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1060625三峽-忠魂碑

忠魂碑位於三峽插角山區的竹林中,立碑源於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進入大豹社原住民領域開發山林資源,與原住民爆發衝突,造成大量軍警傷亡,稱為「大豹社事件」,為紀念傷亡的日本軍警,在事件發生地附近的山上設立忠魂碑。

忠魂碑地處三峽偏遠山區,可搭乘臺北客運807路由三峽開往滿月圓公車,於大義橋下車,自行開車則可由省道台3線,三峽往大溪方向,轉省道台7乙線往南,湊合附近接北114縣道往滿月圓方向,抵達大義橋頭後左轉接產業道路,至一處鐵皮搭棚地點接上山徑,穿越大片竹林即可到達。
大義橋
數年前在尋找三峽地區的礦場遺跡時,便已經注意到大豹附近有一座忠魂碑,但每回想要前去探訪時,不是準備不足路況不熟,再不然就是時間太晚,多次擦身而過,2014年在瑞芳懷山煤礦旁發現忠魂碑後,一探究竟的念頭便時常在腦海中盤旋,因而在此次的探勘活動行程中,將忠魂碑排在第一順位。
登山口
近期藍綠政治上的對立日趨激烈,一方要去蔣化拆除銅像,另一方也是打著轉型正義的旗幟,砍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銅像頭,破壞北投逸仙國小門口前石狛犬,這種以破壞古蹟文物作為政治訴求的情勢發展下去頗令人憂心,遭殃的是這些破壞後無法再重建回復的無辜文物。
登山小徑
插角的忠魂碑原本地處偏遠的山區內,近年經山友口耳相傳及媒體報導後,已廣為人知,也有原住民立委來此舉辦活動,對於古蹟文物的重視保存維護原本是件好事,但現今的政治氛圍下,這類具有政治意涵的圖騰碑文,更容易成為造勢破壞的關注焦點。
忠磈碑旁圍柱
忠魂碑建立的背景,早期三峽山區富含樟腦資源,山區皆為原住民的社地,清代原住民與漢人開發的地界設有隘勇線,置隘勇以保護開墾的漢人,日人治台後,開放業者進入原住民地界開發樟腦,而與原住民爆發武裝衝突,總督府派軍警前往鎮壓,造成大量的傷亡。
忠魂碑正面
大豹社原住民在瓦旦·燮促頭目領導下,結合漢人抗日義軍與日本對抗,最終不敵日本政府的軍隊與先進武器,於明治39年(1906)戰敗,稱為「大豹社事件」,事件後族人於大正10年(1921)左右被迫集體遷居至桃園復興山區,日本政府為紀念此一事件傷亡的軍警,而設立忠魂碑。
忠魂碑
此碑戰後荒廢,據稱於民國60年代以前,仍有日本遺族會到碑前參拜,公所也曾經修建登山步道,設置黃色木柱及圍繩,不過或許是真的太偏遠了,一股熱潮過後,經過多年無人聞問,恢復成原始林相,碑體周邊的參道,已長滿竹林,剩下碑體與四方形的基座平台尚稱完整。
忠魂碑側面
目前碑體因欠缺維護,植物生長,而於石塊接縫處開始出現裂解,極待新北市文化局將其列為文化資產,以確保碑體能夠受到良好的保存和維護,這些文物古蹟有其歷史價值與背後的意義,一旦遭受破壞,將難以回復。

2 則留言:

Wayne Su 提到...

獨步山林間的蕭郎大哥有整理全國各處的忠魂碑:
http://www.waytogo.cc/user/kenny/stele.htm#group_c

不過我只去過附近的:
http://mstar.pixnet.net/blog/post/31214871

Shepherd's Wolf 提到...

感謝您提供蕭郎整理的忠魂碑資訊,增加許多值得去探訪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