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1030704日本京阪自由行6/6-奈良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大阪城天守閣

京阪自由行第6天大阪的行程,上午前往大阪東部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古都的奈良,在奈良公園與小鹿互動,隨後造訪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建立之華嚴宗東大寺參拜盧舍那佛,以及鄰近的春日大社、興福寺等世界文化遺產,下午返回大阪,參觀從豐臣秀吉時代即開始建造的大坂城天守閣。

由大阪前往奈良於難波駅搭乘近鐵奈良線,行駛距離32.8公里,列車有普通、區間準急、準急、快速急行等數種,沿途經過大阪平原,風光綺旎,奈良為終點站。奈良市地理位置在日本本州島中西部,京都的南方、大阪的西方,人口約30多萬人。古都奈良成為首都期間始於西元710年元明天皇遷都至平城京(奈良),終至西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京都)為止,史稱為奈良時代。

奈良公園

奈良公園明治13年(1880)2月14日開設,總面積502.38公頃,平原地區約39.82公頃,山林部分462.56公頃,每年觀光客約1,300萬人,主要動物為鹿,約有1200頭,另有狸、野豬、鼯鼠、松鼠等野生動物,主要植物松樹、櫻花、紅楓、烏桕、馬醉木、柳杉等。大佛、綠色的山林和鹿群成為奈良公園的主要特色。

鹿

奈良公園的鹿群數量龐大,各寺廟及神社均有聚集,以東大寺前數量最多,鹿群完全不畏懼遊客,如發現食物時,更會主動靠近,附近的商家或是小販會販售一種鹿仙貝的餅乾,看起來很像煎餅,一旦鹿群發現遊客購買後,便成群蜂湧而至,有些鹿吃不到還會咬人,奇怪的是賣鹿仙貝的小販為什麼都不會被攻擊,本想研究一下鹿耳朵裡面的毛,但立即就被鹿角給頂了一下,鹿也是很現實,鹿仙貝餵完後便自動散去,尋找下一個目標。

大華嚴寺(南大門正面)

東大寺是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位置在首都平城京以東,所以被稱作東大寺。另外有西大寺。寺院坐北朝南,參訪由南大門進入,木造的門樓建築宏偉,門樓上高掛大華嚴寺的匾額,華嚴宗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為根本經典,故名華嚴宗。

南大門背面

華嚴經由龍樹菩薩自龍宮誦出,故以龍樹菩薩為遠祖,華嚴經最早的寫作年代,可能在釋迦牟尼死後約500年。八十華嚴梵本藏於于闐國(新疆),經唐武則天專使請來,由實叉難陀尊者譯成華文,法藏賢首國師參與翻譯並作疏而集大成,故又名賢首宗。

阿形那羅延天像

門後則有兩尊木刻護法善神(守護神)金剛力士,分別為開口的阿形那羅延金剛力士像手持金剛杵,以及閉口的吽形密迹金剛力士,兩者為二十諸天之一,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記載兩位護法有功,因此被封為仁王,守衛在佛教寺院山門左右護持,密跡金剛在左,那羅延金剛在右,而山門又被稱為仁王門,或仁王殿。高8米以上巨大的神像銳利雙眼凝視出入的人們,莊嚴神態令人震攝。

中門

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二祖雲華和尚,法名智儼,三祖賢首國師,法號法藏,四祖清涼國師,五祖圭峰宗密大師,稱華嚴五祖。華嚴宗於唐咸亨2年(671)由赴唐遊學的新羅僧人義湘傳入韓國,他是三祖法藏的同學。天平12年(740)日本僧侶良弁,請到留學大唐的新羅僧人審祥赴東大寺的前身金鍾山寺,擔任華嚴經的講師,東大寺興建後,良弁入寺立華嚴學,成為日本華嚴宗傳播的嚆矢。

東大寺

東大寺的創建背景與第45代聖武天皇相關,神亀元年(724)2月聖武天皇24歲即位,與光明皇后在神亀4年(727)10月5日生下皇太子基親王,皇太子卻不幸在隔年9月13日即將迎接周歲到來前夭折往生,因此於該年11月在若草山麓設山房,建立金鍾山寺,由良弁擔任住持,僧侶共9人。

東大寺大佛殿

天平13年(741)隨著建立國分寺、國分尼寺(金光明寺、法華寺)之詔書發布、金鍾山寺昇格為大和金光明寺,成為東大寺前身的寺院,正式名稱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天平12年(740)2月聖武天皇造訪河內國知識寺,接觸華嚴經及民間建造的盧舍那佛,便強烈的希望能建造盧舍那佛,但建立前華嚴經佛理的研究是必要的。

盧舍那佛

因此他請來大安寺的審祥來傳授3年,天平14年(742)結束。教理的研究與巨大佛像的鑄造方法同時併行,天平15年(743)10月15日發出「盧舎那大佛造顯之詔」,實際建造於天平17年(745)準備開始,由紫香樂宮負責造佛計畫,但因周邊連續發生火山地震而讓計畫中止,天平勝寶4年(752)4月舉行「大佛開眼供養會」。

虛空藏菩薩

而大佛殿的建設工事在大佛鑄造完成後才接著開始,於天平寶字2年(758)竣工,大佛和大佛殿建造費用,折合現在價格約4657億日元。天平創建時的門在平安時代被大風吹倒毀壞,創建後曾數度因戰爭及火災而焚燬,鎌倉和江戶時代分別重建,現在的門是鎌倉時代是由東大寺復興時重源上人重建,正治元年(1199)上棟,建仁3年(1203)門内安置仁王像,它是由山口縣所伐的木材刻成,歷經1年搬送,昭和63年進行5年的全面解體修理。

柱子

現今之規模約奠基於貞享元年(1684),公慶上人在幕府的支持下主持東大寺的復興工程,原祿5年(1692)修復大佛,寶永6年(1709)年大佛殿落成。然而受到明治維新後廢佛毀釋的影響,管理上一度面臨危機,屋頂因年久傾斜老化,直到明治末期才進行整修,大正初年完工。東大寺主要構造為入母屋造,五間三戶二重門,屋內大圓柱共18根,21公尺長,基壇上的門高25.46公尺,大佛殿正面寬度57公尺、深50公尺,為世上最大的木造建築。

賓頭盧尊者

東大寺外頭有一座木雕的賓頭盧尊者佛像,建於江戶時代,底下的說明指出,賓頭盧尊者具有療癒的能力,身上有病痛的信徒,先去撫摸尊者佛像相應感覺疼痛的部位,之後再摸自己身上疼痛的地方,那麼病痛便能遠離。

春日大社參道

春日大社位於東大寺的東南方,舊稱春日神社,穿越公園樹林長長的參道,兩旁一整排數百公尺由信徒捐贈的石燈籠,綿延不絕。如果說稻荷大社的特色為數量龐大的鳥居,那麼春日大社則是以眾多難以計數的石燈籠,足堪與稻荷大社媲美。

石燈籠

春日大社社址土地最初供奉春日的土地神,藤原不比等於和銅2年(710)建設為家族廟宇,他遠從鹿島神宮的神山御蓋山山頂浮雲峰請來「武甕槌命」供奉,神護景雲2年(768)稱德天皇勅命左大臣藤原永手在此地營造壯麗的殿堂,同時從香取神宮請到「經津主命」,之後又迎來枚岡神社的「祖神天兒屋根命」和「比売神」,成立春日神社合併供奉此四神靈。

春日大社鳥居

武甕槌命為日本神話中登場的神明,稱為雷神、刀劍之神、弓術之神、武神、軍神,亦是後來相撲的始祖,為茨城縣鹿嶋市鹿島神宮供奉的主神-鹿島神,別名「古事記」稱御雷之男神、建御雷神,「日本書紀」稱武甕槌、武甕雷男神。伊弉諾尊以十束劍「天之尾羽張」將火神軻遇突智斬首,流到劍柄的血飛散至岩石而形成三尊神明,其中之一即為建御雷神。

南門

經津主神為日本神話中登場的神,別名齋主神、伊波比主神,伊弉諾尊斬軻遇突智,十束劍的血滴在天之安河的岩石上,生出岩裂神、根裂神等神,他們的子女磐筒男神和磐筒女神再生出經津主神。經津主神與武甕槌神曾受天照大神之命,從出雲天降前往平定葦原中國,經交涉後大國主命讓出國家。經津主神成為主祭神供奉在千葉縣香取市的香取神宮,與主祭武甕槌命的鹿島神宮隔著利根川遙遙相對。

幣殿・舞殿(參拜所)

天兒屋命亦是日本神話中登場的神明,為居居登魂命之子,神社祭神稱為天兒屋根命,亦被稱為春日權現、春日大明神,其妻為天美津玉照比売命。天兒屋命在日本傳說中主要活動在天照大神時期至瓊瓊杵尊時期的神,天兒屋命是春日神社的稱呼。

西迴廊和直會殿

天照大御神遁入天石屋戶隱居後,高天原及葦原中國一片黑暗,故八百萬神祇命思金神找來祭品,之後請布刀玉命捧著祭品,並由天兒屋命頌禱祝詞,後來二神變為祭祀、占卜的神明。天兒屋命為中臣氏的祖神,中臣氏的崛起源於大化革新,之前天皇無實權,政權由蘇我氏等大豪族控制。

迴廊

西元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聯合貴族中臣鐮足發動政變,刺殺掌握朝政的權臣蘇我入鹿,其父蘇我蝦夷自殺,皇室奪回政權,並擁立孝德天皇,年號大化,成為日本第一個年號,並遷都難波(大阪),從此成為天皇制的君權國家。

巫女

中臣鐮足因協助政變有功,西元669年往生後,賜姓藤原,藤原氏族成為日本最有力的貴族。中臣氏出身於常陸國即今之茨城縣,故藤原建神社先請來故鄉的大神武甕槌命、經津主神,再迎來家族祖祖神天兒屋命與比売命來供奉,成為春日大社主要供奉之神明。

作法會

春日大社現今之規模約在平安時代形成,11世紀末興福寺掌握春日的實權,明治維新後受廢佛毀釋的影響,才脫離興福寺的支配,明治4年(1871)成爲官社,由原本藤原氏家廟的春日社,發展成爲國家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1946年開始正式名稱爲春日大社。

興福寺入口

興福寺位於東大寺的西南方,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興福寺的官方網站有中文的導覽,是目前看過比較友善的日本網站。興福寺為法相宗的大本山之一,法相宗為屬於瑜伽行唯識學派,唐朝時由玄奘三藏自印度傳入中國,認為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由三藏弟子窺基法師(慈恩大師)發揚光大而成為宗派。

東金堂

奈良時代僧人玄昉,俗姓阿刀氏,西元717年奉敕入唐,從智周學法相宗,受唐玄宗賜紫袈裟,西元735年返回日本,帶回經綸5000餘卷及佛像,以興福寺為弘法中心。自唐武宗毀佛之後,法相宗在中國的傳承斷絕,反而在日本流傳開來,之後學習法相宗的經典,反而得到日本取經。

手水舍

興福寺源起於天智8年(669)藤原鎌足的妻子鏡大王,為祈求丈夫病癒,而在自宅內建造山階寺,供奉釋迦三尊像。數年後,山階寺移至奈良縣的廄坂,被稱為廄坂寺。西元710年遷都奈良,山階寺遷移至現址,更名興福寺。在當時天皇及藤原氏的護持下,發展成為奈良時代四大寺之一、平安時代七大寺之一。

五重塔

興福寺五重塔內供奉銅制藥師如來和智慧之神文殊菩薩坐像等,因此深受學子歡迎,祈求能夠學向前。此塔建造後曾6次遭到祝融,今之五重塔為西元1426年重建,被指定為國寶。木造的五重塔高約50公尺,為日本第2高的五重塔,僅次於京都的五重塔。

南圓堂

中金堂創建源於藤原不比等的發願,西元710年起造714年完成,原本為藤原氏的家寺,中金堂完工後不久被收為官寺,已在西元2000年整體解毀,原有的釋迦如來像、藥王菩薩像、藥上菩薩像、四天王像移至北邊原為講堂的臨時金堂,目前尚在重建中。

南圓堂近照

興福寺其他建築完工時間分別為養老5年(721)北圓堂、神龜3年(726)東金堂和五重塔、天平6年(734)西金堂。弘任4年(813)因元明大上天皇和元正天皇在藤原不比等週年忌辰時發願,而由藤原冬嗣修建南圓堂。現今南圓堂係1789年所建,堂內陳列本尊彌勒如來像、無著菩薩像、世親菩薩像、四天王像,均出自鎌倉時代的雕刻大師運慶之手,每年僅10月17日對外開放。

午餐

興福寺堂塔歷經戰爭、天災雷火,曾數度焚毀再重建,明治維新初期因神佛分離政策影響,幾乎成為空寺,直到明治14年(1881)才開始重建。相較於東大寺和春日大社,興福寺的範圍緊窄許多,遊客也不多。

大阪城入口

離開京都,搭乘原班車回到大阪,直奔大阪城公園,位於中央的天守閣,為大阪的象徵。公園於1931年開設,總面積達106.7公頃,綠地甚多,許多人喜歡在繞著公園跑步,我們在此遇到一名曾到台灣參加馬拉松路跑的老先生,妹夫剛好穿著路跑的排汗衫被認了出來,兩個人聊開,妹夫技癢最後也加入路跑。

天守閣側面

天守閣的外圍有內外兩圈的護城河保護,寬達70-90公尺,內側採用大量的花崗岩巨石堆砌而成,石垣總長達12公里,所用石頭約50萬~100萬塊,高聳雄偉的石垣將天守閣烘托成高高在上,讓統治者君臨天下睥眤其全體臣民。大阪城最初1496年由本願寺8世蓮如上人在此修建寺院,1533年本願寺將總寺院由山科遷至大坂,1570年本願寺與織田信長發起戰爭,1580年議和後,寺院歸信長所有。

天守閣正面

1582年織田信長未能完成統一天下霸業,戰死於本能寺,大坂劃給池田恆興,隔年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開始建造大坂城,1585初代天守閣竣工。豐臣秀吉十分喜愛黃金,所以他的傢俱日用器具、武器、盔甲,即使連天守閣的表面也都使用黃金。天守閣也成為豐臣秀吉時代繁榮的象徵。

護城河

秀吉死後,其重臣德川家康成為將軍,在江戶建立幕府,1615年擊潰大坂城的豐臣家族,1620年德川幕府重建大坂城,1626年第二代天守閣完工。天守閣周邊皆為平原,天守閣為最高點,1665年遭遇雷擊而焚燒殆盡。1868年戊辰戰爭,前將軍德川慶喜逃脫後,大坂城再遭大火,最後被新政府軍接管,直到1931年才重建為第三代天守閣。

博物館

豐國神社位於天守閣南方,主祭神為統一天下,創建第一代天守閣的豐臣秀吉,該神社於明治12年(1879)11月創建。穿過第一座鳥居後便可見到豐臣秀吉銅像,秀吉生於1537年3月26日,尾張名古屋人,幼名日吉丸,原為農家子弟,父木下彌右衛門傷殘早殁,其母改嫁於鄰翁竹阿彌。有一天在街上乞討時,遇到織田信長便投入其麾下。

豐國神社

信長以木下為氏,將其改名為藤吉郎,命其管靴子。有一天信長出門,發現靴子是溫的,以為藤吉郎將靴子放在屁股下,因而怒鞭,但藤吉郎不吭一聲為己答辯,後來發現他是放在懷中,才知道他是冤枉的。然後命其去掌管薪炭,當時清州地區炭少,但他卻能盡力維持不致匱乏,信長認為此人具有才能便開始重用,深受信長信任。

豐臣秀吉

1582年織田信長於本能寺遭兵變身亡,死後內部派系分裂,秀吉將其一一平定,統一日本,1586年受天皇賜姓豐臣並就任太政大臣確立政權。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1598年9月18日逝世,死後葬在京都東山區阿彌陀峰山山頂,並被賜予神號豐國大明神,後人便建立豐國神社來加以祭祀。

豐國神社

日本行終於告一段落,7天6夜的活動,卻花了將近一個月的在寫遊記,翻找資料核對過程中,雖然辛苦,卻也對日本的神社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704日本京阪自由行6/6-奈良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大阪城天守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