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1080129福岡-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

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位於日本九州福岡縣田川市,館址為三井田川礦業所伊田坑的舊礦址,筑豐規模最大的礦山。館內除煤礦相關的展示外,另收藏2011年日本首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登錄的山本作兵衛的礦坑畫作。



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的地址〒825-0002田川市大字伊田2734番地1。此行感謝黃胤毓導演的邀請,前往日本九州考察煤礦發展的文史相關資料,另外還有兩位木林電影公司的日本同事隨行。
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
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與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已締結為友好館,兩館的人員有多次相互交流的活動並建立起深厚的情誼,我也因為曾參與部分的活動,所以與田川的福本先生及遲小姐熟識,故利用這樣的機會前來叼擾,再次感謝他們的協助。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最初於1983年設立,稱為田川市石炭資料館,2005年更名為田川市石炭・歴史博物館,館址建立在三井田川鑛業所伊田竪坑的舊址,以蒐集、展示、文件保存、教育傳播、研究等活動為其宗旨。
三井田川鑛業所伊田坑模型
館內禁止攝影,但我們因身負考察重任,所以館方特別開放拍攝,針對各項展品和器具做詳細的記錄,館內一樓第1展示室展出石炭產業的歷史,包括三井田川鑛業所(伊田坑)的歷史,手工採礦工具,機械採礦工具,煤礦運輸等。二樓第2展示室為被登錄為世界記憶遺產的山本作兵衛的炭坑記錄畫的收藏品,第3展示室為田川地方的歷史和民俗鄉土資料的展覽。屋外展示室則有大型的採礦用機械,蒸汽機關車,以及明治、大正與昭和時期炭坑住宅。
麻生太吉
館內的展示內容以及山本作兵衛的炭坑畫作因屬禁止攝影的範圍不便在網誌上公開,山本作兵衛的畫作曾經來台展出,有興趣者可以前往新平溪參觀。田川原本要將三井田川鑛業所伊田竪坑遺跡作為九州近代化產業遺產的一部分,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但因相關遺址保存並不完整而無法登錄。後來發現山本作兵衛的礦坑紀錄畫及相關文物,畫中留白部分以文字詳細解說用途或背景,如此特殊的畫風文獻檔案價值極高,因此將相關文物提送申請,於2011年的世界記憶遺產大會中登錄成功。另外筑豐炭田遺跡群三井田川鑛業所伊田坑亦於2018年10月15日被列入國家指定史跡,包括豎坑、鍋爐室遺址和2根煙囪。
礦工住宅
山本作兵衛於明治25年(1892)5月17日在福岡縣嘉穗郡笠松村出生,父親山本福太郎在遠賀川的川舟船頭工作,筑豐地區的煤礦早期採用小船河運。作兵衛6歲就讀立岩尋常小學校,7歲時因開始採鐵路運輸煤礦,工作量減少,一家人搬到上三緒炭坑居住。作兵衛7-8歲時便和他的兄長下坑內工作,推礦車幫助家計。明治36年進入飯塚高等小學校就讀,明治39年便在嘉穗郡山內炭坑開始礦工的生涯。直到昭和30年(1955)田川市位登炭坑收坑後才退休,大約50年期間在18個礦場工作,昭和59年12月19日往生,享年92歲。
遠方因採礦被削平的山頭
田川市是因煤礦產業發展而興起的地方城市,田川市的歷史可說是日本近代史最佳寫照。筑豐的煤礦資源據說在文明10年(1478)發現,在江戶時代時,煤炭為城市地區家庭重要的燃料,稱為「ガラ」(台灣老一輩礦工亦沿襲日治時期的用語,即用煤末加土混合塑形製成家用的煤球)。18世紀時,瀨戶內海的鹽田地區用煤炭來當成製鹽的燃料。煤炭的需求從明治時代開始急劇增加,當成蒸汽機燃料和製鐵的原料,筑豐自給的能源成為日本現代化推進的原動力。筑豐炭田僅占日本全國土地面積不到3%的狹隘地區,卻是最大的產煤地。
炭坑節發祥之地
明治維新後,煤礦產業從藩政時代的框架中解放,使得筑豐的小礦區林立。日本政府為擴大礦區範圍,而實施「選定坑區」,讓三菱、住友、古河等中央資本大公司進到筑豐投資採礦,三井雖然比其他人晚一步到筑豐,但卻對田川郡的豐富煤礦資源寄予厚望。明治33年(1900)三井鑛山的田川採炭組買下伊田、弓削田等礦區,明治43年擴大規模開鑿2個伊田竪井,建立三井田川炭鑛堅固的基礎。大正7年(1918)改名為三井田川鑛業所,礦工數達1萬6438人,職員數為571人(1919),成為筑豐煤田重要的大煤礦企業。
伊田豎坑櫓
伊田豎坑為三井田川炭礦於明治38年(1905)開始建造,經過5年3個月的施工,於明治43年完工。豎坑第一坑(入氣用)採掘田川八尺層,第二坑(排氣用)採掘田川四尺層,第一豎坑櫓原址保存,第二豎坑櫓則是在昭和46年(1971)移至直方市石炭記念館。兩櫓高約28.4公尺,鋼鐵構造,英國樣式建造。豎坑內徑5.5公尺,挖掘深度362公尺,利用深度第一豎坑314公尺,第二豎坑349公尺。此櫓與三菱方城炭礦、製鐵所二瀨中央坑合稱為明治日本三大豎坑。象徵筑豐進入深部採礦的時代。在第二豎坑櫓於平成4年(1992)年解體後,第一豎坑櫓現在成為筑豐殘存的唯一豎坑相關遺跡。
伊田豎坑第一第二煙囟
伊田豎坑開設時,捲揚機的附屬設備需設置蒸氣鍋爐,用以產生動力,煙囟為鍋爐排煙用,所以建造兩個大煙囟。煙囟為圓形構造,高度為日本國內最高。第一煙囟為磚造,採法國和英國的砌磚方法建造,第二煙囟為英國方法建造,基座為八角形的構造。當時不太可能會產生黑煙往上噴的情形。捲揚機的動力後來由蒸汽機改成電力,只剩下醫院和炭坑的浴場還會焚燒使用煙囟來排煙,三井田川鑛業所封坑後,便中止使用。煙囟高度45.45公尺,上部外圍約3.1公尺,下部外圍約5.2公尺,所使用的耐火磚21.3萬個,其中德國製18.1萬個,日本國內製3.2萬個。
機關車
因為煤礦業的發達,促成都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人口集中,擁有筑豐最大煤礦公司的田川變成煤礦之都。昭和18年(1943)11月3日後藤寺町(舊弓削田村)和伊口町(舊伊田村)合併成為田川市,人口超過7萬3千人。昭和30年再合併豬位金村,成為人口超過10萬人的筑豐中心城市。
坂田九十百為礦山最後收坑時的田川市長
煤礦業也影響到教育和文化,三井田川設立私立學校「三井田川尋常小學校」(現田川小學),實施特色教育。來自中央的先進文化也進到田川,礦山成為文化母體。昭和30年代開始難以抵抗石油能源的替代,三井田川鑛業所在昭和39年(1964)封坑,礦山的燈光也在昭和45年以後從市區內消失。
炭坑殉職者慰靈之碑
礦山高度發達時期,除本地日本礦工外,亦徵用來自中國及韓國的勞工,進到礦坑工作,礦災造成許多礦工葬身坑內,因此在博物館戶外展場亦設置田川地區炭坑殉職者慰靈之碑、韓國人徵用犠牲者慰靈碑、強制連行中國人殉難者鎮魂之碑,以勉懷這些曾經受難的礦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