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1030301信義-象山、拇指山、南港山、九五峰、新生煤礦(和興煤礦)

拇指山為信義區與南港區之界山,以山形似拇指而得名,海拔373.9公尺,象山位於其西北面,與虎、豹、獅等三山合稱四獸山,南港山在拇指山北北東方,為南港山系的最高峰,海拔375公尺,毗鄰的九五峰因楊森將軍以95歲高齡登頂而得名。和興煤礦位於拇指山的西方,自日治時期即開採,戰後周毝以新生煤礦名義繼續經營,民國54年收坑。

上週拜訪過金興煤礦後,心中念念不忘要尋找鄰近的和興煤礦,從地圖上檢視附近地形後,發現此區域的登山步道十分發達,於是便規劃象山、拇指山、南港山、九五峰,最後再到和興煤礦的路線,山勢不高,估計是個輕鬆的路線,擇定下午輕裝簡從家中搭捷運至象山站。

象山站

象山站為台北捷運信義線的起點站,102年11月24日正式通車,因位於象山的尾稜而以之為站名。中強公園在象山站的南方,早年為軍方的三張犁靶場,自日治時期即開始啟用,隨著信義計畫區的發展,靶場遷移而改建為公園。

靈雲宮

順著中強公園旁的信義路五段150巷直行轉22弄,代天殿靈雲宮在象山登山口的左側,受限於空間,該宮並無廣闊的廟埕,廟身為現代化鋼筋水泥大樓,建於民國51年,宮內主祀三聖大帝,副祀濟公、玄天上帝、九天玄女、觀音佛祖、三奶夫人、十八羅漢、地藏王菩薩、包青天大人、都城煌爺等道教神明,每年農曆8月26日舉行祭典。

代天殿一門忠烈

最上層代天殿,中央牌匾一門忠烈,左右兩側則為楊家將及天波府,三聖大帝指北宋名將楊六郎之子楊宗保,小時候經常看楊麗花歌仔戲,楊宗保與穆桂英是齣歷久不衰的戲劇,主要講述楊家戍守邊疆抗遼,朝廷忠奸鬥爭的故事,楊宗保由楊麗花擔綱,穆桂英則是許秀年飾演,兩人身段唱腔絕佳,默契十足,忠孝節義的故事扣人心弦,每晚總要吃飯配電視才覺得有味道。

象山步道起點

楊家將演義中第一代楊業又名繼業即楊令公,與佘賽花即佘太君或稱楊令婆,共育有7子2女,分別為大郎淵平、二郎延定、三郎延安、四郎延輝、五郎延德、六郎延昭、七郎延嗣、八姐延琪、九妹延瑛,另有一義子八郎延順。天波府為楊業的府邸,位於北宋首都東京(今開封市)城內西北隅,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楊府。

象山上的古墓

在金沙灘一役中,楊業率7子出戰,遭遼軍大敗,楊令公不甘被俘而撞李陵碑自盡,大郎、二郎、三郎戰死,四郎被遼招為附馬,後來返鄉探親成為著名京劇四郎探母的橋段,五郎則易容逃脫後上五台山出家為僧,僅六郎敗走返回朝廷告狀,七郎被潘仁美射殺。楊家的英勇抗遼事跡於北宋時即名滿天下,南宋時遺民更加崇拜英雄,民間藝人遂將楊家故事發揚光大,甚至創造出史書上未記載的楊宗保,歷朝歷代更添加許多神話和人物情節,成為戲曲和說唱文學最喜歡的題材。

六巨石

楊六郎延昭娶柴郡主為妻,生下楊宗保,少年時便跟著父親出征。遼帥蕭天佐設下天門陣,為破此陣孟良上五台山請五郎,告知要用降龍木作斧柄,楊宗保前往穆柯寨尋找鎮寨之寶降龍木,卻遇到武藝超群、機智勇敢的寨主穆羽之女穆桂英,兩人數度交手,楊宗保屢次遭計謀過人的穆桂英生擒再縱放,因而互生情愫,最後結為連理。

象山崗

穆桂英智勇雙全,與楊家眾人比武鬥法,皆遭降服,因而獲佘太君力薦擔任主帥,但朝中奸臣從中作梗,皇帝請出呼延贊老將軍與之比武,亦是穆桂英獲勝,最後取得帥印,大破遼帥蕭天佐的天門陣,使遼國退兵。之後楊延昭病死關外,楊宗保在兵征西夏時陣亡,楊家男丁俱為國捐軀,為保北宋江山,最後由楊門女將中的12寡婦征西。

象山

楊宗保與穆桂英育有一子楊文廣及一女楊金花,從正史來看,楊宗保應為虛構人物,楊文廣才是楊延昭之子,但穆桂英可能真有其人,楊文廣妻慕容氏可能便是音轉而成為穆姓。正史中的楊家或許並未如此曲折動人,但經過千百年的加油添醋後,反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

象山基點

連假期間登山的人特別多,從靈雲宮旁的石砌階梯步道一路走來,沿途人潮絡繹不絕,象山以山勢似象而得名,海拔僅183公尺,雖然高度不高但山勢陡,一口氣不休息登頂累得氣喘噓噓,稜線的階梯即是象鼻,山頂的六顆巨岩被稱為老萊峽,大約是象頭,象山頂的最高點則是象背,頂上視野遼闊,山下即為繁華的信義商圈,著名的地標101金融大樓成為拍照必要的背景。

福德祠

象山頂上的岔路很多,四通八達,稍事休息過後,選擇往拇指山方向,稜上的路線平緩,沿途有數座涼亭可供休憩,此路線的遊客少許多,大約到中途便可瞥見南港山,有如同一堵高聳城牆般矗立眼前。山徑旁突然出現一間福德祠,牆面以紅磚砌成,內部供奉石刻土地公,左側牆面上一面由水泥塗成的長方形模板,上刻:「民國四十三年七月 新生煤礦重修」,新生煤礦便是今日的目標。

忍字碑

來到拇指山腳下的岔路口,直行的平緩路段可前往妙高台,然後再越嶺至木柵,岔路口附近有一忍字碑,刻在一顆巨岩上。折回取道左上的岔路,接下來是一大段陡峭的上坡路,跟一開始爬象鼻的那段路差不多,感覺像是爬了第二座象山。

陡上階梯

所幸此段艱難的路程皆位於濃密的樹林內,階梯兩側的邊石鋪滿綠苔,清新的涼風從林間拂過,帶走狂飆的汗水和熱氣,一開始還能夠快馬加鞭,但走到中段腿部的肌肉變酸,只得放慢腳步老牛拖車,陡上的路程在半途的休憩平台終於得到緩解,此處已可見到信義快速道路兩隧道間的平面路段,以及金興煤礦的聚落。

拇指山

休息喝過茶水體力恢復後繼續出發,不到十分鐘便上稜,路線變得平緩,不過拇指山的山峰狀似拇指突出於稜線,得再從右側岔路切入,山頂由巨大裸露的岩石所形成,山徑沿著岩壁闢建,窄小的路段僅容一人通過,上下山的人潮較多時,還得遵守先下後上的規則排隊等候。

拇指岩

拇指山海拔高320公尺,山頂全為光凸的岩石無綠樹遮蔽,擁有360度的絕佳視野,山頂的巨岩平滑似指腹,岩石刻滿到此一遊的單位和人名,西側岩壁似指背般垂直陡峭,山壁鑲嵌許多道教神祇的石碑,可能也是看中此山嶙峋擎天,或許為仙人降臨修道顯神跡之處所。

風鈴花

拇指山到南港山這一段稜線高低起伏不大,僅有中間一小段與靠近南港山時有較長的爬坡,其餘路段風光明湄,視野良好,尤其春暖花開時節,黃花蔓陀羅大型下垂喇叭狀的花冠開得燦爛,十分搶眼,風鈴花小巧似吊鐘般迎風搖曳生姿,亦不遑多讓。

黃花蔓陀羅

曼陀羅花全株有毒,種子毒性最大,雖然誤食造成瞳孔放大、吞嚥困難,不過其中內含一種東莨菪鹼的成份能產生麻醉作用,使肌肉鬆馳,汗腺分泌受抑制
,中醫取其製成蒙汗藥,華陀也曾取其成份製成麻沸散,皆當成麻醉之用。現代藥學則取東莨菪鹼製成藥物,外號稱為魔鬼的呼吸,無色無味且有強烈的致幻效果,讓人喪失心智,任人擺佈。

南港山

南港山至拇指山連稜均屬南港山系,且為信義區與南港區之分界,山勢呈現西陡東緩的單面山,南港山頂的東坡平緩,裝設許多電視台的轉播設備和電台天線,最高點海拔375公尺,夾在轉播區鐵網圍牆所包夾的區域內,藏著一顆695號的三等三角點。

九五峰

距離南港山頂約50公尺處還有另一座約等高的山頭稱為九五峰,據說是因為被稱四川王的楊森將軍在95歲高齡時登臨此山,為紀念此事便在山頂巨石上刻九五峰,期勉後人多鍛練身體,向他老人家看齊。楊森將軍生於光緒10年(1884)2月20日,卒於民國66年(1977)5月15日,得年93歲,自稱是北宋邊將楊繼業的後代。

華八仙

據當時探望臥病在床楊森的人轉述,楊自稱已97歲,因此才有可能95歲登九五峰,楊森一生有原配妻子1人、續弦妻1人、妾11人,兒子21個,女兒22個,其中第12姨太張靈鳳,17歲嫁給當時已90高齡的楊森成為如夫人,並生下一女,楊森的天賦異秉,令人嘖嘖稱奇。

往慈惠堂岔路

眼見天色已晚,九五峰未休息便折返,中途取主步道右側的山徑下山,節省體力繞過中間需往上爬的山峰,經過拇指山、忍字碑回到往吳興街的岔路口,左側階梯直下至慈惠堂,該堂位於半山腰,後方有大型的濟公塑像,堂內供奉五路財神、王母娘娘、天上聖母、關聖帝君、鐘魁、地藏王等各式大型神像將近百尊,堪稱神佛雕刻藝術的寶庫,堂下的空地為和興煤礦,礦場建築多已拆除,改建為乾坤洞、如來洞、至聖洞等。

北臺慈惠堂

和興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291號,日治時期為原礦2894號,昭和11年(1936)11月由楊天賦設立礦權,面積155,920坪,礦區範圍包括台北州七星郡內湖庄四分子及後山地區,而該礦區是由原2510號所分割出來,故其設權時間可回推至大正13年(1924)9月,其面積894,291坪,礦業人為松本儀之助外一名,大正14年起礦業人變更成鄭肇基,直到昭和8年才由楊天賦接手經營,昭和10年首次出現和興炭礦的名稱,礦業人仍為楊天賦,代理人鄭鴻源。

和興煤礦礦場

昭和11年11月礦權人楊天賦將原2510號分割出2892號18,280坪、2893號234,157坪、2894號155,920坪、2895號59,464坪等4筆礦區,原2510號減為363,470坪。昭和12年原2510號變為礦業人蔡敏庭,代理人鄭邦吉的和興炭礦、原2892號蕭貴川的源豐煤礦、2893號、2894號、2895號由鄭蔡氏秋霞的和興炭礦經營。昭和13年2893號劃為羅水吉所有,2895號變更為金興炭礦合資會社,至於原2510號則由潘廼賢,鄭水源成立新和興炭礦,原2894號則仍維持和興炭礦名號,亦由潘廼賢,鄭水源2人經營到戰後。

拇指山莊曾是事務所

根據松山區志所載,潘迺賢明治32年(1899)生於士林的書香世家,其叔祖父永清、成清、慶清均為前清宿儒,曾經高中舉人,為當時臺灣望族。大正2年(1913)士林公學校畢業後進入臺灣總督府立臺北醫學校,完成學業後,大正11年(1922)自士林遷移至錫口(松山),開設和春醫院並擔任院長,對松山衛生貢獻極大。昭和10年(1935)日本政府首次舉行全面性地方選舉,並開放臺籍人士參選,才德兼備之潘迺賢在松山鄉親的支持下參加選舉,並連任5屆市議員,創松山長年連任市議員之紀錄。

和興煤礦坑口

他在執業之餘,與鄭水源合作開採和興炭礦。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小林躋造上任後,發表統治台灣三原則:「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因此昭和11年(1936)9月起推行皇民化運動,其中之一便是要求台灣人改用日本姓氏,潘迺賢也因此改名為石橋賢二,姓氏取其祖籍福建石橋,在家排行第二故稱賢二,眧和16年以後和興炭礦登記之礦業人變為石橋賢二與鄭水源。潘迺賢於民國80年往生,享年92歲。

坑道內

鄭水源為早稻田大學工業專門部畢業,於眧和15年(1940)參加許金定主持之松山新二坑炭礦及中陂三坑炭礦,經歷此一實習階段,對礦業經營更加熟稔,他與潘迺賢共同經營和興炭礦,後山陂名人吳火炎當年也協助和興炭礦,負責現場採礦指導師,協助潘迺賢及鄭水源等主持現場業務多年。鄭水源後來亦投身政界,曾任臺灣光復後首任松山區長、首二任臺北市議會議員,對地方建設貢獻良多,民國43年間因罹患胃癌辭世,得年47。其後由夫人鄭李足繼承夫志,當選第5、6屆臺北市議員。

坑道上方支撐已破損

戰後和興煤礦於民國39年8月由周毝價購並改名為新生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291號,執照台濟採字第1149號,礦區面積51公頃29公畝13公厘。該礦距松山火車站約6.4公里,鋪設輕軌路及公路與其相通,降煤自礦場以卡車10公里至南港車站。煤床屬中煤系,含上下兩煤層,其中上層煤可資可採,煤厚最高75公分,平均為36公分,傾斜28度,走向北東50度,可採煤儲量236,000公噸,下層厚度約45公分。該礦主要坑道為本卸及管卸,本卸高6呎寬7呎,沿岩掘進525公尺後,遇煤層再下拓675公尺,為主要出煤巷道,管卸高5呎,寬6呎,與本卸並行而下,為主要排風坑。坑內分左右開掘片道採煤,利用人力昇拂法前進,井下採煤一噸需3工,井上井下採煤總效率為5工/噸,木柱消耗約每噸20才。

樹包屋

地下運輸利用0.5噸煤車,由煤巷推至本卸,由卸口150馬力捲揚機絞上坑外,每次掛煤車10輛,矸車6輛,需時20分鐘,排水有排水機8部,其中50馬力者2部,85馬力者2部,30馬力者1部,20馬力者1部,15及5馬力者各一部,每日排水10小時,每月排水量54,000立方尺,兩季時倍之。通風有30馬力抽風機1具,安設於管卸口,每分鐘抽風量約為22,000立方呎,鑿石利用6具風鑽,由1部壓風機供風,動力有變壓設備計15瓩者2台,20瓩者6台,每月需電量為34,000度,此外設有機械修理廠1所,裝有銑床2具,刨床1具及鑽床1具。

聖天宮

周毝除新生煤礦外,另自工礦公司購下五份煤礦,單獨經營有年,其後交由其子周進益及女婿經營,惜已為煤脈末端,而淪為夕陽工業。該礦產量民國51年15,755公噸、民國52年17,991公噸、民國53年16,684公噸,統計自民國40年開採,民國54年收坑,15年期間總產量210,398公噸,年平均14,026公噸。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301信義-象山、拇指山、南港山、九五峰、新生煤礦(和興煤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