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榔尖、石筍尖及峰頭尖合稱為平溪三尖,其中以薯榔尖最高,峰頭尖次之,石筍尖最矮,3座山皆以山頂遠望特別尖銳突出而聞名。石底二坑位在薯榔尖及石筍尖兩山所夾之谷地間,谷地間有條菁桐古道,可通往磐石嶺。
石筍尖一共有4個不同的登山口,其一位在汐平公路的最高點磐石嶺,由北往南最省力也最刺激,其二亦是於平溪村的汐平公路上,靠近三坑山的地方,第三條由菁桐國小旁鐵道邊的岔路,亦可上抵石筍尖。最後一條則是由菁桐車站後方,洗選煤廠的左側,經過二坑聚落,循舊時台車的路線,亦可以到達登山口。此行是規劃由第4條路線進入,自行開車可從石碇行駛106縣道,至二坑站附近往選洗煤廠方向的小路進入,或由木柵搭乘台北客運1076路(原16路)開往平溪的班車,在二坑口下車,亦可以搭乘平溪線火車,在終點站菁桐下車皆可。
當頑皮羊說要跟著去爬山,條件是要刺激一點的,心裡頭想了一下,決定選擇石筍尖,這條路線清晰,需手腳併用有點難度,還頗適合親子同行,另一方面登山口離石底二坑近,順便探索一番。
從選洗煤廠左側的柏油路坡道進入,跟著路旁綠色水泥欄杆前進,先經過一整排的平房,這裡便是二坑聚落。二坑距離菁桐車站較近,住家較多,多為早期礦工居住的工寮,建築有木造及磚造兩種,木造平房保存下來所剩不多,僅有一棟比較完整,黑色的木頭配合藍色的門窗,看來特別顯眼。
其餘的磚造平房架構與一坑附近類似,為台陽公司所建之工寮,住家對面道路的下方,另有一座石砌的土地公廟,小廟的石砌廟身仍在,但加蓋了磚紅色的水泥建築,讓廟的規模看起來大一些,這裡是二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通往登山的道路,係當年採礦興築之台車道,拓寬後加鋪柏油改建而成,可通行小客車,但道路狹窄無法會車,容易進退兩難。
道路筆直的從岩壁中間通過,兩側山壁切割面近乎垂直,這是當年採礦時,為便利運煤台車通行,鑿山開路之成果,運煤皆以重車下,輕車上的流籠臺車道為主,盡頭處是一座小型的停車場,石筍尖的登山口即由右邊的階梯進入,前半段坡度較平緩鋪設階梯步道,全程有樹蔭遮蔽,免去日曬之苦,後半段的坡度較陡,山徑旁邊皆有繩索,提供輔助攀爬之用。
帶小朋友去爬山,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能讓小朋友以為在爬山,要不停的分散其注意力,將思緒導到別的地方,否則一旦感覺累了無趣了,不想動就傷腦筋了。為讓小朋友忘記爬山的疲累,開始聊她最愛看的萌學園之萌騎士傳奇,這是一齣給國小學生看的偶像劇,劇情和演技便不用太在意,幸好有陪看過一兩集,知道劇情在演些什麼,還幫她取了一個新的角色名字,叫做萌學園之小荳荳,拿手絕活是可以將炸彈變成小荳子,讓壞人吞下肚然後爆炸,她很喜歡她的角色,撿了樹枝當魔法棒,兩人在嘻哈聲中攻到山頂。
石筍尖的山頂是一塊大岩壁,上頭的立足點空間不大,但是視野良好,先將背包放在山頂側邊的樹林裡,和小女爬上岩壁至最高點,峰頂之上有顆石頭,上部凹陷像是張石椅,又被稱為「皇帝石椅」,平溪鄉民傳說,命薄的人最好不要多坐,以免折福。
大人坐石椅有些勉強,因屁股骨架太大坐不進去,小朋友坐上去就剛剛好,四周環視具360度的視野,在峰頂上居高臨下,有種睥睨天下,唯我獨尊的感受。晴空萬里,山下基隆河谷一覽無遺,位在菁桐村石底大斜坑旁的捨石山,像是被淺綠色的帆布蓋住一般,在周邊深綠色的森林襯托之下,更顯得與眾不同。
石筍尖的東邊即是
薯榔尖,峰頂海拔614公尺,較石筍尖海拔472公尺,高上142公尺,薯榔尖在調皮羊滿3歲的前夕,便帶她去登頂,沒想到4年後才又登上平溪三尖的另一尖,也許下次可以再帶去挑戰峰頭尖。
石筍尖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由汐平公路的最高點磐石嶺的方向看過來,為光禿之峭壁懸崖,其山形像是豎立之竹筍十分壯觀,但如果從菁桐的方向看過來,則看不到峰頂的石筍,形狀反而像是皇帝的龍椅,所以也有個「皇帝椅山」的外號。
曾經由磐石嶺的方向,翻過中間的山頭,然後再攀爬石筍峭壁至峰頂,這一段攀岩的過程相當刺激,踩住不是很牢靠的繩索所綁的繩梯,踏在獨木搭建的峭壁通道上,上山還容易看到樹枝可資攀附,但從峭壁下山則易踩空,所以為安全起見,父女倆仍循原路下山。下至山腰通往三坑山方向之岔路,遇到兩個阿伯,一個是在山頂見過的,另一個則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未攻頂在此休息。
登山口旁邊的野溪,由於近日颱風帶來充沛的雨水,流水淙淙,溪底河床有一小段坡度,岩壁光滑,溪水從中流過形成滑水道,溪水冰涼又有樹蔭,在此戲水泡腳,洗去登山的疲憊。
從石筍尖與薯榔尖所夾之谷地,順著溪流旁的步道往上游行,會先接到通往薯榔尖的岔路口,取往右之步道,則進入菁桐古道的路線,菁桐古道係通往汐平公路的磐石嶺,從磐石嶺往北則進入到汐止地區,菁桐古道是日據時期,住在汐止的礦工,進入到平溪採礦的重要交通幹道,正中午的時間,已經爬過山,不適合再帶小朋友走到磐石嶺,只帶小朋友到礦坑的遺跡前探險。
從往薯榔尖的岔路口過後,約十餘公尺處,靠山壁的地方,有一處廢棄的礦坑,坑口用樹木釘的圍籬封住,這裡便是二坑,或稱為石底二坑,坑口的位置朝菁桐的方向,所以如果從磐石嶺的方向下來,是不容易發現的,坑內曾經用磚塊封住,但後來又再被打開,坑洞內部形狀保持良好,坑內積水不深,水質十分清澈。坑口旁還有個小石洞,大小約兩坪左右,裡頭還有蝙蝠棲息,此洞並不與二坑的坑道相通。
循菁桐古道再往上走,靠近水泥橋,階梯旁邊另有第2處坑道,兩處坑道距離相近,應該是可以互相連通的,坑道口僅餘一小縫,要爬進去不方便,接近坑道口約10公尺處,已被坍塌之落石給完全覆蓋。石底二坑開坑於大正15年(1926),坑口海拔305公尺,早期石底地區各坑煤礦運輸不易,均位在溪流旁邊,坑與坑間為山所阻,因此後來台陽規劃從地底打通這些坑道,坑內集中搬運,於是昭和12年(1937)大斜坑開坑,昭和14年(1939)大斜坑開鑿完成,二坑位在中央,改為排氣坑而不出煤,一直到民國64年大斜坑廢坑後,才又重啟煤礦開採活動,廢棄之台車道又恢復使用,至民國76年讓售才停止採礦。
石底二坑是距離石底大斜坑最近的坑道,因此石底大斜坑施工後,最先貫穿的便是二坑,和小女從二坑口步行至石底大斜坑,大約只花20分鐘左右。石底大斜坑之貫通,有賴精密之地底測量技術,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否則就不知道會連到什麼地方去。經由石底大斜坑的施工技術,足見當時台陽公司重視技術人才,引進先進技術,加速煤業電氣化與機械化,只可惜這些採礦的技術,如果當年政府能積極輔導,讓產業與時俱進,說不定還能從事技術輸出,拓展產業的第二春,而不是只有留下礦場遺跡,讓後人不勝稀噓。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922平溪-石筍尖、二坑
2 則留言:
小羊改為小荳荳,真是太棒.以後叫為小仙女`小荳荳`.
小羊太頑皮,一點都不像小女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