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1011110太平-頭汴坑蝙蝠洞

頭汴坑蝙蝠洞位於台中巿太平區,係早年太平林家為農田灌溉之需,引東汴溪而開鑿之水圳,八七水災過後,東汴溪改道,河床下切嚴重,水圳取水口高於河床而失去灌溉功能,廢棄之後吸引大批蝙蝠棲息,而成為中部著名之觀光景點。

前往頭汴坑蝙蝠洞可搭乘豐原客運,6513路由台中開往茅埔,或是6514路由台中開往蝙蝠洞,於蝙蝠洞站下車即可。自行開車行駛台灣大道(台中港路),接民權路、台中路、建成路、振興路、太平路,沿136號公路直達蝙蝠洞。
太平頭汴坑蝙蝠洞入口
頭汴坑蝙蝠洞是台中著名之觀光景點,雖然從小就聽過這個地方,尤其太平又離小時候住過的大坑很近,但卻一直沒有實地造訪,對於台中的家鄉事如此生疏,真是忝為台中人。
為洗刷此污名,特別帶姪女和小羊一起來到頭汴坑山區探訪蝙蝠洞,前一天桌球比賽才被對手狂電的小羊,心情似乎沒有受到影響,精力旺盛到處搞怪,可能是神經比較大條,如果將這份精力用在比賽上,應該能夠打得精彩一點吧!
蝙蝠洞公園步道
頭汴坑溪發源於新社區大橫屏山山脈東側的茄苳寮溪,流經茄苳寮與抽藤坑,進到太平後與另一支流會合後,稱為北坑溪,向西再轉南至內城與東汴坑溪合流後,始稱為頭汴坑溪,在大里區注入大里溪,最後匯入烏溪(大肚溪),流向台灣海峽。
水圳入口與頭汴坑溪已有相當大的落差
蝙蝠洞原為太平林家所開鑿之水圳,引東汴溪溪水,共貫連三座山,灌溉大面積的荒地使之成為良田,東汴溪原本流經太平護國清涼寺的後方,民國48年八七水災時,大水將蝙蝠洞下方的一個小岩丘沖垮,後來河川改道截彎取直,改從寺前切割出新河道,河川下蝕力道強勁,使得原本的取水口高於河道甚多,無法再汲水灌溉,因當時林家無力修復,而任其荒廢。
蝙蝠洞公園
蝙蝠洞公園設置於東汴溪的左側,舊水圳的入口即在公園內靠山壁的地方,上方有蝙蝠洞的牌匾,個人覺得似乎應該要替此洞正名為頭汴坑圳取水口,以蝙蝠洞稱之感覺像是天然形成的景觀,而無法得知背後先人胼手胝足,以啟山林的艱辛。
蝙蝠洞左為入口右為出口
公園內有兩處洞口,從左側較高的洞口進入,最後由下游右側出來,以小羊的身高當比例尺來看,洞口不足2公尺,洞內相當狹窄,寬不到1公尺,小羊尚可正面活動,稍微有份量的成人就得彎腰側身方能移動。洞內通道感覺略呈小寫的m字型,共有數小段,每段約30公尺,大部分開口向著東汴溪,雖然中間有洞口,但出不去,只有走完全程,才能到另一側的出口。
蝙蝠洞
蝙蝠洞後來又受到612水災破壞,致洞內岩石斷裂無法銜接,遊客無法進入,加上當時遊客在洞內放鞭炮或大聲喧嘩,故原本棲息其中的蝙蝠不堪其擾移居他處,現只有在靠出口位置才有少數蝙蝠棲息。921震災後曾經重建,但又毁於93年的72水災,現有設施為94年7月整建結果。洞內無照明設備,需自備手電筒,走道有部分地區積水,得穿雨鞋方能順利通過。
洞內通道
頭汴坑圳最早開築於乾隆15年(1750),由林占梅、林國、林班進出資300圓所構築,自茄投腳築埤引入頭汴坑溪水,灌溉頭汴坑、太平兩處土地。因為所有權移轉,後由林志芳以350圓再重新改修圳道,後再交予林合順(林肅卿、林鳳鳴、林瑞騰三房合股)維修管理,在水圳開築後,使得數百甲旱埔地因此成為良田。
通道狹窄
頭汴坑山區原為泰雅族人的生活區域,康熙與乾隆年間均劃定屬於番界禁止拓墾之區域,然而漢人還是三不五時會越界私墾。屯番制於乾隆55年(1760)實施,界限在太平丘陵地的山腳,沈葆楨於光緒元年(1875年)奏請開山撫番後,太平山區的開發才算正式解禁。
背後有一出口
林石為霧峰及太平林家渡台始祖,生於雍正7年(1729),自幼父母雙亡,由祖母帶大,下有兩個弟弟。乾隆11年(1746)18歲時首次來台,進到大里附近勘查地形,乾隆19年(1754)二次來台,定居在拺東堡大里杙庄(今大里區)發展,32歲時取妻陳氏,隔年返回家鄉,將兩個弟弟帶來台灣一起打拚,同時也將先人遺骸帶來,打算根留台灣。林石共育有6子,均單名分別為遜、水、瀨、棣、大、隆。
頂到頭部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起事,隔年福康安率兵平定,林石在林爽文事件時受牽連,房屋遭焚毁,田產被查抄充公,因此家道中落,乾隆53年(1788)5月21日卒於台南,得年60。其大房長子遜的後代發展成為霧峰林家,而四子棣的後代則在太平開創另一番事業。
岩窗
林棣生於乾隆37年(1772),具積極進取精神向外拓墾,育有五子,分別為芳碧、容山、讚生、媽俊、五香。其中五子林五香,字志芳,生於嘉慶20年(1815)2月19日,跟其他兄長年齡差距甚大,當時家境已無需他下田耕作,可進私塾讀書,自幼即聰慧,表現超過其他學童。
蝙蝠洞出口
但林棣沒有往功名發展,喜歡冒險犯難,中年以後,善於經營財貨,拓墾土地。同治元年(1862)四張犂人(今北屯區)戴潮春作亂,攻陷彰化,後圍攻阿罩霧(今霧峰區),幸獲林五香等林姓族人救援,才得以化險為夷,並且後來加入侄孫福建水陸提督林文察所率之鄉勇,協助平定亂事,同治3年(1864)賞予六品軍功。
旁邊似還有一段未開放的圳洞
林志芳在戴潮春事件後,由墾首的身分,轉變成為地方頭人,在太平建設糖廍,大膽向頭汴坑山區拓墾,並在頭汴坑溪與北坑溪的交會台地,興建入山的第一個關隘,故稱為「頭汴」。為了灌溉今中埔公路四號橋前的土地公崁、焿仔寮的土地,他開鑿頭汴坑圳,由蝙蝙洞地方引水,開山鑿洞,連穿3座山,此水利工程讓該地數百甲旱地荒田開發變成優良水田,招佃收租,使得林家成為當地首富。
月下老人
公園在兩處洞口中間設置月下老人的銅像,由來據說是因為蝙蝠洞內幽暗狹長,男女進入需相互扶持,因此促成許多的良緣,故又稱為姻緣洞,帶著這兩個小鬼頭在洞內閒逛,才走不到一半就想出來,在半哄半騙下才走完全程,完全沒有浪漫的想法,或許未婚男女來走一趟會更有感覺。
參考文獻:林慶弧,林志芳家族與太平地區的開發,臺灣文獻第六十二卷第三期
廖瑞銘,太平巿志,太平巿公所編印,95年4月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11110太平-頭汴坑蝙蝠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