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1050306瑞芳-九份四號坑

九份四號坑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地點在欽賢國中的東側,102縣道北方九份溪畔,該鑛屬台陽公司瑞芳鑛山的一部分,坑名係從距離五號坑較近推估而來,未來如有其他佐證資料,再予以更正或補充。

前一天由102縣道沿著九份溪往上溯,試圖尋找四番坑及以上的其他坑口殘跡,然而並無任何突破,此行則是從同一個地點福德祠出發,改從102縣道往九份溪的下游搜索,由於先前已經發現五號坑的位置,對於剩下這短短的一小截河道,起初並不抱持太大的希望。

監王宮

監王宮位於102縣道消防隊的隔壁,棕色二丁掛磁磚外牆,外觀看起來像是一般民宅,大門深鎖,無法入內參拜。此廟建於癸酉年即民國82年,二樓最上方題字「扶幼宋主 天地正氣 第一盡忠」,門口對聯「聖德參天國士功恩民永仰 王威耀宋忠臣義膽範長垂」、「三忠臣功昭南宋千秋典範 位仰聖澤惠北瀛萬世尊王」。

雙溪三忠廟(攝於1020907)

從題字及對聯推測,內部供奉的主神,應是南宋末年護衛宋帝昺的宋末三傑-陸秀夫、文天祥與張世傑。趙昺是南宋最後一位皇帝,生於1272年,1278年被陸秀夫、張世傑、江萬載之子江鉦於在岡州擁立為帝,改年號為祥興,1279年被元軍張弘範率水陸兩軍圍攻至崖山,陸秀夫知道無法突圍,且不想投降受辱,便以劍逼妻子跳海,再背起帝昺並繫上黃金國璽,一同投海以身殉國,南宋王朝自此終結。

水管路

台灣的三忠信仰最初是在乾隆年間,由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長泰縣的連元喬,攜帶文天祥神像渡海來台,在貢寮雙溪河口上岸後,溯溪而上開墾,並建茅屋供奉,因祭祀者日益增加,於是後來建廟,並塑陸秀夫與張世傑神像一併供奉,稱為三忠廟,而此處的監王廟是否與三忠廟有關,只能等有機會遇到廟公再請教。

九份溪

102縣道公路的下方另有一條小徑,入口處應該在停車場旁但不好走,可以從別的地方下切,小徑沿山壁闢建,兩側皆短小的芒草,偶有小菜園,但土壤並不肥沃,路旁設置一條接引山泉水之塑膠水管,水源並非取自九份溪,因為此段的九份溪河床長期處於乾涸的狀態。

水源頭

水管鋪設至小徑盡頭處後,以吊掛方式接到對岸,沒勇氣走鋼索,只好下切至溪床,再爬到對岸,河道上躺著兩只巨大的水塔,似乎是採金時期留下的遺物。爬到對面岸上的台地前,中間還夾著一條小徑,雖然已經長滿雜草,但可以看出原本是平坦的。

水源

循著水管的走向,最後來到一處以岩塊堆疊起來的小洞前,洞口以石塊阻擋,以蓄積得來不易的山泉水,再往裡頭望,水面平靜無波,並未有大量湧出之泉水。九份金瓜石算是雨量較為豐沛的地區,此地水源稀少,除地勢較高的因素外,另一方面則是地底下的鑛坑太多,地下水都從坑道流洩怠盡。

軌道

折回到溪床邊的小徑,地上長滿雜草和落葉,步行一小段後,腳底下感覺踢到東西,經過一番清理後,竟然理出一段鐵軌,續往前行鐵軌分岔,這裡距離先前發現下游的九份五號坑水平距離應不到百公尺,感覺似乎是個重要的轉運站。

鑛車

草叢內似也有些東西,除去覆蓋物,先露出一小段鐵製的輪軸,外觀鏽蝕嚴重,輕輕一碰,鐵鏽即脆化變成粉狀,隨著雜草逐漸排除,慢慢的已經可以看出鑛車的結構,原本應該是由五個面的木板組成承載空間,但木板早被蟲蛀或長年腐朽而消失的無影無踪。

鑛坑1

為了解鐵軌的佈設,並設著找尋鐵軌所連通的坑口,先往下游方向搜尋,路基大部分都還依稀可辨,但很多都因土石流失,加上樹藤阻擋,而變得有些崎嶇難行,經過一些砌有駁坎的地方,很像是搗鑛廠的建築,但磚牆皆已滅失,僅地基殘存。

鑛坑2

鐵軌最後消失在一處山坳內,坡地略有起伏,應該不是坑口所在,山徑也同樣融入成為斜坡的一部分,此處的山坡找到2個鑛坑,只可惜規模不大,內部亦已塌陷,皆非鑛車可以進出坑道,但從其分布的密度來研判,濫挖的坑道應不在少數。

九份五號坑

山徑盡頭離河床已有一段高差,鑛石的處理,究竟是拉到上方的馬路再往外運輸,還是往下經過五號坑,然後運至下方的搗鑛廠處理,實在難以判斷,因此從樹林內沿著斜坡往下切,最後來到五號坑的坑口,地形地貌變化太多,心中的疑問還是沒有得到解答,不過兩坑口的距離並不遠,可能還是統一集中到山下處理。

鑛坑3

五號坑下方已經探索過,決定再折回水管處,續往上游再搜尋,果然在附近發現另一座隱藏在樹後的鑛坑,坑口還有個藍色的籃子,似乎是採金鑛工所留下的。坑口僅容一人進出,不能錯身,不像是鑛車可以進出作業的寬度,但是裡頭卻是別有洞天。

坑內

坑口的主線進入後,不久接到往右的岔路,主線有點窄,因此轉向右側,再爬上小土堆,結果是另一條坑道支線,地面上還有條細的尼龍繩,可以避免在坑內迷途時,還能找到出坑的方向,這條支線相當的複雜,約莫十公尺,便會出現岔路,時而在左,時而向右,方向則是斜上或斜下。

坑內

斜下的坑道有的極陡,不小心便容易摔下去,曾嘗試離開支線,發現這些岔路又是各自發展,經過幾次岔路後,還未到盡頭,擔心在坑內迷路,先退回到支線,這時才發現尼龍繩的可貴,約莫步行3分鐘,心中的恐懼感愈來愈強烈,不敢再繼續前行。

坑內

折回往出口的方向,經過往主線的岔路口時,竟然沒認出來,因為每個路口長的都很像,幸好有記下其特徵,並從步行的時間推算,才又找到岔路口,一直等到看見坑口的日光時,糾結緊張的心情才得以舒緩,或許下次得要買個毛線球,進坑道前放線,才不會迷路。

九份四號坑

靠近溪床旁,與鐵軌路基等高的地點,終於找到鑛車進出的坑口,附近並未見到任何的刻字或牌匾,僅能從它與五號坑的距離來推測,此處應該是九份四號坑,至於當初那位大叔所述在公路上方的四番坑,究竟是舊坑,還是另有他名,則不得而知,因為此處的四號坑,手邊唯一可以找到的臺陽公司地圖內,並沒有四號坑與五號坑這兩坑的資訊。

坑內

坑口插上數根木條,大概是封坑時,避免他人擅闖而設的木柵欄,而坑內用來支撐的相思木牛條仔,也因腐朽而失去支撐的功能,故坑道落石崩坍的情形嚴重,已無法再進入探查。此坑與在其上方複雜的小鑛坑位置十分接近,此坑規模應是台陽後來收回直營的坑道,在封坑後,才由當地舊採金工人在上方另挖坑道探金。

坑口

綜結這幾趟九份溪的探查心得,目前尚可得見的坑口多集中在九份溪的右岸,上游至山頂部分還有一小段未完成,等待好天氣再前往探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