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1050713蘇澳-晉安宮、蘇澳冷泉、蘇花公路

蘇澳至花蓮的官道,最初於清同治13年(1874)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所闢,稱為北路,長度計二百里,並同時在蘇澳捐資創辦義學,晉安宮內尚保存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及義學碑(羅提督興學碑)作為存記。蘇澳冷泉是除了義大利外,東南亞獨一無二之低溫碳酸氫鈣泉。

利用暑假家人赴日旅遊的空檔,自己也安排一趟一直想去,但卻遲遲未能成行的蘇花公路之旅。上午抵達蘇澳火車站後,在等候蘇澳冷泉公園開園的時間,先前往晉安宮參拜。晉安宮主祀張公聖君,左側神龕供奉觀音佛祖,右側神龕供奉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另祀有「永春晉安宮蘇澳鎮開拓發起人先賢英靈神位」。
蘇澳火車站
據晉安宮沿革史所載,張公聖君係丁亥年(道光7年,1827)時由蘇士尾、張光明先賢等由泉州賫請渡海來台,在永春地方建祠奉祀,當時地僻人稀,蠻氛瘴氣,幸賴張公威靈顯赫,法力無窮掃除疫癘,衛國佑民。後來舊廟受到颱洪侵襲而傾斜,移往海神廟合祀,壬申年(同治11年,1872)才遷建至現址。
晉安宮牌樓
同治13年秋天羅大春來蘇澳修路,同時捐款5百圓在廟旁興建瓦屋草舍五間,作為學堂教室創辦義學,成為蘇澳最早的學校,光緒元年(1875)6月三澳總董王秀俊、鄭禮泉、黃寶忠暨舖戶庄民等在廟前刻石記載此事。大正13年(1924)雷萬春、林維巖、黃阿熊等人又倡議重建,廟身改為座北朝南並更名為晉安宮,民國62年再度發起重建,民國64年竣工成為今日廟殿的主要架構。
晉安宮供奉主神
張公聖君,民間俗稱法主公,相傳張公乃宋末由北方南來,係指張、蕭、洪三氏異姓兄弟,經異人傳授法術,情誼堪比三國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行醫濟世,仁義著稱。元朝初葉泉州德會縣有一處九龍潭,潛藏著蠎妖時常出沒戕害農物,居民驚恐,官府也拿它沒輒,經過鄉紳討論,訂於每年春秋兩季,以童男童女獻祭於潭中後才相安無事,後來張公兄弟行醫路經此地,剛好碰上童男童女獻祭,得知孽蠎危害百姓,義憤填胸,心存惻隱計議斬蛇,消息傳至官府,認為義舉甚佳但恐不敵巨蛇,特派李師爺到場勸阻,勿以生命為兒戲作無謂之犧牲,但張公兄弟心意堅決,李師爺受到他們義氣感動,願與張公等人義結金蘭,張公兄弟慷慨赴義,竟一齊躍入潭中斬除孽蠎,但因身體受到毒霧傷害,最後亡故。
文詩亭
地方民眾為感念張公兄弟為民除害,所以在距離龍潭近處石牛洞旁,建祠奉祀,明朝正德皇帝得知後,嘉許張公兄弟義勇,遂勅封為「法主」神號,藉以旌表其豐功績,故後人稱法主聖帝或法主公。晉安宮為蘇澳最早的宮廟,宮內尚保存著「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及「羅提督興學碑」等珍貴的石碑,另在南澳震安宮旁的小亭子內,則安奉著「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清水斷崖
羅大春,字景山,原名大經,道光13年(1833)生於貴州省施秉縣施家衝,據說羅大春是因為母親夢到仙人贈仙桃而懷孕,不過幼年時父親因官司纏身而家道中落,8歲輟學,11歲母逝,父親為葬母而賣光田產,因此13歲便孤身出社會闖蕩,17歲為求糊口投身軍旅。軍旅生涯初期一波三折,最初湖南三合會起義,官府招募兵員,等他抵達時亂事已經平定,之後廣西三合會再起,又轉赴廣西,中途還身染重病,最後終於在古州先當起軍隊運糧的臨時工,道光29年(1849)11月29日在廣西金田村第一次參加官兵與三合會戰事,立下戰功,獲得40兩賞銀並轉為正式士兵,但其原名「大經」音同「大驚」,長官認為不吉,故替其改名為大春。
清水斷崖
羅大春有著軍事上的天份和勇敢,清廷與太平軍的戰役讓其才能逐漸展現,咸豐6年(1856)鎮遠鎮總兵秦定三率3千兵馬,遭太平軍英王陳玉成和李昭壽所包圍,彈盡糧絕,大春當時擔任記名守備,自動請纓率軍突圍,戰場上一馬當先,以一擋百,大敗太平軍,陳玉成和李昭壽丟盔棄甲,太平軍兵敗心有不甘祭出重賞抓拿羅大春,此一戰役讓羅大春從此聲名大噪。清軍在圍攻南京戰役中,屢攻不下傷亡慘重,派羅大春前往馳援,他採取突擊,僅管當時已晉升為中軍參將,但依然身先士卒,第一個從炮洞中鑽入,進而攻破太平軍的堡壘,為表彰其戰功,朝廷授予「衝勇巴圖魯」稱號,滿語巴圖魯意思為勇冠三軍之將,羅大春成功關鍵,除本身軍事才能及治軍嚴明外,同時愛護百姓保護婦孺,故深受百姓歡迎。
清水斷崖
清末洋務運動為強化海防,同治5年左宗棠在福州設立福州船政局,後由沈葆楨執掌,其下設置鐵廠、馬尾造船廠和船政學堂,為中國近代第一個新式造船廠,打造現代化海軍,當時已晉升至福建陸路提督兼代理福建水師提督的羅大春,同治12年(1873)奉命擔任第二任輪船統領,成為福建省實質上的陸水海三軍統帥。同治13年(1874)日本以牡丹社事件為由,出兵攻打台灣南部牡丹社,清廷派欽差沈葆楨來台辦理防務,並指派羅大春隨同來台駐守蘇澳地區。
清水斷崖
羅大春認為將三軍統帥派往小地方駐防,形同剝奪其軍權,以他的職責應該是要確保沿海及內陸的防務,因此並未立即動身,朝廷後來以驕傲自滿、不服管束為由下旨革職留任,訓令羅大春應即刻渡臺協助淡水等地防務。羅大春經此處分後,立即帶領侍從120餘人,6月20日在泉州登船,22日抵達臺南面見沈葆楨,另派揚武輪至泉州,接其舊部營勇600餘人至蘇澳,7月13日羅大春抵達蘇澳。
烏石鼻海岸
羅大春來台駐防的主要任務並非與日本開戰,而是要開山撫番,開闢台北後山到花蓮的道路,並招撫東部地區尚未歸順清廷的原住民。他到任後採取的措施為重用熟悉當地狀況的在地人如陳輝煌等,修正修路記酬辦法,將原來的按日記酬,改為依所修路段的難易程度和工程量來計算薪水,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富商開墾荒地,並給予墾荒者融資,取消大陸人來台及台人入番區等禁令。
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
羅大春開鑿北路,7月14日已開至東澳二十餘里,7月17日羅大春正式接替夏獻綸職務,8月1日開路抵達大南澳,並設大南澳抵達碑,8月5日進駐大南澳北岸,9月25日福建前營、綏遠左旗、綏遠右旗抵達大南澳,光緒元年(1875)正月9日羅大春抵新城,完成北路開鑿。
羅大春開闢道路里程碑記
自蘇澳至東澳二十里 自東澳至大南澳三十里
自大南澳至大濁水三十里 自大濁水至大清水二十五里
自大清水至新城四十五里 自新城至花蓮港北岸五十里
以上自蘇澳至花蓮港北岸計程二百里
同治十三年陽月福建陸路提督黔中羅大春勒石
義學碑(羅提督興學碑)
羅大春開路途中,一直遭受到南澳原住民的攻擊,羅大春一方面請調援軍,同時也招募鄉勇,設置碉堡修築砲台,對於原住民則剿撫兼施。由於政策舉措得宜,順利打通蘇澳至花蓮的二百里道路,墾荒宜蘭地區800甲土地,同時捐款在蘇澳地區興辦義學,使淡、蘭文風成為全台之冠。
義學碑(羅提督興學碑)
台北蘇澳背山面海,距蘭城五十里,歸化之番雜處南北兩澳,其地距生番社不遠,地僻人稀,民番識丁者少。同治甲戌之秋,欽命福建全省提督軍門衝勇巴圖魯功加一等羅奉旨統旨統帥台北,駐紮蘇澳,督率弁勇進闢後山,沿山伐木開路,直達泗波瀾大港北岸,計程三百餘里,沿途撫番衛民,招墾之外,復蒙惠及民番,自捐資銀五百員札廳生息,永于蘇澳設立義學,酌議條款,嚴定章程,並將欽命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夏所建蘇澳之廟傍瓦屋三橺,草屋二棚,咨請撥為課讀學堂,以垂久遠,屯營講武之餘,繼以文教菁莪雅化,又將見於台北海濱矣!茲特紀載於石,後之上進者當知木本水源,實出軍門養育恩深之所致,共誌弗諼云爾
大清光緒元年歲次乙亥六月日三澳總董王秀俊、鄭禮泉、黃寶忠暨舖戶庄民等仝立
慶安堂
經羅大春一年來的招撫墾荒已有相當成果,光緒元年(1875)清廷在台灣北部增設一府三縣。將臺北府治設在艋舺,下轄淡水、新竹、宜蘭等3縣,沈葆楨也基於羅大春「開山撫番」順利達成任務,因而奏請朝廷取消其處分並官復原職,但羅大春不久以罹患疾病告假休養,並推薦福寧鎮總兵宋桂芳繼任,7月29日宋桂芳抵達蘇澳,8月1日羅大春卸任,於8月14日離臺返回大陸。光緒4年(1878)羅大春被任命為湖南提督,但不久後被莫名革職,光緒11年(1884)清法開戰,左宗棠要求起用羅大春,但朝廷僅准其參戰並未官復原職,隔年左宗棠病逝,羅大春失去靠山只好返回衢州。光緒16年(1890)再度被起用為福建建寧總兵,可惜剛到任不久便病逝。
開路先鋒爺
蘇花公路上另有一座慶安堂,內部供奉「開路先鋒爺」的石碑牌位,據說係大正5年(1916)開闢東海徒步道時,因該地發生炸藥爆炸,造成開路人員傷亡,故立「遭難碑」來紀念,下刻殉難者姓名,原刻3名,開路再增傷亡又添3名,戰後日式「遭難碑」的碑文遭磨去,重刻為「開路先鋒爺」,但人名仍留存,蘇花公路開闢時沿用此碑,在左右兩側增刻7位開路殉難者姓名,共13名。分別為吳段長錦文、丁培俊、陳性呈、李木秀、黑圾清造、小林直枝、張旺木、劉烏龍、陳(山次)額、藍阿贊、李楷、溫永川、林耀池。
蘇澳冷泉
蘇澳地區由於雨量充沛,地下水豐富,地層中有極為厚實的石灰岩,因而盛產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冷泉,泉溫經年保持約22度,是除了義大利外,東南亞獨一無二之低溫碳酸氫鈣泉,水質清澈可供生飲。蘇澳鎮公所規劃「冷泉公園」為觀光風景區,地址在蘇澳鎮冷泉路6-4號,出蘇澳火車站後步行可達。冷泉公園休園整修一段期間,正好碰到其重新開放的首日,人潮不多,池中泡腳消暑頗愜意。
冷泉公園
在發現冷泉功效前,早年民眾在泉水旁常見成堆蚯蚓屍體,且水中無魚,冬天水上有薄煙覆蓋,懷疑泉水有毒。同治12年(1873)10月日本樺山資紀少佐曾來台刺探軍情,發現此地冷泉清澈,下水體驗後覺得神清氣爽,並記錄在其日記內。之後日本軍人竹中信景無意間喝下泉水,發現泉水讓人精神百倍,因此退伍後到蘇澳定居,並研究冷泉的成份,證實泉水無毒且對人體有特殊的療效,所以他在七星山下開設臺灣第一家汽水廠「七星涼(汽)水廠」,生產俗稱納姆內(ラムネ)的彈珠汽水。
蘇澳冷泉
出發前未能作好準備功課,在抵達蘇澳後才開始搜尋相關資料,發現蘇花公路沿途的石碑頗多,然礙於時間及行程安排,未能逐一實地考察,尤其是途經震安宮,卻錯過「羅大春開路紀念碑」,甚為遺憾,只好留待下次再來造訪。

4 則留言:

隨風飄逸 提到...

在蘇花公路的起點上面的"砲臺山風景區",有砲台和神社的遺跡,還蠻不錯的。

Shepherd's Wolf 提到...

感謝您的建議,砲臺山風景區的確是不小心擦身錯過,很希望能請個十幾天連假,將當年羅大春闢建之北路實地踏查一番,相信一定會有更豐富的心得。

Unknown 提到...

有機會也可逛逛舊蘇花公路,幾乎每個隧道旁都有分岔的封閉路,那就是以前的舊路,相信愛鑽洞的你一定也會喜歡的,而最具象徵的,我想應該就是象鼻隧道,也就是以前舊一元紙鈔上的那個圖案。

Shepherd's Wolf 提到...

要深入了解蘇花公路的美,步行一定比開車好的多,感謝您提供象鼻隧道的景點,一定要找時間去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