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1010506瑞芳-粗坑口步道、炭坑窯

粗坑口步道位於新北巿瑞芳區四腳亭南方的粗坑口,清乾隆時期即有先民來到四腳亭地區拓墾,乾隆晚期則有林姓先民開闢粗坑口,早期居民以種植大菁、茶樹等經濟作物為主,後來煤礦開採,替當地帶來大量人口。隨著礦業沒落人口外移,當地餘下粗坑頭附近的豐美煤礦和炭坑窯,以及粗坑口附近的三榮煤礦等遺跡。

前往粗坑口步道可搭乘火車,四腳亭車站下車,循大埔路往南,過瑞慶橋後左轉接粗坑口路,於楓林橋前右轉粗坑口路1巷,續往南行經長興宮、三榮煤礦,直達產業道路的盡頭即是登山口,瑞芳社區免費公車在此設立站牌,惟詳細班車時刻表需上瑞芳區公所查詢。
粗坑口步道起點
前一天在三榮煤礦探勘,原本無意登山,找完礦坑後就要回程,當時只將地圖記在腦海中,帶著相機兩手空空,沿著粗坑口溪旁的道路往上游走。這條路也是登五分山的路徑之一,上頭的氣象站是最容易識別的地標,不過登頂至少得花上數個小時。
粗坑口溪
先跟路旁一位種菜的老太太請教前方路況,她說粗坑頭附近柚子園旁還有礦坑,當時以為她說的是三榮煤礦的一部分,但後來查詢資料研判,應該是很早就收坑的豐美煤礦。下午陽光熾烈,旁邊粗坑口溪的潺潺流水不時吸引目光,路邊常有小徑可步行至溪底,雖然溪的兩側已築起水泥護岸,但溪底怪石峋嶙,常與溪水交織出特殊的景緻。
溪瀑
粗坑是指坑谷中多大型礫石,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地名,粗坑頭是位於坑谷的高處,粗坑口則是位於坑谷的低點。粗坑口溪是條會跳舞的小溪,它沒有平坦的河段,隨著溪流的落差忽高忽低,不斷的變換身型與溪石激盪,在陽光下閃閃發亮。一路步行至登山口,雖未發現豐美煤礦的坑口,但覺得溪畔很美,因此隔天又帶著小三來走未完成的步道兼戲水。
福安宮
粗坑口路1巷道路的盡頭是粗坑口步道的登山口,另有一條直行的路徑標示為滴水山登山步道,兩者皆通往上東路,是條適合親子健行的環型路線。登山口附近有間福安宮,歷史悠久,石砌古樸廟身,內有福德正神坐鎮,廟門係取粗坑二字做對聯,惟下方其他文字難辨。
右往粗坑口步道,左接煤窯遺址
粗坑口步道以枕木或石材鋪成,雖是上坡路段,惟坡度不陡,路徑才707公尺,全程皆行於樹蔭之下,前半段係闢建於溪谷側邊,感覺特別的清涼,標示寫著路程時間約50分鐘,不過小三大約只花20分鐘便抵達終點大東路。
竹林小徑
近期山區多雨,步道上的土壤有些溼潤,地面的枯葉間發現一條黃色細長型的小蟲-笄蛭渦蟲。這是一種陸生的渦蟲,身體呈現扁平狀,頭部像扇型鐵鎚一樣兩端突出,也是牠的感覺器官集中之處,牠的身體可以伸縮和拉長,屬於扁形動物中最原始的類群,不過生活環境如果稍有污染,便無法生存,為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
笄蛭
笄蛭渦蟲進食採分泌黏液,纏繞並固定如蝸牛、水蟲、蚯蚓等小昆蟲,由咽腺分泌溶蛋白脢進行體外消化,再吸取汁液。嘴巴在腹部接近中央部分,因無肛門器官,故無法消化的殘渣會再透過嘴巴吐出,渦蟲能長達數月或一年不食都不會餓死,而且再生能力很強,若將牠對半切,都還能分別長成完整的個體。
有岔路
中途遇到兩次岔路,皆是往右通往山區的農園或民厝,足證此步道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對於粗坑山區居民出入的重要性。原本一開始就直往上衝的小三,終於在岔路口停下來會合,還拿起相機玩起自拍,嘲笑沒凍逃的大人走得太慢了。
粗坑口步道終點
上半部的路程已遠離溪谷,雖然還有樹蔭,但溫度比起山下高出好幾度,抵達終點大東路時已是烈日高照,萬里無雲的好天氣。經由兩名在登山口的山友告知,觀景台位於右側數百公尺外的地點。
觀景台
離開綠樹的庇蔭,踩在柏油路上,這時心裡便納悶,一般觀景台多建在緊鄰步道的位置,方便遊客休息,怎麼這處觀景台卻距離這麼的遠,如果再過一兩個月,在炎熱的酷暑走上這麼一小段路,保證是汗流浹背。
蝴蝶
觀景台的位置視野遼闊,山下為基隆河的河谷,有萬瑞快速道路經過,再遠一點應是月眉山和紅淡山,基隆巿區則是在山的後方,雖然居高臨下,卻只能看到山景,無法看到海景。
酢醬草
規劃的下山路徑,係由粗坑口步道左轉,沿馬路到下一個觀景台再左轉下山,因此看完了山景,還得必須往回走約20分鐘左右,如果不想在大熱天踢馬路,右側的觀景台這一段其實可以省略。
五月雪
山區的桐花已過盛開期,接近尾聲,不過山上還是偶而可見到遍地桐花的五月雪,加上翩翩飛舞色彩斑斕的蝴蝶,美不勝收。平常少有車輛經過的產業道路,今日流量突然變大,聽一些經過的在地人說,附近的福安宮正舉行廟會活動,非常的熱鬧,可以過去看看。
福安宮
福安宮附近有粗坑頭山可以爬,也可以上五分山,但小三沒什麼興趣。福安宮大拜拜煮了油飯、湯圓和米苔目等美食,在廟方的盛情邀請下,到廟內享用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美食。除了感謝土地公的恩澤外,也需要詳述建廟的沿革,才對的起福德正神,茲抄錄內容如次:
福安宮慶典
本宮供奉福德正神廟坐西南朝東北,玄武諸峰羅列,左擁滴水山,右毗五分山,背倚粗坑頭山,平臨雞籠山,俯瞰大海,景觀真優美!
舊廟建於清朝光緒年間,距今百餘年,昔時自地取材,專以角石砌造,民國七十九年,上東產業道路開通,蜿蜒宮殿交通方便,遂經地方仕紳提議,鳩資重建,自民國八十年二月興工,至翌年四月,以粗具規模舉行安座大典,其餘附屬工程陸續進行,歷經十載完竣,孤稜一角輦飛上天。本宮信徒以林、陳、黃、王姓者居多,其餘姓氏次之,祖先約二百年前,由福建泉州府安溪郡渡海來台,溯淡水沿基隆河而上,尋此地峰巒聳翠,泉甘地沃,共聚此地,媲美桃源部落。住民自福建帶來大菁曲種,辛勤栽培成功,貨經暖暖回銷唐山,維持生計有頃,後來科學染料價廉搶巿,住民改種茶樹,茶葉自採自製,因溫濕多霧,風味獨特,銷售利巿,一時為山上黃金歲月,男女皆有工作,經濟漸富。後來當地發現煤層,遂開礦生產,採煤雖然辛苦及危險,但因收入豐厚,居民就以採煤為主業,生活更為富裕,礦業後漸蕭條,年青輩因此轉向都巿謀生,人口隨之外移。台灣自十大建設後,經濟起飛,國家財經富裕,本地人出外打拼,因而致富者頗多,每逢假日,回鄉登山省視,朝宮膜拜焚香者,有如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自先民渡海來台,蓽路藍縷,墾荒闢地,胼手胝足之精神,恰可見證台灣人民數百年來的生活寫照!
茲於本宮重建安座紀念之日,就本宮沿革,謹誌數語是為記。
歲次癸未孟夏吉旦 福安宮管理委員會謹啟
登山步道觀景台
吃飽喝足後,回到方才過門而不入的登山步道觀景台,這座觀景台比起前一座要涼快多了,旁邊有大樹遮蔭,雖然景緻差異不大,不過坐在木椅上,加上周邊的微風拂來,很容易便招徠周公,進入夢鄉。
小池塘
此處的地名為粗坑頭,係粗坑山谷地區的最高點,觀景台的對面僅一戶人家居住。粗坑地區的聚落,亦是由山下的粗坑口,沿著粗坑溪畔搭建石厝,散布至粗坑頭,該地居民原從粗坑口路1巷出入,再步行走山路至此,上東路開闢後,這條山路便少有人通行。
過溪溝
觀景台的下方是附近農家的菜園,下山的小徑便是經由觀景台右側的階梯往下,進到菜園間的小路,左轉經過廢棄的石厝,接到一座綠色的小池塘,然後由池塘左側繞進樹林之中,穿過小溪溝進到竹林內,此時的路徑才變得比較明顯,一路皆為下坡。
古厝一棟
前一天探勘便已經走到竹林,因此對後半部的路徑便了然於心。出竹林後是一塊緊挨著山壁邊的小台地,有一棟石砌的廢棄古厝,大部分的結構已毀壞,僅餘少部分磚牆和房屋的基礎,週邊沒有大樹,石厝面對著陡峭的粗坑口溪谷,視野開闊。
古厝聚落
從這棟石厝開始,往下陸續有石砌的古厝群出現,在這樣一片陡峭的山區蓋屋著實不易,為了增加可建築用地,先民利用石塊,砌成大片的石牆和駁坎,這些石牆相當的堅固,每隔數公尺便向內凹,此類技術可以避免山區土石鬆軟,造成整片石牆滑落,因此迄今仍保存完整沒有毀損。
石砌駁坎階梯
粗坑地區的開拓,根據瑞芳鎮誌指出,約在乾隆初年,有廖姓人士向原住民承購開闢四腳亭地區,到了乾隆晚年,有福建人蕭朝陽開闢滴水子,福建林姓開闢粗坑口。根據福安宮沿革的說法,此地先民多來自福建泉州府安溪郡,以栽種染料植物大青為主,後來利用山區特有暖溼氣候種茶。
煤塊
粗坑口所在的瑞芳區是台灣早期重要的煤田,其中又以四腳亭和猴硐地區的煤藏最為豐富,四腳亭也因為煤藏多,煤質佳,在日治時期被列為全台最優良的煤田,而劃為海軍預備煤田,禁止開採。粗坑地區後來因為煤礦開放開採,而造就繁華富裕的榮景。
煤層露頭
粗坑頭附近早期曾有豐美煤礦在此開採,確切的位置此行並未發現,不過推測應該就是在這一大片石砌的建築附近山區。豐美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相當多的礦場,豐美煤礦為其中之一,其礦區號碼礦業字第828號台濟採字第1848號,礦區面積107公頃11公畝29公厘。
綠牆
民國38年11月原以豐產煤礦為名開水平坑,民國41年元月開採斜坑,民國50年元月改組,原礦業權者陳秋讓與豐美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董事長蔡塗。有主斜坑一坑,又斜坑一坑,再又斜坑一坑,煤層下部系統,曾採本層厚度0.6公尺,較有變化,下層厚度0.3公尺,稍有變化。
崎嶇的山路
豐美煤礦的煤種為強粘結原料煤,產量民國49年15,564公噸,民國50年12,148,51年3,737公噸。統計自民國40年開採至民國51年收坑,12年期間總產量100,154公噸,年平均8,346公噸,礦場至暖暖車站6公里使用卡車,豐美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登記於民國62年12月3日撤銷。
往煤窯遺址步道
越過小溪即接回到粗坑口路1巷終點步道的岔路口,步道往左接到炭坑窯遺址,右下的岔路則是回到橋邊的土地公廟。兩條路徑都有炭坑窯,右側在馬路邊的炭坑窯僅數座規模較小,左側則有數十座的大型炭坑窯。類似的煤窯在七堵瑪陵坑長潭附近也有一座,但規模數量僅約粗坑口炭坑窯的三分之一左右。
煤窯
此處的炭坑窯距離山下的三榮煤礦有段距離,推測應該是屬於豐美煤礦所有。炭坑窯是煤礦的周邊產業之一,一般構造是長條型,窯的開口分佈在兩側,兩兩對稱排列,每個窯座各自獨立,彼此互不聯通,內部呈半圓形,好像一個翻面的碗公,最上方有一個通風口。
整排的大型煤窯
炭坑窯係用來煉製焦碳,煤的主要成分為碳、氫、氧和少量的氮、硫或其他元素,焦煤送到煉焦窯進行隔絕氧氣的高溫乾餾,去除掉焦煤中的可揮發成份如硫、磷有害物後,變成固態產物的焦炭,作為治金煉鐵的重要原料,煉焦尚會產生煤焦油及氨水,煤焦油可提取多種工業用的重要化合物,氨水可製造化學肥料。
木馬
台灣早期因鋼鐵及肥料等用焦工業不興,因而煉焦工業不發達,民國40年以後,隨著肥料工業與小型鋼鐵工業之發展,年煉焦量才超過10萬噸。高雄硫酸錏廠及台灣肥料公司第六廠設立後,焦炭的需求量增加,使煉焦量在民國46年達到接近年產20萬公噸的高峰,不過民國50年啟業化工南港副產物煉焦工廠開工生產後,年產量約15萬公噸,一般蜂房式焦爐生產受到威脅而被迫停工。
戲水時間
離開煤窯接到粗坑口步道的起點,前一天已經勘察過粗坑口溪的地形,很快找到一處適合泡水消暑的小溪瀑,河床上有顆大岩石,正上方有闊葉樹遮蔭,躺在上頭休息睡午覺不會受到太陽直射。打赤腳泡著清涼的溪水,實在愜意,小三則是拿起水槍,朝四周的蝴蝶和小昆蟲下手。
調整水槍
休息一陣子後,看到一對白橘花紋相間的蝴蝶飛過,從傾斜的大岩石上站起來,拿起相機預備拍攝時,卻不小心滑了一跤,快速的滑溪中,結果右腳的小趾踢中溪石掛彩,指甲與指肉分離,當場血流如注,只得稍微清理過後,便打道回府。隔天走路變跛腳,痛了好幾天才好。以後戶外活動還是得時時刻刻保持警覺,做好安全防護。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0506瑞芳-粗坑口步道、炭坑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