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石磐步道位於以溫泉聞名的宜蘭縣礁溪鄉,而林美村的石磐步道卻是因溪流瀑布和森林浴而著稱,寬敞而平緩的環形步道長度約1.7公里,充滿茂密的樹林和自然生態景觀,中間最上層的石磐瀑布,其名稱是由瀑布上方雪山山脈特產四稜砂岩所形成的石磐而來。
我們這一團老弱婦孺共九人,上午從台北出發,選擇大眾運輸工具前往宜蘭,在巿府轉運站搭乘首都之星1572路,經由雪山隧道往羅東方向,車程約一個小時,於礁溪站下車後步行至火車站,轉搭台灣好行公車礁溪線,至終點站林美石磐步道下車。
雪山隧道自從民國95年通車後,往返宜蘭不再需要行駛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或繞行偏遠的東北角濱海公路,大幅縮短台北到宜蘭的交通時間,礁溪也成為一日遊的熱門景點,礁溪幾乎每年都至少來一趟,這幾年的變化幅度相當大,不僅建築物和人潮變多,假日塞車也幾乎成為常態。
滿載乘客的小巴,連站著都覺得擁擠,途中經過五峰旗瀑布,只有少數人下車,絕大部分都是要到林美石磐步道,行駛約二十多分鐘後到達淡江大學蘭陽校區前圓環終點站,各路口分別通往淡江大學、佛光大學及林美石磐步道。沿馬路步行約5分鐘,然後接上路旁右側鋪滿碎石子的小徑,再走約十分鐘才抵達真正的步道入口。
前往石磐步道旅遊的人相當多,沿途馬路旁停滿轎車,此外也有大型遊覽車載來一車又一車的遊客,認養步道的林美社區擔心過多的遊客超過生態環境承載量,因此在入口處採動態總量控管,步道內人數上限為350人,團體由一人代表登記進入步道人數,超過時需短暫等待有人離開後方可進入。
林美位於山地平原交接處,為山區森林的末端,故舊稱為「林尾」,意指礁溪最後開墾之山林區域,民國35年鄉鎮區域改編,考量尾字不吉,乃改為相近音的美字,跟早期台北巿文山區的景尾改為景美類似。林美村西側的山地區域泛稱為林美山,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內山地帶屬國有林班地,以下則屬鄉有或私有的山坡農牧地。
林美山的產業以茶園和果園為主,林美山種茶約始於清末,日治時期林俊英引進茶樹品種,於林美山區大量推廣種植,並設置礁溪製茶工廠,遂成為當地重要產業。林美地區的鄉有林地約165公頃,日治時期以造林為主,造林樹種以相思木(礦坑的坑木或薪材)、琉球松(造紙)、柳杉(建材)為主。早期山區缺乏機器及車輛,伐木工人為運送木材,採等距鋪設圓木當道路,再利用類似雪橇造型的木馬來載運,木馬底部抹上潤滑油,拖行在圓木道上滑動,是一種簡易而便利運輸方式,能適應艱困的地形。
戰後民生凋蔽,日治時期造林地的林木被盜墾濫伐一空,影響國土保安和水土保持。因此民國40年代,前礁溪鄉長林俊英以公共造產方式,將165公頃林美山鄉有林地以每5公頃為1單位,放租給農民造林,民國45年林務局亦開放林班地放租,依租地造林辦法規定,所承租的林地可保留25%~30%土地種植如茶樹、柑橘等特種作物,此舉促成柑橘產業的快速成長,桶柑即佔9成以上,產品外銷新加坡、琉球為主。
宜蘭地區全年多雨潮濕,溪流水源常年不斷,林美溪發源於林美山,流至十六結黃家莊西南側,注入得子口溪,石磐步道即沿著林美溪畔闢建,早期為水圳路,水圳係用來提供附近農作及居民用水,不過因產業廢棄,石鑿水圳受溪流沖刷侵蝕,只剩下取水處尚餘鑿石取水的殘蹟,現今引流取水多採施工便利的水管,水圳成為難得一見的古蹟。
柑橘產業在民國63年達到高峰,種植面積約1,410公頃共84萬株,此後因外銷市場受阻,內需巿場胃納有限,滯銷嚴重致使大部分柑橘園荒廢,造林事業也在民國73年後因煤礦業陸續停採,坑木需求減少,以及由外國進口造紙紙漿,農林產業逐漸走向沒落。
林美山區由於坡度平緩,景觀優美,山林的土地開發也由初級產業的造林逐漸轉為休閒產業,前鄉長林俊英二子林國珍,與藍祖勳等人,最早開發林美山坡地,圈地闢建礁溪高爾夫球場,淡江大學也在民國78年11月11日購入40公頃坡地建校,民國82年佛光大學亦在於林美山區籌設。
從地圖上看,需穿越一大段由高爾夫球場與淡江大學所夾的馬路和林間小徑,才能抵達後方山區的石磐步道,幸好此處原屬於林務局所管轄的林班地,才得以逃過圈地的命運,避免成為私人的後花園,否則就得付費當會員,坐高球車才能進來參觀。林班地經林務局闢建為森林步道,才讓大眾得以免費親近此處的天然美景。
入口處一開始為寬闊的平地,隨著步道漸漸深入山區,在蒼鬱的樹林間穿梭,濃密的樹蔭遮蔽陽光,潺潺溪水與蟲鳴鳥叫聲不絕於耳,微風徐徐的吹拂,飄來充滿芬多精的氣味,漫步其中,覺得神清氣爽,所有的疲累一掃而空。
曲徑通幽,接近溪流的上源,兩邊漸成陡峭的峽谷地勢,步上緊臨山壁架設約30公尺長、坡度70度的鋼構木棧道,回望在山崖下方的人群,像是整齊有序的螞蟻般,一個接著一個的前進,繞過彎道後來到上方的觀景台,前方即是壯麗的石磐瀑布,細微水珠夾帶負離子的空氣,吸起來特別的清涼快意。
林美山屬於雪山山脈,因石磐瀑布上方有質地堅硬的四稜砂岩出露,面積約300坪,故稱為石磐。四稜砂岩層主要由石英岩所構成,日治時期大江二郎在昭和6年(1931)的調查報告指出,該岩層出露在桃園北橫公路上的四稜地區,故命名為四稜砂岩,據說其硬度比鋼還硬,比混凝土高12倍以上,當初開鑿雪山隧道時,即遇到四稜砂岩,導致造價3億多的導坑TBM鑽掘機因而損壞報廢,工程因而一再延宕。
整段石磐步道走完約一個鐘頭,舒適的溫度,清新的空氣,茂密的林道,令人心曠神怡。回程同樣搭台灣好行公車到礁溪車站,公車似乎脫班,表訂時間的車次兩班未到,等待超過一個鐘頭,是此行美中不足的地方。到礁溪後再泡兩個小時的溫泉,感覺通體舒暢。此篇遊記共寫了兩遍,第一遍快完成時,卻因操作不慎誤刪貼文,第二遍重寫便有些意興闌珊,感覺好像同一個地方去了三遍,但這個地方真的不錯,不虛此行。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20310礁溪-林美石磐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