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第二天的活動行程,由於下午有一場必須參加的研討會,故僅能利用上午和研討會後的時間,走馬看花,發揮捷運卡的最大效益,芝加哥是商業大城,故焦點放在芝加哥大學、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等地,另外密西根湖畔的海軍碼頭,也是重要必看的景點。
在芝加哥的第一個夜晚,由於長途飛行積累的疲勞,躺在床上一合眼便呼呼大睡,一覺到天明,剛好也一併處理掉時差的問題,早上泡一杯飯店的咖啡醒腦,順便研究飯店所能取得的旅遊資訊和地圖,但卻不知要從何下手,既然此行是以學術為主,那麼首站便安排參觀芝加哥大學,感受一下哥德式校園風情。
紅線地鐵站入口
出入好幾處的地鐵站,並未在站內找到地鐵的路線圖,老是看手機的Google地圖也不是辦法,後來實在受不了,便向地鐵的服務人員詢問,他才從抽屜內拿出一份地鐵的路線圖,裡頭除了地鐵和公車路線外,也提供一些重要景點的資訊,如有意前往芝加哥自由行,記得索取。
DIVVY
DIVVY是芝加哥公共自行車系統,類似台灣的Youbike,全市共有4,760輛自行車和476租借站,服務全年無休。系統為芝加哥交通部門所有,經營則委外,原始建置資金來自聯邦補助及增稅,目的是用以促進經經濟復甦,減少塞車,改善空氣品質。一般遊客可以在租借站刷信用卡購買DIVVY卡(24-Hour Passes),一天租借費用$9.95元,可無限次使用但每次需在30分鐘內還車,超時30–60分$2元,60–90分$6元,之後每30分鐘加$8元。
芝加哥大校園
芝加哥大學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前身是美國浸信會建立的老芝加哥大學,1886年由於財政和領導問題而倒閉。後在美國浸信會教育協會和石油大亨也是慈善家的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慷慨捐贈下,芝加哥大學正式於1890年創立,該校創立迄今共有89位諾貝爾獎得主,其在學術、社會及政治上的影響力,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具聲望的大學之一。台灣也有某位政治人物是芝大的校友政治學博士,最近到對岸參加九三抗戰勝利大閱兵,遭到各界批評,認為「偏離國家立場,有負國人期待,感到非常痛心與遺憾」,恐怕將晚節不保,不過由於其直達對岸黨政高層的買辦地位實力雄厚,故在與其妻子結婚50週年的金婚宴上,除部分政界人士礙於社會觀感未出席外,其他獲邀的企業界人士則是非到不可。
洛克菲勒紀念教堂
洛克菲勒紀念教堂是座哥德復興式建築,高200.7英尺,是芝加哥大學校園內最高建築,位在校園中心且十分醒目,捐贈者為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教堂由建築師伯特倫·古德休(Bertram Goodhue)於1918至1924年間設計,建於1925年至1928年。整棟建築物未使用鋼結構,教堂集合了由雕塑家李勞列(Lee Lawrie)和Ulric Ellerhusen所創作的70尊塑像,馬賽克藝術家Hildreth Meiere主導內部工藝作品,教堂可容納1700人。教堂也包括勞拉.斯佩爾曼.洛克菲勒(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紀念館鐘樓和塔,是由小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在1932年為紀念其母而建,內部的72排鐘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鐘琴。
Chicago Booth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創立於1898年,是美國第二歷史悠久的商學院(最早是1881年創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曾經出過George Stigler(1982)、Merton Miller(1990)、Ronald Coase(1991)、Gary Becker(1992)、Robert Fogel(1993)、Myron Scholes(1997)、Eugene Fama(2013)等7位諾貝爾獎大師級的教授,對於商學教育和商業慣例的影響,更是無庸置疑,這也是此行來到芝加哥大學朝聖的最主要原因。2008年11月6日商學院校友大衛布斯(David Booth)捐贈3億美元給商學院,他在1971年取得MBA的學位,是「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創立者尤金法瑪(Eugene Fama)的弟子,也因此才將學院改名為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是美國的12個地區聯邦儲備銀行之一,屬聯邦儲備系統的第七聯邦儲備區,服務範圍包括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 威斯康新州、密西根州的各一部分,以及愛荷華州。美國聯邦準備委員會的創建是從幾個世紀前的許多錯誤開始的。早年農村與商業利益在貨幣政策上有些衝突,農村人士認為國家應有掌控權,但商業利益則不以為然。1789年美國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認為應創建中央銀行,但國務卿湯馬士傑佛遜認為違反憲法。1791年漢密爾頓的觀點佔了上風,因而創立美國第一銀行並授予20年的執照。該銀行由美國政府和私人持有1億元股份所共有。25名董事管理其業務:5位來自政府,20位來自產業。總部設在費城,它在美國主要城市均設有辦事處,吸收銀行存款,並提供貸款。它也是政府收稅、支付賬單、並給予其貸款的銀行。1811年銀行執照到期,大眾覺得它已經變得過於強大,而未准予換照。但並非全部人都認同第一銀行太過強大的觀點,商業在此期間曾蓬勃發展,因而驅動國家銀行應繼續下去。1812年戰爭撥款的問題,需要另一間國家銀行提供援助的呼聲再起。1816年反對國家銀行的想法在國會聲勢下降,許多以前的反對者,其中包括參議員亨利克萊也開始支持這個想法,美國第二銀行獲得設立許可。1816年第二銀行組織建立,結構類似於第一銀行,但它是大得多,第二銀行的股本是3.5億美元。再一次,農村的利益和小企業業主開始擔心銀行的經濟力量及掌握銀行者的權力。
安德魯傑克遜當選總統彰顯銀行更大的問題,1829年的演講指出,自從銀行權力廣受大眾質疑,應該儘快檢視銀行換證。1832年美國國會通過換證,但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卻認同反對銀行者的意見而否決換證。否決權後對銀行的支持逐漸減少,銀行在1841年關閉。接下來的國家財政困難時期,1863年國家銀行法案通過,由林肯總統簽署成為法律。讓銀行可以在全國各州設立辦事機構,但並沒有創造一間中央銀行。湯馬士康威和歐尼斯特派特森指出銀行體系中最嚴重的缺陷,是缺乏強壯可平息紛爭的手,來推動銀行實施統一的行動。美國興建巴拿馬運河並在戰爭中擊敗前世界強權西班牙,國力強大,經濟繁榮。1907年3月銀行家們已經察覺無法滿足經濟過熱的金融需求,10月資金短缺導致紐約恐慌並蔓延至全國其他地區。芝加哥的銀行也隨後暫停貨幣支付,全國銀行系統陷於停頓。美國的銀行體系不符國家的金融需求,反映出貨幣缺乏彈性和無法移動的儲備。1913年12月23日國會通過法案,美國才開始有中央銀行。1914年11月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正式成立。時至今日因為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聯邦準備理事會(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貨幣政策對全世界金融市場也產生極深遠的影響,
CBOT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於1848年創立,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期貨和選擇權交易所,超過50種不同的選擇權和期貨契約,及3600位以上的CBOT會員經由公開喊價和電子交易方式來成交,2003年曾創下4.54億口契約記錄。2007年7月12日CBOT被其超過一個世紀的競爭對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集團合併。CME於2008年收購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增加能源和貴重金屬的交易,CME是現今全球衍生性商品交易服務龍頭,旗下擁有4個主要交易中心除前所述3個交易所外,另包括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
川普國際酒店
川普國際飯店大廈位於芝加哥市中心,始建於2005年3月17日,2009年1月30日完工開幕,造價8億4千7百萬美元,建築物整體高1389英呎(423.4公尺),總樓地板面積24萬平方公尺。川普原本在2001年宣布建世上最高摩天大樓,但同年911事件發生後,修改建築物的規模,當2009年完工時,成為世界第4高的大樓。
芝加哥河
唐納.約翰.川普(Donald John Trump, Sr.)生於1946年6月14日,紐約人,為川普集團的總裁,經營房地產、賭場和飯店,2015年6月16日正式宣布參加 2016年共和黨初選角逐美國總統選舉,他高調奢華的生活,和口無遮攔的言行,好惡分明,不在意得罪媒體或少數族群,吸引厭惡傳統政客的美國選民青睞,居高不下的民調,使其極有可能出線代表共和黨成為2016年角逐白宮寶座的候選人。
海軍碼頭
海軍碼頭(Navy Pier)是一座長3,300英尺(1,010公尺)的碼頭,位於密西根湖湖畔。丹尼爾.伯納姆(Daniel Burnham)1909年提出「芝加哥總體規劃」,最初規劃5個碼頭,但最後只在芝加哥河口處打造一座長1.5英里的休閒碼頭與客貨運船舶停靠設施。1914年在全國知名建築師查爾斯.薩姆納.弗羅斯特(Charles Sumner Frost)指揮下開始興建,兩年內完工,碼頭的建設成本為450萬美元。1916年市政碼頭正式開放,它是唯一結合航運業務與大眾娛樂的碼頭。
芝加哥大樓
1917年至1918年當美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碼頭提供給幾個團的士兵、紅十字會和民防單位以及招募的新兵居住。1918年至1921年該碼頭擁有自己的有軌電車線路、劇院、餐館和急救醫院。1921年至1922年該碼頭進入娛樂和文化活動的黃金時代,芝加哥市長威廉.H.湯普森(William H. Thompson)舉辦選美活動,活動期間15天吸引近百萬遊客。1926年勞動芝加哥聯邦(Chicago Federation of Labor)在北塔建立自己的先鋒電台,廣播勞動之聲。1927年市政碼頭正式更名為海軍碼頭,向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軍人員的貢獻表示敬意。1929年股市暴跌和經濟大蕭條,以及汽車使用量的增加導致客貨運船舶活動下降,1930年代,該碼頭進駐各種新政機構。1930年至1940年海軍碼頭的客貨運量下降,雖然發生大蕭條,但文化和娛樂使用仍舊持續。
密西根湖
1933年世博會於湖畔舉行,吸引1500項會議舉行及150萬遊客擁入。1942年開始在海軍碼頭培訓飛行員,最終有15,000名合格的飛行員通過,包括後來的美國總統當時年輕的飛行員喬治H.W.布希。訓練期間共有2百多架二戰時期的飛機發生意外,迄今還躺在密西湖的湖底。1945年整個戰爭期間海軍在碼頭執行各種培訓課程,參訓者後來往往成為航空機械師的隊員、金屬鐵匠或柴油發動機技師。1946年7月訓練停止,海軍碼頭培訓包括來自英國、加拿大、巴西和祕魯的船員約6萬人。
海鷗
1946年海軍移出,改由伊利諾伊大學取代,改造設施成為一個為期兩年的大學分校的校園直到1965年為止。美國海軍的主要食堂成為一座巨大的圖書館,被公認為是伊利諾伊州「最大閱覽室」。1950年至1960年該碼頭每年舉辦12-16項龐大的貿易展覽會和社交活動。直到麥考密克廣場(McCormick Place)在1960年開幕,芝加哥所有的貿易展不是在海軍碼頭就是在 Union Stockyards露天劇場舉行。1959年碼頭的南方港區擴建100英尺,在1964年高峰期,海軍碼頭每年處理250艘海外船隻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河港口之一。1965年伊利諾伊大學搬離海軍碼頭,移到城市西邊新校園。
海軍碼頭
1967年大火燒毀原來的麥考密克廣場,在重建期間海軍碼頭挑起芝加哥舉辦許多會議和貿易展覽的重擔。1971年至1975年麥考密克廣場重新開張,海軍碼頭便不再使用。1976年壯觀的大宴會廳經過翻新,成為全市紀念國家二百週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1977年市政府指定海軍碼頭為芝加哥地標。1989年伊利諾州議會創建大都會碼頭和博覽會管理局(MPEA),並指定它來管理和運作麥考密克廣場和海軍碼頭。管理局迅速採取行動,重新設計海軍碼頭成為全國最獨特的展覽會場和娛樂設施之一。1994年海軍碼頭重建計畫150萬美元經費的一部分,用來改進碼頭的所有設施,1500個座位的戶外天際線舞台向大眾開放。1995年7月12日新裝修的海軍碼頭重新開幕,以綜合全年娛樂、商店、餐館、旅遊景點和展覽設施為特色。
芝加哥天際線
1997年海軍碼頭官員和莎士比亞話劇團宣布計劃在海軍碼頭建造芝加哥莎士比亞劇院。此外,也興建完成一座新的六層停車大樓,使現場停車位的數量擴充至1740個。海軍碼頭在1996年7月和1997年6月間吸引約700萬人次的到訪記錄。1999年海軍碼頭最新的景點芝加哥莎士比亞劇院開幕。以倫敦天鵝劇院為藍本,擁有525個溫馨座位的庭院風格劇院和湖畔無與倫比的景色,一個英式酒吧、露天劇院、書店、教師資源中心和英式花園。2000年彩繪玻璃窗史密斯博物館首次在海軍碼頭亮相。這是美國第一個以彩色玻璃窗為主題的博物館。150片永久展出的彩色玻璃窗展覽在一座800英尺長的畫廊,展示世俗和宗教的窗戶,用藝術主題分為四類:維多利亞時代、草原、現代、當代。2011年MPEA轉換成為一家長期租約海軍碼頭公司(NPI),確立不以營利為宗旨,以維護歷史悠久地標的海軍碼頭並監督其重建為目標。
芝加哥劇院
芝加哥劇院(The Chicago Theatre)是美國首座大型豪華的電影宮殿,首次於1921年10月26日開幕,由於其內部典雅的大廳、宏偉階梯和華麗的觀眾席,故有世界劇場奇觀(the Wonder Theatre of the World)的美譽。劇院是由Barney、Abe Balaban、Sam和Morris Katz等人出資400萬美元打造,由Cornelius和George Rapp設計,建築為法國巴洛克風格,正面外觀是仿法國巴黎凱旋門,大廳是以凡爾賽宮皇家教堂為藍本,內部殿堂共7層樓高,3600個座位,室外看板垂直的C-H-I-C-A-G-O字母排列,成為許多電影場景。
芝加哥唐人街
芝加哥唐人街位於芝加哥南方Cermak Road和Wentworth Avenue為中心的Armour Square社區。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結果共有68,021名華人。為逃離美國西岸加州反華人的迫害風潮,首位華人在1869年之後抵達芝加哥,當時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才剛完工通車,原本華人住在市區,因為租金增加、種族歧視、過度擁擠和非華人的高犯罪率等因素,故1912年開始搬到Armour Square社區。
芝加哥白襪隊美國行動通訊球場
芝加哥白襪隊的主場位於美國行動通訊球場,原稱為新科米斯基球場,該球場於1991年4月18日開幕,3年前伊利諾州議會通過立法興建公園,跨過對面街道的舊科米斯基球場,破土儀式在1989年5月7日舉行,市長理查戴利與州長詹姆斯湯普森皆出席破土,球場以芝加哥白襪的創辦人科米斯基(Charles Comiskey)來命名,2003年1月更名為美國行動通訊球場。舊科米斯基球場於1910年7月1日開幕,白襪在此共進行80年比賽。
夜景
礙於預算和時間,上午去SKYDECK參觀,因需排隊一個小時而放棄,去完海軍碼頭再到球場時,LA天使隊作客白襪主場的比賽已經打到第7局,白襪領先許多,已經開始有人離場。這一整天的行程下來,除了用餐和購買記念品外,居然未花一毛錢,還真是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