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1050228雙溪-燦光寮古道、燦光寮山

燦光寮山位於新北市雙溪區,海拔738公尺,設有一等三等點的基石,原稱為菜公寮,後傳寫成近似音的燦光寮,另有一說從字面上解釋指秋季芒草盛開,光輝燦目。燦光寮古道清治時期為往來宜蘭的交通要道,清綠營軍隊曾在此駐守,日治時期為金鑛的重要產地。

由牡丹車站步行至政光三號橋附近的登山口約需1個小時,此處地名十三層,源於牡丹坑金鑛開採時,所興建用以處理鑛石的搗鑛廠,結構應可與建於水湳洞停車場後方的十三層遺址相媲美,很可惜此處的遺址早已毀壞滅失,前幾年前往調查時,僅剩下煙囟的殘蹟。

左貂山古道,右燦光寮古道

正光三號橋恰巧也是牡丹溪上游兩條主要支流的匯流處,兩溪以燦光寮山作為分水嶺,西側溪流發源於牡丹山,由北往南流,與貂山古道平行,牡丹坑鑛山主要的鑛坑皆位於溪谷旁,至於東面溪流發源於草山,由東向西流,與燦光寮古道併行,要進古道前,得先通過一處攔砂壩。

攔砂壩

攔砂壩側邊是簡易自來水的取水點,由於靠山邊的小徑已被沖毀,故必須先涉水通過攔砂壩到對岸,往上游約數十多公尺處,再從較平坦的溪床涉水折返,前幾天多陰雨,溪流水量豐沛,越溪時明顯感受到溪水衝擊的力道。此溪的水力資源冬夏季節差異甚大,早年亦供應金瓜石方面用水,故沿途設置相關的水利設施,往上游再遇一座廢棄的抽水站。

抽水站

抽水站的對岸曾有瑞福煤礦的遺跡,主坑口的位置始終遍尋不著,瑞福煤礦似有兩至三個坑口,在溪流上游處發現過風坑附近殘存的鐵軌,然而風坑已塌,另有一處坑口在半山腰處,距溪床垂直高度數十公尺以上,以後有機會找到主坑口再介紹。續往上行,中途再遇巨大水壩,規模直逼水庫。

大水壩

巨大水壩橫跨溪谷將溪流截斷,壩頂至溪床深數十公尺,相當壯觀,底下設置閘門,用以控制蓄水或放流,水壩與下游的抽水站為同一時期所興建,主要係燦光寮山北面金瓜石鑛山運作時,因需大量水源,但北面並無大溪流,故在山後設置水壩攔截牡丹溪水,以抽水站加壓,用鐵管輸水供應山後所需。

瀑布

過水壩後來到岔路口,直行往草山吊橋頭遺址,取左上至燦光寮山,先遇一瀑布,水量頗大,之後漸漸已聽不到水聲,天氣也愈發感覺有些熱,此時再度來到十字路口,無論選那個方向,最終還是會重合,直行往柑仔店遺址,取右側上抵燦光寮山南側的台地,發現一棟磚造平房。

燦光寮山下的磚房

平房附近有間水泥崗哨,出現這樣的建築似乎不尋常,於是在周邊略為搜索一番,果然發現人為開鑿山壁的痕跡,再往內則是兩排並列的坑木,很明顯的是一廢棄的金鑛坑,不過已經倒塌,從坑木腐朽的程度來推算,應該是台金公司開採時期的遺跡。

倒塌的金鑛坑

燦光寮山扁平瘦長,山頂台地卻是相當廣闊,原有的地形地貌實不該如此的平坦,而是要有高低起伏,這全是採礦遺留下的殘跡,早期採金以鑿水平坑道方式,尋找富鑛脈後,分別從不同海拔高度開挖,中間以直井相連通,若是出土則成了豎井,此山有許多這類的豎井,一不小心掉下去,可是叫天地都不應。

疑似豎井的鑛坑

以礦坑人工採金的方式實施多年,富礦多已採盡,金鑛末期為增加產金量,台金公司改以機械方式,將山頂礦脈周邊的山坡地全部剷平,然後取得的鑛石送去搗鑛廠,磨碎後再提煉出黃金,然而這樣的做法成本高,產出卻相當有限,而且對環境造成相當大的破壞,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終於停採。

樹梅礦場

見到這麼一大片的露天礦場,雙腳幾乎定住無法動彈,很想仔細的搜山,但日頭已漸西斜,若再不快點趕路,恐怕得摸黑下山,燦光寮山的登山口在礦場事務所建築的後方,這裡有間福德祠,廟門的對聯很有意思「福澤永沾民富庶 德風長拂俗忠純」,滿符合當地採鑛人的期望。

福德祠

從福德祠處攻頂,看似近在咫尺,但全是上坡路程,中間部分路段過於陡峭,還得攀繩,爬將近半個鐘頭,腹中空虛,感覺有些力不從心,乾脆坐於石上,休息並補充食糧,抵達山頂時已有彰和登山隊一行人盤聚,所幸很快就下山,可以獨霸無敵美景。

燦光寮山頂

燦光寮山頂標高738公尺,設有一等三角點的基石。此山盡是堅硬岩石,無任何大樹,只生長低矮芒草,故四周無任何阻礙,視野遼闊,東面遠眺貢寮,南面牡丹溪谷,西面牡丹山,北方則是基隆山與金瓜石。回程時由北面山腹下山,接草山戰備道,再經由貂山古道回到登山口。

貂山古道

夕陽西斜,雖然還有餘力,但已時不我予,貂山古道上的鑛坑還是無法一一打探,只能留意可疑的位置,留待下回再來尋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