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981213三峽-熊空、加九嶺山、烏來-紅河谷

以往到三峽登山多是自行開車,大都只到滿月圓,因為路途遙遠,所以來的次數也就沒那麼多,各種行程先前規劃了很多方案,但卻因故沒有成行。此次從三峽熊空越嶺到烏來是很早前就想來走,早已預先勘察好公車路線,清晨6:30先由家裡出發搭捷運至景安站約7:10,然後坐上7:15的908號公車,每15分鐘一班經北二高往三峽,到三峽時才7:45分離8:30發車的807號公車還有些時間,以後可以晚半個鐘頭出發剛好,順便到三峽老街去閒晃一下,吃了碗麵線和三峽知名的牛角麵包當早餐。


寄件者 三峽老街

三峽往熊空的807號公車班次很少,假日一天僅有5班,分別為6:00,8:30,11:00,15:00,17:30。公車開到熊空站終點約45分鐘,需再走約45分鐘約2-3公里左右才能抵達加九嶺山登山口,登山口在熊空橋前附近的右側叉路,其實從熊空橋下去最後也可以接的回來。

寄件者 熊空站


寄件者 加九嶺山登山口

三峽自最南方的北插天山往東北延伸的這道稜線一直接到加九嶺山,為三峽與烏來的分界,也是熊空溪與加九寮溪的分水嶺,前半段山徑循著熊空溪谷上溯,坡度不會很陡走來輕鬆愉快,由熊空橋頭往上在熊空溪修築了數道攔砂壩,溪水越過水泥壩堤形成一層層的水濂幕,頗有可觀之處。

寄件者 水濂幕

熊空地名的起緣來自平埔族語,據說以前為黑熊棲地,以有很多黑熊休息的洞穴而得名,不過現在也沒野生黑熊,也算名符其實了。山路十分寬大好走,路徑十分明顯,很適合帶小朋友一起來,不太容易會迷路,沿途還不時會出現擋路的小瀑布。

寄件者 山徑


寄件者 小瀑布

山徑一路上來回跨越熊空溪數次,豐水期清涼的溪水在夏日一定吸引不少遊客,全程都是在樹蔭下行走,完全感覺不到暖冬的太陽,這也是我看過最多山蘇的一條步道。

寄件者 山蘇

途中看到流籠用的架子,現已廢棄。

寄件者 流籠

接著來到高聳杉木林區,熊空位在三峽的有木里,以地多樹木而得名,農委會林務局自1986年從日本引進柳杉,為此區主要人造林相之一。

寄件者 柳杉林

來到熊空溪上游有一段叉路,往左直上加九嶺山坡度甚陡,往右則前進至加九嶺山鞍部,在熊空站下車時遇到一位陳大哥,他也是要來越嶺的,他說整趟行程約6個小時,等我出烏來時也差不多是這個時間,和陳大哥也是在此分道揚鏢,他往右走我向左行。

寄件者 叉路

這一小段路垂直落差超過5百公尺,地圖上等高線密集,是全程最辛苦的一段路,體力至少去了一半,只好藉著賞楓稍微休息片刻。加九嶺山又叫做江南腳山海跋高度989公尺,為新店和三峽的界山,有一顆稅務基石補點,山頂沒什麼展望,都被四週的樹木擋住視線。加九寮溪為南勢溪的支流,南勢溪最後匯入新店溪,而熊空溪為大豹溪的支流,大豹溪又為三峽溪的支流,三峽溪匯入大漢溪,最後在板橋的江子翠附近與新店溪合流變成淡水河,而我現在則在兩條主溪的源頭,在一棵茄苳樹下吃著飯糰,茄苳樹下不會掉蘋果,也不會掉檳榔,更別提雙冬姐妹花了,就算真被茄苳打到,以現在這把年紀也已是小器晚成。

寄件者 楓紅


寄件者 加九嶺山

加九嶺山頂還有另一條路通往熊空,不過我的目的地是紅河谷,上坡的路段至此結束,接著都是下坡,路程雖遠,但至少不會那麼的累,很喜歡登山跨行政區界的感覺,左邊是新店,右邊是三峽,如果能夠跨縣市的話,那種感覺就更好了,上到另一小山頭,此處為三峽、新店及烏來的交界處,往左有叉路可通往向天湖山,但我仍繼續前行抵達鞍部。鞍部一共有4個方向,往前可通往拔刀爾山或逐鹿山,往左下紅河谷,往右則會接到熊空即陳大哥方才走的路線,往後即通往加九嶺山。

寄件者 加九嶺山鞍部

取往右下紅河谷的道路,一開始迎接我的也是陡坡和滿山的柳杉林,日據時期原有林相被砍伐後已不復見原本風貌,這些後來栽種的柳杉形成的景觀,讓人彷彿來到巨人的世界,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寄件者 柳杉林


寄件者 柳杉林

陡下的路一下子就結束了,接著是平緩的山徑,有叉路指示通往涼亭格僅3分鐘便前去一探,原來沒有涼亭,涼亭格是加九嶺東鞍,海跋695公尺有礦務課第739號基石,往左通加九嶺山約60分,右往向天湖山,如果方才在山頂走往向天湖山的叉路也會接到這裡,可以省點時間。

寄件者 涼亭格叉路


寄件者 涼亭格

加九寮溪是著名的溯溪景點,不過源頭的溪水不多,僅有些小瀑布,下午的陽光透過樹縫投射進溪谷,光影實在美極了,這裡也是一樣有著難以勝數的山蘇,感覺山的兩邊有點類似,類似的景緻會依海跋高度序輪流的出現,但各有各的美。

寄件者 小溪


寄件者 溪谷


寄件者 山蘇

這裡的水鴨腳秋海棠也是超綠的。

寄件者 秋海棠

循著加九寮溪下至紅河谷,會經過7座木橋,第1座木橋底下支柱有些不穩搖搖晃晃的,可能需要限制體重,太重的經過可能會垮掉。

寄件者 木橋1

經過第2座木橋時,本以為駕輕就熟,但一沒注意便從木板中間縫隙踩空,整支腳陷下去,手中的相機也差點淪為加九寮溪的波臣。

寄件者 木橋2

第3座木橋附近有處簡易工寮,此處舊時為林務局烏來工作站的護管所,早已廢棄,上方有人在喝茶聊天,不方便去打擾。

寄件者 木橋3

這些木橋構築應和當初伐木運送木材下山有關,因為這條路線平坦高低起伏甚小,而且還鑿石開路,足見此林道在伐木時期的重要性。

寄件者 鑿石開路


寄件者 木橋4


寄件者 木橋5

在路邊發現一不起眼的小石洞,底下插一根小水管排水,泉水從山壁源源不絕的冒出,裡頭居然還有小蝦。

寄件者 泉源


寄件者 木橋6

第7座木橋旁有2座水塔,接引附近山泉水,再透過水管輸送到山下,此段輸水路途感覺有點遠。

寄件者 木橋7


寄件者 水塔

在水塔附近,在轉角的山壁有人用塑膠棚布當屋頂,一邊奉祀土地公,一邊供奉聖母及耶穌基督,真是奇妙中西合璧的搭配。

寄件者 土地公


寄件者 聖母及耶穌基督

看到枕木步道時,即意味著紅河谷越嶺道已接近尾聲,下至水泥叉路口,溯溪即是由此循加九寮溪一路往上,可惜了這一路都在山腰上繞,沒能好好下水玩一下。

寄件者 枕木步道


寄件者 水泥叉路

水泥叉路口附近有一處攔砂霸及魚梯,續往下至紅河谷登山口處為一座污水處理場非常好認。

寄件者 攔砂霸及魚梯


寄件者 加九寮溪


寄件者 登山口污水處理場

「加九寮」地名由來依據北縣政府網站說明,為泰雅族人在南勢溪左岸,洪荒峽即紅河谷附近之處,有一「加九寮」社,係亞維波納子孫所建立之部落,原住民至此打獵,見山谷水勢急湍多漩渦,賽考列克語稱漩渦為Sokalie,遂以之為社名。漢音譯為「加九寮」,或稱「小寮」。
走到這邊才3點多還有些時間,往右踢馬路下至紅色巨大鋼構的加九寮景觀大橋,舊水泥橋在2004年8月底被艾莉颱風暴漲的溪水沖毁,2005年4月重建,2006年2月通車,在此觀賞加九寮溪匯入南勢溪,以及著名的紅河谷景觀。

寄件者 加九寮景觀大橋


寄件者 加九寮溪匯入南勢溪紅河谷

南勢溪烏來這一段地質屬於漸新世的乾溝層,距今約3650-2600萬年即形成的地層,在東側橋下墩下有發現過扇貝化石,橋的東西岸錯開約200公尺,但地層相同,判斷此處有左移的斷層,被命名為忠治斷層,且就地質上來看,烏來三處溫泉湧出區的位置都與忠治斷層有關。

寄件者 忠治斷層

過橋可以走到公路在成功站搭車回台北,往回走到產業道路轉彎處有階梯經過民宅可以接到加九寮步道,原有跨越南勢溪的紅河谷老吊橋中間有數處木板斷裂,現已成危橋禁止行走,如能加以修復,對發展此處的觀光應有相當之助益。加九寮步道位在南勢溪畔,剛好視野可以看到對面溫泉會館,在新聞報導炒作下,很多人到此偷窺對岸湯屋泡湯春光,這也算是另一項觀「光」資源。

寄件者 加九寮步道


寄件者 紅河谷老吊橋

此步道昔日為烏來運送木材台車行走的道路,從吊橋起算至烏來景觀大橋收費亭距離約2.1公里,但這僅是一小部分而已,台車線文獻記載日據時期由三井合名會社所建,為運送木材到平地而鋪設的,起自龜山到信賢,後來延長至福山。

寄件者 枕木步道


寄件者 台車隧道

說起台車的歷史,它和現在的新光三越百貨也有淵源,這得從「三井合名會社」說起,它是戰前總管「三井財閥」其下所有事業體的機構,類似現在的財團,但其勢力更龐大具有壟斷性意味。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財閥被認為壟斷產業違反民主和自由經濟,遭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發布解散,當時奉令解散的十大財閥包括: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古河、淺野、日產、大倉、中島、野村,戰前三井財閥勢力之龐大可見一般。
三井家族發跡於近江國(今日本滋賀縣)三井村,原為地方名門武家豪族。三井後人在京都和江戶(東京)分別開設「三井吳服店」獲得極大成功,吳服就是和服,在江戶(東京)開設的吳服店叫做「越後屋」,也就是今日的「三越百貨公司」之起源,後來和新光集團合作,在台灣開了新光三越百貨。

寄件者 小橋


寄件者 溪谷

三井家族還跨足匯票交易等金融業,和幕府密切合作下壯大了家族事業經營基礎。在明治維新後,於明治九年(1876)成立了日本的第一家私營銀行-三井銀行,資本額200萬日圓。同時三井事業體也改組成為「三井物產」,在一次世界大戰時開始的大正三年(1914),總營業額達到四億五千兩百萬日圓,當時日本政府一年的財政支出也不過六億四千萬日圓左右,幾達「富可敵國」的地步。

寄件者 第2座隧道

隨著企業規模大幅擴張,三井家族在明治42年(1909)年改組成立了「三井合名會社」,也就是類似控股公司,擁有三井家族共有財產,統轄旗下包含銀行、物產、礦山等的所有事業,合名會社就是現在公司法所謂的無限公司。
日本佔領台灣後,三井財閥亦積極的展開在台事業經營的工作,初期鎖定在台灣特產的砂糖、稻米、茶葉、樟腦、煤炭等。三井財閥改組為「三井合名會社」之後,於明治41年(1908)年在台北設立「三井合名會社台北出張所」,主要以台灣總督府所借貸的土地經營農業。大正8年(1919),除了經營水田、旱田與造林業之外,並開始製茶事業,而自此以後製茶葉成了三井合名會社在台灣的重要事業。

寄件者 加九寮步道出口處烏來景觀大橋


寄件者 南勢溪水壩

昭和11年,三井合名會社的農林部門獨立,成為「日東拓殖農林會社」,在昭和17年(1942)二月,改組為「三井農林株式會社」,同時因為戰爭關係,茶葉無法輸出到第三國,造成茶業不振,因此配合軍方的要求,自昭和18年(1943)開始建設從茶葉提取咖啡因(戰力增進劑)的工廠,隔年竣工。同時為了增產軍用木材,著手進行烏來信賢到李茂岸地區(福山的林望眼)的森林鐵路的鋪設,並在隔年利用這些鐵路開發拉拉山地區的森林資源。

寄件者 烏來街景

建這麼長的台車道,需耗費鉅額的金錢和人力物力,但對三井合名會社而言也不過是一塊蛋糕(piece of cake)而已,小小的一條台車道,卻訴盡了殖民政府掠奪殖民地的辛酸血淚史,我沿著台車的舊路線來到烏來台車站的入口,要緬懷昔日台車奔馳載運林木的風情,至少還保有這一小段路程可以體會。

寄件者 烏來台車站入口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81213三峽熊空加九嶺山紅河谷烏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