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1000723三芝-紅葉谷瀑布(柳子楠瀑布、內柑宅瀑布)

紅葉谷瀑布位於新北巿三芝區,八連溪的上游,大約在柳子楠與內柑宅的中間,所以亦被稱為柳子楠瀑布或內柑宅瀑布,溪谷間種植許多槭樹,秋冬時節,滿山遍野的楓紅景緻最吸引人,故名紅葉谷。

紅葉谷瀑布在數年前曾來過一次,對此地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打算留著秋天再來賞楓,但夏天戲水消暑似乎比賞楓更有吸引力,小羊聽說可以玩水,二話不說便跟著一起來。前往紅葉谷瀑布,以開車最適合,周邊最近的公車站牌在數公里外,從台北往淡水,右轉台2線,再接北101縣道往北新庄方向,到懷恩墓園後右轉經北7縣道,然後接所謂的「櫻木花道」產業道路,即可抵達西內柑宅橋附近的登山口。(9:46)
西內柑宅橋
仙人掌?
櫻木花道是個絕佳的賞櫻地點,近年來修建了人車分離的步道,公所於道路兩旁栽植綿延數公里長的櫻花,刻意營造觀光的氣氛,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條花道的兩端,正好都是福地,另外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除了花季之外,大概很少人會到這附近,所以未被過度開發,也因此保留著幽美原始的景緻,站在橋頭邊,山上吹下來的涼風,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八連溪周邊景緻
登山口
西內柑宅橋跨越八連溪,雖然瀑布在於八連溪的上游,但登山口卻不在溪旁,而是從西內柑宅橋往回步行約百餘公尺,有條明顯寬大的碎石子岔路即為登山口, 此山徑以前應為內柑宅居民對外聯絡的重要道路,雖然路基現已長滿許多雜草,但仍可推估其舊時的樣貌,道路緩步上升路,寬度足以行車,路基還埋設水泥管,不過隨著人口外移,道路也跟著廢棄。(9:52)
林蔭大道
豆娘
經過登山口發現已經停兩部車,進到山徑不到十分鐘,便趕上這批登山隊伍,有老有少近十人的家族,原以為有人可以在前幫忙擋蜘蛛,不過他們團體移動的速度較慢,所以最後換成我們父女兩繞到前面開路,沿途上障礙物並不多,只是有些路段雜草略長,但路徑清晰,雖然外頭豔陽高照,但山徑有林蔭屏蔽,並不覺得悶熱,山徑漸漸朝八連溪靠近,嘩嘩的水聲變得愈來愈明顯。
舊鐵橋
渡溪
橫越八連溪的山徑原本有座鐵橋,不過後來遭溪水沖毁,橫躺在溪畔,因此需要踏石渡溪,如果大雨過後,溪水暴漲,越溪便有點難度,所幸此時溪水尚淺,且兩端有繩索連接,但小羊還是有點害怕,硬是要抱著過溪,我也杖恃著雨鞋保護,卻一不留神踩在滑動溪石之上,一腳陷進比較深的溪床上,造成雨鞋吃水。溪水沁心冰涼,小羊竟不思養育及渡橋恩情,趁此時機從背包中拿出水槍汲水,毫不留情的朝我攻擊。(10:13)
上坡路
乾溪谷巨石
八連溪為三芝區最長的河流,長度約19.7公里,沿溪的河階地早在乾隆25年(1760)即有汀州府永定縣人江慶玉等8戶來此開墾,而八連可能指拓墾移民在此間溪谷築屋定居,八戶相連,另有一說則指係由八條溪匯集而成,另外在17世紀初期西班牙人占領台灣北部地區時,以Padrian稱呼之漢人村,八連溪與八賢村可能與此有關。
通往瀑布及竹子山戰備道路的岔路口
還要多久才會到
山徑沿著溪畔開闢,途中偶可見藍染的原料植物大菁,路過一條乾溪,對照地圖可能是白石塔溪,溪床上有許多大石,乾溪的對面有顆大茄苳樹,山徑在此分岐,左上可通往竹子山戰備道路,直行才是前往瀑布。雖然全是上坡的山徑,但坡度平緩,遇到較陡的路段,則開闢成之字型的道路,不知不覺中已爬升近1-2百公尺,絲毫沒有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10:23)
瀑布前的岩石路
紅葉谷瀑布
夏天的蟬鳴聲音宏亮,有點震耳欲聾的感覺,歷經近一個小時的跋涉,漸漸進到谷地內,此時潺潺的水流聲逐漸蓋過蟬鳴聲,經過一灘亂石堆後,紅葉谷瀑布便悄然的出現,豐沛之溪水傾洩而下,水霧噴濺到臉上,立即將熱氣蒸散,帶來透心涼的快感。它是一座上窄下寬,略呈擴音器形狀的斜瀑,約有3、4層樓高。(10:51)
看招
紅葉谷瀑布
瀑布所在的溪流稱為暗坑溪,發源菜頭崙及小嵩山,瀑布水量較上次來時更多,底下的瀑潭也放大不少,中央也變深了點,潭中有許多的蝦子,對於人類的接近,似乎一點也不擔憂,當雙腳放入潭中時,還會主動靠近啄食皮膚上的角質,不過真正要下手去撈時,卻是非常有警覺的,一溜煙便消失不見。
綠蟬
瀑布旁遍布巨石
紅葉谷瀑布有個特色,其瀑潭被一堆石塊包圍起來,但有趣的一點,竟然看不到任何溪水流出,像是個無底洞,原來是溪水向下侵蝕,再從石縫中往下游流出,於是表面便見不到溪流。休息近半個鐘頭後,在後方的團體也已經抵達,原本僅父女兩人戲水的瀑布,突然增加許多人,變得有些擁擠。
瀑布合影
聚落殘牆
眼看著時間接近中午,在瀑布下方消磨許久時光,由於沒有特別準備午餐,於是便收拾準備下山。下坡路段,體力耗費沒那麼大,也比較有時間可以細細觀察,紅葉谷的步道周邊遍生許多槭樹,只有深秋時節才會楓紅層層,不過踩著滿地的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也有另一番不同的感受,此時突然發現右側的斜坡上,似乎有一些石砌的構造物。
聚落殘牆
廢棄的聚落
沿著斜坡硬往上切,來到一小片平坦的台地,最外圍有一些石砌的殘牆,長約十多公尺,再往內部一探,還有門及窗的構造,以及許多的房間,是一間頗大的石屋,旁邊還有好幾棟的石屋,此地似乎是一個小型的聚落。這個聚落位在鐵橋的上游不遠處,距離山徑約數十公尺,而鐵橋的下游,如果不越溪續行溪畔山徑,還有另一個聚落的遺址,就位在山徑的兩旁,石砌的屋舍毁壞的情形比較嚴重。
完整的石厝
伏流瀑布
溪畔散置數戶孤立的石砌房屋住家,這個區域在台灣堡圖上便稱為內柑宅,早年為江姓所開闢,居民在此地種植柑橘維生,故名。過內柑宅聚落後,經過一處峭壁,突然聽聞水聲,但卻不見溪流,往左邊的峭壁一看,竟有水從石縫間泌出,水量頗大形成瀑布,被稱為伏流瀑布。如果仔細觀察,這裡的溪流經常上游一段有水,中間一段沒水,到了下游又再突然冒出來,這或許是中間有些岩層較不密實,受到地表水滲入向下侵蝕而形成伏流,碰到堅硬的岩層則又積聚,找到出口後便噴出來。
鱒魚養殖場
出口
由於未越溪,一直循著溪流的右岸下山,穿過竹林後,來到一戶農家的後方,再從農戶車庫旁走出來接到柏油路,途中經過鱒魚養殖場,養殖戶利用終年不竭豐沛的溪水,還有地形的高低差,將溪水引入養殖池裡,這些八連溪養大的每條魚都看起來都相當健壯,不過魚池旁養了許多狗,幸好都用鍊子栓上,但路過時狂吠的凶狠模樣,也讓人嚇了一跳,出口則位在西內柑宅橋旁,建議還是少走這條路,返回原登山口比較安全。
茄苳樹
自由女神
西內柑宅橋旁的馬路中央有顆茄苳樹,基部用木頭圍成圓形,樹高十多公尺,樹幹筆直,樹冠枝繁葉茂呈完美弧形,樹身綁上紅布,已被人們當成樹公來膜拜。路旁也有座小福德祠,廟前對聯為「福人黃金滿頂 德人真靈自在」,內有三尊神像,中央為歷史較久的福德正神,而兩旁另有新刻的土地公婆神像各一尊。
福德祠
三芝內柑宅風景秀麗,一年四季皆宜造訪,春季適合賞櫻,夏季觀瀑戲水,秋季楓情無限,冬季登高望遠,不過路途略遠,但卻因此保留寧靜恬適的氛圍。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0723三芝-紅葉谷瀑布(柳子楠瀑布、內柑宅瀑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