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1030808美國舊金山-MUNI、渡輪大樓、海灣大橋、蘇特羅莊園、崖屋、海角天涯、榮耀宮

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較著名的金門大橋早6個月於1936年11月12日完工通車,總長度13.5公里,崖屋位於舊金山西北部,濱臨太平洋,1896年由曾任舊金山市長的阿道夫蘇特羅所建,他在當地另建有豪宅及浴場,並鋪設輕軌鐵路吸引遊客到此觀光,豪宅和浴場現已成為廢墟,鐵道則拆除闢建為海角天涯步道。

舊金山市的大眾運輸系統稱為Muni,裡頭包括世界著名的叮噹車(cable cars)、歷史悠久的有軌電車(historic streetcars)、無軌電車(electric trolley coaches),柴電混合動力車(biodiesel and electric hybrid buses)、輕軌系統(light rail vehicles)、身心障礙者輔助客運(paratransit cabs and vans)等,相當豐富且多元,可藉由購買Muni Passport無限制乘搭所有Muni的車輛,使用期限依票價分為1、3、7天不等。一天之內,除輕軌系統和身心障礙者輔助客運未搭乘過以外,包括3條叮噹車路線皆試乘,感覺相當新奇有趣。

F線歷史悠久的有軌電車

舊金山城市的運輸服務首次在1851年以公共馬車行駛路線方式出現,淘金熱時期,港區活動成長及人口快速膨脹,土地開發商所經營的民營企業鋪設軌道向外延伸到發展中地區,仍是以馬為主要動力。南北戰爭期間,紅線合併為公車鐵路公司,軌道長近11英里,由90人運行140匹馬24輛車。紅線的主要競爭對手黃線由北灘和使命鐵路公司營運。

F線歷史悠久的有軌電車內部

1870年城市增加至15萬人,共4間多的公司提供服務,1875年增加為8家公司80英里鐵路,從業人員700人及17,00匹馬提供服務。1873年初舊金山運輸系統與其他大型美國城市相似,一位在北灘的工廠生產電線電纜的蘇格蘭移民安德魯海樂戴(Andrew Hallidie),巧妙地改良礦業科技運用到市街鐵路營運,1873年8月1日纜車(叮噹車)開始在瓊斯和卡尼街之間克雷街營運,使馬車運輸開始走下坡並停駛。

柴電混合公車及有軌電車車站

纜車擴散至整個城市超過30年,有軌電車於1900年左右引進,但成本很高擴張慢,直到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和火災後才改觀。此時期許多獨立和相互競爭的系統在1893年整合為第一市場街鐵路公司,1902年更進一步整合其他三家成為聯合鐵路。企業壟斷公共運輸激怒了市民,市民通過債券發行措施,於1909年創建市立有軌電車路線。

輕軌車

債券發行通過後3年,直到1912年12月28日舊金山市立鐵路電車服務才落成。雖然新MUNI擴展服務,但聯合鐵路繼續佔有大部分運輸市場。1921年聯合鐵路改名為市場街鐵路,營運包括兩條纜車線,隨後在1944年被市政府收購。透過此次收購,前者市場街鐵路規模擴大超過一倍。二戰後,國家將有軌電車線轉換為巴士服務,引進無軌電車。

舊金山兩截式生質柴油電力混合系統公車

新趨勢發展的同時,市長羅傑拉帕姆(Roger Lapham)試圖在1947年關閉纜車系統,同年弗里德爾(Friedel Klussman)集結新公民委員會,提出保存纜車修正案讓市民考慮,輕而易舉地通過,迫使市府維護和營運跑華街(Powell Street)系統。

加州線叮噹車起點站

然而1951年3個私有的加州纜車公司線被關閉,但僅在市府收購後隔年又重新開放。但短期內瓊斯街(Jones Street)至奧法雷爾(O’Farrell)線,瓊斯街至海德線相繼停止運作,且加州線亦縮短。城市標誌的纜車命運最終在1954年由選民勉強通過提案決定,但此一變革導致纜車線的數量在1957年減少到只剩3條。

加州街

1964年纜車系統被宣布為國家歷史地標,這3條線持續運行迄今,作為證明舊金山市民確保纜車存活始於1957年世上首顆由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史普尼克(Sputnik)的年代。1982年到1984年間纜車系統重建並翻新歷史悠久的纜車,2010年修復加州線,2011年夏天完工。

纜車軌道

舊金山公共運輸的崇高地位在1973年3月19日被認可,監管會通過決議宣布市有鐵路車輛及其他運輸車輛在舊金山街頭比其他車輛具有優先權。1988年11月全市選民批准設立停車和交通部門的附帶條件為將運輸第一的政策寫入城市憲章,迄今仍然有效。所以如果你搭乘叮噹車,發現它竟停在十字路讓乘客上下車不要覺得驚訝,因為它具有優先權。

加州線叮噹車終點站

另外早在1975年,建築障礙移除聯盟開始投入軌道車的無障礙運動,Muni要實現全面無障礙,門對門的輔助客運服務和無障礙巴士及鐵路服務的目標,輔助客運協調委員會係由身心障礙者和老年人以及其他利害關係人於1978年所組成的社區諮詢委員會,督促和提供Muni諮詢實施門對門輔助客運服務,輔助客運服務於1979年實施,共有8萬車次,1980年MUNI開始將全巴士車隊更換為具備電梯設施的車輛,使得MUNI成為美國交通運輸業中,第一個達成無障礙運輸及輔助客運服務的承諾,1983年輔助客運服務擴大到計程車。

舊金山渡輪大樓面對市場街

歷史悠久的渡輪大輪位於市場街的盡頭,可搭乘F線復古小綠有軌電車到達,渡輪大樓原本為舊金山灣區船運的重要港口,但汽車興起後,現轉型為食材商場及美食廣場。1875年起此地即有木造渡輪屋,1892年加州選民通過發行債券興建新渡輪大樓,年輕的建築師佩吉布朗(A. Page Brown)擬定大型鋼骨建築計畫,外觀棕色包括245英尺高的鐘樓,係以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為藍本的後12世紀風格鐘樓,作為海灣歡迎燈塔。

舊金山渡輪大樓面海

建築始建於1896年,包括聯合車站及航運大樓,快速縮短公眾使用的渡輪大樓時間,新渡輪大樓於1898年7月開幕,迎接第一批抵達的旅客。從淘金熱到1930年代,渡輪大樓皆為重要的交通樞鈕,無論是從東部搭火車或是灣岸週邊居民,均以渡輪大樓作為主要出入舊金山市區的門戶,在高峰期,每天多達5萬人依靠渡輪通勤。全部鋼骨結構支撐結構的基礎下,通過兩次地震考驗(1906年和1989年),成為世界最大水上建築的基礎。

渡輪大樓前方高速公路拆除後的市場街

海灣大橋於1936年落成,金門大橋於隔年完工,隨著汽車普及,讓搭渡船通勤變成過時。1950年代渡輪大樓很少使用。歷史性的渡輪大樓內部結構,包括馬賽克地板、引人注目的磚塊和陶瓷拱門,在1955年遺失,開放式大廳和辦公空間堆滿雜物。1957年興建的雙層英巴卡迪諾(Embarcadero)高速公路橫越渡輪大樓前方,讓曾經明亮的結構變得灰暗,並維持了35年。

渡輪大樓內部市集

1970年代汽車流量完全淹沒出城和入城的街道。馬林(Marin)渡輪恢復提供服務運輸作為替代方案,1989年洛馬普列塔(Loma Prieta)地震造成的英巴卡迪諾高速公路大幅損壞,1991年拆除高速公路後讓渡輪大樓和中央濱水區再次重見光明。渡輪大樓進行大規模整修,恢復外部和主要大廳原本的宏偉氣勢,重建一樓賣場空間及2,3樓的辦公空間,提供渡輪乘客和公眾一般使用,市場沿大樓內的中央廣場分布,提供特色空間,讓海灣區的農產和著名美食匯集在同一個屋簷下。

海灣大橋及耶爾巴布埃納島

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為一座東西向的橋樑,渡輪大樓旁的14碼頭是最佳的觀賞位置,原本打算從海灣大橋走到對岸的,不過查詢資料後才發現,海灣大橋雖然已在2013年9月3日開放讓腳踏車及民眾上橋,但僅侷限在東側奧克蘭到中央的耶爾巴布埃納島(Yerba Buena Island),舊金山方向的步道計畫尚未完工,實在可惜。海灣大橋於1933年7月9日由加州的公共工程部門破土動工,將長期仰賴渡輪來往海灣東西兩岸的社區居民,提供縮短往來時間以汽車代步的交通方式。

海灣大橋

部分人士擔憂因為潛在水域動盪和強風的影響,橋樑不可能建成,儘管橋鄰近兩條主要斷層,工程師認為該地區強風的威脅比地震更大。不同的土壤和水深、難以到達的岩床,以及獨特的設計挑戰固有橋樑發展橫跨8英里海灣,使一些人認為打造這樣一座橋無法想像的。海灣大橋是當時最大和最昂貴的橋樑,面臨不只有自然的障礙,還包括政治上的障礙。從1870年代開始便開始討論興建舊金山和奧克蘭之間的橋樑,但直到胡佛總統支持重建金融公司,同意以購買債券與透過通車後收取的過橋費來償還,才讓橋樑興建取得進展。

海灣大橋西側段

橋樑設計需要打破現有框架,其結果是結合幾種不同設計的最佳元素。雖然吊橋適合跨越舊金山端附近的深水海域,但卻不適用跨越奧克蘭端附近的淺水泥灘。整座橋體結構為西側橋身由雙懸索吊橋組成,讓海軍及商船容易航行進出舊金山,中間通過耶爾巴布埃納島(Yerba Buena Island)鋼骨混凝土高架橋和隧道,東半段的最大橫跨則是一座懸臂橋,工程於1936年11月12日正式通車,上層最初承載雙向的汽車,下層承載雙向卡車與鐵路交通,1962年之後僅餘汽車和卡車通行。

三一聖彼得教堂(Trinity+St. Peter's Episcopal Church)

無法經由海灣大橋走到奧克蘭,打亂原先既定的行程,只好拿起地圖再仔細研究,最後決定搭加州線的叮噹車四處逛逛。終點站下車後,步行前往日本街,途經外觀像是石砌城堡的三一聖彼得教堂。三一聖公會教堂(TRINITY EPISCOPAL CHURCH)於1849年成立,是太平洋沿岸最古老的聖公會教堂,也是舊金山歷史上第二古老的宗教團體。三一聖彼得教堂始建於1867年,是舊金山歷史第5古老的聖公會教堂。

日本街

離開日本街,在基爾大道(Geary Blvd)搭38路公車前往崖屋,路線起點是東邊的市場街,沿基爾大道行駛崖屋,剛好橫越舊金山市,公車為兩截式,車上撥放英語、西班牙語和潮州話3種語言,真是神奇,可見得當地來自廣東的華人移民佔有一定比例。公車後來離開基爾大道,在某一處街口便熄火停車,經向司機詢問已經到達終點站,原來38路公車也有分直達車和區間車,區間車的下車地點跟崖屋還有一大段距離,步行約30分鐘才到達。

蘇特羅莊園入口雄獅

崖屋或稱為懸崖屋,此處地名稱為Land's End,翻譯為天涯海角聽起來相當詩情畫話意,不過像是形容詞,所以還是用音譯蘭芝角來替代。歐洲人到達北美前,葉拉姆奧隆(Yelamu Ohlone)部落在蘭芝角季節性的居住很長一段時間。此處在海洋邊緣,他們發現到這裡有他們生活所需的一切事物,山坡上湧出清淨的泉水,樹木和灌木可作為居住庇護,可以很方便地到岸邊捕魚、獵殺海獺、海獅和海鳥。休閒方面,他們玩棍棒遊戲,並講述部落的故事。西班牙人在1776年開始定居舊金山後,終結了葉拉姆在蘭芝角的傳統生活。

蘇特羅莊園已拆除的豪宅

在墨西哥的統治下,這裡崎嶇的海岸線是Rancho Punta de Lobos大片撥贈土地的一部分。加州加入美國後,只有生物學家的遊客才敢長途跋涉到此幽靜且交通不便的海岸線地區觀察海洋哺乳動物。淘金熱後,舊金山的人口爆炸性成長,市區充滿新建築且街道變得非常擁擠。房地產開發商尋找新地點來賺錢,看到蘭芝角無與倫比的美麗景色,可作為開新餐廳眺望風景的絕佳地點。

南岸沙灘

1880年代百萬富翁阿道夫蘇特羅購買蘭芝角的土地,並大幅將該地區轉變成為大眾化的海濱勝地。蘇特羅堅信,所有的舊金山人,不論貧富,應該享用蘭芝角的美。為提供低價的運輸,他修建從舊金山市區到蘭芝角的蒸汽火車鐵路,僅收取價格低廉5美分的票價。蘇特羅設計並打造優雅的蘇特羅高地公共花園,著名蘇特羅浴場和1896年的崖屋,取代燒毀後的原建築。

停滿海島的礁石

阿道夫海因里希約瑟夫蘇特羅(Adolph Heinrich Joseph Sutro)生於1830年4月29日普魯士亞琛萊茵省(今德國威斯特法倫州北萊茵)。他受過採礦工程領域方面良好的教育。1850年蘇特羅乘坐輪船抵達加州舊金山,並立即從事貿易,後來移到斯托克頓(Stockton)。1859年當康斯托克礦脈(Comstock Lode)上了頭條,他再次被吸引來開採。

蘇特羅莊園內步道

他自我介紹給加州銀行的威廉羅爾斯頓(William Ralston),並提出康斯托克礦脈的礦井排水通風的計畫,藉由開鑿穿越大衛森山的隧道來排水。蘇特羅註冊成立蘇特羅隧道公司,並在這項工作募資3百萬美元,在內華達州是筆相當可觀的數字。他將礦工包括至計畫內,並計劃航行到歐洲跟巴黎銀行談判,但普法戰爭在1870年7月爆發。蘇特羅陷入困境,幸好來自倫敦銀行一位名叫麥克卡蒙特((McCalmont)的銀行家,每年為康斯托克提供75萬美元黃金,讓他脫離憂鬱。

崖屋正面

他在內華達州的東德通市(East Dayton)成立一間名為蘇特羅冶金的小工廠,藉由改良治金汞齊化製程來減少礦石,且負責規劃和開鑿蘇特羅隧道。這條隧道使許多康斯托克礦脈的坑道得以排水和通風,並允許礦工帶出豐富的銀礦。蘇特羅成為康斯托克之王,因為他的隧道一天排水3-4百萬加崙(15,000立方公尺),礦主每日租用1萬美元。不久之後,蘇特羅看到更好用的德國抽水泵變得容易取得,康斯托克挖的礦脈就快要比他的排水隧道更深,且金屬產量開始減少,以及出售之前狀況進一步惡化,因此1879年蘇特羅將隧道賣給麥克卡蒙特兄弟(McCalmont Brothers)和無數的小投資者,並返回舊金山。他在舊金山靠著不動產投資致富,變成企業家和公眾人物。這些土地包括蘇特羅山及蘭芝角,和當時被稱為藍山的大衛森山。

崖屋側面

蘇特羅對外開放自己的產業和被標榜為平民主義的各種公共慷慨的投機行為,例如開放水族館和一間精美玻璃封閉的娛樂場所稱為蘇特羅浴場(Sutro Baths)。雖然浴場直到1896年都未開放,蘇特羅已經開發和行銷此專案計畫數年,4次試圖利用海堤來隔離波浪流入浴場,其中前3次失敗倒塌掉進太平洋。1896年阿道夫蘇特羅在他的豪宅下方蘇特羅高地的懸崖建立一間新的崖屋(Cliff House),7層的維多利亞式莊園,被一些人戲稱為薑餅皇宮,與著名的蘇特羅浴場在同一年開工,其中包括餐廳、博物館、溜冰場等遊樂場地和北方6個最大的室內游泳池。舊金山人成群結隊搭蒸汽火車、騎自行車、二輪或四輪馬車在週日短途旅行抵達遊覽。1894年蘇特羅在準備崖屋的開幕同時,也買下結合動物園、遊樂園、水族館和美術館的伍德沃德(Woodward)花園,直到1891年才關閉。

蘇特羅浴場

蘇特羅豪宅浴場是海水和泉水的游泳池,加熱到不同程度,環繞著音樂廳和博物館,內部收藏蘇特羅在旅行中所蒐集,以及原先伍德沃德花園內的珍寶。該浴場變得非常受歡迎,儘管位置偏遠,橫跨開闊的沙丘到西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受歡迎的部分原因為便宜的浴場參觀門票和搭乘他所建造短途旅遊的鐵路。鐵軌已拆除,路基闢建為蘭芝角懸崖邊的步道,由金門國家休閒區負責維護。

蘇特羅浴場近照

在蘇特羅的管理下,其所擁有偏遠土地的投資價值大幅增加,蓬勃發展的成果來自於他的度假者鐵路所產生。他還藉著種植快速生長的桉樹幼苗來增加他所持有在蘇特羅山上的土地價值,與市府授予城區範圍內免稅地位的造林土地有關。迄今小片森林仍然存在。蘇特羅山上最大的森林,其中61英畝(250,000平方公尺)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校產,另有19英畝為是舊金山市的市產。

蘇特羅森林

作為一個娛樂和普羅大眾文化的供應者,蘇特羅的名譽讓他成為政治上軟弱且激進的人民黨之領導,徵召他代表參選市長。他在一個反大企業的平台上贏得勝利,猛烈抨擊南太平洋鐵路緊握資源超過當地企業。不過他很快就被認為是一個失敗的市長,不適用於政治工作,並沒有達成希望透過他來增加政黨聲望的目的。他擔任第24屆市長任期兩年,後繼者為詹姆斯費倫(James. D. Phelan)。

隧道

1898年他去世後,留下龐大遺產,但卻做好遺產分配,導致繼承人激烈地爭奪遺產。許多蘇特羅送給舊金山市的禮物仍然存在,均以他的名字為名,例如原為巴納塞斯山(Mount Parnassus)的蘇特羅山和蘇特羅高地。他擁有美國最好的民營圖書館,然而大部分在1906年大地震的大火中被摧毀。蘇特羅浴場成為溜冰場,1966年時遭火災焚毀,崖屋的北方還殘存水泥地基的浴場遺址。

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紀念碑The Naval Battle of Guadalcanal

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美國海軍少將丹尼爾卡拉漢在美國海軍舊金山號軍艦負責指揮,並獲得勝利,但他也在此役中為國捐軀。1942年7月日本的重量級軍隊入侵占領朝鮮、中國大陸滿洲、香港、緬甸、越南、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婆羅洲、新幾內亞、拉包爾、楚克島、菲律賓、阿留申群島、馬紹爾群島、加羅林和所羅門群島,其中包括圖拉吉、薩沃和瓜達爾卡納爾島。

海角天涯

日本狂熱在數個島嶼趕工興建機場。瓜達爾卡納爾島機場是他們最後也最重要的,它地理位置優越,日本空軍可以從日本跳躍經過硫磺島、關島、拉包爾、楚克島、布幹維爾,然後到瓜達爾卡納爾島,日本下一個入侵計劃目標為澳洲。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42年8月7日登陸瓜達爾卡納爾,他們奪取並控制機場後,忠於傳統和奉獻精神將其命名為亨德森機場(HENDERSON FIELD)。數千名的日本士兵試圖重新奪回機場控制權,與海軍陸戰隊頑抗數月,戲劇性的空中纏鬥每天在天空上演。

老鷹岬Eagle Point

日本海軍中將阿部弘毅被派往瓜達爾卡納爾轟炸並指揮部隊登陸,他的攻擊武軍力由兩艘32,000噸的戰艦比叡號和霧島號組成,他們可以每三分鐘發射23,840磅轟擊-射出致命大屠殺-連續三小時。同時在他的指揮下另有一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和11運輸艦,搭載14,000部隊。美國海軍少將丹尼爾卡拉漢(DANIEL J. CALLAGHAN)登上他的旗艦美國海軍舊金山號(CA-38),10,000噸條約巡洋艦,是針對攔截日本海軍的打擊力量,他的麾下由5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組成。

崖壁

11月12日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一架損壞的敵機撞上美國海軍舊金山號,摧毀了船尾控制台,造成51人死傷。帶著殘破的旗艦,海軍少將卡拉漢針對這迫在眉睫的戰爭勇敢的組成工作小組。無意間在橋上聽到評論:「但這是自殺!」少將卡拉漢冷靜、平靜、果敢的回答說:「是的。我知道。但我們必須做。」這場兇猛的戰鬥在1942年11月13號星期五凌晨1時48分開始,突然之間27艘鋼鐵裝甲軍艦發生衝突,其中共有14艘日本軍艦和13艘美國軍艦。美國海軍軍艦已經滲透進入日本主力戰艦陣式的中心。

金門大橋

大規模砲戰在漆黑的深夜爆發,發射燃燒彈產生煙霧和大火。突然日本劈啪的打開明亮的探照燈。這給海軍少將卡拉漢一項額外優勢可以識別敵方艦艇。然後他發出命令「先打最大的那艘」數百顆砲彈雨點般落在敵人的主力戰艦給予熱烈的蹂躪,燃燒的軍艦變成的具體目標。雙方數百人逃離他們沈沒的軍艦,為了生命游到深夜漆黑的海中,船艦轉向避免碰撞,結果許多人被船艦旋轉的螺旋槳絞死,還有更多的人死於環伺的鯊魚。 現代戰爭中的歷史中從未有過美國海軍部隊和敵方艦艇在漆黑的夜晚,在近距離發生碰撞。

里岩燈塔(Mile Rocks Lighthouse)

這是唯一美國海軍水面艦艇交戰,導致美國將軍在行動時死亡的案例。
海軍少將丹尼爾卡拉漢在美國海軍舊金山號(CA-38)
海軍少將諾曼斯科特(NORMAN SCOTT)在美國海軍亞特蘭大號(CL-51)

步道

雙方死傷軍人超過6000多名,2艘美國巡洋艦、4艘美國驅逐艦和2艘日本驅逐艦被擊沉。天亮後,一艘被拋棄的比叡號戰艦燃燒掙扎,然後在當天稍晚沈到水中。接下來的幾天期間,其他日本船艦被追逐和擊沉,包括霧島艦。美國軍艦舊金山號嚴重損壞殘破,一瘸一拐地在聖誕期間回到家園,在馬雷島海軍造船廠接受新艦橋和其他大型修復。

操練的士兵

之後返回海上戰鬥,砲擊支援太平洋的登陸和佔領。這些包括:阿留申群島、維克、瓜加林島、布干維爾島、塔拉瓦、雅浦島、帛琉、烏利西環礁、拉包爾、楚克、關島、塞班島、天寧島、呂宋島和菲律賓海戰役。然後在硫磺島,最後沖繩島,美國海軍舊金山號(CA-38)在那裡為她贏得了第17次戰爭勲章。1942年11月13日的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它阻止亨德森機場被敵人奪回,從而挽救澳大利亞遭入侵的計劃,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喪失制海權,意謂著太平洋勝利的開始。

榮耀宮美術館(honneur et patrie)

榮耀宮(honneur et patrie1)美術館位於天涯海角步道盡頭的上方,是阿爾瑪斯普雷克爾斯(Alma Spreckels)獻給舊金山市的禮物,1915年阿爾瑪斯普雷克爾斯(Alma Spreckels)愛上在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法國館。法國館為巴黎Palais de la Légion d’Honneur的複製品,18世紀塞納河左岸的著名地標。最初被稱為薩利姆宅邸(Hôtel de Salm),由皮埃爾盧梭(Pierre Rousseau)在1782年為Salm-Krybourg王子設計的,完成於1788年。法國政府授予阿爾瑪許可建造一個永久的翻版,於1924年完成。

榮耀宮美術館入口(honneur et patrie)

有舊金山曾祖母(great grandmother of San Francisco)之美譽的阿爾瑪(Alma)是糖業大亨阿道夫斯普雷克爾斯(Adolph Spreckels)的妻子,1811年出生。阿爾瑪的父母為丹麥移民,在她早年孩提大部時間生活非常貧困。她的父親Viggio de Bretteville,自稱是法國貴族很久遠的後裔並高興告訴孩子他們具有皇家血統。他平常討厭工作並且變得怨恨和嫉妒舊金山的暴發戶,認為他們不應該得到淘金的財富和特權。

銅塑1

阿爾瑪的母親Mathilde de Bretteville承擔起這個接近赤貧家庭的經濟重擔,在阿爾瑪接近就學的年紀。藉由她的聰明才智和良好的商業頭腦,Mathilde勉強將家庭搬到舊金山市區,堅毅的兼營丹麥麵包,洗衣服務和按摩院。在14歲時阿爾瑪的父親告訴她要求退學,並跟她的母親全職工作,提供收送洗衣服務到城市精英的豪華住宅的工作。除了工作外,同時她繼續讀書並教育自己,喜歡閱讀功成名就人士的傳記和當地報紙社會版專欄。

銅塑2

著迷於藝術的魅力,她註冊進入馬克霍普金斯藝術學院夜間部就讀,十多歲的她在那裡學習微型繪畫。她的健康之美開始讓她的腦袋變得精明,她很快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學校被當成藝術家的模型,可以用來支付學費。厭倦微薄的收入狀況,她接受各種當地藝術家提供的豐厚報酬擔任裸體模特兒,所繪之風流淫穢畫作提供給沿著城市惡名昭彰雞尾酒路線行駛的許多轎車。花費大筆金錢在時尚服飾,並從她模特兒投機事業不斷增長的當地惡名,阿爾瑪發展成為舊金山的高尚美女,曾和礦工查理安德森有一段感情,最後以官司收場成為報紙頭條。

羅丹作品The Thinker

阿爾瑪後來成為雕塑家羅伯特艾特肯的模特兒,在一次來自公民委員會資金的作品選拔中,艾特肯作品如果不是因為委員會主席有錢的單身漢阿道夫斯普雷克爾斯投入的關鍵票,將不會中選。阿道夫是德裔美國實業家克勞斯斯普雷克爾斯之子,靠著糖業生產王國累積財富,幾乎壟斷了夏威夷和西半球的大部分。阿道夫與阿爾瑪認識並交往5年,她透過這個大他22歲見多識廣的追求者認識這個世界,和鍍金時代的精緻文化。

榮耀宮內部

直到1908年,喜歡養馬和帆船運動的糖業大王阿道夫終於和阿爾瑪結婚。這對新婚夫婦搬進阿道夫在索薩利托住宅,阿爾瑪很快生下了一個女兒,阿爾瑪艾瑪(Alma Emma Spreckles)。1909年回到舊金山,阿道夫購買的瓦列霍街(Vallejo Street)的臨時房子,作為給阿爾瑪聖誕禮物。他另外買下吉恩博伊德(Jean Boyd)維多利亞風格的房子,以及附近的住宅,然後拆除騰出空間建新豪宅。

榮耀宮內部入口

1911年艾瑪生下一個兒子,小阿道夫伯納德(dolph Bernard Jr.)。新家巨大藝術風格的豪宅於1913年落成,有了豪華的保姆職員和穿制服的僕人,阿爾瑪開始將注意力從育兒轉向成為打入當地上流社會的女主人。阿爾瑪舉辦許多奢華的派對在太平洋高地豪宅,雖然許多當地的上流社會人士沒有出現,但許多城市的知名人士都出席,其中包括作家傑克倫敦,雕塑家伯爵卡明斯等。

舊金山唐人街

阿爾瑪於1913年生下她最後一個孩子,多蘿西康斯坦斯(Dorothy Constance)。阿道夫的健康很快開始惡化,阿爾瑪得知丈夫是梅毒發病階段的痛苦。幸運的是在他們多年的身體親密接觸裡,疾病處在潛伏期,未傳染給阿爾瑪及孩子。顯然阿道夫在她們相識之前就知道他已染病,但並未告知阿爾瑪,這解釋了他不願娶她的原因。阿爾瑪得知消息從容應付,並放心地與丈夫結束性關係。為提升Spreckles在上層社會名聲,阿爾瑪把目光瞄準歐洲,在1914年抵達巴黎。最初計劃瘋狂採購18世紀家具,後來遇到舞蹈家洛伊富勒(Loie Fuller)。阿爾瑪被舞蹈藝術家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和歐陸貴族深深吸引,在洛伊的聯繫和鼓勵下阿爾瑪變成美國最重要的藝術收藏家之一。

舊金山唐人街

透過洛伊,阿爾瑪遇到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他的作品對文化飢渴的阿爾瑪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阿爾瑪回到了舊金山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她立即著手取得舊金山雕刻家亞瑟普特南的許多作品。阿爾瑪隨後找來洛伊富勒,在其協助下購買羅丹青銅器,經由持續收購,最終成功保存13件傑作,以及一些藝術家的繪畫作品。阿爾瑪在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舊金山首映時,被法國館的美麗迷住了,興起建造同等吸引力的博物館,永久安置她的羅丹作品和其他藝術品,才有了今日的榮耀宮。

教堂

此趟美國亞特蘭大舊金山的學術之旅連載總算告個段落,雖然參訪許多的景點,也盡力去找尋相關資料,不過能力和時間有限,無法鉅細靡遺將所見所聞一一記錄下來,還有許多讀過有趣的小故事,來不及化為文字,也只能割愛留在心裡收藏了。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808美國舊金山-海灣大橋、蘇特羅莊園、崖屋、海角天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