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1000710安樂-中臺煤礦(八堵坑、石黎坑)、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

中台煤礦位於基隆巿安樂區的八堵,為基隆顏家所有,曾是台灣煤礦產量規模第4大的礦場。獅球嶺隧道又稱作劉銘傳隧道,為劉銘傳在台興築第一條鐵路時所開鑿,使用至日本時代在舊線東側另修築竹仔寮隧道後才廢棄。

中台煤礦曾經是基隆地區重要的礦場,地點約在基隆長庚醫院與中山高八堵交流道的中間,搭乘火車可在八堵站下車,前往麥金路方向,穿過八堵交流道後,在第2個路口左轉進到小巷子內,巷子口有間礦坑小館的餐廳,步行到盡頭,便抵達中台煤礦的舊址。
高速公路麥金路口
雖然外頭有高速公路及麥金路上的車流嘈雜喧囂聲,但一進入小巷內後,聲音完全被周邊翠綠低矮的小山給隔絕開,少了緊張繁忙的氣氛,這裡的步調顯得緩慢,只剩下數間平房,乍看之下不像曾經叱剎風雲的礦場,僅餘一堵圍牆,漆上礦場的生活寫照,靜靜的訴說這裡曾有過的黑金歲月。
中台煤礦對外道路
礦場生活壁畫
轉來轉去沒個頭緒,於是到涼亭旁,請教一位住在當地的先生,他也沒趕上煤礦的時光,倒是一旁的老太太曾在礦場工作過,他們說八堵坑的坑口在礦場結束營業後便被固封起來,位置就在壁畫的前面,現在已成水泥地面,他說要看坑口或許石黎坑那邊可能還有點機會。
中台煤礦旁的社區
中台煤礦八堵坑坑口遺址
即便如此,還是跟一旁的老太太請教附近的礦場建築的作用,她說壁畫圍牆旁僅餘殘壁的建築物,即是當年中台煤礦的事務所,再隔壁一間紅磚造有煙囟的房子,則是熱水間,事過境遷,周邊的雜草樹木,幾乎都快高過這些建築物,慢慢的吞噬掉過去輝煌的歷史。
中台煤礦事務所
熱水間
此時又再遇到另一位老礦工,看起來身體也還相當硬朗,他說礦主是基隆顏家,老礦工還指出礦工浴室和電氣房的位置,另外順著坑口往山上看,有一道深溝,現在已經成了菜園,以前大索便是沿這條路線將礦車從坑內拖出來,老礦工還透露了重要的資訊,山上的天車間建築仍保留著。
礦工浴室
電氣房
聽到這個消息,當然不能錯過,於是沿著菜園往上,大約在半山腰的位置,便已經長滿雜木,無路可行,只得硬著頭皮小心翼翼的穿過雜草堆往上推進,地上偶有鏽蝕嚴重的鐵軌,終於隱約從姑婆芋的葉縫中,看到二堵紅磚牆,蓋在山頂的最高點,另一側則是麥金路,天車間的屋頂已不復見,建物內有大型捲揚機的基座。
大索軌道已變為菜園
通往天車間軌道路線
八堵礦場在日本時代早期即有拖籠坑開採,由林榮欽等數人購併後在田子內地方開設斜坑,林榮欽約生於清咸豐年間,性情溫良,寬洪大度,開設林振盛行,經營煤礦,屢躓屢起,晚年在八堵發現鉅量煤藏,明治28年(1895)總督府頒台灣礦業規則,林榮欽、賴火輪領得最早礦區。
軌道轉輒器
中台煤礦天車間遺址
林榮欽因煤而致富,不過他富而不驕,樂善好施,善待礦工,曾有人來竊煤,事發後,他得知此人家境貧困,相當憐惜並溫和勸導,人們感念其長者風範,尊稱林老而不直呼其名,大正初年往生,年紀超過70歲。礦場在大正7年(1918)移至黃東茂,大正12年(1923)再移至吳子瑜,最後納到基隆顏家所屬中臺商事株式會社旗下的八堵鑛業所。
天車間捲揚機基座
中台於昭和13年(1938)在本坑西側開八堵坑,本礦開採石底層之煤礦,礦場地域有五煤層,位於八堵向斜之西北翼,水洗屑煤,八堵坑煤層較安定,本層以標準的長壁式採煤法開採,但進入深部後因向斜構造影響傾斜變緩煤層亦多變化,後來煤面增設鍊條運煤機。掘進用風鑽及人工裝碴,坑道支撐用坑木,運搬在煤面用拖籠或鍊條運煤機,平巷用礦車,斜坑用捲揚機。坑內672人,坑外155人合計827人,民國59年產量有112,160噸。
天車間殘牆
港口橋
從天車間下山後已經正午,涼亭下的鄉親們早散去,本想再多問一些,只得作罷,幸好出門前已先在地圖上標出石黎坑的位置,回到麥金路,過八堵交流道,來到八德路交岔口的港口橋。港口橋跨越大武崙溪,溪流在下游數百公尺處注入基隆河,大武崙的名稱是由原住民語音直譯而來,而港仔口名稱由來根據淡水廳志:「八堵渡,廳北百七十三里。官渡,船一,往大雞籠要路。」記載清代基隆河運可上溯至此,形成一小港口,故名。
大武崙溪
港口橋旁有座「五十人公祠」,據聞清乾隆年間曾有50位安溪移民到此開墾,其中49人因遭逢瘟疫病歿,1人下落不明,此處廢墟直到光緒13年(1887)台灣巡撫劉銘傳動工興築「雞籠竹塹鐵路」,方才陸續有人進駐,收其遺骸,合葬於此地,為紀念安撫先人拓荒開基之功,於是便搭建高約3尺、寬約6尺的之石板小廟,並刻「五十人公」之石碑來祭祀。
五十人公祠
大批民眾跟著鐵路開通及煤礦開採的腳步,進到此區域開發土地,也常發現無主骨甕而移到公祠邊堆放,累計達近50甕之多,民國34年石黎坑之包商欲回饋提議拆廟改建,但最後以「加蓋」的方式獲得五十人公聖爻,於是利用中台煤礦的廢鐵路鋼條,採水泥結構原址增建成大廟包小廟、新廟包舊廟的五十人公祠。五十人公祠慣例每年於農曆7月1日凌晨子時開啟龕門、7月29日舉行普渡、8月1日中午祭祀後再度關閉龕門,但民國90年9月16日農曆7月29日深夜,納莉颱風引發百年洪水,因來不及關上龕門,以致數甕之先民遺骨亦隨大水流失。
高速公路涵洞
沿著八德路穿過2處高速公路涵洞,在第2個涵洞下方岔路右轉,便可抵達另一處礦場,中台煤礦於昭和17(1942)在此開設石黎坑,也曾舖設運炭的輕便車路到八堵車站。來到這裡有些傻眼,眼前礦場幾乎全被水泥覆蓋,停放許多挖土機等重型機具,沿著山壁搜尋一番,未留下任何礦場遺跡,後來在一處民宅旁,發現柏油路底下有鐵軌,而旁邊是遭到水泥封住的突起物,原以為這就是石黎坑,後來向當地住戶詢問,才知道那是一座古墓,礦坑還要在更裡頭一些。
石黎坑礦場位置往外接劉銘傳鐵道
中臺鑛業有限公司係由顏德潤所經營,他在明治38年(1905)1月19日出生於基隆,日本名字為芳川德潤,顏雲年的次子,顏欽賢的弟弟。從小便被送到日本唸書,他的父親顏雲年在大正12年(1923)便往生,昭和6年(1931)他從立命館大學法科畢業後,立即返台幫助叔父顏國年和長兄顏欽賢,開始繼承經營家族事業。
草叢後方原為古墓,左側有鐵軌
他先進入株式會社雲泉商會兼合名會社義和商行擔任監查役(監察人),昭和9年(1934)就任雲泉商會常務取締役(常務董事)和臺灣興業信託株式會社監查役,昭和10年(1935)兼基隆炭鑛株式會社暨臺陽鑛業株式會社取締役(董事),昭和11年(1936)被推選為義和商行業務執行社員、臺陽鑛業株式會社常務取締役。
石黎坑礦場全貌
其後擔任昭陽鑛業株式會社取締役、金包里開發株式會社監查役等職。昭和14年(1939)秉受兄命,出主中臺商事株式會社取締役社長,以弟德修、德馨並任取締役,先後擴置萬里、八堵、樹林、山子腳和鶯歌五個鑛業所,中臺商事煤產因此劇增,僅次於基隆炭鑛與臺陽鑛業,故正名中臺鑛業株式會社。
下方原為小溪被墊高成空地
昭和16年(1941)就任臺灣興業信託株式會社取締役社長,並擔任基隆輕鐵株式會社(翌年更名南邦交通株式會社)監查役。戰後民國34年(1945)就職中臺鑛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民國35年3月任基隆市參議會首屆參議員,民國36年後連任四屆華南銀行常務董事,民國39年出任臺北區合會儲蓄公司董事、常務董事。
下水道出口
顏德潤民國47年開始先後創立隆德工業、中國電器、信宏企業、大德建設和龍德貿易等股份有限公司,民國68年5月10日往生。中臺鑛業有限公司在民國81年11月28日撤銷公司登記,最後登錄之監察人為顏陳秀霞,經理人陳政文。
排水溝渠曾是石黎坑的運礦路線
根據古墓旁當地民宅的一位女士告知,石黎坑前曾有一條小河,土地出租後,使用人為增加土地使用面積,將溪流地填土墊高,小溪變成下水道,她指出舊礦坑位置需沿著下水道旁的溝渠再往上走才到達,原本正要打道回府,此時又再度燃起一絲希望,立即前往其所指稱的位置,跳入下水道,水泥下水道的管徑很大,站直走進去都沒問題,但不是這個方向。
靠高速公路的石黎坑口上方的塌陷
順著下水道旁的水泥護堤溝渠直行約50公尺後,發現護堤的下方冒出橘色的礦水,顏色明顯不同於一般的溪水,而護堤的背後則為一大片的崩塌地,應該就是石黎坑的所在。石黎坑由於在八堵向斜走向變處,本層煤層厚度變化大,到深部失去開採價值,改採中層及上層煤,煤厚僅35公分左右,為保持收益性產量必需變持多數之煤巷,成本偏高,後由王天送先生主持時,改進採煤法,使得產煤效率提高不少。
中台煤礦石黎坑內流出橘色的礦水
再次回到高速公路涵洞下方,改沿著八德路繞行石黎坑的外圍走一圈,不過除了一般平房外,並未再發現任何礦場的遺跡,但這條路卻引起好奇心,盡頭是一處軍營,而後方則是獅球嶺,一旁民宅的牆上標示著劉銘傳隧道,根據方才那位女士的說法,以前沒有軍營時,可以穿過隧道,只要十多分鐘便可直達基隆巿區,而這條八德路便是清代劉銘傳鐵道的火車路線。
劉銘傳鐵道經過路線
通往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南口
原本只是來探勘,順便到基隆文化中心圖書館翻一下地方志找資料,卻因為這個插曲,忍不住想再去尋一下劉銘傳隧道的位置,由於南口位在軍營內無法進入,只能繞過獅球嶺,先到基隆火車站,再接安樂路一段,在進到自強隧道前,從右側的小巷轉進陡坡接到崇德路,便可以到達劉銘傳隧道北口。
劉銘傳隧道北口
隧道興建背景得自光緒10年(1884)的清法戰爭談起,當年法軍進攻台灣,讓清廷開始重視台灣之地位與防務,因此於光緒13年(1887)台灣設省,並開始大力建設,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從事台灣鐵路興建計劃,初期開闢基隆港經台北到新竹的路線,而獅球嶺隧道為第一座鐵路隧道工程,相當耗費人力,自光緒14年(1888)春動工,迄光緒到16年(1890)夏才完成,共費時30個月才鑿通,全長235公尺,並於當年8月正式通車。
劉銘傳隧道口
明治28年(1895)台灣進入日本時代,當時日本派技師實地勘察後發現,基隆端的鐵道路線凹凸不平、急彎陡坡隨處可見,不利火車行駛,於是台灣總督府成立臨時台灣鐵道隊,進行路線改良,計畫將基隆端火車路線東移,廢獅球嶺隧道,另鑿竹仔寮隧道,工程於明治31年(1898)3月完工通車,獅球嶺隧道在通行7年7個月後停用,成為七堵往來基隆的行人通道。
劉銘傳隧道坑內塌陷未開放
昭和19年(1944)日人徵收南口作為軍用油庫,隧道仍開放行人通行,民國38年國軍接收油庫後,將隧道南端出口劃為管制區域,民國47年設立八堵油庫後,便封閉隧道僅留北端隧道出口30公尺段,隧道民國74年被內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民國91年8月進行原貌修復,隔年5月完工,在12月20日開放民眾進入隧道參觀,可惜在99年5月8日因隧道壁體有磚石風化掉落情形,又再度封閉。
劉銘傳隧道內部
劉銘傳隧道的精華在南口,出口石壁上有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親題的「曠宇天開」四字,以及左右兩側的對聯,而北口僅有解說牌,和冰冷的柵門,期待它能夠早日修復重新開放。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0710八堵-中台煤礦(八堵坑、石黎坑)、獅球嶺隧道(劉銘傳隧道)

8 則留言:

尋坑浪人小劉 提到...

您已經和礦坑口擦身而過了喔,坑口位置並不在溪邊,而是在於您有一張照片標示"下方原為小溪被墊高成空地"的這張照片裡面的右邊有個廢棄的沙發,在往您拍照的這個方向走一點點,注意看右手邊的樹林旁有座水泥牆,那個就是封掉的坑口了,那個也是我一位住在坑口旁邊的一位朋友帶我去參觀的,他的爸爸就是以前在石黎坑挖煤的礦工喔
尋坑浪人 小劉敬上

Shepherd's Wolf 提到...

感激不盡,幾天前才跟鐵道專家H H Wu Wu到劉銘傳隧道北口考古,帶回來一堆解不開的疑問。石黎坑這幾天有空再去補拍坑口,謝謝您提供寶貴的資訊。前幾天去五分山附近探瑞三煤礦的中通坑,打算最近再去看附近的五通坑,有沒有興趣一同前往。

尋坑浪人小劉 提到...

感謝您的邀約,但小弟於9月9日星期天當天去三峽安坑路的最盡頭(只剩殘破不堪的產業道路最後竟然沒路了...),去那條路的最盡頭尋找安康煤礦時,在回程途中經過土石流區時,由於忘記來時的路(那邊根本沒路,都是蠻荒叢林滿山長草和藤蔓)...只好往下切至溪谷,結果摔個人仰馬翻,右腳母指指甲外翻(小弟習慣穿拖鞋 吊嘎 短褲在山裡趴趴造),至今還在休養中...- -".....所以只好跟您報歉嘍...(拍謝啦 ^^") 註記:雖然礦坑和礦場已經找到,身上也多了一堆戰利品...(蜘蛛絲 毛毛蟲 和受傷)...但此礦區實在難行,如要來此尋找請先作好功課和穿安全服裝...
尋坑浪人 小劉敬上

Shepherd's Wolf 提到...

建議以後探勘穿長褲和雨鞋比較安全。保重,祝早日康復!

Unknown 提到...

八堵坑的坑口 我記的沒錯是在壁畫前的山腰上,在礦場結束營業後固封起來

麥金路11巷以前也是運煤道有軌道從礦坑通11巷20號的位置

Shepherd's Wolf 提到...

謝謝您的資訊,也歡迎您補充礦場的故事。

Unknown 提到...

真棒
那還有礦坑是在尖石徐旭東的亞泥
在亞泥正後方,還有一個太陽石礦場
查詢不到

Shepherd's Wolf 提到...

謝謝你的資訊,找時間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