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1日 星期日

1101121龜山-全德煤礦(嶺頂煤礦、瑞成煤礦、新成煤礦、逢記炭礦、進記炭礦、大山炭礦、木成組炭礦、龍壽煤礦、東益炭礦、東嵐炭礦)

嶺頂煤礦位於桃園市龜山區嶺頂里新朝嶺地方,全德煤礦公司經營,包含兩礦區,其一前身為瑞成煤礦、新成煤礦,日治時期為逢記炭礦、進記炭礦、大山炭礦、木成組炭礦,其二為龍壽煤礦、日治時期為東益炭礦、東嵐炭礦。 

全德煤礦位於桃園市龜山區東萬壽路80巷內,靠山壁側遇一座磚造福德宮,礦場即位於塔寮坑溪谷的正對面,主坑口已塌陷,現址尚存位於溪底的一座壯觀的磚造運煤橋,磚造炸藥庫房,以及捲揚機座等礦場建築。
福德宮
全德煤礦礦區包括礦業字第368及338號,執照分別為臺濟採字第2668及2715號,面積分別為110.4868公頃及28.6618公頃,合計139.1486公頃。民國45年新成煤礦開鑿新斜坑,民國51年6月由楊麗生承受改名為瑞成煤礦,民國52年8月由全德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承受繼續經營,其董事長為葉木榮。
全德煤礦坑口約略在前方樹木處已滅失,對面山頭為福德宮
該礦煤層中部系統,頗有變化,開採上層,厚度0.3公尺,下層厚度0.3公尺;煤種普通燃料煤;有主斜坑一坑;降煤自礦場至桃園車站5.5公里,使用卡車;自民國51年開採至民國60年收坑,開採10年期間,總產量19,129公噸,年平均1,912公噸;前身新成煤礦民國46年開採民國50年收坑,開採5年期間,總產量16,727公噸,年平均3,345公噸。
礦場建築
礦業字第368,338號民國47年礦業人均為蘇琤,礦名新成煤礦,蘇琤為雙溪鄉牡丹村人。礦業字第368號礦區,可追溯自日治時期,最初為有馬純次於明治39年5月9日設定鑛第736號礦權,礦區臺北廳八里坌堡塔藔坑庄土名新朝嶺之內,面積12,000坪,之後增區為19,591坪。有馬純次為日本鹿兒島縣鹿兒島市人。明治43年9月6日礦權讓渡予徐耀堂,徐耀堂為桃園廳桃澗堡桃園中南街人,職業藥種商,即中藥商,明治4年5月14日生,父徐春萃,母藍氏楊金。因徐耀堂往生,大正3年3月19日由長男徐子桂承續礦權,徐子桂明治19年2月19日生。
捲揚機座
大正5年7月27日礦權讓渡予林國賓,林國賓為桃園廳桃澗堡人,從事貸地業,即將土地出租佃農收取田租的地主。大正7年4月24日礦區增區為22,982坪。後因林國賓往生,於大正9年9月9日由其子林景熊、林景鍮繼承礦權。林景熊之父吳廷英、母吳童氏兵,明治39年3月25日生,由林國賓收為養子,從事貸地業;林景鍮之父葉心榮、母葉鍾氏錦妹,大正4年7月12日生,林國賓收為養子。大正10年11月10日讓渡予姚國興、姚國清兄弟,兩人為桃園酒釀造業,桃園廳人。昭和12年11月24日讓渡予王氏金鳳,王氏金鳳生於明治36年2月12日,台北市太平町人。
礦場建築
礦名昭和7-10年逢記炭礦、昭和11-12年進記炭礦、昭和13-14年大山炭礦、昭和15-17年木成組炭礦,昭和4-8年余家麟包採、昭和9-11年陳耀昌包採、昭和15-17年蔡木成包採。產量大正元年539,400斤、大正7年1,170,000斤、大正8年1,100,596斤、大正9年805,192斤、大正10年371,150斤、大正11年81,960斤、大正12年71,160斤、大正13年34,660斤、大正14年81,960斤、昭和元年休、昭和4年423,315斤、昭和4年423,315斤、昭和5年1,653,700斤、昭和6年1,651,365斤、昭和7年1,052,990斤、昭和8年534噸、昭和9年222噸、昭和12年2,146噸。
炸藥庫房
戰後,蔡木成民國35年7月1日申請將原鑛第736號換發為礦業字第368號,面積7.5974公頃(22,982坪),礦區新竹縣桃園區龜山鄉塔寮坑字新朝嶺地內,礦名木成組煤礦。蔡木成為台中縣豐原區人,生於明治36年8月16日。民國47年該礦區礦業人為蘇琤(雙溪區牡丹人),執照臺濟採字第347號,礦名新成煤礦,面積90.6935公頃。民國48年礦業人變更為楊慶豐、李新添、唐清埤,執照臺濟採字第1638號,礦名瑞成煤礦,面積110.4868公頃。民國50年林以德加名為礦業人。
運煤橋下方
礦業字第338礦區,可追溯自日治時期,最初為甘成於大正6年10月22日設立礦權,礦區臺北廳八里岔堡塔藔坑庄土名坑底,面積85,052坪。同年11月16日林買加名為礦業人。兩人皆為大稻埕人,其中林買從事貸家業,即類似現今的包租公,出租房屋為業。
全德煤礦運煤橋
大正10年礦權讓渡予黃從,黃從為台北州基隆郡瑞芳庄水湳洞人,後移居臺北州七星郡士林庄,從事石炭鑛業,生於咸豐10年,為黃勉之長子。大正14年6月19日讓渡予吳氏三,為黃從之同居人,同為水湳洞人,皆居住士林庄。大正14年產量為63,000斤。礦權於昭和10年12月2日廢止。
運煤橋橔
詹燕忠、詹旺於昭和13年11月10日在原1517號廢礦區地界另外設立鑛第3006號礦權,位置新竹州桃園郡龜山庄塔寮坑地內,面積86,702坪。詹燕忠經營東益指物合資會社,故昭和13-14年礦名為東益炭礦,昭和15年以後稱為東嵐炭礦。
橫跨塔寮坑溪運煤橋
戰後申請將原鑛第3006號換發為礦業字第338號,面積28.6618公頃,礦區新竹縣桃園區龜山鄉塔寮坑地內。民國47年蘇琤為礦業人,執照臺濟採字第356號,民國48年礦名為龍壽煤礦。民國49年礦業人移轉予楊慶豐、李新添、唐清埤,執照臺濟採字第1930號 ,民國50年林以德加名為礦業人。龍校街附近有一龍壽國小,前身為昭和18年時設立之龜山公學校塔寮坑分教場,舊地名為坑底。萬壽路前身則為手押台車軌道,將所產之煤運往桃園車站。  

3 則留言:

阿里巴巴 提到...

隨便一個名字 幾個字 就是一輩子

Yon Yon Ni Sam 提到...

請問有路可以下去嗎,想去記錄運煤橋

漫步回聲 提到...

你好,我是您網誌的忠實讀者,近日瀏覽他人的登山網誌時,偶然發現一則紀錄,在三峽建安路上雙港仔山東峰途中,有運煤台車道和索道遺跡,連結 : https://pp3892.blogspot.com/2022/03/437.html
、 https://tinyurl.com/57e9hxxp
此紀錄似乎在大哥的網誌內或google搜尋不到,請問是否可能是新大興煤礦遺跡之一? 或是新出土的未知遺跡?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