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990124三義-火炎山、卓蘭-大安溪大峽谷

大安溪為苗栗縣與台中縣之界河,而大峽谷與火炎山則分別位於大安溪之中下游地帶,兩處風景秀麗,有特殊的地質景觀,且路程接近,適合安排一日遊的行程。

[火炎山]
因為台北陰雨又低溫,星期六便回到台中避寒,隔天本想帶著股利一起同遊火炎山,但前一日在股東大會被大股東給否決,而且還被提醒要早點收盤,不得已只好一大早清晨5點多出門,從中清交流道上高速公路往北,接國道4號在后豐下交流道可避開后里收費站,之後沿著台13線經后豐大橋(大甲溪)往三義方向行駛,過義里大橋(大安溪)後在附近停車,火炎山之登山口即在高速公路橋墩旁。

寄件者 火炎山

寄件者 火炎山登山口
清晨六點,因為冬季日出較晚,公路上還有街燈微光,進入樹林裡後幾乎伸手不見五指,還好主要山徑寬闊不致於走失,從林間縫隙還可以撇見遠處高速公路車燈和義里大橋路燈,以及魚肚白的天際,至於大安溪則始終隱身於雲霧之下,難見其盧山真面目。

寄件者 高速公路與台13線夜景

寄件者 樹林小徑
火炎山名稱的由來,可以從清代蔡振豐的苑裡八景圖說、詩,中的─「火焰夕照」得知:「…削石成峰,長短不齊;土赤色,作火焰形。巔際生雲,則雨。夕陽回照,則作五彩色。山形變換,面面玲瓏,時作萬千形狀。」、「削壁危巖日已欹,嵐光五彩現離奇」。從晨曦至日正當中,或夕陽餘暉,陡峭的岩壁隨光影幻化成暗紅到黃再轉為橘色,數座尖銳如筍狀之山峰,加上險惡之礫岩地形,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故名。

寄件者 暗紅火炎山

寄件者 明亮火炎山

寄件者 筍狀山峰
火炎山區保留有相當豐富的各種植物群,其中有較罕見馬尾松原生林區,為保存本地特殊自然景觀和生態,民國75年6月劃為「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寄件者 馬尾松
火炎山地形上西陡東緩,山徑前半段主要是沿著崩崖區的邊緣開闢,豪雨時節經年累月沖蝕,切割面往往又極為平整,礫岩惡地極易導致山崩滑坡,形成土石流災害,也造就只有石頭沒有水的石頭河特殊景觀,有些山徑早已崩坍,新闢路徑向後退縮,臨崖處則用繩索或是小水泥柱架鐵絲網,避免遊客失足墜落。

寄件者 崩崖區

寄件者 臨崖處繩索

寄件者 火炎山峽谷石頭河
火炎山為苗栗丘陵與台中盆地地理上的分界,北部多山,南部多平原,亦是台灣南北氣候的分水嶺,以北陰冷潮溼,以南則溫暖舒適,因夏季的西南季風從平原吹拂至此遇火炎山而急速抬升,造成氣溫陡降容易產生霧氣,冬季時溼冷的東北季風也常滯留在火炎山,溼潤水氣凝聚形成濃霧特殊景觀,因此在高速公路往來三義地區常會碰到「南邊太陽北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的奇景。

寄件者 大安溪雲霧

寄件者 雲海
火炎山地區為大安溪舊河口沖積扇之扇面遺跡,因造山運動地殼快速隆起上升,約60-100萬年前由雪山山脈崩積土隨大安溪洪水不段沖刷至出海河口處,大小石礫混成急速堆積下來,形成巨厚礫石與砂土混成的火炎山礫層被推升成小山,即使在稜線上也仍隨處可見到大小不一的鵝卵石,岩性鬆散,靠近崖邊輕踩即滑落深谷,小石在重力加速度下,有時也會觸動大石連動,造成滾滾石流煙塵彌漫。

寄件者 陵線1

寄件者 陵線2
有山友在稜線較平坦的小山頭上以石塊堆疊成塔狀,共有兩處,經詢問常到此處的一對夫婦,他們笑稱這叫「雷峰塔」,每次經過即放一顆石頭,隔一陣子再來時可以檢查當時放的石頭是否還在,有人喜歡往上疊,也有人偏好放底下當基石,助人向上,我也撿了一顆放入雷峰塔,希望所有的煩惱從此就被壓在雷峰塔下。

寄件者 雷峰塔1

寄件者 雷峰塔2
火炎山高度602公尺,但也有一說為高度596公尺,有一顆編號159號三等三角點的基石,為苑裡鎮與三義鄉的界山。

寄件者 火炎山頂

寄件者 火炎山三角點
從山頂往北還可以通往火炎山北稜,在火炎山山頂沒見著鐵扇公主,借不到芭蕉扇,深怕家中那把火又燒起來,趕緊折回山頂前的叉路口,沿南鞍古道下山,山友們熱心提醒遇叉路就往右走,才不會通到垃圾場繞遠路。

寄件者 下山叉路
南鞍古道所面對的為火炎山東南麓山腳是沖積扇的最頂點,此地最早為平埔族-道卡斯日北社的活動範圍,後來以客家族裔為主,多來自三義、銅鑼、后里等地吃苦耐勞的客家鄉親,在此拓墾大安溪最大的卵石沖積平原。平埔族人溝通只依靠簡單單字語彙,如太太叫「牽手」、母親叫「阿依」,很多已融入閩南文化中,就是吸納傳承道卡斯人的口語習慣而來。
南鞍古道較平坦,還有挖土機在開路,該不會下次來就有柏油路直達山頂了吧!火炎山區也有許多相思樹,回程路上也發現了舊時用以燒相思木製作木碳的廢棄碳窯,已經變成堆放垃圾的坑洞,不能好好運用並加以立牌解說真是可惜,出口在台13線舊道上,離登山口不到2百公尺。

寄件者 碳窯

寄件者 出口
[大安溪峽谷]
大安溪峽谷位置在台中縣東勢鎮與苗栗卓蘭鎮的交界處大安溪河床上,如果從火炎山方向過來,則順著大安溪堤防邊道路往上游行駛,從台中方向過去則行駛國道4號高速公路,往豐原方向下流道,之後左轉接省道台3線,經石岡東勢後,過蘭勢大橋左轉,約2公里之距離即可抵達。所謂人怕出名豬怕肥,自從媒體報導後,此地已成為著名觀光景點,不但遊客變多,入口處道路兩旁已排滿賣小吃和當地農產品之小販,所以還不難找。

寄件者 大峽谷入口處
大安溪發源於原住民泰雅族人的聖山大霸尖山之西側,主要分布在苗栗縣以南,台中縣以北區域,上游主流名為雪山溪,向西流至東陽山北麓與支流馬達拉溪會合後,始稱大安溪,流經苗栗縣泰安鄉、卓蘭鎮、三義鄉、苑裡鎮、台中縣大甲鎮、最後在大安鄉出海,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達758平方公里,在白布帆以下由南轉向西流,河床也變的開闊出現河階台地地形,從內灣里以西則演變為沖積平原。

寄件者 大安溪河床
火炎山位置在大安溪流經三義、苑裡交界處,大安溪大峽谷則位在東勢和卓蘭交界的河床上,其成因為在民國88年09月21日凌晨01點47分於南投縣集集附近發生強烈地震,即位於日月潭西方12.5公里處,震源深度1.1公里,地震規模達7.3,稱為「集集大地震」或921大地震,因車籠埔斷層擾亂帶的擠壓推升而隆起,歷經近幾年來颱風豪雨,豐沛雨水匯為湍急的溪流,沖刷切割大安溪河谷,造成在蘭勢大橋以東之河床遭切割成二半,形成壯闊之大峽谷新地形景觀。

寄件者 大安溪大峽谷1

寄件者 大安溪大峽谷2
大安溪白布帆至蘭勢大橋河段原本即為沿斷層帶而發育之河谷,但其河床岩層與南北兩岸岩層走向及傾斜方向明顯不同,對岸的吊神山斷層清晰可見。

寄件者 吊神山斷層
大安溪峽谷迄今還未符合一般觀光景點所需具備之安全性,原因為這些新隆起的溪底岩層主要是砂泥岩,遠看雖然像岩層但質地卻非常脆弱,土質鬆軟很容易崩塌具危險性,所以也未設置任何解說牌,未變成正式觀光區,但假日遊客如織,河川局為維護民眾安全,在較危險處設置簡易欄杆及繩索圍住,並僱請保全巡視,以避免遊客發生危險,儘管如此,但同行之姪女仍感覺十分害怕,不敢靠近崖邊觀看,反而是那隻神經大條不知天高地厚,上星期二才剛掉第一顆乳牙的頑皮羊,到處蹦蹦跳跳令人擔心。

寄件者 害怕的姪女小瑄姐姐

寄件者 掉門牙的小羊
一段原本平緩的溪流河谷,因為地震而形成再加上河流的切割,形成綿延長約300多公尺,深達十餘公尺落差,氣勢驚人視野遼闊的大峽谷,還有大岩壁、瀑布、沙洲、溪流等地理景觀,都幾乎在幾個朝夕之間形成。
寄件者 大峽谷
寄件者 沙洲
寄件者 瀑布
看過一些其他人拍過的照片,再對照當日所見,有很多點已經因沖蝕而消失,所以大安溪峽谷是個還在與時間賽跑的美景,因為當地鬆軟土石仍在崩落、溪流持續切割河床,隨時可能有新的壯觀地形產生,現有地貌也可能隨時消失不見,氣候與這塊土地交互影響下充份展現大自然力量的偉大,現在如不把握機會,在幾年內不久的將來,尤其是颱風或超大豪雨過後,可能雄偉的峽谷就變成平坦的河床了。

寄件者 大峽谷1

寄件者 大峽谷2

寄件者 大峽谷3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124火炎山、大安溪大峽谷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原來故鄉也在狼爪之下,可見故鄉的美與純真。豐原至卓蘭還有很多農莊、果園很好玩,適合全家一起出門遊玩,祝一切平安、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