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1010205七堵-瑪陵休閒農業區、炭坑窯(煉焦窯)、福海煤礦

瑪陵休閒農業區位於基隆市七堵區瑪西里,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資源與自然景觀,舊時瑪陵坑溪畔沿線曾開闢數家煤礦公司,造就此地的繁榮,福海煤礦為其中之一,而在長潭附近迄今仍保存一座相當完整,難得一見的石砌煉焦窯。

上週探訪過和益二坑煤礦後,便對瑪陵坑溪留下深刻的印象,今日再次來到瑪西社區,尋訪礦坑的遺跡,原本目標鎖定在日德煤礦,但卻在當地廖先生和陳先生的指引下,意外造訪福海煤礦,真是喜出望外。這次行程由大華三路的長潭為起點,交通方面可以從七堵分站,搭乘基隆客運701路瑪陵線公車,至長潭站下車,每班次間隔約一個小時。自行開車則行駛台62線萬瑞快速道路,由七堵交流道下,沿大華三路往北即可到達。
長潭亭
前一天週六,已經連續陰天一個星期,難得出現大晴天,正是出遊的好天氣,卻要補上班,心裡頭相當的鬱悶,幸好氣象預報今天仍是好天氣,因此心情才稍微平復一些,雖然清晨出門時大地為濃霧所隴罩,能見度不佳,山區地面也十分潮溼,但並未飄雨,不過後來隨著天色漸亮,濃霧逐漸散去,最後變成晴空萬里的好天氣。
長潭附近的瑪陵溪
大華三路係沿著瑪陵坑溪谷右岸開闢之道路,早晨的車輛不多,過翠谷橋後沿途也少有住家,兩旁盡是翠綠的山巒,抵達長潭亭後,停下來暫歇。長潭係因為瑪陵坑溪流經此處時,受到山勢阻擋形成小曲流,而在凹岸處出現一條外形狹長的深潭,故稱為長潭。
木板橋
長潭亭後方的瑪陵坑溪沒有水泥護岸,可能是遭到洪水沖毀的關係,維持著野溪的狀態,此處溪流湍急,對岸山坡有2-3戶人家,原有的鐵板橋一半斷裂,而以歪斜木板連接充作臨時橋樑,看起來不甚牢靠,鐵板橋下游也有處曲潭,但經請教附近一位陳先生,他說這一段並不是長潭,其位置約在下游1-2百公尺處。
炭坑窯外觀
長潭亭左側有座石砌長方形的炭坑窯,外觀原本長滿雜草和樹木,經過整理後除草後,已有半邊的窯體出土,窯體保持相當完整,窯高約2公尺,寬約4-5公尺,長約20-30公尺,採丁字砌法。窯的開口分佈在兩側,兩兩對稱排列,因為有半邊仍在雜草堆中,因此推估每側約有10個左右的窯孔,共約20個窯孔,窯孔上圓下方,每座窯各自獨立,彼此互不聯通,內部呈半圓形,好像一個翻面的碗公,最上方有一個通風口,窯內部也是石砌的構造,經歷這麼多年,多數窯洞仍未見塌陷。
炭坑窯側面
此窯係用來煉製焦碳的炭坑窯,煤的主要成分為碳、氫、氧和少量的氮、硫或其他元素,焦煤送到煉焦窯進行隔絕氧氣的高溫乾餾,去除掉焦煤中的可揮發成份如硫、磷有害物後,變成固態產物的焦炭,作為治金煉鐵的重要原料,煉焦尚會產生煤焦油及氨水,煤焦油可提取多種工業用的重要化合物,氨水可製造化學肥料。
炭坑窯內部
台灣之夾煤層可分上部中部及下部3系統,上部夾煤層為非粘結煤,中部夾煤層具有弱粘結性或強粘結性,可以單獨或與強粘結性煤混合煉製焦炭,而下部夾煤層全為強粘結性,可供煉焦用煤及瓦斯工業用。瑪陵坑地區所產之煤屬於下部系統,因此適合用來煉焦,各煤礦業者通常以自產之煤炭為原料,在礦場簡陋的利用與木炭窯同一構造之蜂房式煉焦爐來製煉焦炭。
炭坑窯上方的通風口
台灣早期因鋼鐵及肥料等用焦工業不興,因而煉焦工業不發達,民國40年以後,隨著肥料工業與小型鋼鐵工業之發展,年煉焦量才超過10萬噸。高雄硫酸錏廠及台灣肥料公司第六廠設立後,焦炭的需求量增加,使煉焦量在民國46年達到接近年產20萬公噸的高峰,不過民國50年啟業化工南港副產物煉焦工廠開工生產後,年產量約15萬公噸,一般蜂房式焦爐生產受到威脅而被迫停工。
啟電公司舊廠房
位於長潭亭大華三路對面的圍牆內,係已歇業的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廠,內部已雜草叢生,該公司以前從事機器及零件鑄造加工批售,銑鐵、矽鐵、錳鐵、電石等冶煉業務,已於民國81年11月28日撤銷公司登記,中央有座3層樓高的廠房,挑高的一樓為治煉爐,二樓為機電設備,從該公司登記之營業項目來研判,似乎跟煉焦窯也有些關係。
鯉魚石
第二站來到鯉魚潭亭,本能直覺猜測,鯉魚潭想必是由瑪陵坑溪所沖刷出的一處深潭,便信步走到溪邊的一座橋上,張望上游處,溪流平緩,並未見到深潭,下游處溪床上則有數顆岩石,其中一顆較大的岩石,外形酷似鯉魚,魚眼睛的部分還特別嵌上路燈的燈罩,顯得微妙微肖,無怪乎會以此為地名。

櫻花
瑪西社區從鯉魚潭亭到仙洞湖亭間,沿著瑪陵坑溪畔栽植許多的櫻花樹,規劃出一條幽靜的櫻花步道。此時尚非櫻花盛開的時節,僅有橋畔幾株櫻花悄然綻放,粉紅色的花朵嬌嫩欲滴,迎風搖曳生姿,如果全數盛開時,應該又會是一幅醉人的景緻。
野牡丹
以往到一些景點賞櫻花,多栽植在山上或幽谷之中,少有溪流相伴,而此步道右邊為潺潺流水,在陽光照射下激起銀白的水花,左邊則是翠綠田野,在群山環抱下遠離塵囂,讓人心曠神怡。除櫻花外,開著紫色花朵的野牡丹和白色的杜鵑花,也成了早春綻放的一員,為櫻花步道增添不少色彩。
仙洞湖亭
仙洞湖地名緣於附近的仙洞湖山或稱為鹿寮山,山稜上有一大型的天然石洞,在清朝時曾有盜匪在此窩藏,所以被稱為賊洞,日治時期認為賊洞名稱不雅,於是改名為仙洞,而此地位於瑪陵坑溪沖積的山間盆地,故稱仙洞湖。
瑪陵國小瑪西分班舊址
仙洞湖亭正對面斜坡上的建築物,為基隆巿政府產業發展局正在進行瑪陵休閒農業區展售中心第二期工程,雖然已過表定完工日期,但似乎尚未完工開放。該地曾是瑪陵國小在民國40年設立瑪西分班的校址,隨著煤礦業沒落,人口外移,學生數目跟著減少,該分班於民國91年遭到裁撤。
往福海煤礦的橋樑
我在瑪西分班舊址探頭探腦的怪異舉止,引起一旁正在擦拭車子的廖生福先生的注意,經過一番攀談後,得知廖先生現任職於日商,但年輕時當兵退伍後,即到和益二坑煤礦所屬的致和礦業工作,也曾經進到福海煤礦採礦,聽廖先生娓娓道來礦場過往的歷史,從他銳利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以礦業人為榮的傲氣。
古井
廖先生得知我的目的後,相當熱心的介紹附近福海煤礦的情況,該礦即位於瑪西分班斜對面的山壁附近,過橋後左轉,經過一處菜園便可到達礦場位置,他同時也引薦一位住在附近的陳木煌先生,福海煤礦礦場土地是陳先生所有,後來提供給顏棟才開礦。
往礦場小徑
陳先生的身體相當硬朗,精神矍鑠,他是全台第一屆的陸一特,所謂陸一特指國防部自民國55年開始,針對民國35年次起,服陸軍第一特種兵科的役男,於2年義務役役期屆滿後,依行政命令臨時召集延長役期一年,因為比一般役男多當一年兵,體格特別強壯,無怪乎陳先生迄今仍是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礦場宿舍
陳先生也曾在福海煤礦擔任過礦工,礦場歇業後,他將礦場的部分空地改闢為菜園,棄礦從農,今年剛獲選為模範農民,昨日(2/4)在101年度農民節慶祝大會中,於百福國中大禮堂接受基隆巿長張通榮頒獎表揚,肯定農友們平日辛勤貢獻。
福海煤礦舊事務所
在兩位礦業前輩的帶領下,進到福海煤礦的礦場,先經過一處古井,鑽過菜棚,最先映入眼簾的一間紅磚平房是礦場的宿舍,廖先生說他曾經在這磚房內住過一陣子,迄今仍相當懷念,磚房的隔壁是棟石砌的平房,福海煤礦最初的事務所便設在此處,後來礦場發達,事務所便搬到瑪陵坑溪對岸的山坡上。
福海煤礦礦場
福海煤礦的斜坑口位於舊事務所前方,緊鄰山壁,坑口也是用石頭所砌成,陳先生說坑內是斜率20幾度的斜坑,坑內現在已經積水滿溢,因為擔心有人會不小心掉進坑內,所以找來礦主及礦務局封閉坑口,僅留下一個小洞,排放坑內源源不絕湧出的積水。
福海煤礦斜坑口
根據台灣鑛業史記載,福海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礦業字第406號、台濟採字第1404號,面積34公頃37公畝,董事長顏棟才,經營團隊包括常務董事顏棟仁、李焰福,董事顏林面、顏白琅,常務監察人顏棟樑,監察人林顏金美、林顏金葉,總經理顏棟才,經理顏棟仁,副經理李焰福,多為同一家族的成員。
福海煤礦風坑
福海煤礦風坑鄰近斜坑口,以紅磚堆砌而成正方形的四個面,造型上窄下寬,與先前在中宏煤礦所見到的風坑造型相同。風坑的挖掘與主坑保持平行,坑外的風機將新鮮的空氣打入主坑道內,再經由風坑排出,維持主坑內的空氣對流,有時當主坑發生災變崩塌時,也可以藉由風坑來逃生。
倉庫
福海煤礦民國47年4月開斜坑,至51年2月著煤,民國51年10月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煤層下部系統,均質構造,稍有變化,本層厚度0.4公尺,其他尚有上層最下層,煤種屬中粘結原料煤,共有主斜坑二坑,水平坑一坑,降煤自礦場以卡車運往至7公里外的七堵車站。
澡堂
煤礦產量民國51年192公噸,民國52年3,261公噸,民國53年10,920公噸。自民國35年開採,民國70年收坑,共開採25年,中間休息10年,原永裕,總產量383,674公噸,年平均15,346公噸。
機電房
廖先生說坑道內的工作相當的辛苦,冬天外頭溫度可能10度,需要穿大衣,但到了坑內卻相當的悶熱,即使完全站著不動,沒多久便會開始冒汗,陳先生也說挖煤的礦工是已經埋了,但還沒死的人,意謂坑內工作危險性高,經常面臨毒氣、淹水和爆炸等風險,所以礦工出坑後,便會花天酒地宣洩一番,以前這附近的阿班嶺可是比巿內還要繁華。
礦場建築
陳先生除了曾擔任過礦工外,對於建築也相當在行,礦場內的石砌建築物和附近邊坡的駁坎,均出自於陳先生和其大哥之巧手,蓋一棟石厝相當不容易,耗時又耗工,需要先從山壁將石頭劈下,然後順著石頭的紋理,將石頭剖開,切割成大小相近的石磚,才能夠供做建築使用,是一項危險度高又相當的專業工作。
運煤橋
由礦坑口往瑪陵坑溪延伸到對岸,有座略為傾斜的運煤橋,兩端已經斷裂,僅中間一段橋樑和兩座橋橔還留在溪流上方,陳先生說礦場開坑賺錢後,便在對岸山坡的高處蓋了天車間和運煤橋,以利捲揚機推拉礦車進出礦坑。
福海煤礦事務所
礦場同時也在天車間下方建一間新的事務所,現在事務所已經轉讓給私人無法進入,為了察看天車間的位置,爬上瑪西分班後方山坡,發現天車間已經遭到拆除,未留下任何遺跡,也因為這麼一爬,扯破了一件新的運動褲,讓今日繼續探訪日德煤礦的計畫被迫取消。
福德宮
橋頭邊的福德宮,匾額上的落款人為陳石新先生,建於癸丑年仲秋(民國62年),從內到到外的門聯,分別由福海煤礦經營者顏棟才、顏棟仁、顏棟樑等3兄弟所題。最內側落款人為顏棟才:「福正氣無私安此境 德神恩有感保斯民」,橫批為「履康寧民仰」,中間的門聯為顏棟仁敬獻:「正氣無私照宇宙 神光有感照乾坤」,最外側則是顏棟樑所題:「福賜群黎正道罔極 德施赤子神恩無疆。」
由於廖先生和陳先生堅持不肯曝光,無法刊出二人的合照,只能在文末由衷感謝他們對此行的解說和幫助。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0205七堵-瑪陵休閒農業區、炭坑窯(煉焦窯)、福海煤礦
參考文獻:
臺灣鑛業史編纂委員會,臺灣鑛業史,臺灣省礦業研究會,1966
臺灣鑛業史編纂委員會,臺灣鑛業史續一:民國53-68年,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1983
臺灣鑛業史續二編纂委員會,臺灣鑛業史續二:民國69-87年,中華民國鑛業協進會,2000
唐羽,臺灣鑛業會志,中華民國鑛業協進會,1991
林再生,基隆煤礦史,基隆市政府,1999
汐止鎮志編輯委員會,汐止鎮志,汐止鎮公所,1998
七堵區公所、暖暖區公所,基隆市七堵暖暖區志,基隆市政府,1995
經濟部商業司全國商工行政服務入口網公司登記查詢,http://gcis.nat.gov.tw/main/subclassAction.do?method=getFile&pk=19
經濟部礦務局國土礦業資料倉儲整合平台建置及推廣計畫,http://163.29.1.15/mineGIS/
內政部臺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http://placesearch.moi.gov.tw/
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中央研究院GIS團隊編製,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htm
基隆巿農會,http://www.keelungfa.com.tw/
基隆巿公車處-701路,http://www.klcba.gov.tw/
基隆瑪陵國小,http://www.mlps.kl.edu.tw/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