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2日 星期日

990912平溪-平溪車站、觀音巖、五坑(台誠煤礦)

從六月初開始,原本只是計畫夏日瀑布之旅,搜尋平溪鄉大大小小的瀑布,出入平溪多次,卻意外走訪許多礦坑的遺跡,與平溪沿線的迷你車站風光,此行特別來到平溪車站,將車站系列暫告一個段落,但周邊還有很多沒去過的礦場,留待以後再慢慢探索。

平溪老街每次經過時總是人聲鼎沸,很少真正停下腳步多看幾眼,因為汐平公路、北106縣道及台鐵平溪線等3條主要的交通幹道,皆在平溪老街附近交會,所以一到假日,遊客擁入老街參觀,常會遇到塞車的景象,因此趁著一大清早,還未有遊客出沒,靜靜欣賞煤鄉山城的朦朧美。
平溪和菁桐一樣,地處3個村行政區之交界,如以平溪車站為區隔,東邊屬嶺腳村,西方為平溪村,若以基隆河為界,以北為平溪村,以南屬石底村,從106縣道跨越石底橋後,便進入平溪老街。
石底橋
平溪街1
平溪老街舊稱「石底聚落」,主要由南北縱向的平溪街,與東西向的中華街及公園街所構成十字街道為主體,依著基隆河畔北面的山坡而建,老街略帶點坡度,舊時的狹窄石板路,已經改鋪為花崗石的觀光步道,日據時期「石底街」上的房子,都是用日本運來的杉木所建,不過傳統長條型的街屋,也多翻修為水泥樓房,老街巷弄間的商家,以經營柑仔店為主,亦有許多的鄉土小吃間雜其中,為平溪沿線各車站中,最熱鬧精華的地段。
公園街
中華街(平溪橋)
由於來的早,街道上未見到遊客,多數的商店也尚未營業,見到的多是當地人在家門前閒聊,悠閒而富人情味的氣氛,此刻最能體會。當火車緩緩從老街的上空駛過,這幅景象曾出現在知名的泡麵廣告上,使張君雅小妹妹的名字一砲而紅,也讓平溪老街從此多一個君雅大道的別名。
火車頭上過
三坑溪火車鐵橋
右轉中華街通往平溪車站,中華街上的平溪橋跨越三坑溪,三坑溪發源於石筍尖北側與姜子寮南麓,汐平公路即沿著三坑溪而開闢,平溪橋的左側另有一座火車鐵橋,3根巨大的灰黑色橋橔立於溪中,鐵橋比平溪橋高上一層樓,兩旁的樓房緊鄰鐵道夾溪而建,讓溪流顯得更加緊窄,三坑溪流經此處坡度變緩,並匯入基隆河,平溪舊稱「平溪仔」,指基隆河上游多急流險灘,流經此地後河道變的平緩,故稱之為平溪。
三坑溪匯入基隆河
中華街
步行至中華街盡頭後接上鐵道,來到平溪車站,平溪線原稱為石底鐵道,早年由台陽礦業的顏家所建,大正10年(1921)7月才正式宣告竣工,全長12.9公里,共耗資230萬日元,昭和4年(1929)日本殖民政府為貫徹鐵路國有政策,由日本政府出資100萬日圓向顏家收購,並名稱改為「平溪線」,並於該年10月1日設「石底驛」,在民國35年(1946)才改稱「平溪」,設有岸式月臺一座,平溪線從三貂嶺站起,共經過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菁桐等6個站,這些車站地名及順序,經過這兩三個月的探訪,變的再熟悉不過。
平溪線鐵橋
平溪車站
車站對面的樹林裡,又再次見到熟悉的身影,有長尾山娘之稱的台灣藍鵲,4~5隻穿梭在枝頭上覓食,平溪真的是台灣藍鵲的故鄉,最喜歡看牠們的長尾陣,藍色的身影在天空中列隊飛行。
台灣藍鵲
平溪郵局位於平溪街上,設立於昭和16年(1941)10月,最早稱為郵便局並兼辦電信業務,該郵局有個據說從日據時代使用至今的直立式郵筒,由圓筒型鑄鐵製造而成,這種郵筒在民國50年代還頗常見,不過因為佔空間,大多在道路拓寬後拆除,改立方型的郵筒,所以此郵筒便成為目前全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老郵筒,目前擺設在郵局的門口,造型古樸,吸引不少遊客到此合影並投遞明信片,傳送祝福給遠方的親人。
平溪街2
郵筒
郵局後方有小徑通往觀音巖,該廟為台灣光復首屆平溪鄉長林有財先生,於民國38年發現勘查適合闢建公園,於是利用山坡石巖開鑿石洞,供奉觀世音菩薩,民國41年秋完成建廟的雛形,並命名為觀音巖,廟旁有鄉民立頌德碑,說明鐵路建設與煤礦開採對地方之貢獻,碑文摘錄如下:
我平溪鄉原為一極偏僻之山村 交通不便 地瘠而民貧 惟今日之所以能成繁盛之區者 實皆出自鐵路開通與煤礦完成之賜也 此二者何由而來 吾人不可無以誌之 距今三十數年前 故潘炳燭先生出長吾鄉 為吾鄉發展計 將其出願採煤權 獻與故顏雲年 國年兩翁 請為啟發本鄉 顏翁為當時礦界巨星 雖覺經營非易 然為潘氏熱誠所動 遂慨然應允 乃集鉅資創立台陽礦業公司建設鐵路 自三貂嶺至菁桐坑間蜿蜒十二公里 積極開礦 幾經挫折 始告完成 後該鐵路雖為政府買收 改稱平溪綫 然推原其始 實屬顏翁創建之功 又該公司煤礦復能銳意經營 今猶賡續開採 每年產煤約近二十萬噸 工資等費 泰半散於本鄉 於是吾鄉日形發展 鄉民安居樂業 遂成今日之盛焉 吾人飲水思源 愧無以報 爰經鄉民代表會及建設委員會公決 建立本碑恭誌其事 以頌顏潘三公之德 並以昭告來茲
中華民國四十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臺北縣平溪鄉鄉民公立
觀音巖
頌德碑
當地為發展觀光,在寺廟的右側開鑿八仙洞,開鑿的時間點讓人有些困擾,洞口右上角刻有民國64年作山洞捐款5千元的信徒名字,八仙洞旁解說牌最上頭寫著1971,而內文又說是1983年所建,真令人莫衷一是,不過可以確定的,寺廟於民國72年增建2樓。洞內有條主要通道,長度在百公尺以內,洞穴高度約2公尺,寬度可容兩個人行走,裡頭冬暖夏涼,入口處右側有處許願池,供奉觀世音菩薩,主通道的兩側又有偏洞,洞內有安裝燈光,但點了不會亮,只能摸黑欣賞,藉由相機的微弱紅光,可看到這些偏洞內設有水泥磚頭打造的桌椅,有的為單獨空間,有的洞穴互相串連,主通道通往後山公園的步道,但為鐵門所阻擋,還是得經由寺廟左側繞過去,才能到達另一端的出口。
八仙洞入口
八仙洞穴
寺廟的左側,另開鑿5個防空洞,最右邊的洞口最大,愈往左則愈小,成人進入坑內需彎腰,坑洞最深處應不超過5公尺,有些坑洞兩兩相連,但內部並不平整,有高有低,洞口內外均長滿苔蘚,據稱這些坑道為日據時期所遺留下來,戰時躲避空襲之用,不過看起倒比較像是僧人閉關修練之處所。
防空洞
防空洞內部
從防空洞旁步道續行,右側有條小徑可登上觀音巖的後山,山頂原有一座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報鐘亭,二次大戰時,由於山丘地勢高,視野佳,日人為確保煤礦開採及運煤火車安全,於是興建紅磚構造的報鐘亭,派員監控美軍飛機,遇有狀況則發布警報,通知人員疏散,躲到底下的防空洞避難,報鐘亭經過整修,加上水泥底座,並貼上白色磁磚,看起來反而不像是古蹟。
觀音巖寺公園
報鐘亭
沿著平溪街續往山上走,道路挨著三坑溪開闢,相關的資料顯示,在三坑溪的兩側,當年也開闢了石底三坑及四坑(浦田坑),不過確切的位置並不是很清楚,只好邊看地圖邊找路,靠近汐平公路附近有座橋,橋邊又有一座已廢棄之小水泥橋,看到這座橋感覺好像很接近礦坑位置,應該要繼續順著三坑溪往上游找,不過當時卻相信了GPS的指示,往右後方的道路繼續上山,產業道路旁無任何住家,盡頭為6根大型水泥涵管擋住去路。
三坑附近一座廢棄水泥橋
產道盡頭
道路右側另有水泥小徑往下,走到盡頭為一戶無人居住的農家,下方還有一座大池塘,這個地方感覺像是一座荒廢的營地,還有一些卡通人偶圖案,GPS定位此地為三坑所在,四周的草叢間搜尋半天,一無所獲,找不到任何礦場的遺跡,只發現一條已經被雜林掩蓋之水泥小徑,往下可以通往平溪老街。
三坑附近農家
水池
回到水泥涵管處,繞進障礙物後方察看,這裡是平溪的垃圾掩埋場,記得幾年前從嶺腳寮走中窯尖,循稜至羌子寮山,最後下山便是行經此地,底下為一大片美麗的山谷,竟闢為垃圾掩埋場,十分可惜,道路盡頭處有座貨櫃屋,左邊山壁居然有3層樓的廢棄建築物,已經被拆除到只剩樑柱與殘牆,究竟當初由誰為何目的而建,無蛛絲螞跡可循。
廢棄建物
附近山頭
由於三坑附近找不到農家可詢問,盲目的探索徒勞無功,只得暫時打住,多搜集些資料再來比較妥適。回程循106縣道,過大湖格隧道後,便進入石碇鄉,道路右側有處小隧道,過隧道後之產業道路可通往耳空龜奇岩,最後抵達汐止,此處為石底五坑所在。
往耳空龜隧道口
隧道口福德宮
經過三坑亂槍打鳥的經歷後,還是要問一下在地人,才不會又白忙一場,產業道路旁的民宅邊,有個阿伯坐在一旁,解釋來意後,阿伯透露他曾經在五坑當過礦工,一共工作19年之久,他說現在才去照相,來的太遲了些,因為坑口早已被土石掩埋,但礦場的建築物還留存著,他指出往耳空龜的方向,經過一處福德宮,之後就可以看到天車間,坑口就在對面的菜園內。
已荒廢的雜貨店
福德宮
依照阿伯的指示,先找到福德宮,福德宮算是礦場附近的指標建築之一,有礦坑就有土地公,保佑礦工入坑能平安歸來。距離福德宮約百公尺處,道路左側有2棟水泥建築物,此處即為台誠煤礦的事務所,台誠煤礦的前身為台陽礦業公司的石底五坑,水泥建築物的2樓頂原本還有木造的牆壁及屋頂,木造的部分已經滅失,阿伯所稱的天車間應指此棟建築,用以放置捲揚機,進行出入坑道的操控作業,煤礦運輸主要依靠敷設之輕便鐵道為主,由於台車無自主動力,需在坑口高處放置捲揚機,藉由鋼索拉放移動台車進入坑道。
台誠煤礦事務所(五坑)
台誠煤礦礦場建物
石底五坑開坑於大正12年(1923),一開始使用蒸汽動力採礦,利用三分仔車拖到菁桐坑透過鐵道往外運輸,不過後期多利用卡車搬運,改走石碇方向運出煤礦,台陽礦業收工後,將礦場移轉給私人,改稱台誠煤礦,一直營運至民國89年才收坑,為當時台灣最後的4座礦場之一(台誠煤礦、利豐煤礦、裕峰煤礦、安順煤礦)。
天車間的對面是一座菜園,一位阿婆在田裡工作,阿婆說菜園旁的建築物是礦場的浴室,現在為阿婆所居住。除了這3棟建築物外,其他採煤用的機具幾乎不見蹤影。
五坑礦場浴室
五坑入口菜園
自菜園小徑走到靠山壁的地方,有一小處凹陷,外邊已被姑婆芋和筆筒樹等植物遮蔽,底下看似有暗坑,小心翼翼撥開植物露出山壁,壁面有開鑿過的痕跡,下方則被稀鬆的土石所覆蓋,這裡就是石底五坑所在,果真如同阿伯所說,這個坑早已塌陷,後來再次向在外頭種菜的阿婆求證,確為五坑沒錯,五坑在耳空龜山上另有礦坑,有台車道通往上頭,不過路徑已不明顯,在耳空龜山上曾見過礦場所架高空索道的柱子,這一片荒涼的景象,很難與當時的盛況聯想起來,真的是來的太晚。
雜草堆中的五坑坑口
五坑坑口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912平溪-平溪車站、觀音巖、五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