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1030216雲林-虎尾糖廠

虎尾糖廠位於雲林縣虎尾鎮中山路上,是座超過百年歷史尚在運作的糖場,明治39年(1906)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最初創設五間厝製糖工場,並鋪設運糖專用672公釐五分仔車的軌道,之後加鋪1067公釐軌距連結斗南的縱貫線鐵路,現今糖鐵在甘蔗產季時仍奔駛阡陌之間,虎尾鐵橋於明治40年(1907)初建時為木造橋樑,昭和6年改建為花樑鋼橋,跨越虎尾溪,現已停止使用。

小羊參加虎科盃桌球比賽,前一天清晨便跟著老師及隊友搭早班火車南下雲林,由於台北天氣仍持續溼冷,因此也跟著南下避寒,先到苗栗南庄獅頭山一日遊,至台中休息一晚後,再到虎尾接小羊,比賽前一天便結束,早上老師帶著隊員參觀農業博覽會,約定中午接小羊。趁著空檔安排至虎尾糖廠附近蹓躂,參觀尚在運作中的糖鐵,回憶小時候追甘蔗列車的往事。

台糖虎尾糖廠

五間厝為虎尾市街內最早形成的聚落,原本位於安慶國小北側,台糖鐵路南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明治39年(1906)在虎尾溪北側的五間厝建立新式糖廠,並興建客貨運兼營的鐵路系統,隨著糖業興盛,大批糖廠員工進駐虎尾,帶動當地的繁榮,廠區內曾設有2座工場和1座酒精工廠,戰後更名為虎尾糖廠,由台糖經營迄今。

平交道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係由被譽為日本製糖業之父的鈴木藤三郎所創設,藤三郎生於安政2年11月18日(1855年12月26日)遠江國(靜岡縣周智郡森町),生父太田文四郎為貧窮的舊衣商,育有2子2女,他是最小的兒子原名太田才助,3歲時被鈴木伊三郎收養,從事糖果製造業的養父在其「寺小屋」學堂結業後,便讓他投入家業經營,18歲改名為鈴木藤三郎。他看到當時茶業貿易較糖果製造有利可圖,便不顧家中反對加入投機的茶業經營。

鐵支路

明治9年(1876)1月22歲的藤三郎與17歲安間兩助的次女かん結婚,當月他回到生父太田家拜年,無意間翻閱遠江報德社所發行二宮尊德所著的「報德」一書,他大受書中內容所感動,商人只顧著賺錢,重視自己利益,可能對社會國家或人類的整體利益造成不良影響,書中教人簡單的方式在自益的同時也能他益。藤三郎將二宮尊德的報德訓示「誠心、勤勞、分度、推讓」4網領,實踐在自己家業中,其中分度指量入為出,推讓則是儲蓄用來投資。藤三郎轉回老本行糖果業,開始研究冰砂糖的製造方法,如何使冰糖變得純白透明。

往糖廠

他除研究文獻並到東京工部大學請益,在屠宰場收集獸骨帶回家做脫色的實驗,由於經常傳出奇怪的味道,還引來警察關切,經過7年的時間終於發現冰糖的製法。明治23年藤三郎將冰糖製造的經驗,轉移到砂糖的精製,在東京建造試驗性的精製糖工場,同時設立鈴木鐵工部,改良製糖機械,直到明治26年精熟冰糖與精製糖的製程,生產方告穩定,可惜隔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他的冰糖工場與製糖工場,但他不懷憂喪志,反而積極爭取融資,災後3個月即完成生產線的重建。

糖廠內軌道

明治28年(1895)甲午戰後,日本從清國取得台灣及3億元賠償金,該年11月7日藤三郎與吉川長三郎、福川泉吾、岡田良一郎、神谷傳兵衛、安間熊重、長尾三十郎に森一馬、村上太三郎、恒川新助等人在東京發起創立「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資本額30萬日元,長尾三十郎擔任社長,藤三郎擔任專任取締役兼技師長,他同時將自己原本的冰糖與精糖兩工場讓渡,抵銷長年債務。

蒸汽機車頭

會社成立後藤三郎至歐美各國參觀製糖業學習新知,覺得有必要購買先進機械生產設備,回程經過南洋地區考察原料產地。明治29年6月會社資本倍增為60萬日元,開始建設釀造場和骨炭製造場,購入產量40噸的精糖工場所需各項機械設備,明治31年9月精糖工場始運轉,釀造糖蜜和酒精飲料,明治32年3月增資為2萬百萬日元,精糖工場擴張為產量百噸,冰糖工場亦計劃擴張。

甘蔗列車

此時日本政府欲借重藤三郎的才能到殖民地台灣製糖,以解決長期砂糖進口的貿易逆差問題,並由台灣銀行提供資金援助,明治33年(1900)三井財閥與日本政府合資創立台灣製糖株式會社,藤三郎擔任首任社長,隔年就任日本精製糖會社社長,該年在高雄橋仔頭建廠,明治35年(1902)臺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工廠開始生產,隔年當選眾議院議員,官場事業兩得意。

糖廠宿舍

明治37~38年(1904-1905)的日俄戰爭後,看好戰後民生復甦需求,藤三郎明治38年(1905)辭去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社長,轉戰其他產業,設置鈴木製鹽所,明治39年大阪精糖工場併入日本精糖會社,資本額增為1200萬日圓,並更名為大日本製糖會社。當時雲林地區縱貫線鐵路已完成,且柯鐵虎、黃國鎮等武裝抗日勢力弭平,藤三郎在明治39年12月取得台灣斗六廳下1,200噸粗糖工場設立許可,於虎尾地區興建五間厝製糖工場。

英國人設計虎尾糖廠附屬醫院

藤三郎勘選蔗糖工場時除考量原料產地氣候外,也注意到原料持續供應問題,因此主張要自購耕地,改良蔗種品質與施肥,採取輪耕方式,每年以1/3土地作蔗田,餘2/3交由農民自耕並提供獎勵措施,兼顧勞資雙方需求。明治41年11月台灣工場完工開始壓搾製造粗糖。除在台灣糖業經營外,明治40年(1907)8月又以650萬目圓併購神戶商店在下關經營的大里製糖所,獨霸精糖製造業,並因應戰爭需求的機緣,成立日本醬油釀造株式會社。

虎尾驛

虎尾驛與五間厝製糖工場同時期建造,故最初稱為五間厝驛,直到大正9年(1920)後才改稱虎尾驛,為早期虎尾的市中心,民國44年車站遷移到貨物掛前方,原站改為保警中隊辦公室,民國75年糖廠收回改設原料區辦公室,現則改建為觀光用途。

車站月台

由於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大量舉債併購企業並過度擴張生產規模,導致產量過剩,砂糖價格下跌,造成企業虧損經營困難,為因應戰後經濟蕭條的危機,大日本製糖會社董事秋山一裕、磯村音介等人向20名有力的眾議院議員關說,以現金等物賄賂延長「輸入原料砂糖戻稅法」,讓進口砂糖原料免課稅降低成本,並企圖阻止明治41年(1908)通過的砂糖消費稅增稅法,此法導致糖價高漲,消費減少,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因投資失利且本業虧損嚴重而爆發經營危機,會社在決算書做假帳,並炒作砂糖國營議題,企圖讓政府收拾爛攤子。

售票口

假帳在明治42年(1909)被披露,造成股票大跌,社長及董事們引咎辭職,並宣布破產,原東京農林學校教授的社長酒匂常明(明治39年接任社長)在7月11日舉槍自盡,五間厝製糖工場也因而停擺。而藤三郎在日糖事件後雖試圖東山再起,明治44年(1911)設立鈴木水產工場,可惜兩年後大正2年(1913)因胃癌去世,享年58歲,在製糖、製鹽、醬油釀造、乾燥機與水產等領域,共留下159件發明與專利。

月台外側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後來由藤山雷太收購,藤山雷太生於文久3年8月1日(1863年9月13日)肥前國松浦郡大里村,佐賀藩士藤山覺右衛門的三男,生日當天為大里八幡神社祭日,庭院中的大樹突然落雷,故取名為雷太。明治20年(1887)4月慶應義塾大學畢業,隔年當選長崎縣會議員,後來在中上川彥次郎引薦進入三井銀行,之後任芝浦製作所長,王子製紙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卓越經營能力受到肯定。

虎尾糖廠鐵橋左側

明治42年(1909)接手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後隨即增資擴廠,在明治43年(1910)6月取得榨蔗產量1千噸的第二工場設立許可,44年12月開始生產。之後又陸續在大正8年1月合併平壤朝鮮製糖、大正12年1月併購南洋爪哇内外製糖,當年9月1日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造成東京和橫濱十餘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一百億日圓以上,地震帶來經濟危機,許多政策引發通貨膨脹,諸多會社經營受到影響,東洋製糖在大正15年宣告破產。

虎尾糖廠鐵橋右側

藤山收回原先賦予大阪鈴木商店的砂糖銷售權,以股權交換將東洋旗下北港、斗六、月眉、烏日4座工場併入,而原虎尾的第一工場也在大正14年12月完成增加1千噸產量的工程,大正15年1月總產能3200噸成為最大的工場。大倉系新高製糖株式會社也在此次危機中以委託經營方式,由藤山雷太出任社長,大日本製糖成為當時東洋產量最大的糖業製造廠,為管理龐大的會社產業,他在虎尾設立台灣支社統轄各製糖所。昭和8年(1933)藤山雷太的養子伊吹震接任社長,翌年由親長子藤山愛一郎接任,藤山雷太則於昭和13年(1938)12月19日去世。

虎尾糖廠鐵橋

橫跨虎尾溪的糖廠鐵橋也是與五間厝糖場同時期興建,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出資建造之木造鐵道橋,最初僅供672公釐俗稱「五分仔車」的小火車載運蔗糖原料通行,為虎尾製糖工場通往斗南火車站的重要運糖路線。昭和6年(1931)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收購鋼構舊料,由日本黑皮組施工建造,呈現出雙重華倫式桁架、小馬式桁架、貝瑞特式桁架與I型鋼板樑等多種型式。

貨物掛的倉庫

但後來因糖業發達帶來街市繁榮,為解決激增的客運貨需求,於是藤山財團便和當時的台灣總督府鐵道課協調規劃一條縱貫支線,從他里霧驛(斗南)架設至五間厝製糖工場,工程於明治43年1月正式完工,在原本糖鐵的窄軌邊加鋪一條較寬的鐵軌,以讓軌距1067公釐的縱貫線火車能駛入虎尾,並在糖廠工場大門北面4百公尺的地方設貨物集散站(貨物掛),之後大小火車同時行駛經過成為虎尾地區的奇景。

11號蒸汽火車

11號蒸汽火車於昭和2年(1927)由日本津若鋼鐵工場製造,為縱貫線(1067mm)火車,主要任務是將粗糖原料載運至基隆或高雄,再銷至日本或海外,牽引運貨能力4,100公斤,一生為台灣糖業貢獻良多,民國60年代退休。隨著糖業旳沒落,貨物掛的風光不再,舊車站廢棄拆除,改建成住宅,鐵橋也荒廢停用,民國90年移交給雲林縣政府管理,現改建為親水公園,民國101年8月2日蘇拉颱風帶來驚人雨量,暴漲的北港溪沖毀第8號橋墩,使得7、8號鋼構橋桁斷裂,現仍在修復中。雖然縱貫線不再行駛,但糖鐵在產季依奔馳於阡陌,站在平交道前看到糖前從眼前駛過,許多兒時的回憶又湧上心頭。

310蔗種紀念碑

戰後虎尾糖廠由台糖公司接管經營,當時老舊蔗種產量減少,因此積極尋求世界各國提供新種,民國36年獲得南非聯邦那他爾甘蔗試驗所贈送的301蔗種,經試種後發現此種糖度高、產量多且適應力強,便大量推廣種植,替台灣糖業開創第2春,中華農學會因此在民國44年請藝術家李祖德先生代為設計塑像,造碑豎立於同心公園作為紀念。

虎尾郡役所(雲林縣布袋戲主題館)

雲林縣布袋戲主題館原為虎尾郡役所,即現代的縣政府,虎尾郡於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正後成立,大正11年(1922)落成,昭和5年(1930)時增建司法室等(刑事間)、昭和6年(1931)增建二樓、昭和13年(1937)增建獨棟郡守辦公室,形成今日所見三合院格局、二層樓的磚木造廳舍的樣貌。戰後作為區公所和虎尾警察分局,民國79年虎尾警察分局新廈完工遷出後,便廢棄閒置,直到民國86年虎尾舉辦全國文藝季活動,經地方人士奔走下保存免於拆除,並向文建會爭取經費維護修建,現成為推廣布袋戲文化的主題館。

虎尾合同廳舍正面

虎尾合同廳舍興建於昭和5年(1930),合同廳舍意指聯合辦公室,一樓東側空間原為虎尾派出所,西側則是虎尾消防隊,設有中間的主入口及接待區、右側的消防車庫以及左側的值班人員休息室。二樓梯廳東側原為公會堂廳,右側作為消防人員寢室。四層樓高之瞭望塔式閣樓,為觀測轄區失火位置與完成通報緊急救災之用,曾是虎尾最高的建築地標,戰時建築物兼具通信、防空、作戰指揮等軍事功能。現內部委外經營,作為咖啡廳書店之用。

虎尾合同廳舍側面

上午在平交道見到載滿甘蔗入廠與空車出廠的糖鐵列車各一列,可惜剛換的新相機不熟悉操作錯過好鏡頭,想再繼續等下一列火車,無奈已接近中午,需返回雲林農業博覽會接回小羊,時間倉促,還有許多景點來不及參訪,帶著一絲的不捨而離開。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216雲林-虎尾糖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