役社長以及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社長,也經營金厚利公司包採九份的金礦。昭和19年(1944)8月30日往生,得年62。
鹿寮二坑舊坑口
鹿寮二坑昭和7年(1932)5月由益興株式會社經營,昭和8年(1933)1月開坑,當時職員才5人,礦工及工友等其他從業者共百餘人,隔年(1934)迅速擴展到職員10人,礦工千餘人。昭和13年(1938)益興炭礦株式會社利用「石炭四年增產計畫」的設備助成金及新坑開發助成金等獎勵政策,並陸續增資,開鑿鹿寮新二坑,積極擴充軌道和器材等設備,及設立機械選煤廠。
新二坑坑口旁的紅磚駁坎
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經此擴充後,昭和16年(1941)年產量達14萬4,000噸,職員約70人,礦工仍有千餘人,礦區分布在基隆七堵友蚋、瑪陵坑,和汐止北港、叭嗹港、鄉長厝一帶,總面積達300餘萬坪,一度號稱為台灣第三大礦。大戰後期戰局吃緊,益興炭礦資本全為台民所有不符因皇民化政策,於是在昭和17年(1942)將全部股份,以3百萬元轉賣給日人中京資本系社長山內卓郎所擁有的南海興業株式會社,並改為益興礦業所。
溪流改道進入礦坑口
南海興業接手後,為專心經營生產下部系的原料煤,將生產中部系燃料煤之北港一坑交給蘇成水包採,北港二坑給周厚,北港三坑仍由嚴丙丁包採。戰後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煤礦分公司接收南海興業株式會社名下之汐止煉焦廠及益興礦業所之烘內坑、鹿寮新一坑、鹿寮新二坑,由工礦公司屬下之七星煉焦廠經營,或稱為七星煤礦。
改道後的河道乾涸
新二坑坑口係直接由岩壁開鑿,外觀似乎沒有再另外砌石作為坑口,因此也未見到任何牌匾。坑口前有條野溪,為避免溪水流入坑內,礦場以紅磚和石塊築起堤防來排水,但目前現場溪流已改道,從紅磚牆缺口直接灌入坑內,不清楚從何時改道,但溪水源源不絕的流入,彷彿進入無底洞,沒有滿出來的跡像。
鹿寮煤礦新二坑坑口
坑內地面的岩床光滑,加上溪水的沖蝕,猶豫許久終於還是硬著頭皮進入,靠近坑口的地方有座拱形的水泥柱,應是為防止落石而建,擔心滑倒壓低身體挺進約十公尺,莫名壓力和恐懼隨著進到地底的深度而不斷的增加,溪水還持續向下流,似乎看不到盡頭,最後在擔心超過好奇心的臨界點時折返。溪水未滿溢,推測有可能是經由岩石間的裂隙,最後排到友蚋溪裡。
似乎深不可側
民國44年10月工礦公司開放民營成立鹿寮礦場,民國49年10月工礦公司讓由基隆煤礦公司經營。當時經營階層董事長林柏壽;常務董事吳炎山、周煥璋、顏惠忠、林衡恢;董事顏欽賢、顏朝邦、林川、林紅芸、吳紅衡、林衡約、吳朝惠、許媽瞈、吳炎炵、吳王沙鸞;常務監察人楊海盛;監察人顏德馨、林熊祥、林普祥;總經理楊蘭洲。
新二坑坑道口
林柏壽明治28年(1895)12月12日出生於廈門的鼓浪嶼,其父親為板橋林家第4代的林維源,台灣民主國成立時,林維源被推為議長,但他只捐銀助軍未就任便避走廈門。日本治台後,林柏壽跟著其父親回到台灣。明治43年(1910)林柏壽赴日本東京修習經濟學,大正2年(1913)返台,隔年至大陸修習漢語與英語。大正7年(1918)返台後任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監査役。大正11年(1922)任林本源柏記產業株式會社取締役、社長。大正13年(1924)赴英國倫敦大學攻讀經濟學,昭和元年(1926)年再轉往巴黎修習法律。
進入新二坑坑道
回台後,除原先經營的事業外,又擔任臺灣商工銀行株式會社取締役、林本源維記興業株式會社取締役、大同社長、林本源維記竹業株式會社取締役、林本源興殖株式會社監查役、臺灣新民報社株式會社取締役等,其投資事業包括房屋買賣、借貸、林墾、穀物買賣等。
溪水不停灌入
林柏壽出身豪門且高學歷,但無心仕途及社會運動,中日戰爭爆發後,便避居上海與香港。林家為日治時期台北第一大富豪,坐擁大批土地,戰後的台灣施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府以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農林以及台灣工礦四大公司的股票,作為支付給地主的補償費,民國49年林柏壽因此承購工礦公司屬下之七星煉焦廠經營權,擁有鹿寮坑及烘內坑,成立基隆煤礦公司。
坑道底部
民國43年台灣水泥民營化,林柏壽為台泥大股東,自香港回台接任董事長,台泥底下也有三貂煤礦,此外他也擔任台灣電視公司董事長、中華開發信託董事長、國賓飯店常董、啟業化工董事長、第一商銀常董、上海商業銀行董事、臺玻公司董事、中華貿易開發公司常董、中國國際商銀董事、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董事、中聯信託常董、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常董。林柏壽民國75年因心臟衰竭病逝於香港,享年91歲。
新二坑風坑口
基隆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4千2百萬元,民國50年2月23日核准設立,登記之營業項目為煤暨其他礦各種產物並副產物之採取製煉加工及買賣、前項附帶業務之經營或投資、煤礦同業間之互相保證業務。最近查詢結果現今該公司董事長為周叄貴,蕫事周巳賀、劉美惠、周妙惠;監察人周世賢。公司設於台北市內湖區大湖山莊。
新二坑風坑內部
風坑位於新二坑坑口的右側,目前見過許多的礦場,似乎也都採用相同右側的設計。坑口上方以水泥及紅磚構築約一公尺見方的通風孔,底下還有相當長的排風坑,拱形的通道全部採紅磚砌成,中間有階梯供行走。頭一次見到如此漂亮令人讚嘆的坑道,實在很心動想下去走探,但由於坑道高度將近2公尺,沒有繩索或樓梯,下得去恐怕就上不來。
新二坑風坑內部通道
新一坑在民國55年時便因坑內水災而撤收停產,至於發生在民國60年12月1日的瓦斯爆炸,造成42人死亡,2人重傷、3人輕傷的七星煤礦災變,推測應該就是發生在新二坑內。鹿寮坑民國68年由王白石接辦,改稱為山裕煤礦。民國69年2月3日因巷底煤層尖滅,無法沿煤層震動發爆,2月4日上午9時由瓦斯突出防範專責安全管理員率管區坑內安全督察員及2名礦工進坑查看震動發爆效果,可能以鎬煤機挖掘巷底煤層,致引起約40噸煤炭伴隨瞬間突出,突出之煤炭及廢石將煤面口至巷底間之巷道悉數淹沒,在場4人逃避不及皆遭突出物淹沒窒息死亡及10人受傷。
坑木池?
山裕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1年1月22日核准設立,資本額1千2百萬元,登記之營業項目為煤礦之開採業務、煤炭之買賣業務、上開事業之經營及投資。公司設於板橋,該公司於民國75年5月3日建三戊字第075154933號解散,公司最後登記之監察人為林照明及游東華。新二坑於民國75年廢礦,烘內坑民國69年由潘金輝接辦,民國77年廢礦。
往天車間途中的礦場建築
鹿寮開採煤層為木山層,位於八堵向斜之西北翼,走層走向為北65~75度東,但向東北至鹿寮走向轉為北35~40度東,傾角為21~23度,但向垂直約200公尺,傾向最大處為54度,後再變緩為21度,此處似有一單斜構造形成,烘內坑與七星坑有一橫斷層,落差約60公尺,斷層帶寬20~30公尺。煤層上層厚度0.3公尺,下層厚度0.4公尺,中粘結原料煤。
電氣室
採煤用長壁式人工採掘,掘進用風鑽機及人工裝碴,支撐在坑道使用坑木,鋼樑,煤面用坑木。坑內員工659人,坑外113人,合計772人。有主斜坑1坑又斜坑一坑,小火車索引5.3公里至五堵煤場。產量民國51年31,229公噸,民國52年38,710公噸,民國53年35,210公噸。統計鹿寮二坑自民國35年開採,至民國74年收坑,開採39年期間,總產量948,485公噸,年平均24,320公噸。
捲揚機基座
新二坑為斜坑,因此坑外應設有天車間,沿著新二坑坑口直線朝對面山頭延伸,在對面的斜坡尚有許多礦場建築,會先經過一處鋼筋水泥方型橋,之後左側有間電氣機房,右側在懸崖邊則有捲揚機的水泥基座。舊二坑的位置大約在溪流下游附近的竹林裡,有一處略凹陷的坑洞即為舊坑,坑口上方長出竹子,看不出原始的樣貌。
天車間的基座
此行的收獲甚豐,對友蚋鹿寮地區又有更深入的認識,不過心中也有一些隱憂,鹿寮車站的舊址在私人土地內,最近似乎有動工的現象,不確定其用途目的為何,此行找到兩塊石碑,不知是否還有更多的文物未發現,如果未來進行開發,這些古蹟怕是留不住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1216七堵-鹿寮車站、鹿寮煤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