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球暖化處處強調節能減炭,原預測今年會是個暖冬,但接連著幾波寒流,溫度降到十度以下,大雪和低溫在全球各地造成重大災情,又有科學家說這是小冰河期來臨的徵兆,真讓人莫衷一是。台灣沒像高緯度國家那麼冷,所以家庭也就不會裝暖氣設備,因此冬天感覺特別冷,如何取暖就得各憑本事,連續的低溫也把泡湯的人全都逼出來,原本是打算到宜蘭爬山的,但天公不作美陰雨連連,才轉向去尋找野溪溫泉,位在大同鄉的溫泉當然成了首選,這附近有梵梵溫泉、排骨溪溫泉以及清水地熱,都是不錯的地點。
[梵梵溫泉、排骨溪溫泉]
梵梵溫泉係野溪溫泉,位於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旁梵梵溪河床岸邊,因為名氣大,所以假日人潮眾多,儘量於非假日來才比較不會人擠人。開車自宜蘭交流道下後,走省道台7線至英士社區,或搭乘台汽客運宜蘭往梨山(走台7線)或羅東往梨山線(走台7丙線),在英士橋站下車皆可。
英士村舊稱為梵梵社,民國60年6月才獨立設村,位在梵梵溪與蘭陽溪之匯流處北方約五百公尺,其地分上、下兩部落,現址滿清時期當時並無人居住,為溪頭族群的獵區,泰雅族人當時在梵梵對岸山腹及其以西的山區,建立巴墾、塔他罕、塔波三小社居住,因位於梵梵山之西南,故稱之為梵梵。在光復初期,因颱風連日豪雨成災,造成舊社址上方出現裂縫,基於安全考量經社眾協調同意,於是遷居至英士村現址。上部落在英士派出所上方海拔近四百公尺山腰處,坡度較陡,下部落位於英士派出所附近及其下方較為平坦之河床邊,多數機關學校均位於此處。
梵梵溫泉的泉源位在英士村的後山河谷中,目前無正式道路可抵達溫泉源頭,可經由村落學校旁上堤防,然後沿堤防往上游走,大約15分鐘即可抵達溫泉泉源附近,此路徑僅在最後到達溫泉處才需涉水。
另一條路線則是河床淺灘路線,從英士橋前下河床,經由河川中間砂石小徑往上游走,途中需多次涉溪,溪水還頗深,一般小轎車保證「雕洽」,假日期間整條溪幾乎被四輪傳動車給盤聚,在溫泉泉源處的河床上,早已停超過十部以上的四輪傳動車,還陸續有其他的車子正要涉水而過。很厭惡這些把車子開到不該開的地方的車主,為了一己之私,測試車輛性能以體驗征服艱困地形的快感,車隊往往成群結隊輾壓溯溪,使得溪流生物族群數量銳減,水土保持遭到破壞或是特殊地形景觀毁損,而且也常有車主因溪水暴漲,車輛被水沖走或受困沙洲,得耗費龐大社會成本出動救援,政府實應拿出一套辦法來抑制此種行為,並且教育這些車主,因為地形地貌或自然生態一但遭到破壞,是永遠性的毁壞難以回復的。
溫泉露頭在梵梵溪的兩岸,長度幾近50公尺,只是每年經過颱風掃過山洪氾濫,常會造成泉源被崩落土石或溪水帶來的泥砂所埋沒,但因來的人潮眾多,所以很快又被挖出溫泉池。
溫泉係因梵梵溪地處雪山山脈變質岩斷層帶,溫泉從斷層邊的縫隙流出,泉質為中性碳酸氫鈉泉,泉溫約攝氏52度,水色十分清澈,水量雖小但終年有水。
正當在溪邊研究要從什麼位置涉水過去最安全的時候,旁邊小紅帽正在捲褲管準備往前衝,急忙把她拉住,四輪休旅車開過去都快一個輪胎高,如果是一個人來涉水是沒問題,但背著小孩過去實在是太危險行不通,只能眼睜睜看著對岸有車的人泡湯話燒,父女兩人無可奈何的身影在彼岸話冷。
為了不讓大老遠跑到宜蘭的小紅帽失望,也為了要把躍躍欲試,已經把襪子脫掉,褲管捲到膝蓋上頭,踩在溪中大石上,一心只想過河的小紅帽拉回來,只好答應帶去另一處
排骨溪溫泉泡湯,那邊人應該比較少。
排骨溪(林森巷【Pa kus】)一帶亦是英士村的範圍,為北部橫貫公路的終點,兩地距離約十分鐘的車程,請參考拙著另一篇網誌介紹。
各位長期支持本網誌的忠實讀者們有福了,無需再費心去破解無名小站的辣妹相簿,這次終於在排骨溪溫泉畔,偷拍到泳裝美少女泡湯照片。
[清水地熱]
清水地熱是去年夏天參觀綠博時順道造訪,位於大同鄉清水村南側的清水溪谷中,開車由羅東經台7丙線可抵達。泉源在溪水淺灘河床上,由地下冒出水量甚豐,泉溫高達95度以上,泉質微黃而略帶硫磺味屬鹼性泉,但因泉溫過高幾乎滾騰,並不適合泡湯,比較適合煮蛋。
當初來此是因為新聞報導,清水地熱池接連傳出小孩燙傷事件,被林管處用土石將地熱池露頭封埋,地熱原本便有危險性,家長本應多加注意兒童安全要負最大責任,但官員鴕鳥心態手法粗暴,感覺有點因噎廢食。現場遊客多也吸引攤販許多聚集,整個地熱區域位在清水溪河川中央行水區上,的確是不適合在泉源旁蓋一些遊憩或保護設施。
1976年中油公司在此鑽井探勘,發現蘊含豐富地熱極具開發價值,終於在1981年完成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後來移轉給台電公司經營,但因營運時面臨嚴重的機件結垢,深部熱水溶有大量二氧化碳,就好像汽水一樣,一開瓶後全湧出來,造成井口、井壁、或生產裂隙內產生碳酸鹽沉澱,使管路堵塞生產效率降低,另含大量腐蝕性物質之蒸氣,對於水管、發電機組等設備材質造成損害等問題,也影響到發電成效,於1993年已關閉。
清水地熱區附近仍維持著純樸原始山林風貌,未受污染和破壞的自然環境,加上豐富的地熱資源,是國家珍貴天然觀光資產,政府應有遠見,整合地方政府、林務局及台電公司等機關,闢建地熱公園,即便地熱發電仍有無法克服的技術瓶頸,但台電公司地熱發電廠仍可作多元化應用,廠區如不發電,現有地熱井水亦可提供泡湯戲水等觀光用途,或栽種溫泉農作物,河川地也可以維持地熱原貌,比照冬山河一樣略加整治,引導民眾至安全的地方旅遊,花費不多卻可帶來更多觀光收益,而不是用這麼粗糙的處理方式,造成多輸的情況。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117溫泉探源(四)-梵梵溫泉、排骨溪溫泉、清水地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