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1020129台東-初鹿牧場、普悠瑪部落、屏東-船帆石、鵝鑾鼻燈塔

第三天行程第一站為初鹿牧場,體驗綠色的大草原,並與乳牛近距離接觸,接著分別造訪普悠瑪部落、台灣牛牛肉麵、多良車站,經由南迴公路,往南來到恆春半島最南端的墾丁、船帆石,並在鵝鑾鼻燈塔欣賞落日。

知本清晨的帶點涼意,陽光灑落在山谷間特別的耀眼,晚上看不到山水的景緻在白天全部呈現,忍不住又再泡一次露天的溫泉,曬著暖暖的冬陽,真是舒暢。享用完民宿提供的早餐後,離開知本前往初鹿牧場。
初鹿牧場
初鹿牧場位於海拔200至390公尺之間的鹿野高台,坡度平緩,佔地約72公頃,種植大面積熱帶盤固拉牧草,飼養約250頭乳牛,由於氣候溫和,牧草品質佳,生產出的鮮奶產品香淳濃郁,成為遠近馳名的優質乳品。
初鹿牧場迎賓道
初鹿牧場原為老東家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委託土地銀行代管經營,成立於民國62年,為台東地區歷史悠久的大型觀光牧場,土銀於民國94年經營期滿後,改由民間業者接手營運,牧場開放觀光,場內規劃為放牧區、滾草區、餵食區、森林浴區等不同區域。
騎馬體驗
牧場內展示鮮奶製作過程,一面透明的玻璃牆內,有著自動化的生產設備,鮮乳經高溫殺菌後,自動裝填於紙盒包裝內再予以密封,然後由工人裝箱運出。旁邊的商店販售乳製的相關產品,除鮮乳外還有鮮乳冰品等,可在餵完乳牛再來品嘗,感覺就好像喝到現榨的鮮乳,風味絕佳。
餵食
牧場內有一片大型的滑草場,一張票一百元可以滑3次,坡度高約數十公尺,從上往下望感覺有點陡,單人乘坐的滑草車在重力加速度下,急速的飛馳,感覺像是要飛出去一般,約數秒後便到達底部,再往前滑一小段後便停下,可能是體重有些超重,竟滑到場外的長草區外才停住,成為笑柄,真是有些尷尬。
滑草
初鹿是Wupulipulipa/Ulivelivek部落的所在,為卑南族位於台東最北的部落,原名的意思為四面環山、天氣穩定之地,另一說則是潮溼之意(因為舊社巴蘭祈雨的地方)。古代卑南族從太麻里的華源海岸登陸後,先遷到知本深山,後再往北來到初鹿。卑南族起源傳說,可分為石生的知本社群與竹生的卑南社群兩大系統。知本社群鄰近山區,從事山田燒墾的輪耕、游獵經濟,而卑南社群則在平原上定耕,農閒時才大規模的狩獵。
乳牛
初鹿屬知本族群的石生系統,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傳說祖先由巨石裂開所生,此系統社群包括知本村、建和村、泰安村、初鹿村、利嘉村等。初鹿卑南語的原名為北絲鬮(Pasikao),意思指竹子(Pasikao),另一說是山間背風處(Ulipulipuk),清光緒20年(1894)隸屬台灣省台東直隸州埤南撫墾局北絲鬮社,昭和12年(1937)10月才將北絲鬮改為音近的初鹿(Matsushika)。
普悠瑪傳統文化活動中心
省道台9線更生北路旁台東縣立棒球場南王國小內的普悠瑪傳統文化活動中心是值得一探的景點,它保留著卑南族傳統建築、會所、摔角場,更是定期舉辦傳統祭典卑南族少年猴祭及大獵祭等傳統活動的場所。卑南族傳統上由南王(Puyuma)、知本(Katripulr)、建和(Kasavakan)、利嘉(Likavung)、泰安(Tamalrakaw)、初鹿(Mulivelivek)、上賓朗(’alripay)、下賓朗(Pinaseki)等8個聚落的卑南八社所組成。
摔角場
卑南族的另一起源卑南社群屬竹生系統,傳說祖先是由竹子所生,以台東巿南王里、賓朗村、南王分支寶桑為主。雖有兩種起源傳說,但根據學者研究卑南族血源可能來自南洋的菲律賓,或是印度尼西亞群島,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南王部落古稱卑南社,從荷蘭人時代即扮演東部領袖的角色。康熙35年(1696)台灣府令陳林、賴科等越山至卑南招撫山胞,並冊封其酋長「文結」,康熙61年(1722)文結因協助平定朱一貴之亂的餘黨有功而被清廷封王,並賜朝服,鄰近的阿美族、排灣族都要而其納貢、賦稅。
傳統茅草房
乾隆年間發生林爽文反清事件,為堵林軍後路,清廷特別和山區的原住民結盟,當時卑南社總頭目加六賽(Gilasay)因協助防堵林爽文部眾逃入後山有功,乾隆53年(1788)6月福康安奏准將林爽文事件中有功原住民頭目帶往京中陛見及封賞。原住民總頭目、頭目、通事、社丁共計42人受邀,其中加六賽以「傀儡山總社頭目」之名義受邀,但加六賽因年事已高及體力無法負荷遠行,改由在枋寮經商的兒子比那賴(Pinadray)代替前往,清帝召見後賜予六品頂戴的封賞。
巴拉冠成年男子會所
比那賴為卑南社第17代大頭目,出身卑南社六大氏族之一的拉拉(ra'ra')氏族,母親西洛姑為太麻里社人。成年後入贅屏東馬卡道族(Makatao)的大木連(Tavolia)部落(今水底寮),以貿易為營生,並在枋寮、潮州一帶,學習漢人的農耕及相關技術。比那賴為人稱道部分不在戰功,而是將農耕技術和器物引進卑南社,增加生產力改善部落的生計,加上與清廷官方關係良好,對附近部落的政經影響力大增。
卑南王比那賴
他統一東部72社,影響範圍縱谷部分北達花蓮玉里、瑞穗一帶,東海岸北起加走灣(今長濱鄉),南抵大武附近,聲勢浩大,卑南王的稱號開始流傳開來。南王部落稱為普悠瑪(puyuma),普悠瑪意為「獲得貢物的最高位原住民」的尊稱,指比那賴統御附近的蕃社,周邊均需向其朝貢肉類、粟、貝類等,另一說則指為都城之意,係卑南王部落所在地。
台東名產釋迦
自比那賴後,南王的歷代頭目均有「卑南王」的雅號。卑南族的文化特質為斯巴達式的會所訓練、精湛的刺繡手藝、戴花環的普遍性、以及盛行巫術等。知名歌手包括張惠妹、紀曉君、陳建年、黃美珍、胡德夫等人,均為卑南族人。「故鄉普悠瑪」一曲係由四弦作詞,陳建年作曲,旋律悠美動聽,現在就連台鐵最新的列車,也被命名為普悠瑪號。
台灣牛牛肉麵
原本安排中午在脫線戰鬥雞打尖,離開初鹿牧場時還不覺得餓,於是便改到太麻里鄉的台灣牛牛肉麵用膳。該店由林顯宗與黃櫻花夫婦於民國71年創立,後來由第2代的4位學士姐妹接手經營,結合大女兒林秀美的法律、二女兒林麗君的傳播、三女兒林慧君的外語、四女兒林慧如的財稅專長,將父母打下的基業發揚光大,目前在太麻里及墾丁均各有超過千坪的店面。太麻里的店面係位於太麻里溪的沖積扇範圍,老店在88莫拉克颱風時受到重創,全店遭到土石淹沒,如今在原地重建完成,但如再遇到類似的颱風,恐怕也是很抵擋大自然的力量,不過其牛肉麵的口感倒還不錯。
多良車站
多良車站設置於南迴公路旁,採高架方式興建,有岸式月台兩座,雖然已無列車停靠,但車站居高臨下,可一覽太平洋的無敵海景,讓人心曠神怡。南迴線的瀧溪至金崙站區間較長,原計劃設置多良號誌站,後因沒有交會需求而在南迴線通車前取消,民國81年10月28日設為招呼站,由金侖站管理。客運業務在民國95年7月1日結束,同年10月1日裁撤,原本平淡無奇的車站,反而在裁撤後爆紅,由於它是距離太平洋最近的車站,也有台灣最美車站的稱號。
向陽薪傳1
車站的上方是已廢校的多良小學,學生多來自排灣族的多良部落,由於人口外流嚴重,無力支撐只得廢校,民國98年八八風災過後,太麻里地區受創嚴重,為幫助原住民朋友重建,習得一技之長,可以留在部落照顧家庭,由桃源國小校長鄭漢文開辦「向陽薪傳技藝樂校」,並聘請「木工界的唐吉訶德」黃清泰先生擔任無給職校長,希望打造讓原住民朋友快樂學習的場所。
向陽薪傳2
多良村設村係民國35年4月合併日治時期多多良、瀧、大溪三個大字而來,並將多多良簡化為多良當成村名,為太麻鄉最南端的聚落,多多良原稱打腊打蘭社,瀧原稱察腊密社,大溪原稱大得吉社,均屬原住民排灣族,早在荷蘭時代即已成社。多良村位於太麻里,太麻里一詞的由來據太麻里鄉公所資料指約於千年前由拜灣族始祖錢搖稿移墾,他是「不由馬族」(譯音),即打馬族人,光緒3年(1877)有平地人至此撫墾,以打馬與太麻音近,而稱為「太麻里」。
梅花鹿
另有文獻記載太麻里原稱大貓薶,排灣族語(Ja.Bau.Li)意為日昇之鄉,因為族人每天看到太陽由海面升起,霞光萬丈。另有一則趣談則是該地原稱大麻里,在民國50年代台灣省主席黃杰至台東巡視時,看到路標大麻里鄉,卻讀成太麻里鄉,所有人都看到相同的文字,但在威權時代隨行官員不敢糾正長官錯誤,有人走近路標一看,發現竟是一隻金龜子停在大字之下,所以從此大麻里就更名為太麻里。
大武
大武鄉亦是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舊稱「巴塱衛」,排灣族語意思為拿棒子打。係因早年排灣族自中央山脈東移至巴塱衛溪口(大武溪)附近時,當地多為沼澤地,為避開無法利用之沼澤濕地,需用棒子敲地來判斷,大正9年(1920) 在台東廳下改設大武支廳、大武區,民國34年改為大武鄉。
彩繪的房舍
太武鄉依山面海,風景秀麗,在此短暫停留,因為此地有座氣象站,另外附近的房舍均漆上豐富的色彩,相當的有趣,此地是離開台東進到屏東的最後一站,將車上殘存的台東名產釋迦消滅後,便進入崎嶇的南迴公路。路上遇到一輛載著乳牛的貨車,因不堪彎曲山路的折磨,其中一隻四肢攤軟,另一隻則口吐白沫,真令人不捨。
沙灘
為趕上國境之南的日落,沿途狂飆趕路,幸好後座大部分乘客在這段路都睡著,不然如此顛簸的路程,恐怕下場也跟那些乳牛一般吐得一蹋糊塗。彎曲的山路直到接上台26線屏鵝公路後,才又變成筆直平坦的道路。在船帆石西側的沙灘休息片刻,小朋友們早已迫不急待到海邊堆沙玩水。
船帆石
船帆石為海岸邊一塊獨立的珊瑚礁石,以形狀似船帆而著名,也有人認為形似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而稱為尼克森頭。高約18公尺的船帆石,係自鵝鑾鼻臺地滾落的珊瑚礁石灰岩,其岩質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堅硬,故能長期屹立海中,周圍為珊瑚裙礁圍繞,看起來離岸邊很近,但實際還有數公尺,無法直接觸摸。
鵝鑾鼻公園
鵝鑾鼻為台灣島陸地的最南端,又稱為沙馬磯頭、南岬、鵝鑾尾、臺灣尾、沙馬崎,南方為巴士海峽,它屬於隆起的珊瑚礁臺地,北高南低向海面延伸出的岬角,其地名與該地地形有關,「鵝鑾」為排灣族語的譯音,其意為「帆」,指附近香蕉灣有顆像船帆的船帆石,「鼻」是指鵝鑾鼻半島突出海面的形狀像鼻頭。鵝鑾鼻公園內設有一座燈塔,以維護航經南方充滿暗礁七星岩海域的船隻安全,此處居高臨下,是絕佳觀落日的景點,被票選為台灣八景之一。
鵝鑾鼻燈塔
該燈塔設立源起於同治6年(1867)發生美國商船羅發號(Rover)航行至七星岩觸礁沉沒,遇難船員上岸後共13人遭龜仔角社原住民襲擊殺害,美國曾派軍艦入侵,但遭原住民擊退,在美國壓力下清廷派劉明燈發兵交涉不得要領,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遂自行與琅嶠(王喬)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直接交涉,並簽訂書面協議而落幕。同治10年(1871)又發生一艘琉球國宮古島向那霸上繳年貢的山原號,在回程時遇到颱風,漂流至墾丁附近的九棚灣,上岸後有54人遭到高士佛社原住民出草。
吞日
日本明治維新後將琉球納為屬地,於是藉此事在同治13年(1874)向原住民出兵,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最後不敵投降,史稱牡丹社事件。歷經這些事件後,清廷體認台灣的重要性,沈葆楨決定在台增設府縣,並開山撫蕃,鵝鑾鼻燈塔也在美日壓力下規劃,光緒7年(1881)動工,由英人哈爾定設計,吳光亮、劉璈等督造,光緒9年(1883)完成,為台灣第一座燈塔。燈塔在甲午戰後清軍離台前曾被摧毀,明治31年(1898)完成整修,二戰時再被炸毀,民國51年才完成重建,成為今日之樣貌。
台灣八景鵝鑾鼻
晚上至後壁湖吃海鮮,在後壁湖時蘋果的導航系統左轉右轉都是大光路,迷途許久一直找不到想去的那間平價海鮮餐廳,最後放棄後來進了一家很大的海鮮餐廳,菜色尚可但不平價,夜晚再去墾丁逛大街,玩到累趴才返回窩墾丁米卡.米卡民宿休息。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20129台東-初鹿牧場、普悠瑪部落、屏東-船帆石、鵝鑾鼻燈塔

2 則留言:

Cathy Chen 提到...

我怎麼覺得..跟你去的地方不太一樣啊~~確定有去這些地方嗎

Shepherd's Wolf 提到...

有圖有真相,總不能只有寫吃吃吃玩玩玩就打發了吧!